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歲患癌姑娘最後朋友圈:江山給你們,朕玩夠了,拜拜,青春永駐

一位94年出生的姑娘,在生命裡最後一條朋友圈裡寫道:

“江山給你們,朕玩夠了,拜拜”。

25歲患癌姑娘最後朋友圈:江山給你們,朕玩夠了,拜拜,青春永駐


她叫吳思,一個很可愛的名字。

她的生命永遠定格在了2019年的夏天,但在那25年的人生旅程裡,她卻帶給了我們最溫柔的感動。

25歲患癌姑娘最後朋友圈:江山給你們,朕玩夠了,拜拜,青春永駐


她說:

“一路遇到的都是很好的人....我想盡可能記下我所有的感謝。”

2018年9月,吳思被確診為子宮癌。

此後,她開始斷斷續續在網上寫日記,不曾吐槽抱怨什麼,只想記下收穫的所有溫暖和感動:

在各地的全班同學每人錄了一句鼓勵的話,剪成一個長視頻放在iPad裡送給她;

經常吐槽她的室友,忙科研忙得不可開交,卻親手縫了平安袋,去寺廟拜了佛祖寄過來給她;

管床小學妹拔管動作特別輕柔生怕弄疼了她;

公司領導、同事輪番看她,帶來各種禮物逗她開心

.......

25歲患癌姑娘最後朋友圈:江山給你們,朕玩夠了,拜拜,青春永駐


(室友為她求的平安符)

在她的日記裡,對於那些難受的過程,從來都只是雲淡風輕地帶過,更多的是從傷痛中依然傳達點點滴滴的有趣和美好。

如此年輕卻面對如此殘酷的命運。

有網友詢問她:會覺得不公平嗎?

她平靜地回答:

“有同學正碩士畢業,外人看只看見光鮮亮麗,但其實壓力大到爆,反而生病這種能被同情,他們說都沒地去說~

就是說沒有人活著是容易的,能被人理解的苦難已經比不被理解的好很多了。

所以審視下自己人生已經很滿意了~”

迎接所有安排,而無所怨恨和悲慼,從容淡定。

這樣的生命,驕傲而尊貴。

她說:“我既然走上了醫學這條路,這條路就一定有我該做的事。”

吳思曾是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檢驗系的一名學生,畢業後也成為了一名醫務工作者。

她有過抑鬱症,經歷過很長一段情緒糟糕的時期,慢慢走出來後越發想通過自己的經歷去幫助更多的人;

因此還自學考了心理諮詢師的證書,希望未來可以成為一名心理醫生。

她說:

“這個世界永遠都有人在為更好的明天努力,把成果代代相傳累積下去。

我既然走上了醫學這條路,這條路上就一定有我該做的事,要做的事,這便是我對我的職業的情懷。”

25歲患癌姑娘最後朋友圈:江山給你們,朕玩夠了,拜拜,青春永駐


只是病魔沒有給她機會。

但對於醫生這條路,她從來未曾後悔,也因為學醫,她比旁人更懂得醫生這個職業,對於生命的敬畏。

他們在死亡的荊棘叢裡拼盡全力,為病人殺出一條血路,醫生是人不是神,他們也無法保證每一次搶救都能成功。

當生命在他們面前流逝時,他們的無力感、心痛感,甚至不比病人的親人們少;

“只是職業要求不能沉湎於自己的情緒裡,還有更多還活著的患者有很多事等著醫生去做。要那種對死亡的情懷,只能被轉化成救治下一個人的經驗教訓。”

在治療的過程中,對於每一個醫生,對於每一次治療,吳思的內心都始終抱著感謝的態度,她所感受到的所有溫柔都被她牢牢記在心上。

*早在大學上第一次解剖課時,聽著老師感嘆用於醫用解剖的遺體捐獻來源匱乏時,吳思就想過遺體捐獻,她希望死後也可以為鍾愛的醫學事業盡一點力。

25歲患癌姑娘最後朋友圈:江山給你們,朕玩夠了,拜拜,青春永駐


2016年,她遞交了器官捐獻表。

患病後不久,她主動聯繫了母校湘雅醫學院填寫遺體捐獻志願表,甚至在病重時,在遺囑的第一條裡,她再次跟母親強調了遺體捐贈的事情。

縱然萬般不捨,但這是女兒的心願,母親含著淚同意了:

“她能夠給別人帶來光明,這都是好事,是大愛的事情”。

25歲患癌姑娘最後朋友圈:江山給你們,朕玩夠了,拜拜,青春永駐


她說:“江山給你們,朕玩夠了,拜拜。”

吳思的日記停留在7月1號,還不忘和網友打趣:

在她最後一條朋友圈的內容,同樣是告別:

“江山給你們,朕玩夠了,拜拜。”

多麼希望真的只是這江山人間她玩夠了,要去其他地方玩耍了。

根據生前遺願,家人捐獻了她的眼角膜,兩個孩子因為吳思的眼角膜從黑暗中得以窺見光明。

而她的遺體則捐獻給了母校湘雅醫學院,成為一名“大體老師”——她將成為未來某一屆學弟學妹們第一個手術的“患者”;

在日記裡,吳思曾分享了《一片葉子落下來》裡的一段話:

如果我們反正是要掉落、死亡,那為什麼還要來這裡呢?

是為了太陽和月亮,是為了大家一起的快樂時光,是為了樹蔭、老人和小孩子;

是為了秋天的色彩,是為了四季,這些還不夠嗎?

“固然悲劇具有永恆的價值,歡樂也並非因不能永恆而不具分量。”

我的生命即使它不長,也不該用它來悲傷。

生命里人來人往,別忘記,有個叫吳思的女孩,她曾來過。

25歲患癌姑娘最後朋友圈:江山給你們,朕玩夠了,拜拜,青春永駐

紫喬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