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干支紀年中沒有“甲醜、乙寅、庚未……”年?

干支紀年法是中國曆法上自古以來一直使用的方法。

這種紀年法由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一一對應交替組合,每年變換一組,以此紀年。

比如我們耳熟能詳的“甲午”、“辛丑”、“庚子”、“戊戌”等。

但是無論怎麼變換,永遠不可能出現“甲醜,乙寅、庚未……”等組合。我們用幾幅圖來說明原因。


圖一中有兩行文字,上邊是十天干,下邊是十二地支。單數位用紅色字,雙數位用黑色字。

從甲子年算起,每一年往後推一組,下一年就是乙丑,然後是丙寅,以此類推。到癸酉以後,十天干用完了,就從“甲”重新補過來,和剪頭指的“戌”組合。見圖二。

為什麼干支紀年中沒有“甲醜、乙寅、庚未……”年?

圖一

圖二,第二組從“甲戌”開始,天干用完後再整體往後挪動,“甲”和箭頭指示的“申”組合。

為什麼干支紀年中沒有“甲醜、乙寅、庚未……”年?

圖二

第三組。

為什麼干支紀年中沒有“甲醜、乙寅、庚未……”年?

圖三

圖四,第四組。這一組我們見到了很多著名歷史事件中出現過的紀年,比如“甲午海戰”、“戊戌變法”、“庚子國變”、“辛丑條約”,掌握了干支紀年的規律,只要稍加推算,就知道這些事件發生的歷史順序和相隔時間了,怎麼樣?是不是個歷史學習的小竅門?

為什麼干支紀年中沒有“甲醜、乙寅、庚未……”年?

圖四

第五組。

為什麼干支紀年中沒有“甲醜、乙寅、庚未……”年?

圖五

第六組。這次以後再挪動天干的話,“甲”和“子”就又見面了。完成了一個輪迴。

為什麼干支紀年中沒有“甲醜、乙寅、庚未……”年?

圖六

所以我們常說的“一甲子”,指的就是干支紀年的一個輪迴,也就是60年。


無論怎麼變化,天干地支中的紅色永遠和紅色組合,黑色永遠和黑色組合,不同顏色是沒有機會見面的。所以永遠不會出現“甲醜、乙寅、庚未……”等紀年。

古人也按陰陽來分,單數位是“陽”,偶數位是“陰”。陽對陽,陰對陰,其實都一個意思。


小知識:

1、第一個明確的干支紀年是公元114年,東漢安帝劉祜元初元年,“甲寅"年。
2、第一個甲子年是公元124年,東漢安帝延光3年。
3、2018年是“戊戌”年,稍加推算就知道是戊戌變法120週年,正好兩甲子。

4、每年正月初一紀年更替。也有一說為立春紀年更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