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則“地委書記自扇耳光”的舊聞,何以引發如此大的振動?

兩年前的8月14日,《人民日報》刊發了一篇題為《一記耳光,打醒多少麻木的心》的專訪報道。

引發這次專訪的是一個月前,山東菏澤市委機關報《菏澤日報》“文學副刊”刊發的一篇文章《書記的耳光》。一天時間,《書記的耳光》點擊量就突破了二百多萬。

專訪的這位書記叫周振興,是原山東省政協副主席,原山東菏澤地委書記。現是已經91歲高齡的退休老幹部。

一則“地委書記自扇耳光”的舊聞,何以引發如此大的振動?


42年前,周振興任菏澤地委書記,周振興到曹縣韓集‘紅三村’去看望83歲的伊巧雲。在戰爭年代,伊巧雲曾為革命作出過很大貢獻。周振興書記問已經重病在身的伊巧雲老人有什麼要求,老人猶豫了一下說:就是想吃半碗肥中帶瘦的豬肉。

聽完老人的話,周書記深感自責,掏出錢給公社書記,讓他立即辦理,滿足老人的心願。回到縣城彙報時候,周書記一直眼含熱淚說:現在在我們共產黨的領導下,為革命做出重大貢獻的農民生重病了,竟吃不上半碗肥中帶瘦的肉。同志們,我們還有臉當他們的書記嗎?

突然,周振興抬手打了自己一個清脆的耳光說:我們這些大大小小書記的臉還叫臉嗎?

此後的那一年中,周振興多次去農村查看農民的生活到底是什麼樣子。一次去東明縣小井村村民張殿興家,院牆都倒了,土坯堂屋只剩中間一間,屋裡只有一個大地鋪。一個大破瓷缸裡,只有兩三斤地瓜幹。周揭開鍋蓋,裡面是用野菜、高粱殼摻和做的菜糰子。他掰開一個菜糰子放到自己嘴裡,又苦又澀咽不下去。

當天回到東明縣城,周振興立即召集縣委常委會,做出決定把全縣鹽鹼地儘快分下去,借給群眾自種自吃,3年免徵農業稅。當年,東明縣把10萬畝長滿茅草的荒地分給了群眾,來年,這些荒地上打的糧食比生產隊的好地還要多得多。

這在當時是不符合中央的政策,許多幹部都很擔心。周振興說:如果有人告你們“走資本主義道路”,我陪你到北京打官司。農民守著土地捱餓,這無論如何也說不過去。我相信,讓農民吃飽飯絕不是罪過。群眾有困難的時候,你不去解決困難,有的人怕扣帽子,但如果人人都這樣,那我們還有什麼出息?

從小井村回來,周振興就著手在全地委推行大包乾。第二年,也就是1979年春節剛過,周振興又召集了一次有2000人參加的三級幹部會議。在那次大會上,他讓在座的縣委書記把筆記本都拿出來,記下他說的話:如果上級說這件事我們幹錯了,追查下來,我周振興一個人擔責,你們都是被迫的!只要叫我當這個地委書記,我就得叫老百姓吃飽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是什麼?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一則“地委書記自扇耳光”的舊聞,何以引發如此大的振動?


2000多人的大會,周振興講了近8個小時。那時候地委沒有報紙、沒有電臺,他讓各縣複製錄音帶,各公社再到縣裡複製錄音帶,指定同一天時間,向全區農民開大會播放。

山東大包乾改革,是從小井村開始的。而菏澤是從地委開始提倡的,幾乎是10個縣同時開展了大包乾。

退休後,周振興每年都會去菏澤看看,看看那裡農民的生活變化。

和四十年前相比,農民的溫飽問題早就解決了。怎樣徹底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實現小康生活想,所有幹部仍然需要周振興書記那記自責的耳光,那份勇於創新的擔當。

一則“地委書記自扇耳光”的舊聞,何以引發如此大的振動?


為人民服務,牢記初心,不忘使命,情懷農民,不僅是老一輩幹部的‘專利’,更應是每個當代幹部的‘標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