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眾號還有“前”途嗎?

崔中鶴


互相學習探討

微信公眾號的興起幾乎開啟了全民自媒體的時代,2018年開公眾號會不會太遲了,會不會沒有意義了?

我是今年一月份的中旬,1月15日才開通的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已經開始降溫,甚至很明顯的走下坡路,只要是明眼人都能看到這種變化。

前幾天,大概3月13日的時候,手機微信公眾號登錄的時候,我發現界面又突然自動改版更新了,還增加了其他的功能。這個改變很突然,似乎可以看到微信公眾號的努力!

同時,在早一些的時候,微信公眾號已經全面放開了原創標籤,留言功能,凡是新註冊的公眾號都自動獲得原創標籤功能。想當初2017年11月底之前想獲得“原創”標籤兩個字可是非常難的。留言功能也是。好多作者埋頭辛苦創作,寫了多少篇文章才開通了原創標籤和留言功能!

我覺得,很快,微信公眾號的“讚賞”功能也會全民放開的!

這些舉動,其實換個角度思考,我們則可以看到微信做了很多很大的努力。

但是!我們不妨再試著靈光閃現一般的思考一下,這背後代表了是什麼?回答這個問題,我一個字一個字的手機敲打著,一邊思考著,組織著語言,然後靈感變來了,就像忽然的頓悟一般,我似乎一下子看到了真相!

公眾號已經進入某種意義的日薄西山了!幾乎有種迴天無力的悲涼。

所以他開始不斷的掙扎,不斷的改變。

我們似乎可以得出一個箴言~~~

看起來很好的東西,有時不一定美麗;主動給予的,有時不一定是好事。

就像微信公眾號這一系列的改變。同時,現在各種APP,各種平臺,各種新科技層出不窮。有時,誰也無法確定未來甚至是明天以後什麼是流行,什麼是火爆,什麼可以得天下,什麼可以佔領市場,什麼可以獲得民眾喜愛。

比如抖音,短短時間,幾乎席捲了整個天下,全民都在玩抖音,很多人不知不覺中卻可以連續刷幾個小時的抖音。這樣壯觀火爆的情形,誰能想到!而公眾號最火爆的時候,也只是讓人花了很少一部分的時間閱讀而已,哪裡會像抖音一樣佔用了一個人好幾個小時的時間。

太多太多的新興力量,新的東西出現,然後不斷蠶食微信公眾號,甚至直接改變全民和社會流行和風向標。

微信公眾號開始慢慢冷了下來。就像知乎,誰能想到!?今日頭條的悟空問答幾乎幹掉取代了知乎了,這在之前,誰敢意料,誰敢想到。

同樣現在也進入了媒體戰國時代,大魚號,企鵝號,百家號,頭條號,一點號,各種各樣的諸侯奮起,開始瓜分搶奪天下,甚至新浪微博也參與到這場戰鬥中,有的在戰鬥中不斷的發展,不斷的強大,不斷的蠶食,甚至開始替代。

對於這些新興的力量,最明顯的舉動,最動根基的就是分流搶奪了粉絲,搶奪了用戶。增一分,便少一分。

被其他媒體,其他APP搶走一個用戶,微信公眾號便少一個用戶。

微信公眾號至此面對的挑戰,已經可以見到十面埋伏之險!是否會有四面楚歌,兵敗如山倒的慘淡,那要拭目以待,問天時問天命。

備註:下面兩張圖,其實可以明顯看到微信公眾號剛剛才做的改版和改變。

當然也可以看到我的基本信息,尤其是用戶數。(笑)

雖然公眾號一直在我們生活中,但是我卻拖了很久,很久,直到今年的3月份,我才註冊開通了公眾號,然後忽然驚訝的發現公眾號已經運行了五年。毫無疑問,太遲了!我已經錯過了很多東西,也錯過了最好最適合的時期。

不過我也在努力,就像微信公眾號一樣,他們也在努力。我並不想放棄。

從3月15日我開始寫作,開始發文章。

訂閱關注慘不忍睹,閱讀量慘不忍睹!

至今我的公眾號開通已經兩個月,但是我的粉絲只有22。每篇文章閱讀幾乎都是個位數。

關注我的22位用戶,其中一位是我的小號。

剩下的21位~~~

兩個是高中同學。

一起種植玩愛好的花友9個。

養魚的魚友1個。

書友:京東,噹噹網,中國圖書網,亞馬遜各個網站買書的書友1個。

大學同學1個

而且現在已經無所謂用戶和粉絲了,因為目前的粉絲基本都是認識的,因為有些需要考慮的地方,甚至不想讓自己的公眾號給一部分現實中認識的人知道,比如同事,領導,同行,同學等等。

現在如果有用戶,傾向於那些不認識的網友,因為這樣寫東西會更隨意一些。

不過現在已經過了想要粉絲的時期了,畢竟都開了兩個月了,也沒粉,也基本明白了也就那樣,所以甚至有時也不一定喜歡被關注。

現在有想要的倒是會傾向於閱讀量,寫出來的東西有人看,這種感覺也很好。

兩個月,我在公眾號裡發表了30餘篇文章(有幾篇自己刪了,一篇寫了那個張口口被平臺刪了)

雖然做不到日更,每日一篇文。

但是還算勤奮了。

不想放棄,我還想再試試。

最無奈,最差,我就把公眾號,把她當做一個自己寫作的平臺,自己個人的寫作空間。

然後可以把自己的各種隨筆,雜文,散文,故事,小說,各種寫作上的東西和作品統一放在裡面。

然後自己慢慢寫,慢慢看,慢慢整理……

想想,其實也好。

就像有一個家。


銀都三狼林老弟


請原諒我的不請自來。個人認為應該這麼說吧微信公眾號作為最早的自媒體呈現形式,不得不說它是一個不可忽略的存在,自媒體由此而始。曾經它也造就過一批知名的公知與網紅,許多人因為它的存在,從而被大眾所熟知,同時也獲得了豐厚的回報。如果將自媒體視作為一個系統的話,那麼它就是最初的1.0版本,而現在各大網站的自媒體平臺,就是以此之後的1.5系版本,2.0版本,甚至2.5系版本。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濟世論事


關於這個問題,下面我就給大家解答一下。

公眾號的趨勢已經很久了,現在也有很多的媒體人想做公眾號,而且現在做的好的公眾號幾千萬粉絲的也有,這些都是做的比較早的也比較成功的。

那麼現在做公眾號還來得及嗎,還有沒有前途?其實做公眾號的門檻很低,幾乎每個人只要註冊信息就可以開通公眾號,但是開通之後你要如何運營?做哪方面的內容,這就是個比較重要的問題。一個公眾號是否能做成關鍵還是看內容,你的內容好,自然會有人關注。所以現在做公眾號我覺得也是不晚的,只要你足夠有實力,把內容做好,成功也是可以的。

以上就是我的建議,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有個李小姐


第一,微信公眾號的紅利期已經過了,這是毫無疑問的。

第二,微信公眾號目前只是一個內容端囗,依靠優質內容矩陣發佈,依然具有聚集性傳播力和商業變現價值。如果你的內容具有不可替代性,依然可以做公眾號。

第三,替代公眾號的載體,方向目前已經比較明確,不是微博,也不是其他載體,就是今日頭條。而且可以肯定,今日頭條不出意外,以其強大的技術創新能力,很可能取代騰訊成為全球最大的社交和媒體平臺。



最後的掙扎


連建強的鄉愁


我看了很有創意


一名路過


有沒有前途要看自己的本事,做什麼都一樣。


天網科技創意視頻


隨著微信“個人帳號使用規範”防控的日漸嚴格,微信小任務火爆起來了,微信現在9億用戶,需求量大,一個任務二分鐘,一天200左右,選擇熱門、高需求的行業,才是高收入的保障!



用戶82509989174


同意樓上朋友的意見!


如意甘肅號


微信公眾號具有聚集性傳播力和商業變現價值。如果你的內容具有不可替代性,依然可以做公眾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