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窩過多真的影響魚兒咬鉤嗎?

野釣魚倌


你好,比較流行的一句,釣魚不打窩,釣的也不多。雖是一句網絡語,其實還是很有道理的。那麼究竟打多少窩,這還是要根據實際情況來調整的,這裡說說平時常見的情況!

首先我們要明白,打窩的是為了誘魚,留魚的目的。有些網絡上賣窩料或者小藥的,號稱一滴聚窩,一團可以把遠處的魚都吸引過來,這個是不現實的。

好了,咱們言歸正傳,不管是自然水域,還是黑坑等養殖場所,只要水裡有魚,魚就會到處遊動覓食的,此時如果你的窩子裡有魚兒喜愛的食物,那麼魚兒就有可能聚在那裡覓食,你餌料也符合魚兒的胃口的話,那麼恭喜你,咬鉤的幾率是非常大的。

我們明白了窩料的作用後就要針對性的選擇打窩了,這裡看你想垂釣的目標魚,比如釣鯽魚的話,我們可以選擇菜籽餅+紅蟲顆粒,用水泡漲了收攏成團打下去,數量的話,根據你垂釣的水域大小,魚的密度來選擇,相對水域面積教大,魚的密度不是特別大的水域比如水庫,我們可以窩子打的多一點,後面再每隔1-2小時適量補窩。

如果長時間沒口的話,就要看看你所處的釣位是不是差了點,有些釣友喜歡打2-3個窩子,輪流嘗試,哪個窩子有魚釣哪個窩子。

草魚鯉魚青魚等大物打窩,窩料可以選擇菜籽餅加一些顆粒,比如小麥,發酵的玉米粒等,鯉魚的話紅蟲顆粒不錯,玉米對草魚效果很好,青魚的話可以選擇螺絲。

垂釣的時候可以用玉米針對草魚,螺絲針對青吳,當然也可以選擇對應性的餌料,前幾天我們在水庫放夜,晚上12點之前無論是釣底浮還是釣底,均沒有口,在這之前窩料打了也不少。12點過後釣底,餌料也沒做改變,竟然草魚發窩了,一直持續到凌晨4點多,一直給口,晚上魚的口是真的輕,由於是在釣臺上垂釣,旁邊環境不方便遛魚,再有夜晚操魚不方便,造成當晚跑魚8條,入護5條,均是5斤以上的草魚,釣的實在過癮!窩料選擇的就是玉米+菜籽餅,可見打窩還是有用的,一晚上魚都沒跑!

回到正題,打窩會影響魚開口嗎?這裡根據多年的垂釣經驗,打窩是有必要的,但是不能亂打窩,窩料要有針對性的,然後數量也不是越多越好,可能魚吃窩料就吃飽了,那咬魚鉤的幾率是很小的,魚獲就不說了。

也不要太迷戀小藥,所有的小藥無非就是針對魚的喜好對餌料窩料進行味道的放大,量就要注意,加多了造成死窩,只見窩裡有魚星就不見魚咬鉤,那是很痛苦的!

總結下來,打窩要適量,要結合目標魚,魚的密度,水域大小,等很多因素來選擇,釣魚的路上都是慢慢摸索和體驗的過程,最後祝大家魚獲慢慢!

我們從最基礎的,綁魚鉤,綁主線,調漂到漁具的選擇評測,後期的釣魚直播分享,都會和大家分享,如果你愛好釣魚可以關注下我們哦。




筏釣明哥


那是肯定的。其實打窩是為了聚魚,而不是把魚餵飽。建議定時定量,特別是釣的時候更加要少。分享一下島上打窩釣青魚的經歷吧。在10月20日前兩天每天15斤左右的地瓜,下午16點鐘準時,煮到半生半熟,第三的時候用一個鐵絲把地瓜穿上去,扔到窩點,其中一頭用繩子牽到岸上,第四天去打窩的時候先把繩子拉起來,看看鐵絲上的地瓜有沒有被魚吃過,如果被吃過,或吃完了,那就太開心了,可以直接開釣,基本上在1個小時內肯定中魚,很靈的。去年用此方法最大的是78斤,再下來是49斤,20-30就比較多了,而且釣的當天不用打。

打窩是為了告訴魚這個地方有吃的,如果單天窩過重,一呢窩料在水底腐爛,二者魚真吃飽了,跟人一樣,在鉤邊上游來游去遊遊 ,沒有吃食的慾望了。那就肯定不咬鉤了。

所以釣友當中經常會說有窗口期也是這個道理,一日三餐(或幾餐)不清楚,反正吃太多了肯定就沒有胃口了。

大都數釣友都等不住,打窩最好是持續3天以上,不要釣,第四天開釣,讓魚養成習慣,窩點附近有得吃。魚還會帶魚來,形成發窩。


菲絮曼


窩量過大是否會影響魚咬鉤,這個問題要看你的窩料成分,如果你做的窩子比較虛,窩量大一點是沒有關係的,但是如果你做的窩子比較實,窩量過大是會影響魚咬鉤的。

虛窩與實窩的區別

無論什麼樣的窩料都可以分為兩大類,一種是粉末狀,一種是粗顆粒。窩料中粉末狀的成分較多,窩子就虛,虛窩誘魚效果好,但是留魚效果差。窩料中粗顆粒的成分較多,窩子就實,實窩誘魚效果差但是留魚效果好。

通常情況下,我們在選擇窩料的時候都會採用虛實結合的辦法,虛窩的成分偏多一些,實窩的成分偏少一些。這樣做的好處是能夠讓窩料同時具備誘魚和留魚的功能。

虛窩與實窩對釣魚的影響

所以,如果你的窩料中虛窩的成分較多,其實並不會對魚咬鉤產生太大影響,因為粉末狀的窩料入水之後只是在水底形成一大團煙霧狀,魚能夠吃到的東西是很少的,所以魚依然會咬鉤。但是如果窩料中的粗顆粒成分較多,魚就很可能光吃窩料不吃釣餌了。

如何增加魚咬鉤的概率

如果粗顆粒的成分較多,想要增加魚咬鉤的概率也是有辦法的。釣餌要儘量和窩料形成較大差異,例如釣餌比窩料更大,或者是在種類上形成差異,例如用酒米打窩掛蚯蚓去釣。這種做法被稱為“窩餌分離”,當魚進窩之後就很容易在一大堆窩料中發現釣餌,因為釣餌與窩料完全不同。


眼鏡哥說魚


釣魚打窩,漁獲多多。但是,打窩,絕不是簡單的將窩料一古腦地扔進水裡就行了。而是要講究方式方法,不可隨便打窩。

很顯然,題主的打窩方法是不正確的。過多的窩料投放,讓釣餌淹沒其中,很難讓魚兒發現並覓食。另外,過多的窩料投放,很快的讓魚吃飽後離開,這就尷尬了。

所以,我們要根據釣點的實際。結合水情、水質、魚情、魚口來確定窩料如何投放。窩料搭配要合理,否則,會適得其反。要有適量用來誘魚,聚魚的味型餌和粉狀餌。同時,還要可以留魚的顆粒餌。由於垂釣目標魚魚種不同,所選擇的窩料也可以不同,但一定適應目標魚的魚口。

要突出主次,釣餌無論是在味型或餌料的狀態及適口性方面,要優於窩料。這樣一樣,魚會先發現釣餌並吃掉。要遵循近打窩,遠釣魚的原則,一定要窩料打在浮漂的內側。就算是用手竿抽窩,也只能拋八分竿,不可拋滿。

打窩的中心原則:虛而實之,實而虛之。通過誘魚的粉餌及味型餌誘魚前來窩點後,顆粒餌又不多,讓魚吃不飽,又捨不得。打窩方法用對了,窩點內魚多了,自然好釣。





魚不開口咋整


那是肯定的,要是一直打,魚都餵飽了!再釣魚都找不到餌了!所以打窩也要適當!

1.平常說的打重窩,一般打了重窩,不是馬上就釣的,連續打幾天重窩,再去釣魚兒都在釣位覓食習慣了,必然能釣上巨物!

2.一般當天去,當天打窩,當時就釣,適當打窩,及時補窩就可以,一般要兩三小時才發窩,若中間中了大魚,溜魚儘量不要在窩裡溜,上魚後及時補窩!

3.還有一種方法是開始釣時不打窩,餌上大塊點,叫做抽窩,邊釣邊抽!

4.若魚密度大的地方,都不用不打窩,去就開始釣就情,慢慢就有魚進窩了!

所以說,若是去釣魚,使勁打窩,不見得就能釣上魚,我們要根據魚情來決定,要是打太多了,就影響垂釣的效果,其本上是給下一位釣友打窩了😵😵😵😵不要釣個魚,讓釣位水位上漲好幾米就行🤩🤩🤩🤩











農氏野釣


打窩過多真的影響魚兒咬鉤嗎?

打窩過多影響魚兒上鉤,這點是肯定的,其實想想是挺簡單的一個問題。

打的多了,窩子對路了還好,最起碼窩裡邊有魚,偶爾還是能上條魚的,如果不對路魚不進窩子,誘魚變成了驅魚,後果可想而知,還有就是窩子打的多了,魚有得吃,搶食自然不積極了,就像去飯店吃飯,一個大桌,一個小桌,大桌子(大窩)十幾二十人臺,菜品也多,轉一圈得好一會,想吃口招牌菜(好比餌料)得等半天,轉到身前時可能已經沒了,這時候自然是面前有什麼菜(窩料)就吃什麼了,雖然沒招牌好吃,但有很多其它的,最起碼不會餓著,小桌子(小窩)就不同了,菜餚放不了太多,想吃什麼伸手就能夠得著,招牌菜上來自然搶著吃,除非不對胃口,都要夾兩下的,很快沒了等著上下一道菜的上桌。

打窩不易過多,有窩料就能夠填飽肚子自然不會去積極搶食餌料,反之亦然,窩料少吃不飽,想要解決溫飽只能去積極搶食餌料,不過要經常補窩,邊釣邊補窩最好不過了,不過還是要把握好量。

個人見解,希望對釣友有所幫助,祝釣友大鯽大鯉,爆盆爆護啊~哈哈哈


漁樂氵壽


打窩是釣魚時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一般都在開始釣魚前進行,至於要提前多久,我最近寫了一篇關於打窩多長時間有魚進窩的文章,大家可以添加關注去查閱。打窩的多少要根據水域面積、魚情特點來決定,並不是越多越好。

窩料的作用

窩料在釣魚中主要起到兩個作用,作用之一是誘魚,常見的窩料有天然的糧食穀物類像糠皮、麥麩、玉米、小麥等,還有一些商品窩料,不管哪種窩料其實都是魚的食物,只是針對的魚不同罷了。打窩前我們應該瞭解水域魚情,根據目標魚對食物的喜好選擇窩料,把握住了這一點,只要打窩就會有魚來吃,只是時間問題。

窩料還有一個作用是留魚。魚在水中有固定的巡遊路線,我們稱之為魚道,因為窩料的吸引,魚改變以往的路線過來吸食窩料,只要窩點食物充足,魚會一波接一波游過來吃餌,而且魚在進食時會發出特點信號,這樣窩點的魚會越聚越多,當窩點食物不足時,魚就會離去,這就體現了續窩的重要性。

窩料過多對魚有哪些影響

1、窩料打的過多我們稱之為打重窩,並不是每一個水域都適合。在一些滑魚、回鍋魚較多的水域,魚的警惕性高,窩料打的越多產生的味道就會越大,這樣會引起魚的警覺,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死窩,當然,死窩也可能是窩料氣味過於濃烈導致的,在這種情況下,魚不敢輕易進窩,對釣魚是不利的。

2、還有一種情況是窩料打的太多,魚只吃窩料不吃餌料,這就很頭疼了。上面說到窩料對魚也是一種食物,魚最初是因為窩料進的的窩,當窩料十分充足,且餌料和窩料區別不大時,窩料更容易獲取,就會出現魚被餵飽的現象,我們都知道肥水魚難釣,就是因為魚不缺食物時一般不會咬鉤,這也是同樣的道理。

何時該打重窩

窩料並不是不能打多,我們熟悉的李大毛老師釣魚前打窩的情況大家都見識過,那何時需要打重窩呢?在一些大的自然水域,例如水庫、河流、大的湖泊,魚的密度相對較小,如果要把魚誘過來,需要足夠的食物,而且打窩的量相對水域面積來說微乎其微,在打窩的量上面不僅要多,還要形成一個打窩週期,提前3到5天連續在同一個時間和地點打窩,培養魚定時定點進食的習慣。

結束語

打窩的學問很深,窩打好了釣魚就像探囊取物一般,窩料的狀態、味型、打窩的方式、續窩頻率都需要我們瞭解和掌握,至於窩料打的多或少只是相對而言,沒有絕對的好壞,只是說打的多適用於大面積自然水域。

釣魚人應該具備遇到問題,解決問題,百折不撓的精神,我是工作之漁,一個用對待工作的態度對待釣魚的釣魚愛好者,歡迎添加關注,一起探討好的釣技釣法,共同進步!


工作之漁


首先我們要了解釣魚與誘魚的區別,沒有誘魚,就沒有魚釣,沒有釣就缺乏了中魚的刺激和愉悅以及興致。或者講雖有小獲但寥寥無幾,相當寒磣。下面就憑己的釣魚經驗,來講解下,如何合理的打窩即誘魚?

打窩一句話:要根據季節、水情深淺、魚情來合理有效的,實施前期的誘魚打窩。這是垂釣中相當重要的關健。希望,對釣魚朋友們,在釣魚基礎知識方面和實戰中都有所幫助提高。

我們有的釣友,特別是那些參軍新手釣友,他們確少基本的釣魚常識,根本就不得誘與釣的相關聯繫與內在的涵義。一到塘湖庫邊,就是一番狂轟爛炸。反正,什麼窩料都有。我就納悶了。見我不斷上魚,就問我使啥餌?我反問他要釣什麼目標魚?他說上什麼魚就釣什麼魚。我真是無語了。

什麼窩都不打,就掛兩餌作釣,靠兩餌去作窩垂釣。時間一長,時不時的還自言自語,這魚都跑那去了,怎沒口啊。這塘面太大了,也許沒有魚?我心想真是來扔錢的。

只聽見,沙、沙、沙的紅色的小米入水,撒得是從竿前直至漂四周都是,範圍可見多廣多散多大啊。或者,撲啦啦的大顆粒入水。真是撒的到處都是。結局都是魚獲很慘。

打窩的主導意圖要明確,方法方式要根據不同的釣場來決定。比如:塘、庫、湖、江、渠等。不同的釣場、不同的水面大小,就得采取打窩量大小的控制。

打窩的決竅和誘釣的精髓就是:開始控制窩量,根據魚情,重在補窩。也即:貴在少打勤補“四個字"。切記切記!!!例如:上面所講;打6勺酒小米,六竿底散炮。增加誘魚力度。後中魚三四尾就補二勺麝香酒小米或者二竿底散炮。小雜魚多就酒小米,小雜魚少就底散炮。目的留魚持久而盡興。

打窩切記不要下重窩,魚只吃窩料而找不到附鉤餌料,很難釣到魚。


山程水驛中


你好 以下是我的一些拙略的看法請採納

首先要看你在什麼地方釣。如果是在黑坑 建議你少打窩料。多抽餌料 。 因為 黑坑的存在有一定的經濟性。如果黑坑的老闆以著賺錢為目的 在釣的前一晚已經打過窩料。你第二天再去打一堆窩料。那就物極必反了 。

但是你在自然水域釣的話 則不相同。自然水域魚的密度相對來說不是很厚。要是想釣大黑之類的大魚可能要連續打上一個星期的窩料還要多!

來一個總結。在什麼地方釣什麼魚 一定要提前瞭解一下。陌生水域。以少量多次的打窩方式來釣 !


野釣小石頭


釣魚打窩的情況涉及面太廣了,就筏釣來說在無魚進窩的情況我們會不斷的定點投食,魚進窩之後我們會減少或不再步窩,釣餌再好跟過多的窩餌混在一起,難道魚真的有那麼聰明一定會挑你掛鉤的釣餌來進食嗎?所以個人認為打窩打重窩是誘魚進窩的的重要事項,能不能誘魚一定要重窩吸引。重窩不會死窩只會不斷吸引魚來進食,但是會影響釣上魚的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