一定是鍾出了毛病

在老清華的教授中,經濟學家陳岱孫先生的“雙語教學”稱得上是一絕,以至於後來成為清華園的一種時髦教學方式。

凡聽過陳岱孫講課的學生,無不對他授課時條理清晰,邏輯嚴謹,深入淺出,引人入勝的講課風格讚不絕口。西南聯大學生陳維仁說:“陳岱孫教授走上講堂,先是放下包,轉身在黑板上分別用中英文寫下要講的題目,然後再轉過身來,解下手腕上的表放在講桌上,便開始講課。陳教授講課深入淺出,口若懸河,沒有一句廢話,一直到最後一句話講完,恰好下課的鐘聲也響了。如果陳教授講課結束,卻沒有響鐘,那一定是鍾出了毛病。至今每次回想起聽陳教授講課,仍有意猶未盡的感覺。”

一定是鍾出了毛病

陳維仁回憶說,曾經有一次陳岱孫教授講完課,鐘聲卻沒想,大家一看錶,果然是鍾出了毛病。他曾看見打鐘的老校工登門給陳岱孫賠罪,忐忑不安地請求原諒,低著頭說:“都知道您講課時分秒不差,這次確實是我的鐘出了毛病,沒有準時敲響,讓您在學生面前丟臉了,我對不起您。” 陳岱孫寬厚地說:“只要以後再不要讓鍾出毛病就可以了,如你所說,我講課的時間都是按秒掐算,如果不能做到分秒不差,就說明我在備課時沒有上心,也說明我這個教授不稱職。”

陳岱孫教授嚴於律己的作風和一絲不苟的治學精神,真正詮釋了為人師表的含義,給學生們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張達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