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如何改變中國?

文 | 星球研究所

來源:星球研究所(ID : xingqiuyanjiusuo)

雪如何改变中国?

中國的雪季

已經到來

人民在心中呼喊

下吧

(雪中的犛牛,攝影師@盧文)

雪如何改变中国?

下吧

(雪中的藏狐,拍攝於可可西里,攝影師@張強)

雪如何改变中国?

下吧

(雪中的狼,拍攝於內蒙古,攝影師@賓果)

雪如何改变中国?

從高山到平原

從都市到鄉野

人們賞雪、玩雪

展現出極度興奮

(雪中昂首闊步的藏野驢,攝影師@卡布;上述動物圖片為擬人化表達,不代表降雪對動物的生存都是有利的影響)

雪如何改变中国?

但是

氣象學家告訴我們

天地不願將雪輕易示人

根據數十年間的統計資料

人口稠密的華北

年均降雪日只有5-10天

長江中下游地區更是不過3天

只有人煙稀少的青藏高原

以及北疆、東北的部分地區

才能達到數十天

(中國年均降雪日數,不含雨夾雪,製圖@鄭伯容&鞏向傑/星球研究所)

雪如何改变中国?

降雪日數如此有限

它下的已經不是雪

而是運氣、是真愛

是稀世珍寶

那麼

我們如何才能擁有

一個雪國呢?

雪如何改变中国?

南方之雪

冬季

北方的西伯利亞等地

為我們送來冷空氣

周邊的海洋

則為我們送來水汽

水汽遇冷凝結為冰晶

冰晶不斷凝華增大

成為雪花

(雪花,圖片源自@VCG)

雪如何改变中国?

雪花飄落時

如果雲下氣溫高於0°C

造成雪花融化或者部分融化

則會形成降雨或雨夾雪

(雨夾雪形成示意,製圖@星球研究所)

雪如何改变中国?

如果雲下氣溫低於0°C

其保持以雪花形態降落至地表

才會形成真正的降雪

(降雪,拍攝於西安,攝影師@孫巖)

雪如何改变中国?

可見

要想形成降雪

冷空氣、水汽、雲下溫度

各種條件缺一不可

中國的北緯25°以南地區

包括雲南中南部、廣西廣東大部

以及福建沿海、臺灣、海南等地

緯度較低

冷空氣難以到達

除海拔近4000米的玉山等少數山地外

皆為無雪地帶

(雲南元陽梯田雪景,攝影師@何俊雲)

雪如何改变中国?

但凡事總有例外

2016年1月

一場席捲北半球的超級寒潮

揮鞭南下

受此影響

廣東北部最低氣溫降至-7.2°C

突破歷史極值

粵北陸續出現降雪

廣州市區則迎來了

1951年有氣象記錄以來的

唯一一場雨夾雪

(2016年1月24日市民在廣州塔上揚起“積雪”,圖片源自@VCG)

雪如何改变中国?

廣州全城轟動

人們艱難地收集“積雪”

堆出了也許是廣州城近70年來的

“第一個雪人”

(2016年1月24日廣州的雪人,圖片源自@VCG)

雪如何改变中国?

同樣缺少冷空氣的還有

四川盆地

盆地北部高大的秦嶺及大巴山脈

將北方冷空氣阻擋在外

除盆地中的山地外

亦難以形成降雪

(請橫屏觀看,四川峨眉山的雪,攝影師@姚璐)

雪如何改变中国?

以成都市區為例

個別年份裡的少數強冷空氣

越過大山到達成都時

已是強弩之末

市區偶爾飄下的雪花

被人們稱為“頭皮雪”

(2018年12月28日成都城區的雪花,圖片源自@VCG)

雪如何改变中国?

但這已經足以

在人們的朋友圈刷屏了

(網絡流傳的成都人民情緒變化,製圖@鄭伯容&鞏向傑/星球研究所)

雪如何改变中国?

而在沒有高大山脈阻擋

也比華南相對靠北的

長江中下游地區

冷空氣可以順利南下

終於正經下起來了

杭州變色

(杭州靈隱寺雪景,攝影師@丁俊豪)

雪如何改变中国?

徽州變色

(請橫屏觀看,徽州雪景,攝影師@方托馬斯)

雪如何改变中国?

黃山變色

(請橫屏觀看,黃山雪景,攝影師@堂少)

雪如何改变中国?

武當山變色

(請橫屏觀看,武當山雪景,攝影師@程境)

雪如何改变中国?

不過

長江中下游地理位置依然偏南

冷空氣力量有限

地面氣溫又相對較高

年均降雪日僅有3天左右

但是

來自孟加拉灣和南海的氣流

帶來充沛的水汽

水汽遇到強冷空氣

如同乾柴遭遇烈火

往往形成異常“兇猛”的大雪

(長江中下游降雪的水汽來源,製圖@鄭伯容&鞏向傑/星球研究所)

雪如何改变中国?

其有限的降雪中

大雪和暴雪比例超過60%

降雪強度

居全國之冠

(中國降雪強度分佈,降雪強度是總降雪量與降雪日數的比值,製圖@鄭伯容&鞏向傑/星球研究所)

雪如何改变中国?

正是這樣的大雪

才有了柳宗元筆下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的

湖南大雪

(詩句出自柳宗元《江雪》,作於湖南永州;下圖為湖南張家界武陵源雪景,攝影師@李瓊)

雪如何改变中国?

才有了白居易筆下

“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的

江西大雪

(詩句出自白居易《夜雪》,作於江西九江;下圖請橫屏觀看,江西廬山含鄱口雪景,攝影師@廖昊)

雪如何改变中国?

高強度的降雪

也往往帶來災難

影響人們的交通出行、日常生活

(江蘇鎮江,大雪中飛馳的列車,攝影師@楊誠)

雪如何改变中国?

更嚴重的是

一些雪花在降落過程中

先遇到暖空氣融化成雨滴

再遇到近地面的冷空氣

形成低於0°C卻沒有凍結的過冷水滴

這種降水被稱為凍雨

(凍雨形成示意,製圖@星球研究所)

雪如何改变中国?

當凍雨接觸到地表物體

會在其表面迅速凝固

形成光滑的冰殼

稱為“雨淞”或“冰掛”

(樹枝上形成的冰掛,拍攝於湖南衡山,攝影師@陳心傑)

雪如何改变中国?

如果凍雨降落在輸電線路上

冰掛的重壓足以

壓斷線路、壓倒電塔

2008年年初

以長江中下游為主的南方雪災

大量的供電系統中斷

其元兇便是凍雨

(2008年湖北恩施,電力工人在大雪中修復供電線路,攝影師@文林)

雪如何改变中国?

如此有限的降雪日數

卻帶來如此嚴重的雪災

也不是那麼好賞的

那麼

更加靠北、不缺少冷空氣的

華北地區呢?

雪如何改变中国?

北方之雪

華北不缺冷空氣

缺的卻是水汽

從西、西北兩路進入華北的冷空氣

乾冷少水

在其強力壓制下

南方的水汽也難以向北輸送

(華北冬季冷空氣部分來源,製圖@鄭伯容&鞏向傑/星球研究所)

雪如何改变中国?

轉機出現在

一種特殊的降雪類型中

如果冷空氣從東北南下

經過渤海或黃海

再調頭向西進入華北

形成一個“迴流”

迴流的冷空氣經過黃渤海的加溼

或者與從孟加拉灣遠道輸送至華北

的西南暖溼氣流相遇

便會形成降雪

稱為“迴流降雪”

(華北迴流降雪示意,製圖@鄭伯容&鞏向傑/星球研究所)

雪如何改变中国?

迴流降雪

再加上其他一些類型的降雪

我們才能在華北看到

“雪紛紛,掩重門”的

紫禁城之雪

(詩句出自關漢卿《大德歌·冬》;下圖請橫屏觀看,故宮太和殿廣場雪景,攝影師@柳葉氘)

雪如何改变中国?

看到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的

太行山之雪

(河南輝縣回龍太行山雪景,詩句出自李白《行路難·其一》,攝影師@劉辰)

雪如何改变中国?

看到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的

燕山之雪

(詩句出自李白《北風行》;下圖請橫屏觀看,燕山箭扣長城雪景,攝影師@楊東)

雪如何改变中国?

但是難以達成的降雪條件

讓華北的年均降雪日數只有約5-10天

華北人民盼望著

華北人民期待著

他們可以忍受北風呼嘯

他們可以忍受天寒地凍

只求多給他們幾場

痛痛快快的大雪

那樣的大雪

會出現在哪裡呢?

(山東臺兒莊古城雪景,攝影師@李瓊)

雪如何改变中国?

一個“異類”

在華北出現了

山東半島三面環海

萊山山脈橫亙半島中部

從偏西或偏北方向南下的冷空氣

經過黃渤海的“加溼”

不需要像華北迴流降雪那樣調頭

便可直擊半島

氣流再遇上萊山山脈阻擋

從而在山東半島北部

形成降雪

(山東半島冷流降雪示意,這種降雪因產生於低層冷平流條件下,而被稱為冷流降雪,製圖@鄭伯容&鞏向傑/星球研究所)

雪如何改变中国?

再加上多種降雪類型的共同作用

半島北部的煙臺、威海

成了知名的“雪窩”

其年均降雪日可達16-20天

降雪量比半島南部的青島多31%

比內陸濟南多出整整一倍

且多發暴雪

(2018年12月11日煙臺蓬萊國際機場的積雪,圖片源自@VCG)

雪如何改变中国?

然則山東半島北部畢竟地域有限

更加廣袤的富雪地帶

還需要到緯度更高的

東北地區

東北三面環山

長白山、大興安嶺分立東西

伊勒呼裡山與小興安嶺聳峙於北

形成一個向南開口的口袋

(東北地形,製圖@鄭伯容&鞏向傑/星球研究所)

雪如何改变中国?

這裡冬季漫長

冷空氣勢力強大

與此同時

來自孟加拉灣的西南暖溼氣流

與南海、東海、黃海、渤海的水汽匯合

共同北上

再加上東側日本海的水汽加持

提供了充沛的水汽來源

最終

一個大雪紛飛30-50天的東北

誕生了

其降雪日數

從中部平原到周圍山脈依次增加

同樣形成了一個口袋形

(東北冬季降雪日數,製圖@鄭伯容&鞏向傑/星球研究所)

雪如何改变中国?

其中

東側近海的長白山脈

降雪量最大

(請橫屏觀看,長白山天池雪景,攝影師@小布)

雪如何改变中国?

內蒙古的呼倫貝爾與阿爾山

則擁有最多的降雪日數

(呼倫貝爾雪景,圖片源自@VCG)

雪如何改变中国?

城市裡

雪花漫天飛舞

(哈爾濱聖索菲亞大教堂,攝影師@王健宇)

雪如何改变中国?

鄉野間

大地蒼茫

(冬季的東北平原,黑龍江雙城,攝影師@傅鼎)

雪如何改变中国?

雪落屋簷

(雪鄉,攝影師@賀磊)

雪如何改变中国?

憑藉這樣優異的降雪條件

東北人民的交通出行

要依靠除雪機“吹沙填海”

(道路上的除雪機,攝影師@朱金華)

雪如何改变中国?

高鐵則是在雪海中

踏浪飛仙

(2018年1月15日長白山脈南大排子山,動車疾馳,攝影師@劉慎庫)

雪如何改变中国?

人民的娛樂活動

早已超越堆雪人的層次

而是追求精美的巨型雪雕

(哈爾濱的雪雕建築施工現場,圖片源自@VCG)

雪如何改变中国?

打雪仗的氣勢

更是排山倒海

(請橫屏觀看,2016年黑龍江黑河,戰士們在零下20多度的嚴寒中打雪仗,圖片源自@VCG)

雪如何改变中国?

冰雪之下

往往還蘊藏著

滿滿的收穫

(吉林省向海冬季捕撈的大魚,攝影師@邱會寧)

雪如何改变中国?

東北的水汽充足

那麼地處大陸深處的新疆

又會如何呢?

雪如何改变中国?

西部之雪

新疆北部

天山山脈與阿爾泰山夾峙之間

便是北疆

北疆內部的伊犁河谷與塔額盆地

都呈現向西開口的喇叭口地形

(北疆地形,製圖@鄭伯容&鞏向傑/星球研究所)

雪如何改变中国?

這裡主要由強勁的西風控制

雖然深入大陸內部

但是西風攜帶著大西洋、地中海

以及黑海、裡海等的水汽

甚至將北上的阿拉伯海水汽裹挾進來

一併向東吹拂

充滿水汽的西風

遇到伊犁河谷與塔額盆地的喇叭口地形

以及東南走向的阿爾泰山脈

被迫輻合抬升

從而形成降雪

而偏北風

則在天山北坡形成降雪

(北疆主要降雪形成條件示意,製圖@鄭伯容&鞏向傑/星球研究所)

雪如何改变中国?

北疆年均降雪日數超過30天

中到暴雪的比例超過60%

年均積雪深度更是全國前列

(中國最大積雪深度分佈,製圖@鄭伯容&鞏向傑/星球研究所)

雪如何改变中国?

大雪中

牧民趕著羊群向冬牧場遷徙

(天山冬牧場,攝影師@賴宇寧)

雪如何改变中国?

人們沿著牲畜踩出的雪道

踏雪出行

(新疆禾木,攝影師@王劍)

雪如何改变中国?

公路上

甚至形成比人還高的雪牆

(伊犁的道路與雪牆,攝影師@賴宇寧)

雪如何改变中国?

為防止積雪埋沒道路後

車輛駛出路外發生危險

道路兩側專門設置其他地方很少見到的

道路邊界指示箭頭

(新疆天山腳下的公路,攝影師@吳靜)

雪如何改变中国?

大雪漫漫

(新疆喀拉峻人體草原雪景,攝影師@劉承徭)

雪如何改变中国?

天地蒼茫

(喀拉峻草原雪景,攝影師@賴宇寧)

雪如何改变中国?

這樣的北疆是

“天山雪雲常不開,千峰萬嶺雪崔嵬”

的北疆

(詩句出自岑參《天山雪歌送蕭治歸京》;下圖為冬季的天山博格達峰,攝影師@仇夢晗)

雪如何改变中国?

這樣的北疆也是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的北疆

(詩句出自盧綸《和張僕射塞下曲·其三》,實際作于山西;北疆邊防戰士巡邏,攝影師@賴宇寧)

雪如何改变中国?

這樣的北疆還是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的北疆

(詩句出自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新疆和靜縣天鵝湖雪景,攝影師@賴宇寧)

雪如何改变中国?

待到春天來臨、萬物復甦融雪又將滋潤出一個繁花似錦的北疆

(伊犁草原花海,攝影師@賴宇寧)

雪如何改变中国?

然而

東北也好、新疆也好,如果與另一個地方的降雪日數相比就相形見絀了

平均海拔約4000米的青藏高原

氣候寒冷

由於高原地形的阻擋

暖溼氣流難以進入青藏高原腹地

卻在雅魯藏布大峽谷

以及南北走向的橫斷山脈

找到了入口

水汽沿著峽谷洶湧北上

(青藏高原地形及冬季部分水汽通道,製圖@鄭伯容&鞏向傑/星球研究所)

雪如何改变中国?

在青藏高原東側

唐古拉山、巴顏喀拉山一帶

形成了一個降雪中心

年均降雪日高達50-70天

許多地方甚至超過100天

(青藏高原平均降雪日數,製圖@鄭伯容&鞏向傑/星球研究所;說明:因統計標準不同,全國降雪日數據和地區數據有差異)

雪如何改变中国?

以唐古拉山、巴顏喀拉山為中心

整個青藏高原

雪花飄舞

(拉薩八廓街雪景,攝影師@伍斌斐)

雪如何改变中国?

江河變色

(長江北源楚瑪爾河雪景,攝影師@劉夙培)

雪如何改变中国?

大湖雪封

(請橫屏觀看,納木錯雪景,攝影師@趙露君)

雪如何改变中国?

千山莽莽

一個雪域高原誕生了

(請橫屏觀看,阿里高原雪景,攝影師@孫巖)

雪如何改变中国?

獨特的雪域

孕育出獨特的雪域生命

包括藏羚羊、藏原羚、藏野驢、野犛牛等等

成為中國大型野生動物

最繁盛的區域

(藏羚羊,攝影師@奚志農)

雪如何改变中国?

而海拔更高處的積雪經年不化

最終發育成氣勢磅礴的冰川

成為亞洲大江大河的源頭

(格聶山的冰川,攝影師@XSFAN STUDIO)

雪如何改变中国?

至此

南方之雪、北方之雪

以及西部之雪

中國

終於變成了一個雪國

雪改變了中國

改變了中國的山嶽

當它降落在西嶺山

便有了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從成都遠眺雪山,詩句出自杜甫《絕句》,攝影師@嘉楠)

雪如何改变中国?

當它降落在秦嶺

便有了

“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秦嶺之雪,詩句出自韓愈的《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攝影師@王警)

雪如何改变中国?

雪也改變了

中國的森林

(航拍新疆瓊庫什臺的森林,攝影師@劉承徭)

雪如何改变中国?

改變了

中國的草原

(請橫屏觀看,伊犁草原雪景,攝影師@賴宇寧)

雪如何改变中国?

改變了

中國的沙漠

(新疆塔克拉瑪干沙漠雪景,攝影師@王漢冰)

雪如何改变中国?

改變了

中國的都市

(雪後山西平遙古城,攝影師@翟鴻宇)

雪如何改变中国?

改變了

中國的鄉村

(新疆禾木雪景,圖片源自@VCG)

雪如何改变中国?

還改變了

我們的文化

中國的雪有千千萬種

它是清貧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伊犁雪景,詩句出自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攝影師@賴宇寧)

雪如何改变中国?

是苦寒

“行人日暮少,風雪亂山深”

(天山冬牧場,詩句出自孔平仲《寄內》,攝影師@賴宇寧)

雪如何改变中国?

是驍勇

“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

(錫林郭勒草原上的奔馬,詩句出自王維《觀獵》,攝影師@顏景龍)

雪如何改变中国?

是豪情

“長空雪亂飄,改盡江山舊”

(雪後永泰龜城,詩句出自羅貫中《三國演義》,攝影師@王生暉)

雪如何改变中国?

是友情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新疆禾木村山路,詩句出自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圖片源自@VCG)

雪如何改变中国?

是愛情

“千山暮雪,隻影向誰去?”

(詩句出自元好問《摸魚兒·雁丘詞》,圖片源自@VCG)

雪如何改变中国?

是浪漫

“應是天仙狂醉,亂把白雲揉碎”

(北京鐘鼓樓冬季雪景,詩句出自李白《清平樂·畫堂晨起》,攝影師@盛躍)

雪如何改变中国?

是孤獨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滿長安道”

(一隻孤單的野犛牛正在雪中尋覓,詩句出自舒亶《虞美人·寄公度》 ,攝影師@姜鴻)

雪如何改变中国?

是年華

“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

(詩句出自白居易《夢微之》,圖片源自@VCG)

雪如何改变中国?

這就是

中國的雪

它從空中飄落

讓超過80%的國土換上冬裝

滲透到5000年華夏的骨髓

(雪國的藝術化展示,製圖@鄭伯容&鞏向傑/星球研究所)

雪如何改变中国?

【參考文獻】

1. 劉玉蓮等,《中國降雪氣候學特徵》,地理學報,2012

2. 張志富等,《1961-2012年中國降雪時空變化特徵分析》,資源科學,2015

3. 李津等,《一次華北破紀錄暴雪成因的分析研究》,氣候與環境研究,2017

4. 楊成芳,《渤海海效應暴雪的多尺度研究》,南京信息工程大學,2010

5. 李麗等,《山東半島冷流強降雪和非冷流強降雪的對比分析》,氣象,2015

6. 李邦東,《近50年東北地區降水時空變化及降雪影響因子分析》,蘭州大學,2013

7. 鄒旭東,《我國東北地區冬季降水和東亞冬季風的關係研究》,冰川凍土,2013

8. 莊曉翠等,《新疆北部強降雪天氣研究若干進展》,沙漠與綠洲氣象,2016

9. 李亞雲等,《北疆冬季降水異常的環流特徵和水汽輸送分析》,氣候變化研究進展,2018

10. 王澄海等,《北半球大氣環流及其冬季風的年代際變化對青藏高原冬季降雪的影響》,氣候與環境研究,2015

11. 胡豪然等,《近50年青藏高原東部降雪的時空演變》,地理學報,2014

中國真的太太太太太太大了!963.4057萬平方公里,34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特別行政區。

中國真的太太太太太太美了!沙漠、雪山、瀑布、熱帶雨林、草原,江河湖海、煙火人間......

但,也許我們很多人窮盡一生,也很難走遍祖國大地的每一寸土地。真的太可惜了。

這本“典藏級國民地理書”——《這裡是中國》。由人民網、中國青藏高原研究會、星球研究所聯合出品,專為中國,為每一位中國人精心打造!

一本書,讓你和你的孩子,足不出戶,就直觀感受到了聞所未聞的祖國極致之美!更能在書中長見識,見世面,拓寬自己的眼界。

-作者-

本文創作團隊:撰稿,所長;圖片,謝禹涵;地圖,鞏向傑、王朝陽;設計,鄭伯容;審校,王朝陽、風子。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星球研究所,”十點讀書經授權發佈,轉載請聯繫作者。

物超所值的典藏級地理書

帶你足不出戶見時間美景

雪如何改变中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