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赫人物小傳:(一)多次跳槽,為愛譜曲,受牢獄之災,一生追夢

巴赫被稱作"西方音樂之父",集巴洛克成果之大成,以其宏達的篇幅和複雜的對位特徵奠定了後世音樂的發展,奠定了現代西洋音樂幾乎所有作品樣式的體例基礎,是人類奉獻給上帝的最偉大的禮物。

甚至在巴赫死後一百年之後,人們為了探索是一個什麼樣的大腦造就瞭如此天才,把巴赫的屍首進行重新研究(當然並沒有什麼不同)。最後將屍首放在聖托馬斯教堂的祭壇上,在音樂史上,巴赫就如同生命般的存在。本文就位大家介紹巴赫是如何這位音樂大師的成長史。

巴赫人物小傳:(一)多次跳槽,為愛譜曲,受牢獄之災,一生追夢

巴赫屍骨照片

1、生於音樂世家,視野廣闊,一生多次跳槽

縱觀巴赫的一生,雖然生在思想禁錮的巴洛克時期,但是有著與現在年輕人一樣的抱負和擇業觀。為了實現事業更好的發展和過上更好的生活,巴赫一生中多次跳槽。

巴赫於1685年3月21日出生在德國的埃森納赫城。他父親是一位優秀的小提琴手,祖父的兄弟中有兩位是具有天賦的作曲家,叔伯兄弟姐妹中有幾位是頗受尊敬的音樂家。對於具有極高音樂天賦的小巴赫來說,在這樣的家庭成長原是十分幸運的。幼年的巴赫對音樂抱有濃厚的興趣。很快便掌握了風琴、小提琴等樂器的演奏方法,同時也開始在作曲方面嶄露鋒芒。年少的經歷為巴赫建立了超乎同年齡的成熟與視野,從1700年開始,年僅15歲的巴赫便走向了社會,並且憑著自己的才華,多次跳槽,逐步提升自己對音樂的理解。

巴赫人物小傳:(一)多次跳槽,為愛譜曲,受牢獄之災,一生追夢

初出茅廬(1700-1708)

1700年,15歲的巴赫他進入聖·米歇爾學習音樂與神學,並且三年後順利畢業,在一家室內樂隊當一名小提琴手。與很多年輕樂手的命運一樣,那一段時光巴赫領著低廉的薪水,隨著樂團到處演出。隨著工作進入,巴赫的演奏技藝逐步提升,並經常利用演出後的時間專研從大哥那裡偷來的音樂資料(小時候的巴赫經常趁哥哥離家外出與深夜熟睡之際,在月光下偷偷地把心愛的曲譜一筆一劃地抄下來,歷時長達半年之久,因而大大損壞了他的視力,他的晚年在雙目失明中痛苦地度過,直至去世)。

巴赫人物小傳:(一)多次跳槽,為愛譜曲,受牢獄之災,一生追夢

這一段時間,巴赫像現在很多出入社會的年輕人一樣,只要有休息的時間,便在圖書館研究豐富的古典音樂作品,巴赫在其中全力汲取、融合著歐洲各種流派的藝術成就,開闊了自己的音樂視野。為了練琴,他常常徹夜不眠,通宵達旦。每逢假日,他都要步行數十里去漢堡聆聽名家的演奏。正是這段時間的努力,為巴赫後來偉大作品的出世,埋下伏筆。

魏瑪時代(1708~1717)

1708年,在巴赫創造出《上帝是我的國王,BWV71》後,辭去了樂團的職位,投奔任魏瑪公爵威廉.恩斯特,成為其宮廷管絃樂師;經過6年的努力,於1714年成為樂長。在魏瑪期間,巴赫創作了大部分作品,也首次接觸到了的音樂,開始了的創作。

巴赫人物小傳:(一)多次跳槽,為愛譜曲,受牢獄之災,一生追夢

魏瑪景色

克滕時代(1717~1723)

1717年,魏瑪的宮廷樂長去世了,他遺留的空缺被他音樂才能平平的兒子填上,而不是由巴赫接手,巴赫得知此事後便撂筆不幹,他一氣之下乾脆停止了作曲活動,而在這時,巴赫得到到安哈爾特利奧波德親王的賞識,為其擔任樂手。彼時30多歲的巴赫進入了作品的黃金年代,此間他創作了被譽為“鍵盤樂的舊約聖經”的《平均律鋼琴曲集》第一卷和在管絃樂發展史上堪稱里程碑的《勃蘭登堡協奏曲》等大量出色的世俗和宗教音樂;

至今柯滕宮廷內還供有巴赫像。克滕鎮也因為巴赫的音樂而充滿活力:其合唱團自1906年起就沿用巴赫的名字、1935年創立的“巴赫音樂節”、1967年為紀念巴赫在這裡供職250週年輪番舉辦了“巴赫音樂節”及“巴赫音樂比賽”,並將此作為傳統延續至今,而當時的組織者也就此成立下來,即為今天的“克滕巴赫社團”。1983年克滕歷史博物館專門開放了“巴赫紀念館”。

巴赫人物小傳:(一)多次跳槽,為愛譜曲,受牢獄之災,一生追夢

巴赫紀念館

萊比錫時代(1723~1750)

1923年,巴赫的主人克滕親王對音樂的興趣似乎淡漠了,巴赫沒有選擇與其他樂手那樣苟且偷生,對音樂的理想使他辭去了宮廷中的職務,來到萊比錫出任聖托馬斯教堂學校的樂監,在那裡他度過了一生中餘下的27年時間。

巴赫人物小傳:(一)多次跳槽,為愛譜曲,受牢獄之災,一生追夢

萊比錫城市景觀

萊比錫時期是巴赫一生中最漫長的一個時期,也是創作最多的時期。此時的巴赫無論演奏技巧還是作曲水平都已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他在萊比錫譜寫的傑作,有感人至深的《b小調彌撒》和《馬太受難曲》,《平均律鋼琴曲集》第二卷和體現他高深作曲造詣的《賦格的藝術》


巴赫人物小傳:(一)多次跳槽,為愛譜曲,受牢獄之災,一生追夢

馬太受難圖

1747年,這位無冕音樂之王去波茨坦旅行時被另一位國王——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二世召見,並進行了即興演奏。在座的觀眾無不為之折服。第二年,巴赫把這次演奏的主題加以發展,寫成了另一部總結他作曲和演奏藝術的作品—《音樂的奉獻》。

在萊比錫,巴赫作為聖托馬斯男聲合唱團的指揮度過了27年,由於他長期用眼過度,巴赫視力減退,晚年患白內障失明,但他仍用口授的方式堅持創作。在逝世的前幾天,他還在口授一首眾讚歌《走向主的神壇》。樂曲每一個音符都表達出老人生前最後的虔誠祈禱,最後在第二十六小節處戛然而止,成了大師的絕筆之作。


巴赫人物小傳:(一)多次跳槽,為愛譜曲,受牢獄之災,一生追夢


1750年7月28日夜裡,巴赫的一生畫上了最後一個休止符,於萊比錫逝世。三天後,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在萊比錫墓地下葬。

2、為愛譜曲,奉獻給妻子德國男人的浪漫

巴赫一生中共有兩位妻子,瑪利亞·芭芭拉還是安娜·瑪德蓮娜。第一位夫人芭芭拉在1720年突然去世,留下作曲家和四個年輕的孩子。第二位夫人是安娜,她又為巴赫生了十三個孩子。從歷史記錄來看,巴赫是很愛這兩位夫人的,並且為他們譜寫了大量作品。

巴赫人物小傳:(一)多次跳槽,為愛譜曲,受牢獄之災,一生追夢

巴赫與芭芭拉相識於1907年,正是巴赫初出茅廬,血氣方剛的年紀。有一首巴赫寫給妻子的詩,字裡行間滲透著巴赫對妻子的愛:"我是你的奴僕,呵!可愛的新娘呀,願這一個早晨,快樂和你同在!戴上花冠,穿上婚禮的衣裳,只要看到你的麗姿不管心腸有多硬,也會充滿了快樂。真是多麼美妙啊,只要看看你,我溫暖的心胸、與充滿愛的雙唇,就自然地哼出歌頌你的歌曲。"

但是好景不長,1720年,正當巴赫開始職業生涯新的旅程的時候,在前往波西米亞旅行的途中,他妻子瑪利亞·芭芭拉突然去世,並在他返回和得知死訊前下葬了。

巴赫在克滕將妻子的手稿《安娜·瑪格達蕾娜的筆記簿》彙編成集,併為《平均律鍵盤曲集》創作48首前奏曲和賦格曲。後來這首《平均律鍵盤曲集》被後世人發現並推崇,被稱為音樂的《舊約》。

巴赫人物小傳:(一)多次跳槽,為愛譜曲,受牢獄之災,一生追夢

巴赫雕像

巴赫與安娜於1722年結婚。安娜是一個專業的歌手,在科騰宮廷裡掙的錢與丈夫一樣多。結婚後,為了支持丈夫的視野,結婚後,安娜減少了她的專業活動,並且為高產的丈夫抄寫曲譜。巴赫曾請一位著名的畫家為妻子畫了一幅肖像。傳記作家舒畢達曾經寫道: "從他們的生活程度來看,在當時要請畫師畫肖像畫,實在是件不容易辦到的事情。但此畫,可能是由於巴赫的熱愛,請畫家畫成的。"

在巴赫去世時,它將最有價值的財產留給他的長子,他把康塔塔演出粉撲留給她的妻子,希望她能夠賣掉他們度日。不過最後,這些手稿獲得的收入是不夠用的,安娜於1760年在萊比錫的一座收養院中結束了她的一生。

3、生涯坎坷,曾受牢獄之災,音樂理想從未改變,併為此追隨一生

巴赫的職業生涯是充滿坎坷的,生前並沒有獲得與其成就相匹配的名聲與財富。直到他死後近一百年,萊比錫的人們才發現他們曾經擁有過一個天才,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音樂家。巴赫的一生也沒有體會過一個普通人平凡的快樂,曾被汙衊入獄,體味著戲子一般漂泊的人生。

巴赫人物小傳:(一)多次跳槽,為愛譜曲,受牢獄之災,一生追夢

在魏瑪時期,熬成樂隊首席的巴赫鬱郁不得志,而他的頂頭上司脾氣暴躁,並沒有給巴赫等樂師足夠的尊重。可以想象在這緊張的環境中,巴赫不可能一展包袱,想要去其他地方尋求發展,但魏瑪的公爵太一直遲遲不放人,最後以莫須有的的罪名關押巴赫一個月。

巴赫人物小傳:(一)多次跳槽,為愛譜曲,受牢獄之災,一生追夢

在監獄期間,巴赫並沒有沉淪,他22歲時立下"為榮耀上帝寫一部結構謹嚴的教堂音樂"的理想從未動搖,哪怕是在監獄這種地方。在監獄裡,巴赫完成了《平均律鋼琴曲集》第一卷,本事巴赫消遣製作,卻為音樂史奉獻了劃時代的禮物。

巴赫人物小傳:(一)多次跳槽,為愛譜曲,受牢獄之災,一生追夢

巴赫也影響著後世音樂家的生涯:當貝多芬第一次看到巴赫的某些作品時,不禁驚歎道:"他不是小溪(巴赫的名字德文Bach,是"小溪"的意思),是大海!"1829年,在柏林的一次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演出中,使巴赫的《馬太受難曲》復活了。在舉行他的音樂會之前練習巴赫的作品,把巴赫的一些作品改編為鋼琴曲,是巴赫協會的創始人之一,這個組織承擔了出版這位大師作品的完整版本的巨大任務……

巴赫人物小傳:(一)多次跳槽,為愛譜曲,受牢獄之災,一生追夢

在巴赫的一生中,他一直深受著生活給他帶來的痛苦,卻擁有豐富而深刻的生活感受。他以頑強的意志、崇高的信念,他的作品既具有高度的邏輯性,結構嚴密,又具有內在的哲理性,深刻雋永。由於他具有人道主義的崇高信念和對美好生活不屈不撓的追求,他的音樂往往生氣勃勃,富有人情味。

巴赫用一生的努力完成了自己最初的夢想:“為榮耀上帝寫一部結構謹嚴的教堂音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