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深山小村一年只亮燈7天,卻吸引176萬人來造訪...

這座深山小村一年只亮燈7天,卻吸引176萬人來造訪...

這座深山小村一年只亮燈7天,卻吸引176萬人來造訪...

這座深山小村一年只亮燈7天,卻吸引176萬人來造訪...


如果最近,你身邊有人突然開始熬夜追劇,那十有八九都是因為它↓


這座深山小村一年只亮燈7天,卻吸引176萬人來造訪...


突然“裸播”的《長安十二時辰》,前期沒有鋪天蓋地的宣傳,卻在開播之後靠口碑直接洗劫全網,豆瓣評分直上雲霄高達8.6分。


這座深山小村一年只亮燈7天,卻吸引176萬人來造訪...


有人這麼形容這部劇:“長安十二時辰有多好看呢?就好比我在和狼搏鬥,命懸一線,就在這時有人大喊一句,長安十二時辰更新了!我立即停手開始看,然後一抬頭,發現狼也在看”。


這座深山小村一年只亮燈7天,卻吸引176萬人來造訪...


口碑好的原因,除了演員和劇情,其中對長安城背景的細節還原更令人稱讚。就連背景裡的一座塔樓,都被發現是參考了敦煌壁畫裡的唐代建築,細緻到了“變態”的地步。


這座深山小村一年只亮燈7天,卻吸引176萬人來造訪...

劇中塔樓

這座深山小村一年只亮燈7天,卻吸引176萬人來造訪...

莫高窟盛唐123窟南壁 有塔剎的閣


儘管劇中長安城的繁華讓觀眾嚮往之際,但實際上唐長安城在飽受戰火轟擊之後,於唐朝末年被後梁太祖朱溫下令拆毀,完整的唐長安城不復存在。


但我今天想介紹的,是另一部高分神作裡的建築,它不僅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而且到現在也有人居住,甚至付費開放,可作民宿之用,它就是日本白川鄉的合掌村。


這座深山小村一年只亮燈7天,卻吸引176萬人來造訪...


這部高分神作,就是早在2006年就發行的動畫《寒蟬鳴泣之時》,可愛清新的畫風背後卻是日式恐怖故事,令人看了不寒而慄,豆瓣評分甚至比《長安十二時辰》還高,其故事背景就是在一座寧靜的小山村裡展開的。


這座深山小村一年只亮燈7天,卻吸引176萬人來造訪...


而這座小山村的原型,就是日本白川鄉的合掌村。住在合掌村的居民不到2000人,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建築“合掌屋”有113棟,其中109棟被指明保護。


這座深山小村一年只亮燈7天,卻吸引176萬人來造訪...

《寒蟬鳴泣之時》動漫

這座深山小村一年只亮燈7天,卻吸引176萬人來造訪...

合掌村景觀


動畫雖然驚悚,但白川鄉可是相當受歡迎的旅遊勝地。別看地方小又偏僻,2017年,來這裡觀光的遊客居然多達176萬人!其中還有65萬是外國遊客,而且外國遊客還有年年增加的趨勢。


這座深山小村一年只亮燈7天,卻吸引176萬人來造訪...


要達到這樣的遊客數量,僅憑奇特的老屋子可遠遠不夠,合掌村能帶給遊客的,是一場從住宿到玩樂都能融入和感受當地傳統文化的趣味傳統之旅。


在世界文化遺產里居住


合掌村的名字,正是由這裡屋頂形狀奇特的合掌屋而來。合掌屋的屋頂既不是平房的屋頂,也不是磚瓦結構,而是用茅草做成的夾角約為60度的奇特屋頂。


這和合掌村的地理位置有很大關係,它隱藏於日本岐阜縣西北部的大山之中,四面環山,每到冬天這裡就會被白雪覆蓋,如同童話中的聖誕小鎮一般。


這座深山小村一年只亮燈7天,卻吸引176萬人來造訪...


雖然外人看起來很美麗,但是對於生活在村裡的人來說卻相當不便。由於身處山中,很難取得多種多樣的建材,所以大家就選擇自己種茅草田,用茅草來搭建屋頂,周邊的樹木則打造屋子本身。


又因為這裡積雪嚴重,所以最老的房子都要把屋頂修得尖尖的,這樣積雪到一定厚度的時候就會自動掉落,不至於把木屋壓垮。


這座深山小村一年只亮燈7天,卻吸引176萬人來造訪...


憑藉這種應對大自然而生的原生態建築方式,合掌屋在1995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而這些原生態的房子,到現在依然屹立在村子裡,土生土長的村民依然居住其中,可見傳統工藝的精湛。


這座深山小村一年只亮燈7天,卻吸引176萬人來造訪...


如今村民已不像過去那麼多,於是許多村民開放自己家作為民宿,只要提前預約就能居住其中,根據屋子大小不同會有人數限制,每個來到這裡的遊客都能體會到在百年合掌屋裡,圍著正中央的爐火烤巖魚的感覺。


近距離欣賞傳統戲曲


來到合掌屋,能做的可不只是睡一個晚上而已,屋主還會為遊客們準備日本流傳了千年的日本傳統歌舞表演——築子節。


這座深山小村一年只亮燈7天,卻吸引176萬人來造訪...


築子節是五箇山地區的傳統民謠,有著1400多年的歷史,早在1953年就第四次選為無形文化財產。其中更會用到名為“簓”的傳統樂器,形狀奇特,需要一定技巧才能打響。


這座深山小村一年只亮燈7天,卻吸引176萬人來造訪...


表演過程中,演奏著筱笛和小鼓、平太鼓等樂器的樂師們打著節奏唱著民謠,而舞者則打著竹“簓”踩著步子跳舞,一切都在合掌屋內進行,結束後甚至能親自體驗如何操作“簓”,比任何舞臺劇都更為妙趣橫生。


這座深山小村一年只亮燈7天,卻吸引176萬人來造訪...

這座深山小村一年只亮燈7天,卻吸引176萬人來造訪...


百年老店品傳統美食


合掌村內的旅行體驗服務鏈,是由整個村莊組成的,走出合掌屋,附近的特色步行街上也有各種當地特色的店鋪,例如山下的百年老店喜平商店就是其中之一。


這座深山小村一年只亮燈7天,卻吸引176萬人來造訪...


現在國內許多旅遊景點,售賣的都是千篇一律的芝麻糖、牛皮糖和龍鬚糖之類,批量進貨,耐放不壞,又有多少真的賣著當地特色手工藝品?而喜平商店之所以能連開三代,就是憑藉這裡的“紮實豆腐”技藝。


這座深山小村一年只亮燈7天,卻吸引176萬人來造訪...


豆腐製作技藝在奈良時代從中國傳入日本,在日本有了不同的分支,五箇山的“紮實豆腐”就是其中之一。從選材開始就相當有講究,用的是富山產的專門用於製作豆腐的延麗豆,用它做出的豆漿也都不用加糖,自帶淡淡的甜味。


這座深山小村一年只亮燈7天,卻吸引176萬人來造訪...


而紮實豆腐”有多紮實?一塊完整的豆腐,在店內居然是用麻繩捆紮起來儲存的,雖然質地堅挺,口感卻依然細膩,還能熏製做成保存時間更長的煙燻豆腐,是這裡不得不嘗,而且非此處不可的獨特美食。


親身體驗造紙術


村裡的合掌屋,除了作為民宿使用,更有一部分改為商店。但是這裡的商店除了售賣商品,還有結合傳統技藝而打造的主題體驗店,造紙術體驗活動就是這裡的特色之一。


這座深山小村一年只亮燈7天,卻吸引176萬人來造訪...

這座深山小村一年只亮燈7天,卻吸引176萬人來造訪...


在這裡的造紙文化體驗館裡,不僅能夠直接買到各種相關的紙製品,更能親身體驗從紙漿到明信片的製作全過程。


這座深山小村一年只亮燈7天,卻吸引176萬人來造訪...

這座深山小村一年只亮燈7天,卻吸引176萬人來造訪...


店內有已經提取好的一盆紙漿,由提取過的楮樹樹皮纖維和黃蜀黍根部提取的粘液混合而成。


預約上名額之後,來到這裡的遊客就可以親自上手,用縮小版的造紙工具,按照工作人員的指導把紙漿盛到工具上,還能挑選小卡片作為配件,做出自己設計的獨一無二的明信片。


這座深山小村一年只亮燈7天,卻吸引176萬人來造訪...


生生不息的旅遊業背後,有著的不僅是五花八門的體驗,更有著村民的“小固執”:為了避免過於商業化,村子裡的路燈在一年中只有七個晚上會全部點亮,那時候的合掌村如夢如幻,令人心醉。


這座深山小村一年只亮燈7天,卻吸引176萬人來造訪...


有人表示不理解,路燈都修好了為什麼還要省那一點錢,但是正是這些細節之處,才讓如此受歡迎的合掌村依然保留古色古香的姿態。


成立民間組織,保護村莊面貌


村民們為了村子的長足發展,自發成立了“白川鄉合掌村集落自然保護協會”,制定了白川鄉的《住民憲法》,其中就規定了合掌村的建築、土地、耕地、樹林等“不許販賣,不許出租,不許毀壞”三大原則,從根本上杜絕了一切惡意開發和佔用自源的可能性。


面對越來越多的遊客和旅遊業的發達,協會沒有放任其野蠻生長,而是制定了《景觀保護標準》,對新增的建築、路面和廣告牌等設施都進行了一定的限制,例如要用泥土沙礫鋪裝,不能用那種和村莊完全不符合的瓷磚,管道和空調外機要隱藏起來,不能破壞村莊自然景觀。


村內的水田、農田和舊路,更是“重點保護對象”,是村莊原汁原味景觀的一部分,不能隨意改動。


正是這些細節上的執著,讓合掌村始終保持著最吸引人的模樣,面對現代文明和旅遊業的衝擊,沒有“偏執”又何來“堅持”。


閒置民居改造為民俗博物館


和許多鄉村一樣,合掌村也面臨著許多年輕人搬到城市,村內人口下降的困境,但是在協會的策劃之下,剩下的村民反而“變廢為寶”,把無人居住的空房子改造成了“小景觀”,充分發揮了這種傳統建築的價值。


“合掌民家園”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由數棟合掌屋和周邊自然景觀結合而成,前後還有具有日本庭院設計的植物種植片,審美價值極高。


在“合掌民家園”的景觀規劃設計中,對院落的佈局和室內的展示都進行了還原設計,走進屋內,彷彿時光穿梭,回到幾百年前的一座深山老屋,一切的物件和擺放都是最古老的模樣。


除了展示這裡的原始生活方式,合掌屋建造博物館裡還展示了合掌村茅草屋建築的結構、材料和建構方法模型,每個來到這裡的遊客不僅能夠體驗旅遊的樂趣,還能學到實實在在的有趣知識。


旅遊業與農業共同發展


白川鄉的居民都有這樣的共識:旅遊開發不能影響農業的發展。如何發展當地農業並與旅遊觀光事業緊密結合,是村民們面對的一大課題。為提高整體經濟效益,白川鄉積極主動地制定了有關農業發展方向和政策的5年計劃。


白川鄉農用地面積有1950畝,其中水田1650畝,農家有229戶。主要農副業生產項目,包括水稻、養麥、蔬菜、水果、花卉、養蠶、養牛、養豬、養雞、加工業等。這些生產項目在旅遊區中也是觀賞點。


旅遊觀光與農業生產相聯繫,可提高經濟收入促進農業發展。白川鄉把當地農副產品以及加工的健康食品與旅遊直接掛鉤,使遊客在觀賞同時品嚐當地新鮮農產品,或能帶有機農產品回家。這種因地制宜,就地消化農產品的銷售方法,減少了運輸及人力成本,經濟實惠,受益的不僅是各地客人,還有當地全體農民。


配套規劃特色商業街

商業街的規劃建設包括飲食店、小賣部、旅遊紀念品店、土特產店等, 都是與本地結合的具有鄉土特色的商店。每個店都有自身的主要賣點, 合理分佈方便遊客。


“白川鄉合掌村落自然環境保護協會”的建築規則在商業街中體現出了整體美的風格, 店面裝飾充分利用了當地的自然資源, 體現了一種溫馨的樸實美, 其工藝性、手工趣味性吸引了大量遊客的眼光。


旅遊商店的設計佈局、門面裝飾都是提升景觀功能的關鍵要素, 旅遊商品的開發, 也是旅遊觀光業的一個重要項目之一。


白川村善於結合現代人追求的時尚, 以植物花草為裝飾元素, 裝飾家園、把村莊裝扮得花團錦簇, 觀賞的人們總是在美麗的田野間、村莊旁、商店前拍照留影, 令遊客流連忘返。合掌村落的生態之美給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留下了難以忘懷的美好印象。


這座深山小村一年只亮燈7天,卻吸引176萬人來造訪...


為什麼要學習合掌村?中國傳統文化豈不比日本的更為深厚和獨到?然而在中國急劇城市化的影響下,農村裡的人紛紛到城市去,而留在農村的人也在盲目追隨現代化的過程當中遺失了對家鄉的認同感和自豪感。


農村中曾有過的獨特的老房子老建築,在翻新過程中被毫不留情的拆除,取而代之的是沒有特色,成本低廉的鋼筋水泥農房,村村千篇一律,戶戶如出一轍。


更有甚者,不僅捨棄和遺忘了傳統建築的美觀,甚至胡亂進行牆面突破,顏色低俗混雜,而且電線胡亂穿行,建築垃圾隨意堆放,不雅觀的同時還造成了環境危害。


合掌村開發旅遊與保護傳統文化並進的方式,對於我國鄉村振興有著積極的指導作用,是可持續農村發展的正確案例。建設美麗鄉村,不是把舊村推到重新打造,而是在保護各村文化特色的情況下,展望未來發展,制定一套可持續的發展規劃方案並堅持執行,利用鄉村固有田園風光和鄉土文化打造一幅不可複製的美麗畫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