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衣衛究竟有多厲害?

苟琴兒


說到明朝的錦衣衛,大家都很熟悉,這主要來自於各類影視作品的影響,劇中人物無不威風八面,且武藝高強,那麼歷史上真正的錦衣衛又是怎樣的呢?



錦衣衛的前身及第一件作品

話說某天朱元璋心血來潮,於是吩咐身邊一個叫毛驤的侍衛專門去打探宰相胡惟庸的一舉一動,而毛驤也不負聖望,用了七年時一手炮製了令人震驚的“胡惟庸案”


朱元璋對毛驤在此案中的表現非常滿意,但同時心裡也犯起了嘀咕:曾與自己出生入死幾十年的兄弟都意圖謀反,又還有誰值得信任?

於是朱元璋設立了錦衣衛,並命毛驤為第一任指揮使,負責監視上下官員及平民百姓的一言一行,並直接聽命於朱元璋

權力的無限膨脹,以及對聖意的揣度附會,錦衣衛又製造了著名的“藍玉案”,株連一萬五千餘人,加之“胡惟庸案”,共誅殺四萬餘人!

胡、藍兩案將昔日功臣誅殺殆盡,其後果亦很明顯,以至於當朱棣起兵南下時,建文帝朱允文竟無將可用!

彼時人人談錦衣衛而色變,在電影《繡春刀》裡,嚴公子寧死不入詔獄,便是真實寫照



寒杉憶柳


說起錦衣衛,腦子裡想到的就是天子親軍錦衣衛,繡春刀,飛魚服。錦衣衛一出,誰與爭鋒,走路都帶風的。錦衣衛看上去威風八面,武功高強。錦衣衛裡能穿上飛魚服的很少很少,除了錦衣衛指揮使,穿飛魚服要了蟒服,千戶所千戶也是飛魚服。其他的百戶級別的就穿鬥牛服。



錦衣衛啊,明朝嘉靖時期錦衣衛的權力是最巔峰的,當時由陸炳掌權,壓的東廠都不得不低頭,東廠都要低頭,更不要提文武百官了,那是看到錦衣衛就要退避三舍的。


可以說那時候的錦衣衛,是皇帝的特種部隊。專門幫皇帝處理一些秘密上的事情。基本上權力大三品以下的官員可以直接逮捕,處理事情的時候是直接上報天子,不用經過其他的部門。錦衣衛可以說是皇帝的眼睛,既擔任了皇帝的儀仗任務,皇帝的保鏢,也是幫皇帝監察天下的。查到的消息都是第一時間上報天子。錦衣衛一登門了,說明你完蛋了。哪怕你是一品大員,進了錦衣衛大牢,不死也要脫一層皮。

權力大,老百姓跟官員看到錦衣衛。那就只有靠邊站的份。畢竟錦衣衛掛著一個天子親軍的稱號,看你不順眼就把你拉去蹲大獄。

可以說錦衣衛權力最大的時候,基本上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西貝說歷史


其實錦衣衛的形象被現代影視劇給嚴重的扭曲了,錦衣衛剛開始設立的時候是一個合法合規的機構,定位也很好,皇家面上的活基本都是他們的,雖然後來逐漸演變出了其他功能,比如說暗殺一些很皇帝作對的人、刺探情報等,但是就整體而言,這些只是錦衣衛的副業,他們在對敵鬥爭、維護秩序、舉辦慶典等方面還是發揮了很大作用的,但是現代影視為了吸引觀眾眼球,只展現了這個組織邪惡的一面。

當然,要說厲害,錦衣衛也是真厲害,這種厲害主要體現在皇帝賦予了他們遊離於法律之外的權力,尤其是詔獄,絕對是地獄般的存在,進去的人基本沒有存活的機會。


文史並蒂


錦衣衛有多厲害呢?看一看他們的職責就知道了。

錦衣衛的職責主要有三,一是保衛皇帝的安全,二是偵查逮捕官員,三是典詔獄,審判處罰。

職責一是安保,但是安保的對象是天下第一人皇帝,那麼這個安保的能量就大了去了。從這一點來看,錦衣衛其實就是大清王朝的大內侍衛,全權負責皇城的安全保衛工作。

職責二,則是檢察院加警察局,二者合一。其實,錦衣衛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功能在這其中,那就是作為皇帝的眼線所在。這當然也是錦衣衛成立成立的最初目的。

有這麼兩個案例很能說明錦衣衛的厲害之處。

明朝開國重臣宋濂,秉性老實忠厚,大明建國的時候,年紀已經很大,不勝公務之苦。某一天,上了一天朝的宋濂回到家後不由得吟了幾句打油詩抱怨了一下自己年紀已大,難以勝任枯燥繁多的公務。結果,第二天朱元璋在上朝時便對他說:“昨天的詩作得很好。可是我並沒有嫌你上班遲啊!還是改成‘憂’吧!”嚇得宋濂連忙下跪謝罪。

還有一個大臣在家中宴請朋友。上朝時,朱元璋問他昨天宴會的事情,這個大臣恭敬的一一道來。然後朱元璋笑道:“不錯不錯,你沒有騙我”。說完拿出一副畫,畫中正是宴會的場景,一切都歷歷在列。

而抓貪官汙吏則更是錦衣衛的拿手好戲,很多屁股不乾淨的官員,聽到錦衣衛三個字都是膽戰心驚。

最有一個詔獄。

如果大家還記得的話,在電影《繡春刀》中,嚴公子寧可自殺都不願意入詔獄,從側面反映了詔獄的嚴酷。

錦衣衛平時審判犯人,發明了無數極盡殘忍的刑罰,而進入詔獄的人,可以說,就會受到生不如死的待遇。所以很多人聽到要被關進詔獄,很多都會選擇和嚴公子一樣自殺。


Crazy歷史


“史海小白丁”答曰:錦衣衛作為明代特有的情報機構,在近300年的歷史中對加強皇權、收集軍事情報、策反敵將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有明一代,錦衣衛的勢力在不同時期有所不同。明朝初年,朱元璋為了加強對大臣的控制,特設立錦衣衛,特令其掌管刑獄,賦予巡察緝捕之權,下設鎮撫司。然而,由於在胡惟庸、藍玉案件中錦衣衛多人涉及其中,洪武二十年(1387年),朱元璋下令削去錦衣衛的部分權力,明成祖朱棣上臺,錦衣衛重新得到了重用,朝廷中由憲司負責的事項逐步由錦衣衛處理。鎮撫司由衛的下屬獨立於錦衣衛,權力擴大,可直接向皇帝上奏。

明朝中期以後,錦衣衛的勢力與宦官勢力基本處於一個此消彼長的態勢,明武宗初期,由於皇帝過於信任太監劉瑾,錦衣衛在一段時間內是依附於東廠的,隨著劉瑾覆滅,錦衣衛權勢再一次上升。嘉靖年間錦衣衛權力達到了鼎盛時期。此期的錦衣衛權力程逐步上升趨勢,待陸炳執掌衛政之時,錦衣衛權力達到頂峰,嘉靖帝大量使用安陸興王府的老人充當錦衣衛指揮史,尤其是被嘉靖視為“兄弟”的陸炳任指揮史,錦衣衛權力超越東廠權力。

明朝末年,錦衣衛逐漸淪為東廠的附庸,尤其是魏忠賢當權時期,錦衣衛的功能逐漸喪失,後來雖有崇禎的“撥亂反正”,但為時已晚,錦衣衛再也恢復不到以前的風采。明朝滅亡後,南明各個小朝廷也繼承了錦衣衛的架構,但幾乎未發揮作用,1661年,隨著南明的滅亡,錦衣衛正式退出歷史舞臺。 值得一提的是,清朝入關後,也曾經設立錦衣衛,但期限很短,只存在一年的時間。


史海小白丁


錦衣衛的職權在明朝時期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在明朝初年的時候錦衣衛的確是很厲害,當時的大臣在家裡作詩調侃一下朱元璋上朝太早,第二天上朝的時候朱元璋就用這首詩調侃這位大臣,可見當時的錦衣衛探子的滲透之深,而到了洪武朝後期的時候,錦衣衛的權利就被朱元璋給裁撤得基本上成了個清水衙門了,當時的錦衣衛的職責僅僅剩下了站殿,其餘的偵緝、捉拿等職能都被禁止,後來到了明成祖朱棣時期才又逐漸掌握權利,但是後來朱棣又成立的東緝事廠來限制和監管錦衣衛,從此開始錦衣衛的風頭就逐漸被東廠蓋過了。


習慣辦法84458


錦衣衛並不厲害,是儒家文人對他們的抹黑。

在明朝以前,哪怕是在宦官勢力強大的東漢和唐朝,宦官的活動範圍也侷限在皇宮裡。東漢末年發生過“十常侍亂政”的故事,這個故事後來也被寫進了《三國演義》。當時有十個位高權重的宦官,被稱為“十常侍”。十常侍想要殺掉大將軍何進,他們在皇宮外根本沒有勢力,就只好假傳太后的旨意,把何進騙進宮來才動手。但是到了明朝,宦官的活動範圍並不侷限在宮裡,他們還擔負起了政治、經濟、軍事、外交各方面的職能。比如率領船隊下西洋的鄭和,就是一位宦官。他在下西洋這件事中的角色,既是軍隊的統帥,又是國家的外交官。有意思的是,在明朝剛剛建國的時候,明太祖朱元璋對宦官特別警惕,曾經下令,禁止宦官讀書識字,還在皇宮門口掛了一塊牌子,上面寫著,內臣不得干預政事,違令者斬。這裡的“內臣”說的就是宦官。那問題就來了,朱元璋對宦官這麼提防,為什麼宦官後來承擔起了那麼多角色呢?這就要從朱元璋的兒子,明成祖朱棣說起了。

我們知道,朱棣是通過造反上位的。他本來是駐守北部邊疆的燕王,後來發動兵變,率軍南下,奪取了皇位。朱棣的王府裡有好幾位能幹的宦官,在戰爭期間從事情報工作,立下了汗馬功勞,鄭和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朱棣能夠奪權,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他在朝廷裡有內應。朝廷上的官員受到儒家忠君觀念的影響,不大可能做內應,宦官們沒有什麼心理負擔,看到朱棣在戰場上節節勝利,就私下和朱棣聯繫,暗中傳遞朝廷的最新動向。朱棣即位以後,為了投桃報李,開始重用宦官。當然,朱棣作為一代帝王,不可能僅僅出於感激,就打破朱元璋定下的規矩。他的這種做法,背後還有更深的政治目的,那就是用宦官去防範和壓制文武百官。
你想,朱棣通過造反登上皇位,朝廷上當然有人不服,所以朱棣登基以後,就對反對派大臣進行了血腥的屠殺。可是殺歸殺,倖存下來的大臣們,他們心裡會不會有怨言呢?這一點朱棣心裡可沒譜,畢竟皇帝都是以猜疑為天職的。於是,朱棣為了提防大臣,就開始重用宦官。那他具體是怎麼做的呢?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派太監去做監軍。
當時朱棣剛剛即位,全國人心不穩,他就派出幾員大將,去接管邊境地區的軍權。他對這些大將不太放心,就又派出幾名心腹宦官,跟過去監視他們,這就是宦官監軍的開端。後來,朱棣從京城的軍隊裡挑選出14萬精兵,組成了一支精銳部隊,叫作“十二團營”。統領十二團營的,居然是宮裡的宦官。於是,宦官監軍漸漸變成了正式的制度,宦官系統的最高權力機構司禮監,也漸漸取代了原來的兵部,成為最高軍事決策機構。到了明朝第九位皇帝也就是明孝宗朱佑樘在位期間,發生了這麼一件事。兵部的最高長官,兵部尚書馬文升,客客氣氣地去拜訪司禮監的最高長官,也就是掌印太監李榮,想和他商量一起去檢閱部隊的事。結果李榮那天大概是心情不好,拒絕見他,馬文升只好灰溜溜地走了。你看,這件事說明,司禮監壓過兵部一頭,成了最高軍事決策機關。
除了讓宦官監軍,明成祖朱棣還有一項制度創舉,那就是設置了東廠。東廠是一個特務機構,由宦官進行管理,專門負責監視文武百官,以及一般百姓。請注意,東廠還有一項重要的職能,就是監視錦衣衛。
錦衣衛也是大家的老熟人了,它也是一個特務機關,是明太祖朱元璋設立的。朱棣覺得錦衣衛在皇宮外面辦公,他們平時都在忙些什麼,是不是對自己絕對忠誠,都不好判斷,於是他又設立了東廠,派宦官去做東廠的首領。這是因為他覺得,宦官是自己身邊的人,用起來最放心。東廠位於今天北京的東安門附近,大堂的入口處掛著一塊匾,上面寫著四個字:“朝廷心腹”,大堂上還供奉著南宋名將岳飛。這些都特別能反映東廠的本質:充當皇帝的心腹,對皇帝個人效忠。東廠的管轄範圍很廣,大到軍事將領們的不軌企圖,小到老百姓對於朝廷的私下議論,他們統統要管。
明朝末年的魏忠賢就是東廠的首領,在他的領導下,東廠的權力登峰造極。魏忠賢利用東廠,不斷對士大夫進行政治迫害,還加強了對民間的監管。當時有這麼一個故事,一天晚上有四個人在房間裡喝酒,一個人喝醉了,就開始大罵魏忠賢,其他三個還比較清醒,靜靜地看著他罵,不敢出聲。那人還沒罵完,東廠的人就破門而入,把他們四個帶去見魏忠賢。大罵魏忠賢的那個被當場處死,其他三個人卻拿到了賞賜,但他們早已被嚇得魂不附體。
你看,明朝皇帝利用宦官控制住了軍隊,也控制住了文武百官和天下百姓。對皇帝來說,宦官是最忠誠的奴僕,所以明朝皇帝又逐漸派宦官去幹別的活,比如在經濟活動中擔任職業經理人。你可能會覺得奇怪,宦官和職業經理人,這兩種身份看上去完全不搭界啊,但明代宦官真的幹過這活,比如替皇帝打理皇莊。皇莊就是皇室成員的私家莊園,這裡說的皇室成員可不止是皇帝,還有皇子和各地的藩王。皇莊由宦官負責打理,比如嘉靖皇帝在湖北安陸府就擁有規模巨大的皇莊,這片皇莊包含了36個村子,還有兩個大湖,總面積達到了一萬多頃。安陸皇莊的管理者就是宦官。
除了打理皇莊,宦官還經常替皇帝打理別的財源。我們經常說,無農不穩,無工不富,無商不活,工商業當然比農業要掙錢,這一點明朝的皇帝其實很清楚。在當時,掙錢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開礦,尤其是金礦、銀礦,那開採出來就是錢啊。明朝的皇帝們不僅喜歡開礦,還主要派宦官去負責開礦,這些宦官被稱為“礦監”。皇帝為什麼要這麼做呢?因為派宦官去開礦,所得的收入大部分屬於皇帝個人,不會被政府拿走。比如萬曆年間有一個名叫陳增的宦官,長期在山東地區採礦。他在當地受到官員和民眾的抵制,因為他如果判斷老百姓的房子和土地下面藏著礦產,就會對老百姓說:你家裡有礦啊,然後強迫老百姓搬走。於是,山東的官員經常向皇帝上奏摺告他的狀,但是萬曆皇帝從來只當沒看到,因為陳增是在替他賺錢。
除了開礦,宦官們還致力於發展製造業和國際貿易,其中最典型的就是長江下游的蘇州和松江一帶的紡織業。明朝在這些地區建立了不少紡織工場,並且僱傭了一萬多名工人來做工。負責管理這些工人的也是宦官。宦官為了討皇上開心,也為了給自己撈油水,當然是變著法子提高產量,拓展銷路。蘇州、松江一帶的紡織品不僅行銷國內,也成為大宗出口產品,為國家創匯。前幾年有一部電視劇口碑很好,叫作《大明王朝1566》,裡面有一個叫楊金水的宦官,就是江南紡織業的職業經理人。為了創收,他還親自出面,和外國商人談判,爭取外貿訂單。楊金水這個人物雖然是虛構的,但類似他這樣的人,在明代歷史上確確實實地存在著。
前面我已經為你講了,明代宦官在軍事上擔任監軍,在政治上擔任特務,在經濟上擔任職業經理人,成為除了文官和武將之外的第三個治理集團。這個集團和儒家士大夫之間經常發生衝突,所以我們在影視劇中,經常看見東廠的公公在迫害朝廷的忠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