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事向家人或別人求助的人,什麼心理?

弄啥嘞傑克


首這說明自己沒有主觀判斷意識,過度的依賴感。生活中,我們確實是很多時候會遇到大大小小的問題,有些我們可以自己根據實際情況去判斷做決定的,但也有些需要尋求身邊親人朋友的幫助,但事事都尋求家人朋友的幫助,那就是沒有自己的主觀判斷意識~過渡依賴。

簡單舉個我自己的例子,那會剛從學校出來時,稍微有點不順心就往家裡打電話抱怨,甚至遇到問題就想著往家裡(老家是農村)跑,現在想想那會就是沒有自己的主觀判斷意識,遇到問題就想逃避,過度依賴尋求家裡人的安慰!











痴茶騎行者


事事向家人或別人求助的人,是頭腦簡單沒有主張的人。

我有個堂哥就是這樣的人。什麼事都要問爸爸媽媽,自己沒主張,是典型的寶媽男。

堂哥結婚後還是這樣聽爸媽的話,不聽他老婆的話。

分家時他老婆嫌分給的家產太少,跟伯父吵架,他不從不幫老婆說話。

前幾年,伯母過世,家裡的酒席是他姐姐叫來的,談價錢不經過他老婆,錢卻要他出,還有許多家庭鎖事,都是這樣,做事就找她老婆,決擇上的事就問他爸爸,為此他老婆沒少跟他吵架。

現在他爸爸80多歲了,管不了事,堂哥就什麼事都問老婆,自己完全沒主張,也不吵架了。

像堂哥這種人好也不好。

說好是家庭鎖事從來不操心,不做主,人就活得輕鬆,沒心裡壓力,也就少了許多煩心事。

說不好是他的伴侶就會很辛苦很累,這種人也不會有很大的作為。因為凡事他都拿不定主意,下不了決心,什麼事都得問別人。

凡事都問別人的人也是一種不自信、自卑的表現,因為他總覺得自己不如別人。

其實不必事事都向家人或別人求助,日常鎖事自己想怎麼樣就怎麼樣,碰到大事或決擇性的事可以徵求別人意見,要對自己有信心。

在巜羋月傳》中,秦王叫羋月和羋姝的兒子為攻打韓國還是伐蜀分別投標下注,羋月的兒子問羋月,他該投哪個,羋月說,叫他用自己的心下注,也就是叫他自己拿主意,自己要有主張,不能問別人。

所以人啊從小就要養成自已動腦筋的習慣,不要總想著靠別人。

不要讓別人來掌控自己的一生。


舒沐沐


其實,這是一種依賴型人格障礙,依賴型人格障礙的人,寧願放棄自己的個人興趣、人生觀,只要找到一個靠山時刻對他的關注就心滿意足。但是依賴型人格這種處世方式會讓他越來越懶惰、脆弱,缺乏自主性和創造性。會讓他越來越放棄自己的追求和愛好。

那麼依賴型人格障礙,有哪些表現特徵呢?

1、在沒有從他人那裡得到大量的保證和建議,對日常事務,不能做出決策。

2、無助感,讓別人為自己做很多重要決定,如在何處生活,該選擇什麼樣的職業等等。

3、被遺棄感,明知道他人錯了,也要隨聲附和,就是害怕被別人遺棄

4、沒有獨立性,很難單獨開展計劃或者做事情。

5、過度容忍,為討好他人甘願做低下的或自己不願做的事

6、獨處時有不適和無助感,想要逃避這種孤獨

7、當親密的關係中止感到無助或崩潰

8、經常被糟人遺棄的念頭所折磨

9、很容易因未得到讚許或遭到批評而受到傷害

那麼,具備有以上五項特徵,即為依賴性人格。

這種性格的話,經常會感到自己軟弱無助有一種,我真可憐的感覺,當他要拿自己拿定主意的時候,便感到一籌莫展,像一隻迷失方向的小船,又像失去父母的孩子。他們會理所當然的認為別人比自己優秀,比自己有吸引力,比自己能幹,無意識傾向於別人的看法,來評價自己。

那麼依賴型人格是怎麼造成的呢?

依賴型人格是在一個人的早期發展幼年時期,如果小孩離開父母就不能生存,在兒童的印象中保護他,養育他,滿足他一切需要是父母的萬能。如果這時候父母過分溺愛,鼓勵子女依賴父母,不讓他們有長大後獨立的機會,那麼在他的心目中就會逐漸產生對父母或權威的依賴。那我長大以後他就不能自主,缺乏自信心,要靠他人來做決定,從而形成依賴性人格。





Mr李木子


事事要別人求助,說明這個人沒有自己的主觀意見,常常求助別人,自己不加思考,會使腦子變笨。大腦也需要工作,俗話說得好,刀不磨,要生鏽。人不學習要落後。所以說大腦必須用,勤于思考,勤於鍛鍊,才能使大腦發揮出他的作用。依靠別人不如依靠自己。如果你向家人求助,隨可以幫助解決,但不是長久之計,如果你是小事來求人,家裡人會看不起你。這麼點小事都處理不了,你還能幹什麼?會產生反感情緒。但大事需家人坐在一起共同商議,做出決擇。而你向朋友,向外人求助有時也會遭到拒絕,非常尷尬。所以自己必須養成良好的思考事情的習慣,必須勤奮學習,不斷提升自己,才不致於遭別人白眼。


健康長壽A66


1.我感覺這種人有自卑的心理,或許從小家庭習慣的培養太過於依賴別人, 會覺得這件事是我自己去做怕做不好,大事小事都需要別人去幫忙解決,不自信。

2. 不自信的同時也是一種惰性的表現。不勤于思考,在我的能力之內能不能把這件事情辦好?不去打擾別人,給別人添麻煩。長期有這種習慣的人說明他沒有上進心,自私自利,不會站在別人的立場想問題,別人是不是也很忙,會給人家增加負擔。在現實生活中,除了你的父母和親人,沒有什麼朋友可以一直無償的幫助你,人際關係都是相互的,很現實。希望有這種心裡的人早日走出自己的圍城。

只代表個人的觀點和看法,不知道大家會不會贊同,希望留言探討。


yangyangjing


這是一種習慣的依賴心態

這種人從小受到別人的幫助, 喜歡風險轉移,轉嫁責任。

這種人從小被家人幫助和保護,在事事請求幫助的情況下,嚐到甜頭 。

求助別人做的決定 ,成功是自己功勞 ,失敗可以推卸自己的責任——反正不是我的主意,都是你們說讓這麼幹的,怎麼能願我呢?推卸責任理直氣壯,別人無話可說。

求助家人或是別人做決定,可以獲得經濟上的支持,需要錢時理直氣壯地說你們說這麼幹的,不給錢怎麼幹啊?反正我不管,事情已經這樣了,你們看著辦吧,事情黃了不願我。以此為手段,脅迫經濟支持。

獲得大家經濟支持之後,成功是自己的榮耀和利益,失敗風險轉移——你們知道要失敗為啥要拿錢支持呢?,你們不拿錢就不會有今天的事,都是你們的錢惹的禍,能願我嗎,我有那麼大的本事嗎?風險轉移溜溜的。

這種人長期如此,會失去親人的幫助,失去同事的信任,失去朋友的仗義。人在世上立足需要頂天立地 ,敢作敢當 ,勇於承擔責任,力挽狂瀾。而不是時時想著甩包袱,轉移風險,推卸責任,最終眾判親離。

這種人要讓他學會獨自行走,勇於承擔責任,放棄習慣的依賴心裡,才能立足與社會。


橫笛斜吹未解憂


自己就像沒有.長大一樣,一點自強自立的能力.都沒有,自己的獨立生存空間,也是特別差。

生活當中什麼事情,總是願意去.麻煩別人,或者向家人.別人去幫她打理,這樣的人日久天長,自己也會失去尊嚴的。

在說了.無論是家人,或者別人.都有自己的事情做。

別人不可能.天天去幫著你做的事,在求助別人或者家人的時候,別人或者家人.不可能天天總是幫你.解決。

生活中凡事.要靠自己努力.才能活的有自己尊嚴,自己也努力學會自強自立,有獨立生存的能力。

別人或者.家人幫你.都是有時候,不可能天天去幫你,你也不能總是向家人.或者別人求助,自己學會打裡自己的生活。

所以自己事情.自己解決。只有這樣.自己才能真正在社會上.或者生活上.才有立足之地。




嚴化萍


心理依賴,這類人從不主動想辦法解決問題或者說不知道怎麼去解決問題。這類問題行為原因有

1、溺愛,家長事事包辦。現在大多是獨生子女,全家只有一個孩子,家長們把所有的愛都灌注在孩子身上,從小將孩子的所有事情都處理好,孩子不需要自己思考如何處理解決問題,因為知道家長會替自己解決,失去自主思考與解決事情的能力;

2、對自己缺乏自信,這類人群父母的性格可能非常強勢,要求嚴格,從小對孩子非常嚴厲,總是對孩子做事挑三揀四,最終要求孩子事事順從自己的意願,按照自己的要求的做事,導致孩子做事缺乏信心,否定自己的決定。

歡迎轉發、收藏或點擊@找心理 進行關注,每天接受心理學,會讓你變得更優秀。


找心理


一個人事事都向家人別人求助說明了以下幾個問題:

1,不夠獨立,不成熟的表現

2,慵懶無為,依懶性太強

3,能力平淡,沒有上進心

4,不敢面對事實,不知道如何解決

5,沒有擔當,責任心不強




精寫人生


喜歡求人的人有這幾種心理:

一、性格上的不自信。對做事有恐懼,畏難,喜歡求人或拉別人一起做事。

二、人格上不獨立。由於長期“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環境,自理能力差,把求人幫助當成理所當然,也少有魄疚感。

三、壞習慣的養成。懶,能不做就不做,非做不可也會拖拉,效率很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