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特大疫情之年需要研究,農村如何留住農民?農民又如何創造農業?

鳥雀林老王19966


減少流通環節層層加碼,同樣售價就會讓種地的農民收入大幅增加,還怕留不住人。


喜多46


您好,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當下很多農民外出打工,有的甚至在城裡買房安家,大部分都是80、90、00後。能讓他們常年和父母、孩子分開外出打工,能讓他們花高價也要在城裡買一套面積只有老家房子的三分一的房子安家的,無非有四點:

1、價值的體現。個人的價值主要體現在他工作的結果上。在農村種地,一年兩季,付出了時間和汗水,天越熱越往地裡跑,可是付出的努力卻仍抵不過一場大風,一陣冰雹

......但是打工就不一樣了,工作具有多樣化,可選擇離自己能力目標近一些的工作;同時富有挑戰性,讓這些年輕人有種屢戰屢敗,屢敗屢戰,屢試不爽,上癮的感覺!

2、收入。在外打工一年能攢下5萬元左右,而在家種地由於農資成本上漲,很多時候能做到不賠錢就不錯了;

3、方便性。這個從三個方面來說:一方面是採購生活必需品,人們更喜歡在家口買,而不是需要跑20分鐘去別的地方買,如果天氣暖和了還可以,天氣冷了太不方便;一方面是交通,現在還有很多地方不通公交車,要走很遠的路打車,很不方便;一方面是快遞,農村很多快遞都是到縣城代理點,並不是送到家,收件者需要自提,也很不方便。

4、教育。孩子的教育很重要,城市有補習班、藝術教育等,閒暇之餘,孩子可以學學書法、舞蹈、跆拳道等,機會多,而農村是沒有這些學習機會的。

如果能招商引資,讓農民在家門口掙錢;把返鄉創業扶持力度加大;把農村土地流轉,土地集約發展起來;把以上四點逐漸完善起來,我想留住農民不難!


等你的Y


 政府拿什麼留住農民,我想說以下幾點!

 首先要靠政策。現在國家優惠政策不少,但是真正能落到實處的實在有限,生豬養殖500頭有補貼政策,問題是有幾個人買的起500頭豬苗呢,更不用說場地建設的費用,很多人是有心無力。當然如果讓國家大幅度的扶持,是不可行的,也是不現實的,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考慮把一部分農戶組織起來,整合大家的力量一起搞生產。針對這些組織,政府要給予更多的支持,指導他們制定相關的保障機制,確保組織中的每個個體得到均等利益;在優惠政策上要給予一定傾斜,優先扶持。

  其次要靠環境。必須儘量縮短農村與城市在工作、生活與學習方面的差距,在當前就業競爭壓力下,讓農村也成為一種不錯的一種選擇。優化人居環境,加大農業科技含量,轉變靠天時吃飯的傳統耕種方式。

  除了政策和環境外,關鍵還要靠待遇。加大農村投入,加快實施農村醫療保險、養老保險制度,讓農民醫有所治、老有所養,能踏踏實實生活下去。

  如此說來,寥寥幾字,但是操作起來並真正實現卻是一個極其曲折的過程。我們只有不斷的探索、不斷的嘗試才能真正實現農村社會的發展,這應該成為我們每一個公民努力的方向。

  





江西崽兒偉偉


現在農村年青人不會種地,他們是擁有耕地不會種地的地主,怎麼辦?要麼租出去,要麼荒蕪,他們擁地指望賣地換錢,政策必須斷了這種念想。分地東一塊西一塊,沒有機耕路,無法機械化耕作,勞動力成本降不下來,只有拋荒。辦法很簡單,到退休年齡每月五百起步,耕地歸村集體,收回耕地進行平整高產田,想耕的人成片承包。


天儒文化


為什麼農村要留住農民?要讓他們指著種一畝三分地富裕起來嗎?答案是不可能!

大部分農民離開農村,到大丶中丶小城市中去討生活,去追求自己幸福,這是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現象,不是你想留就留的下的。

過去城市商品經濟不發達,城市容不下那麼多的人口,所以才有了"我們都有兩支手,不在城裡吃閒飯"的口號,這句口號文革中很有名。再有知識青年上山下鄉,"農村是一片廣闊天地,在那裡是可以大有作為的"。那時農村生產力低下,糧食產量又低,不靠大量勞動力無法生產出夠吃的糧食。為了生存,只好都糗在地裡苦熬。

經過改革開放,城市經濟大發展,需要大量勞動力,且收入又好,於是大量農民湧向城市。反之農村,機械化程度越來越高,種幾畝地用時越來少,幾乎工餘時間就能完成,誰還專門糗在農村種地。

我堂哥一家都是農民,連自家土地帶租別人家的有二十多畝,一季小麥,一季玉米,沒有人在家專門侍弄那地。我哥七十多了,身體很好,去年打零工掙了七八千。侄媳在省城當月嫂,侄子在家附近工廠上班,孫子孫媳都上班。年前侄子來看我,種地現在都機械化,收種滅蟲除草都機械,誰家也沒專人種地。當然種大棚菜的除外。

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沒人能阻止越來越多農村人奔向城市的步伐。


微塵6373273040166


非常感謝提供回答這個問題的機會

一,首先分析不管是不是疫情,現在農村的現狀的勞動力匱乏,大部分去城裡打工創業了。

二,根本原因:

1,是去城裡打工或者創業,機會多,賺錢多。

2,農村除了生態環境之外,各方面條件落後於城裡,家裡的土地只能養活自己,無法存錢,抗風險能力幾乎沒有。

三,農民創造農業的問題

首先是政策性問題,個人無法解決。

1,首先是政府解決農業的根本問題,就是基礎設施,使之能夠達到農業現代化的基本條件。

2,改善農民的生活環境。

3,免費義務培訓,三農發展戰略規劃及技術等等。

4,取消二元不平等的利益分配問題。

自身問題

1,增強學習能力,自學三農理論知識。

2,養成勤儉持家的習慣

3,多跟三農成功人士請教交流,學習榜樣。

4,養成善於思考的習慣 ,找出自己的缺點而立即行動改變。

5,要有夢想的翅膀,立即付出行動,行動成就夢想!

希望回答能夠給你一些啟發,謝謝


乾貨小餚精1931


我說一下,當黨中央的政策好,到了地方全變了!刷白牆貪國家的錢,農民補貼款全部截流!給的很少,上告也不管用!國家的錢造成化肥給偏遠地區種地農民種地,糧食作物茁壯成長,市交農民剛房子不幹活都吃不了,偏遠地區的農民都在還債!咱們國家的貪官太多太多沒有術術不過來!等等等!!!


翟201833557


農村很難留住青壯年農民:因為農村:面朝黃土背朝天,一年吃用全靠天,一場災害到來時,只聽哭聲難叫冤。加上山區創業成本極高、修路、修場、等等所以農民寧願到外面混得一年是一年,反正多少得點錢、比在家裡強點、比方農民種出東西市場風險大連年虧損有的爛地裡、只能對蒼天哭、對大山喊、對田地剁腳。


龍向輝


留住農民最有效最現實的辦法是加大惠農力度,讓農業變成有利可圖,有益可圖的行業,不斷地提高糧食價格,持續地加大對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地投入力度,將發展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和發展農村的路網、水網和高標準農田代替前幾年的房地產開發,堅持十年二十年,不愁留不住願種田的農民!


白髮漁樵52


農村:

是祖宗祖輩生存生活之地,是宗親宗家集聚親和之地,

是遊子葉落歸根之地,

是綠水青山養生之福地,

農居:

是幾代同堂,歡聚一堂之家,

是三分菜地,屋前屋後果樹之園,

是美

是一家人美味美餐,小酒三杯聚餐享樂之桌,

是美景,清閒,享受天倫之樂之家國,

是親人,親朋好友,迎接運方客人,和諧和睦相處,盡地主之意的快樂場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