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被低估的科幻神作


01.

说不上为什么,小燚这样的80一代儿时梦想全都是当科学家。

大概那时候我们觉得科学家这个工作很厉害吧。

当然,科学家现在依然厉害。

我对这一职业始终保持着尊敬的态度。

只是我的同学们并没有人真的实现了科学家梦想。

现在想来,有些遗憾。

犹记得小时候,我对两个人特别感兴趣。

一个是机器人,一个是外星人。

当时还买过一些杂志,《科幻世界》、《飞碟探索》等等。

可能被低估的科幻神作


关于机器人,小时候的既定印象大多是《变形金刚》那样的。

关于外星人,则多是小小的身子,大大的脑袋,看似弱不经风,实则能力无穷,骑辆共享单车都能回月球那种。

可能被低估的科幻神作


02.

长大以后,科学家的梦想消失殆尽,一切都好像从未发生过。

这么些年过去了,变形金刚从动画片变成了真人电影。

外星人也从小个子变成了大个子,从像怪物到像人,慢慢进化到甚至有些可爱的地步了。

要知道,很多人都认为他们是来侵略地球的啊喂。

尽管外星人从未出现在现实生活当中(至少我没见过)。

但我们已经逐渐习惯了外星人的各种形象。

好像他们生来就应该长成这样那样的。

从来没有人提出过,外星人可以不是人。

他可以没有头,当然,也可以没有身体,没有四肢。

甚至没有形态。

这正是电影《湮灭》带来的让人毛骨悚然的外星人。

可能被低估的科幻神作


电影《湮灭》改编自科幻小说《遗落的南境》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湮灭》。


作者杰夫.范德米尔凭借该小说,成功拿下科幻文学奖项的巅峰——星云奖。

打败了同年入围该奖项的《三体》。

说到这里,小燚不禁想问,同样是小说改编,人家都已经上映了,咱们电影版的《三体》到底有没有靠谱的进展?


03.

我问完了,回到电影《湮灭》。

影片就一条故事线,完全围绕着女主角展开。

生物学家莉娜(娜塔莉·波特曼饰演)最近有个好消息。

失踪了长达一年之久的丈夫忽然回家了。

可能被低估的科幻神作


这同时也是一个坏消息。

丈夫整个人很不对劲儿,看起来很陌生,好像一个机器人被重刷了系统。

莉娜整个人还没反应过来,丈夫忽然开始大吐血。

接下来莉娜和丈夫就被一个神秘组织接走了。


醒来的莉娜,发现自己在研究室被人研究。

可能被低估的科幻神作


原来这是一个拥有国家最高机密的神秘组织。

三年前,黑水公园里的一座灯塔突然发生了异常现场,被一片「闪光」所覆盖。

「闪光」看起来很美丽无害的样子,

实则是一个未知的恐怖区域,凡是进入的人无人生还。

更为恐怖的是,「闪光」的范围正在逐渐扩大。

为此相关部门不得不让附近居民迅速撤离。

莉娜的丈夫是「闪光」唯一的生还者,但是目前生命垂危,不能给研究者提供任何有效线索。

可能被低估的科幻神作


为了查明事件的真相,莉娜和几位组织选好的女科学家共同进入了「闪光」。

走近「闪光」,她们发现这是一个五彩缤纷的泡泡组成,看起来梦幻而瑰丽。

「闪光」里的世界则更加神奇:

这里有长出鲨鱼牙齿的鳄鱼

长成人形却不是人的植物

通体透明的小鱼

以及角上开出花朵的小鹿

还有,海边的树居然长出了结晶

一头熊的口中讲出了人话

可能被低估的科幻神作


简直就是一个比童话还童话的神奇世界。

莉娜和伙伴们起初发现,在「闪光」里,所有物体都被折射了。


接下来,越来越多的现象证明,这里异常的不仅仅是手机信号和各种动物。

关键是生命的秘密——DNA,在这里已经完全失控。

或者说,「闪光」里的所有DNA都被刻意修改过了。


04.

一个之前的探险队留下的SD卡,给她们带来了一丝希望。

没想到视频里面的内容令人绝望:


视频中,一个队员的肚子被刀强行割开,里面蠕动着一条疑似蛇一般的物体。

可能被低估的科幻神作


更为诡异的是,莉娜她们发现视频里肚子割开的队员,如今变成了一副“壁画”。


原来他整个人经过「闪光」的无数次折射,已经被打散。

他的皮肤、血液、骨骼都被多次折射,最终成为定格在墙上的一件“作品”。

之后不可思议的事情在莉娜的队友们身上陆续发生。

受伤的队员,身上长出了树芽,后来就变成了一棵树。

莉娜发现这里有很多树,有些是人变成了树,有些是树长成了人形。


原来,人类的DNA在「闪光」里也被打乱了。

可能被低估的科幻神作


而这所有的一切,都是因为外星人。

它可以在「闪光」的范围内随意获取所需要的细胞,并将其随意折射,从而嵌合。

人可以和树共生,鹿可以与花共存。

这就是《湮灭》提出的核心理念——细胞嵌合体

一直到影片最后,导演开了一个超大脑洞,在此小燚就不做剧透了。


05.

湮灭,物理学名词。

它的大意为:物质和它的反物质相遇时,会发生完全的物质-能量交换,产生光子等的能量形式,此过程即为湮灭,又称互毁、相消、对消灭。

《湮灭》中第一次呼应影片片名来自一段对话:

觉得你把自杀和自我毁灭搞混了

几乎没有人会去自杀...

但几乎所有人都在自我毁灭

从某些方面看

在我们生活中的某个部分

我们喝酒 我们抽烟

我们毁掉好工作

或者是美满的婚姻

这些不是决定 它们是...

它们是冲动

我们身上有自我毁灭的代码吗?

每个细胞中都有吗?

可能被低估的科幻神作


这是从人类自我毁灭的角度来诠释湮灭。


抽烟和喝酒,本身不算是对健康有益的行为。

但很多人乐此不疲。


我们身边都有很多这样的朋友。

也许这个人没有勇气自杀,但是他从来没有意识到,

很多不健康的行为本身就是慢性自杀。

一份好的工作,一段美好的婚姻。

有没有去好好珍惜,取决于这个拥有它的人。

很多人辞职比翻脸还快,离婚也是一时冲动就做成的事。

这些行为本身就自带自我毁灭的标签。

关于健康、工作、婚姻,人类在重复着很多错误。

究其原因,自己心知肚明。

《湮灭》没有传统科幻题材中的人与外星人大乱斗,世界末日大爆破之类的宏大场面。


很多人会不适应这样的风格。

就像很多人不喜欢《银翼杀手》一样。

可能被低估的科幻神作


它们过于冷静,更像是一个旁观的老者,不紧不慢地为你讲述它的异想世界。


而恰恰是这样一种诡异的风格,反倒让观众体会到一种不同寻常的澎湃感。

《湮灭》在科幻的主题之中,还探讨了人性、哲学等等你完全不会联想到一起的话题。


好像无意中发现了一个新世界,那种激动缓慢而持续。

这也是很多人欣赏《湮灭》的原因。


06.

值得一提的是,《湮灭》中有一个关于婚姻的隐喻。

这正是湮灭的第一个层面,人类的自我湮灭。

在无数次闪回的片段中,观众不难拼接出一个重要信息,莉娜和丈夫的婚姻并非完美。

事实上,莉娜早已与同事出轨。

她与丈夫因为工作而造成的隔阂,随着时间的推移,终于造就了一段感情的湮灭。

因此,这次莉娜走进「闪光」的原因,不仅仅为了丈夫,为了爱情,更多是一种自我救赎。

可能被低估的科幻神作


另一个层面的湮灭,则是人类不可抗拒的命运。

人类真的可以主宰自己的命运和未来吗?


在不同的影视作品和科幻文学中,总有人会这么质问。

小燚有个很欣赏的日本作家星新一,他有篇科幻小说叫《艾尔先生的临终》。

小说讲的是做生意负债累累,准备自杀的艾尔先生,遇到了一个来自未来的机器人。

他跟着机器人一起来到了未来世界。

在未来世界,借债、生病、失恋、战争、不平、仇恨等等的贫困和痛苦现象都不存在。

听上去让人很是向往。

可是这样一个没有贫困、堕落和痛苦的世界,真的是艾尔先生想要的吗?

在一个机器人的世界里,粮食就是机器油和电池,一个人能生存多久?

这种毁灭性的消亡比在人类世界的自杀更加痛苦。

更加讽刺的是,这一切都是人类的自身选择。

可能被低估的科幻神作


当人类一直在假设外星人的入侵是一种毁灭性打击时。

电影《湮灭》带给我们一个全新的视角:


不需要轰炸地球,不需要绑架首领,甚至不需要和人类进行任何交流......


外星人/机器人完全没有想要拯救你,或毁灭你的意思。

因为人类根本不是他们的对手。

而外星智慧已经全面掌握并入侵了地球上所有生命体的DNA。

无论你是鳄鱼,梅花鹿,小鱼,植物,还是一个人。

他们想要结合就结合,想要复制就复制。

想要湮灭,就湮灭。

一切都在外星智慧的掌控之中,人和动物,甚至一朵花,都没有任何区别。

换句话说,你已经不是你,我也不是我了。

以后这世界发生些什么,和你我还有半毛钱关系吗?

可能被低估的科幻神作


最后,说点别的。


这是「燚见」的第4年,坚持原创,第315篇推送。

我还记得2015年3月25号,自己在电脑上敲下那些零零散散想法时的样子。


这时代变化快,还好有一个能让内心安静下来的地方。

在这里认识很多朋友,得到很多鼓励。也看到了自己每年的变化。

很知足。


最近看了《头号玩家》,老实讲,真正打动我的不是那层出不穷的彩蛋。

而是游戏创始人最后那句“谢谢你玩了我的游戏。”

让我莫明感动。


谢谢你关注了「燚见」,我会继续加油


很高兴燚见你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