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工第一件事,難道就是裁員嗎?

清華大學金融系朱武祥教授發起的一項針對995家中小企業的調查顯示,2020年29.58%的企業預計營收下降超過五成,58.05%的企業下降兩成,只有一成的中小企業不受太大影響。

995家中小企業裡85%的企業維持不了3個月的生存。可以說這次疫情的形式對中小企業來說是比較嚴峻的。

一時之間,大量企業運營按下了暫停鍵。門店關停、業務中斷、採購中止,銷售收入瞬間歸零。另一方面,成本支出還在時時發生,房租、水電煤費用要按期支付,員工工資、社保、銀行借款利息等也要如期支出,企業面臨生死存亡關頭。

難怪連餐飲業內龍頭企業西貝也大聲疾呼,現有資金流撐不過三個月。

為此各地政府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來給予中小企業支持,避免中小企業復工就裁員,裁完就關門。

2月1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階段性減免企業養老、失業、工傷保險單位繳費,以減輕疫情對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的影響,使企業恢復生產有個緩衝期。除湖北外各省份,從2月到6月可對中小微企業免徵上述三項費用。

對受疫情影響導致企業生產經營困難的,鼓勵企業通過協商民主程序與職工協商採取調整薪酬、輪崗輪休、縮短工時等方式穩定工作崗位。對暫無工資支付能力的,企業經與工會或職工代表協商,可以延期支付職工工資。

但是,我們的企業難道只有被動的接受政策的扶持嗎?難道我們不應該自強自救嗎?

3月5日晚,4N績效周辰飛老師藉助直播,給5000多位企業家分享了當下企業應該如何應對危機,實現開源節流,並列舉了三個案例來生動說明這些企業時如何做到的。


復工第一件事,難道就是裁員嗎?


復工第一件事,難道就是裁員嗎?


復工第一件事,難道就是裁員嗎?


復工第一件事,難道就是裁員嗎?


復工第一件事,難道就是裁員嗎?


復工第一件事,難道就是裁員嗎?


復工第一件事,難道就是裁員嗎?


復工第一件事,難道就是裁員嗎?


危機給了我們一次痛徹心扉的體驗,也給了我們一次難得深入骨髓的反思。

在風平浪靜、形勢一片大好的時候,正所謂一百遮百醜,誰會在意自己的經營管理短板呢?誰會在乎自己抵抗風險的能力呢?但風險來臨時,當重大公共安全危機來臨時,就立刻讓企業陷入了危機。覆盤自己的競爭力結構,在經營機會和風險管理之間取得平衡。

禍福相依,有堅定的信心,壞事也能變成好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