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北約的投名狀:土耳其派兵參加朝鮮戰爭


加入北約的投名狀:土耳其派兵參加朝鮮戰爭

朝鮮戰場上的土耳其士兵


1950年10月17日,韓國釜山港,一群外表強悍粗獷的人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他們留著大鬍子,隨身攜帶佩刀,在一眾聯合國軍隊中顯得與眾不同。記者們也發現這群有著奧斯曼帝國軍人氣質的人很上鏡,他們硬朗、穩健,給人以一種安全感。於是這群人成了記者鏡頭下的焦點,各種擺拍,倍有範兒。

這群人正是土耳其政府派往南韓的軍隊,編制為1個旅,下轄1個步兵團、1個炮兵營以及工兵、軍械、運輸、醫務各1個連,還有1個通訊排,總兵力為5090人。土耳其旅是整個朝鮮戰爭期間,唯一一支一直配屬於美軍的旅一級的聯合國部隊,雖然戰力一般,但態度很端正,深得美國歡心。

朝鮮戰爭是一場局部世界戰爭,各參戰國都有自己的政治目的,有的是為了生存,有的是為了統一,有的是為了爭勢力範圍,有的是為了站隊表態,有的是為了交投名狀。土耳其,正是以參戰交投名狀的國家之一。


加入北約的投名狀:土耳其派兵參加朝鮮戰爭

朝鮮戰場上的土耳其士兵


土耳其位於亞歐大陸的交匯點,領土包括安納托里亞半島和巴爾幹半島東色雷斯地區,北臨黑海,南臨地中海,東南與敘利亞、伊拉克接壤,西與希臘以及保加利亞接壤,東部與格魯吉亞、亞美尼亞、阿塞拜疆和伊朗接壤。


加入北約的投名狀:土耳其派兵參加朝鮮戰爭

土耳其地理位置


在蘇聯未解體之前,格魯吉亞、亞美尼亞、阿塞拜疆都是蘇聯的加盟國,所以歷史上土耳其也與蘇聯接壤。與蘇聯接壤的國家有個特點,要麼是敵對國,要麼是兄弟國,幾乎不存在中立的可能。

但是,土耳其想中立。

自凱爾末革命以來,土耳其一直實行“國內和平、世界和平”的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二戰時期,土耳其也奉行中立的外交政策,與美英蘇德都保持著較好的關係,小心翼翼地避免捲入戰爭——都是大佬,一個也得罪不起。

不料,戰後美蘇爭霸,土耳其因為和蘇聯接壤,又面臨站隊的選擇。

中立,想都別想。


加入北約的投名狀:土耳其派兵參加朝鮮戰爭

黑海出海口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土耳其之所以無法維持中立,與土耳其所處的地理位置有關。眾所周知,土耳其位於亞歐大陸連接處,控制著黑海與地中海的唯一通道——博斯普魯斯海峽和達達尼爾海峽(合稱黑海海峽)。

英國人曾說過:“誰控制了達達尼爾海峽,誰就控制了黑海”。黑海海峽是俄國進入地中海的必經之地,對俄國的海上貿易和發展與巴爾幹、中東、北非的關係意義重大,此外,黑海海峽也是歐洲大國從海上攻擊俄國的主要通道,早在克里米亞戰爭時期,英、法遠征軍就曾通過黑海海峽進攻俄國腹地,一戰時期,同盟國(土耳其的前身奧斯曼帝國屬於同盟國)艦隊故技重施,給俄國留下了深刻的心理陰影。

對俄國而言,黑海海峽關乎俄國南部的戰略安全與穩定,必須把海峽抓在自己手裡才安全。從18世紀下半葉起,俄國一直試圖從土耳其手中奪取黑海海峽的控制權,而英國出於遏制俄國的戰略考慮,想方設法阻止俄國,讓俄國直到滅亡都沒有實現這一目的。


加入北約的投名狀:土耳其派兵參加朝鮮戰爭

俄土戰爭


俄國升級變身成蘇聯後,黑海海峽問題依然是蘇聯人心中的一根刺,為此蘇聯發起了一系列外交行動,旨在拔出這根刺。1925年蘇聯與土耳其簽訂了《蘇土友好和互不侵犯條約》,1936年蘇、英、法、土等九國就黑海海峽體制締結了《蒙特勒公約》,規定戰時如土耳其為中立國,各交戰國軍艦不得通過海峽,如土耳其為參戰國,則由土耳其決定是否允許別國軍艦通過。

這兩個條約很有意思,第一個條約是蘇土友好,互不侵犯,這是第二個條約的前提條件。第二個條約的潛臺詞是土耳其不參戰則已,一參戰肯定倒向俄國這邊,因為第一個條約說好了兩國互不侵犯。

兩個條約給了蘇聯一定程度上的安全感,但隨著局勢的變化,蘇聯的有限安全感逐日下降。在蘇聯看來,條約有利的時候,是用來遵守的,不利的時候,就是用來撕毀的,土耳其的態度是個變量,因此這兩個條約並不能確保蘇聯的安全。


加入北約的投名狀:土耳其派兵參加朝鮮戰爭

凱末爾


就在蘇聯孜孜以求修改《蒙特勒公約》,企圖獲取黑海海峽主導地位的時候,二戰爆發了。戰爭期間,蘇、德、英、美四大國圍繞土耳其和海峽問題展開了一系列外交博弈,由於蘇聯與德國、英美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和彼此力量制衡,蘇聯拉攏土耳其控制黑海海峽的企圖一次次落空了。

蘇聯的最後一次機會是1945年年初,當時土耳其名義保持中立但實際親德,而蘇聯作為反法西斯的主力,國際威望如日中天,紅軍實力空前強大,蘇聯打算利用強大實力和國際影響力,排除英美干涉,以雙邊方式強行解決海峽問題,然後逼迫英美承認既成事實。

不料,1945年2月23日,土耳其見德國大勢已去,在美國的勸說下對德宣戰,成了戰勝國並獲得了參加聯合國成立大會的資格。

蘇聯的算盤徹底落空,不禁惱羞成怒。


加入北約的投名狀:土耳其派兵參加朝鮮戰爭

土耳其士兵


1945年3月9日,蘇聯對土耳其發動了強大的宣傳攻勢,指責土耳其政府在戰時執行親德反蘇的政策,宣佈要修訂1925年兩國簽訂的《蘇土友好和互不侵犯條約》。之後蘇聯主流報刊上發表了兩位學者的公開信,要求土耳其歸還1921年《莫斯科條約》中蘇俄劃歸土耳其的幾個邊境省。

1946年,蘇聯政府公佈了一批二戰中土耳其與德國秘密會談的文件,指責土耳其允許軸心國軍艦進入黑海威脅蘇聯安全,要求修改《蒙特勒公約》,強調黑海海峽的管轄權不僅屬於土耳其,也屬於包括蘇聯在內的所有黑海沿岸的國家,要求分享海峽管轄權。

蘇聯一系列咄咄逼人、富有攻擊性的外交政策,極大地刺激了土耳其人的脆弱神經。長期以來,俄國為了拿下海峽的控制權,無所不用其極,多次與土耳其發生戰爭,使得土耳其國內有著濃烈的仇俄情緒,而此前的土俄互不侵犯條約,只是現實面前的相互妥協,現在蘇聯撕破了臉,土耳其擔心蘇聯像沙俄一樣瘋狂擴張領土。


加入北約的投名狀:土耳其派兵參加朝鮮戰爭

莫洛托夫


雖然又恨又怕,但土耳其還是拒絕了蘇聯的提議,蘇聯立即在邊境集結大軍進行武力威脅。土耳其扛不住壓力,找與土耳其有特殊關係的英國撐腰,英國一大推爛攤子,自顧不暇,把土耳其介紹給了美國。

戰後美國出於遏制蘇聯的戰略,早就想在中東橫插一槓了,土耳其危機給了美國一個機會。美國認為希臘(希臘是巴爾幹半島唯一沒有屈服於蘇聯的國家,其命運與土耳其類似)和土耳其是東地中海上的屏障,是阻止蘇聯向中東擴張的堡壘,因此決定援助希臘和土耳其。杜魯門就曾說過:“讓俄國人在達達尼海峽建立軍事基地,或者將軍隊開進土耳其······結果就一定使希臘和整個中東國家陷入蘇聯的的控制之下。”


美國一面暗中支持土耳其反對蘇聯“海峽共管”的提議,一面高調向土耳其示好。1946年3月,美國派出了一支以“密蘇里”號戰列艦為首的艦隊,護送土耳其駐美大使遺體回國,8月,又派出了以“富蘭克林·羅斯福”號航母為首的艦隊,開進地中海,力挺希臘和土耳其,震懾蘇聯。


加入北約的投名狀:土耳其派兵參加朝鮮戰爭


美國的強大實力和脈脈溫情,讓彷徨無助的土耳其找到依靠。在土耳其看來,美國遠在西半球,沒有侵略中東和殖民中東的歷史,不可能對土耳其有領土想法,而蘇聯的近在咫尺,其侵略土耳其的歷史歷歷在目,兩相比較,蘇聯的威脅遠遠大於美國,另一方面,土耳其世俗化改革之時,仿效英美建立了資本主義民主體制,所以美國的自由民主思想,特別容易引起土耳其人的共鳴,二者有著自然而然的親近感。因此,土耳其的社會輿論支持一邊倒的親美外交路線。

從1947年3月12日杜魯門宣佈大規模援助土耳其開始,美國向土耳其提供了一系列鉅額軍事和經濟援助,以幫助土耳其實現軍隊現代化,興建公路、港口、機場等基礎設施,土、美關係進入了蜜月期。

但是,土耳其也明白,接受美國的援助,也意味著接受蘇聯的敵視,美國援助的多,對蘇聯的刺激越大,蘇聯的恨意也越濃,一旦恨意突破警戒值,蘇聯可能鋌而走險,對土耳其進行軍事打擊,在這種情況下,土耳其想要保證自己的安全,必須牢牢抱緊美國這顆大樹,且抱得越緊越安全。


加入北約的投名狀:土耳其派兵參加朝鮮戰爭

1948年北約成立


美國會為了土耳其與蘇聯硬剛嗎?美國從沒給過明確的承諾,這正是土耳其政府所擔心的。或許對美國而言,土耳其只是美國中東戰略的一枚棋子,當美國覺得保護這枚棋子要付出很大的代價時,隨時可以放棄這枚棋子止損。

為了獲得更大的安全保障,土耳其做出了一個重要的決定——申請加入即將成立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一旦成為北約成員國,美國和西歐將對土耳其承擔集體防衛義務,到那時候,除非蘇聯想發動第三次世界大戰,否則不敢動土耳其。

遺憾的是,美國和西歐拒絕了土耳其的請求,表面的理由是土耳其不屬於西歐國家也不屬於大西洋國家,實際上是美國軍事力量有限,不願承擔西歐以外的防衛義務。

美國拒絕給予土耳其安全承諾,不僅沒有打消土耳其的積極性,反而更加激起了土耳其加入北約的決心。此後,土耳其積極利用各種途徑,拼命想擠進北約,以此來提高土耳其的地位,獲得更好的安全保障。


加入北約的投名狀:土耳其派兵參加朝鮮戰爭

杜魯門演講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聯合國安理會做出決議,要求朝鮮撤軍,並要求所有成員國協助完成這個決定。6月27日杜魯門下達了美國軍隊開赴朝鮮的命令,土耳其迅速作出反應,決定向朝鮮派兵。

土耳其政府一致認為,向朝鮮派兵是土耳其加入北約的絕佳機會,如果土耳其不能抓住這次機會,將會犯下歷史上最大的錯誤。

就在土耳其宣佈派兵參加朝鮮戰爭一週後,土耳其執政的民主黨政府提出了加入北約的正式申請,但這一提議再次被美國拒絕,美國駐土耳其大使告訴土耳其:雖然你們派兵參戰了,但這並不意味著土耳其能加入北約,這是兩碼事。

此時,土耳其政府也下不來臺了。一方面蘇聯的威脅近在眼前,另一方面,國民民眾的情緒已經被調動起來了,輿論一面倒的支持親美反蘇,強烈要求加入北約。於是,土耳其政府頻頻向美國及其盟友示意:我們土耳其人肯為美國及其盟國的利益浴血奮戰,北約有什麼理由將我們拒之門外?


加入北約的投名狀:土耳其派兵參加朝鮮戰爭

朝鮮戰場上的土耳其士兵


別人拒絕你,你還不停跪舔,雖然很不要臉,雖然很沒有尊嚴,但在現實利益面前,這些算不得啥了。

土耳其的強烈反應和死纏爛打,引起了美國政府的極大關注,美國開始重新評估土耳其的戰略價值。1950年8月25日,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的報告顯示:土耳其可能成為蘇聯或其衛星國為達到局部目標的侵略目標,但這一定會引發全球戰爭。因此,報告認為拒絕蘇聯對海峽的控制權對美國的安全利益非常重要,建議一旦蘇聯或其衛星國對土耳其動手,美國應該立即支援土耳其。

此時,美國也在糾結,同意土耳其加入北約,那麼與土耳其有著相同命運的希臘和伊朗,也可能提出新的要求,這會增加美國的負擔和義務。如果不同意土耳其,時間一長,土耳其只有兩條路,要麼被蘇聯拿下,要麼被蘇聯拉攏,總之美國會失去土耳其,希臘,甚至整個近東與中東。

兩相比較,後者所付出的代價,要遠遠高於前者的投入——打預防買保險肯定比治病省錢。1952年2月18日,在西歐國家普遍反對的情況下,美國力排眾議,支持土耳其加入了北約,這意味著土耳其從此前美國的馬前卒升級成了美國的戰略盟友。


加入北約的投名狀:土耳其派兵參加朝鮮戰爭

蘇聯與土耳其的地理位置


土耳其能加入北約,除了地理位置重要之外,也離不開與美國在朝鮮並肩作戰的情誼。在整個戰爭中,土耳其旅傷亡達3514人,其中陣亡741人,受傷2068人,其餘的或失蹤、或被俘、或非戰鬥減員,代價不可謂不大。

1953年美國國務卿杜勒斯這樣評價土耳其:“土耳其是北大西洋聯盟的一個成員、中東防禦組織的一個最早的倡議國、聯合國派往朝鮮的一個成員、而且擁有良好的自然防護、尚武精神、和反俄傳統。”

關係升級後,美國加大了對土耳其的支援力度,僅1954-1955財政年度,美國對土耳其的經濟援助金額就達到了5.43億美元。1954年美國與土耳其簽訂了軍事合作協議,2400名美軍顧問進駐土耳其,幫助其實現軍隊現代化,土耳其的重要港口也成了美國和北約的海軍基地。從1950年到1966年,美國向土耳其累計提供了23億美元的軍事援助。總之,土耳其成了美國在中東最重要的盟友。


加入北約的投名狀:土耳其派兵參加朝鮮戰爭

不同階段的北約成員國


土耳其加入北約,引起了蘇聯的震驚。除了憤怒,更多的是悔不當初——為什麼要把它逼得那麼急呢?現在好了,土耳其完全成了敵對勢力,美國把手伸到了眼皮底下,失敗,外交太失敗了。

之後,蘇聯一改之前對土耳其強硬的外交政策,開始向土耳其示好:那啥,我其實對你沒有領土要求,以前都是誤會,誤會。

土耳其有了美國的保護,對蘇聯的示好沒有任何反應,直到60年代土耳其發生政變,蘇聯才獲得與土耳其改善關係的機會。


鄭東超:《試論美國在土耳其加入北約問題上態度的轉變》

梁強:《蘇聯與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黑海海峽問題(1939~1945)》

陳迪宇:《土耳其與朝鮮戰爭:參戰原因及影響》

張麗敏:《簡析戰後初期美國對希臘、土耳其援助的背景》

劉俊平:《朝鮮戰爭中的土耳其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