顛覆者來自行業外部,特斯拉的成功又一次印證了這句話


顛覆者來自行業外部,特斯拉的成功又一次印證了這句話

根據道瓊斯市場數據,特斯拉目前的市值正在接近830億美元,超過了福特汽車在1999年創下的810億美元的市值峰值。特斯拉的市值還高於破產前的通用汽車、現在的通用汽車,以及與戴姆勒合併前的克萊斯勒、或菲亞特克萊斯勒汽車。

顛覆者來自行業外部,特斯拉的成功又一次印證了這句話

2003年7月1日,馬丁·艾伯哈德和馬克·塔彭寧在美國硅谷共同創立了純電動汽車公司特斯拉(Tesla Motors),2004年2月,埃隆·馬斯克領導了A輪融資投入630萬美元進入公司並擔任董事長。

顛覆者來自行業外部,特斯拉的成功又一次印證了這句話

2006年8月馬斯克在特斯拉官網上發佈了“三步走”戰略:第一步,打造一款產量很小的車型( Roadster),證明特斯拉能夠造出一款車;第二步,用賺到的錢,開發一款產量適中的、價格相對低一些的中高端車型( Model S/X),證明特斯拉能夠出一款可以量產的好車;第三步,再用賺到的錢,創造一款量產的、價格更加親民的車型( Model3),證明特斯拉可以造出一款可以大規模量產的好車。看起來,特斯拉已經走到第三步,這一切與馬斯克的努力息息相關。

顛覆者來自行業外部,特斯拉的成功又一次印證了這句話

顛覆者往往來自行業外部,特斯拉的成功又一次印證了這句話。


汽車工業經過100多年的發展,都是以內燃機為核心展開,汽車的性能好壞大部分取決於發動機的性能,另外一部分取決於傳動機構和底盤的性能。一個好發動機在提供澎湃動力的同時,還能夠達到節能減排的指標,不僅如此,汽車的可靠性多取決於發動機的可靠性;傳動機構的核心是變速箱和離合器,這兩個部件的性能和匹配度,決定了動力分配效率和汽車行駛的平順性;底盤是承載所有部件的基礎,底盤的質量和調教,決定了汽車的安全性和舒適度。這就是汽車的三大件,這三大件以機械為主,是整個汽車工業的核心。


在信息時代,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新材料的突破,對於汽車產生了新需求,環保要求也越來越嚴,有些國家已經制定了燃油車退出市場的時間表,傳統車企不是沒有感受到壓力。


但上百年的技術積累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變的,成功的因素在事物發展到一定階段有可能成為障礙,這也是一個普遍規律。基於一堆機械部件,想要滿足新能源需求,只能在機械為主的思路下進行補充,豐田早20年開始的微混動汽車成功地邁出了一小步。然而這一小步遠遠沒有達到時代的要求。


顛覆者來自時代的寵兒,被顛覆者跟不上時代的要求。以信息技術切入汽車行業是特斯拉成功的又一重要因素。


傳統車企如果要跟上時代,就要拋棄大部分技術積累,三大件要拋棄兩大件,2/3的技術積累失效了,人員怎麼辦,設備怎麼辦。所以大部分車企選擇了繼續,過一天算一天。


一些車企為了長遠發展也在努力迎合新能源,比亞迪就是其中之一。然而比亞迪還是以傳統車企的身份和思路做新能源汽車,比起特斯拉來說步子邁得沒那麼大。


比如對於電池的態度,只有馬斯克能想到用上7000多節18650鋰電池聯結起來的方式供電,如果這一方式沒有成功,很可能成為一個行業笑柄。然而就是這種外行的大膽想法,使得特斯拉解決了電池問題。


從行業外部進入一個行業,以外行人的身份和思路進入,發揮的是外行人固有的優勢,而這個優勢與時代發展契合,不僅抵消了它的劣勢,還用其先進的技術替代了原有技術,這個優勢就是信息技術和新材料,以及互聯網思維。


電動車的核心是電池、電機和電控。其中電機替代了燃油車的發動機、變速箱和離合器,如果單比各個部件的技術含量和造價,電機比不上發動機、變速箱、離合器複雜,造價也比發動機低,而整體上,由於使用了簡單的部件替代了複雜的機械機構,不僅造價低、便於維護、可靠性提高,還使得電控能充分發揮作用,提升了綜合體驗。而電控技術來源於信息技術,將信息技術應用於電動車,是特斯拉成功的另一個重要因素,這是特斯拉的另一個優勢,這一點值得比亞迪借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