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喜歡玩手機,打遊戲,到底怎麼去教育?

山川虎哥


小學生喜歡玩手機,打遊戲,家長一定要重視,這個習慣可不是歲數一大,就會自動改變的。相反,歲數大了,還會變本加厲,更加離不開手機。

堵不如疏。小學生為什麼喜歡玩手機,打遊戲?因為他沒有別的興趣愛好,手機是他的最愛。家長要培養他正確的興趣愛好,沒時間陪小孩的,可以把他送到興趣班,最好是他比較喜歡的那種。或許費用不菲,但你要想到,如果他戒不掉遊戲癮,那就廢掉了。如果因為有了另一種正確的興趣愛好,而使他生活學習走上正軌,花再多的錢,也是值得的。

有時間的家長可以帶他多出去走走,北京的天安門、故宮博物院、長城,上海的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野生動物園、外灘、迪士尼樂園等等。通過外出遊玩,增長見識,開闊眼界。當他心裡有了世界,那小小的遊戲又怎會束縛得了他?

最後,我再說說如何幫他戒掉遊戲癮。那就要讓他屢屢受挫,完全得不到樂趣。有報道說,家長為了讓孩子遠離遊戲,偷偷地玩跟他一樣的遊戲,花錢買好的遊戲裝備。只要孩子一上線,他就也跟著上線,在遊戲裡痛揍他,讓他在遊戲裡充滿失敗感,最後就不感興趣了。

這畢竟是個例,普通的家長做不來。那就告訴他玩遊戲的危害,和他講道理,幫他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道理講通了,再幫他戒掉遊戲癮。教會他一通亂按,遊戲就會很快結束,永遠升不了級,也就不會從裡面獲得樂趣了。


客座評論員


作為一個初中學生的家長,我的孩子也喜歡打遊戲,經常讓我憤怒不已,卻又無計可施。

孩子上初一的時候,為了接送孩子方便,為他購買了手機,他竟然偷偷躲在被窩裡打遊戲,導致上課無精打采、眼睛也開始近視了,讓我使勁揍了一頓,但是效果不佳,遊戲依舊,只是由地上轉為地下。

今年寒假期間,我又發現他在英語直播課堂打遊戲,我沒有魯莽的開始訓斥責罵,而是調整了教育方法,推心置腹地與他貪心交心,現在看來效果還挺好。

一、孩子,請你算算“經濟賬”。寒假期間,孩子報了某VIP英語在線課程,參加這個課已經一年了,首先我給孩子算了一下經濟賬,每節課近百元,假期60天每天一節,共計6000元,我的工資要還住房貸款,孩子媽媽的工資正好是5000元,假期中還要報別的課程,花費更多的錢。孩子,如果你在直播課上都在打遊戲,不但浪費了自己的生命,更是把父母的生活費、治病錢都無謂的消耗了,這都是父母用血汗換來的。

二、孩子,和你談談“生命線”。

從教育體制先談起,中國的教育是很公平的,特別是高考,是最後一次只看分數不看臉的選拔,所以要想下半生有高的起點,過上有質量的生活,高考是你唯一的機會,所以高考分數線就是“生命線”,只有學習才能讓“生命線”充滿生命力。成長過程是不可逆的,時光是不會倒轉的,只爭朝夕,不負韶華不是一句空話,未來的路,只能靠你來走,今生努力奮鬥,從杜絕遊戲網癮開始吧!

三、孩子,跟你講講“誠信度”。平時我跟孩子約法三章,只要是休息時間,可以批准他外出玩耍或者打遊戲,但學習的時候就必須專心致志、一絲不苟。這次,孩子有悖於自己的諾言,正好讓我抓住把柄、擊其軟肋。於是我就從他不遵守諾言,讓我很傷心說起,這是對父母信任的不尊重、不誠信,讓孩子明白違背誓言有很嚴重後果。

四、孩子,邀你做做“監督員”。在這方面,我也向你道個歉,這個假期,我也是一直休息,在你學習的時候,我一直都在看電視、看頭條,或者寫點無聊的碎片,也沒做計劃看一些書籍,做些有意義的事情,沒有給你做好榜樣。今天我也向你承諾,我也要開始做一些人生規劃,也要報考一些技能證書,讓自己的人生更加充實、更加有意義,與你一起共同成長。


教育訊息


你好,我這個方法是我朋友教育他兒子用的,他兒子喜歡玩手遊,玩的還很溜。為了孩子學習,他們夫妻也經常生氣,怎麼說孩子還是會偷偷摸摸去玩。

後來他和孩子攤牌了,遊戲可以玩,每天一次30分鐘,然後寫出你玩遊戲的感受,500字以上。通過這件事情,他兒子的作文能力得到提升,每天還都能玩到遊戲。

這是我所見到比較有效的案例,希望能幫助到你。


爆炸的大油梭子


首先,這個電子產品幾乎人手一部的時代,我們無法避免不讓孩子接觸。而且,很多家長甚至也是手機不離手,孩子在旁邊寫作業,大人開著電視刷抖音...

1:小朋友玩電子產品的時間和玩的內容,在偏小的時候可能還能控制,到了高年級以後幾乎無法用權威來控制,孩子會見招拆招。這時候,需要家長做的,就是如果孩子還小,那就要立下嚴格的規矩並按照執行,比如:寫完作業或者完成某項任務可以看半小時,玩的內容可以從益智類型選擇。如果孩子已經到了高年級,突然立規矩孩子會叛逆反抗,家長也會情緒爆發,兩方溝通會出現嚴重隔閡。這就需要家長首先放下架子,先做溝通,多和孩子聊天,鼓勵多運動轉移注意力,再來做一個約定,慢慢減少電子產品使用時間。

2:其實,孩子過分依賴電子產品,很大程度是家長的原因。家長是否能做到在孩子面前不耍手機不玩遊戲呢?另外孩子的學習動力不足,或者說時間安排不夠合理。現在的孩子視力都有偏低,一兩歲的孩子都可以自己下載APP,無師自通。電子產品帶來的是新的教育模式但同時也帶來很多隱患。很多人網絡成癮,離開了網絡似乎沒有辦法生活,其實成年人也有同樣的問題。

3:我建議家長,首先以身作則,放下手機做一下閱讀或者健身,亦或者寫寫字畫畫等,哪怕就是和家人一起做飯了家常的動作,都會潛移默化改變孩子。對於電子產品,其實不光是一個習慣的問題,更多折射的是家庭教育。想要孩子全面健康積極樂觀的成長,影響孩子最重要的就是父母家人。

最後,我想說:家長改變1%,孩子改變100%

原生家庭的影響是一個人至關重要的部分,茶餘飯後談論的話題都會影響孩子的價值觀,甚至多學科的學習。家長平時關注政治時事,孩子自然也就瞭解的多,家長喜歡歷史,孩子也會感興趣,家長喜歡美食,孩子也會有偏好.....

你想讓孩子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家長先要朝那個方向努力。

祝孩子全面發展!健康幸福。一起成長。


中小學資訊


增強家長管束效果幾種方法

一、儘可能晚的讓孩子接觸和玩手機、ipad等電子產品。 孩子上學前儘量不要給孩子玩太多的手機、ipad等電子產品,當孩子上學後,有了一定的自制力,再慢慢培養孩子使用電子產品的習慣。特別是兩三歲以前的孩子,一定不要給他們玩,因為屏幕的刺激對眼睛的發育影響很大。孩子對電子產品的抵抗力就像是磁鐵的負極對正極的抵抗力,那是基本沒有的。所以不要認為小孩子玩電子產品是在培養智力,我覺得用泥巴捏出一個球都比切水果要好。



二、儘可能隱藏家中的電子產品,不讓孩子知曉。 在孩子很小的時候,手機、ipad這些電子產品儘可能地放到孩子接觸不到的地方,而且告訴他這是媽媽用來工作的,不是玩的,那麼孩子的第一興趣就會減弱很多,轉去關注其他東西了。孩子對一切的東西都有濃厚的興趣,只要你把手機收起來,他自然會找到另外一個他感興趣的東西,比如iPad等等。當然iPad也是要收起來的。

三、家長以身作則,不要當著孩子的面玩遊戲等。 家長要以身作則,不管多麼喜歡玩遊戲,只要孩子在身邊,都不能玩。如果想玩,可以在孩子看不到的地方,單獨一個人玩。法律上講,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們自己淪為手機的奴隸也就罷了,可別影響孩子。我見有家長居然跟自己的孩子炫耀新手機的諸多遊戲功能,這不是教唆犯罪嘛。 四、孩子調皮時,不要把玩手機、ipad等電子產品當作獎勵。 這是很多家長會犯的錯誤,只要孩子不聽話、不吃飯時,就把電子產品給孩子玩,作為吃飯或聽話的交換條件。經常這樣,一旦孩子想玩了,就會鬧,不吃飯,做什麼都不願意,跟你撒潑,這時候,估計很多家長都沒折了,一旦習慣養成是很難改變的。所以,建議把握好開始的這個關,不要讓孩子養成這種不良習慣。其實就像有的人聽說喝酒有害健康,於是花了十年時間,終於用抽菸來替代了喝酒,這又有什麼用呢?



五、多給孩子一些有趣的圖書或是帶孩子戶外活動,參加集體活動。 一旦孩子已經上癮了,那也不要太急,慢慢幫孩子戒掉。可以試著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譬如給孩子很多有趣的圖書,帶孩子一起讀故事,或是帶孩子到戶外去活動,讓孩子交朋友,慢慢培養孩子的各種其他興趣,這樣孩子玩手機、ipad等電子產品的興趣就會慢慢降下來。有的家長跟我哭訴,作為書香人家的孩子,居然對家裡的書一點都不喜歡,一本都不看,我問家長你們家都有什麼書?家長說這我還真不清楚。所以你看,只有家長真正的愛閱讀,愛分享,孩子才會慢慢喜歡。

六、上學了需要使用時,控制時間與內容,避免遊戲的誘惑。 等孩子上學之後,由於學習的需要,多多少少會用到這些電子產品,比如小猿搜題、猿題庫、家長幫、百度作業幫、有道詞典等等。那麼這個時候,儘量不要在手機、ipad上面安裝遊戲等容易上癮的應用,儘量多安裝一些學習工具或是與學習相關的學習軟件。同時控制孩子使用的時間,每次儘量不要超過1個小時。我看見有的家長的手機吃喝玩樂的軟件一應俱全,唯一的一個學習軟件就是有道詞典,還從來沒有安裝過,這樣的手機落在孩子手裡,會對孩子的人生觀、世界觀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呢?

七、多一些時間陪伴孩子,和孩子一起培養興趣。 對於有的孩子來說,玩遊戲也是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的。比如爸媽特別忙,根本無暇顧及孩子,這時候孩子就會利用遊戲來消磨時間,長此以往,就對遊戲產生了依賴感。如果父母能每天抽出時間陪伴孩子看書學習,並且在孩子面前做一個嚴格自律的人,孩子耳濡目染之下,肯定會把更多的心思和精力花在學習上。

八、和孩子約法三章,並且依法治家。 有的孩子現在已經對手機產生了不可磨滅的情感,沒了手機,人也處於生不如死的狀態,這時候怎麼辦呢?如果用槍指著孩子,殘忍地把手機收起來鎖在保險櫃裡,順便把保險櫃的鑰匙也鎖進保險櫃裡,這樣可能會讓孩子幼小的心靈受到嚴重的傷害,他們盛怒之下可能會做出過激的行為。這個時候我們可以跟孩子約法三章,每天可以玩半個小時,但是一定是在作業全都完成之後,而且如果玩的時間超過半個小時,那麼下次就要相應地減少時間。



九、讓孩子自己贏取玩手機的時間。 首先要說,這其實是一個非常冒險的行為,但是對於那些短時間內確實不可能完全脫離手機的孩子來說,確實是沒有辦法的辦法。有的孩子用心經營自己的遊戲賬號,已經做到了在遊戲世界裡呼風喚雨君臨天下的地步,他如果一走了之,那麼江山社稷怎麼辦?這種家國情懷使得孩子不忍離去。還有的孩子專業經營QQ空間好幾年,認識了全國各地乃至東南亞和北非的諸多好朋友,如果瞬間消失,那麼這些跨越國界和膚色的友誼該何去何從?所以對於這些情況,我們可以制定獎勵措施,每天作業完成的好,正確率高,就會贏得半個小時的遊戲時間。這樣對孩子也是一種激勵。

十、讓孩子意識到玩手機的危害,幫助孩子增強自控能力。 有的孩子從來不覺得玩手機有什麼危害,如果說考試考差了,他們可能會認為自己沒有發揮好,這跟玩不玩手機沒有太大關係,班上的學霸們也都是一邊打遊戲一邊複習。所以如果孩子根本就沒有意識到玩手機的危害,我們就得想辦法跟孩子溝通,最好讓孩子自己體會迷戀手機的這幾年以來,自己的一些變化,比如耐性的減弱,體重的增長,成績的下降,朋友的減少,等等,並且幫孩子來增強自控能力,比如向班裡自控能力強的同學取經,制定自己的每日作息計劃和每週學習目標,等等。


慌夢


小學生喜歡玩手機,打遊戲,這很正常。我們成年人都長這麼大了,不也喜歡拿著手機天天刷,老公男朋友不也喜歡玩王者榮耀?我覺得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去解決這個問題

第一,首先要擺正心態,這屬於正常現象,這樣可以不給孩子大壓力,也不會給自己過大壓力,覺得玩手機這事非全部擯棄不可。

第二,家長是孩子的典範,是孩子的榜樣,在要求孩子不要玩手機的同時,你做到了沒?要讓寶爸或者寶媽都要做到哦。

第三,約法三章,給孩子說明經常玩手機的壞處。同時,讓孩子完成一定的學習,並且保證質量的情況下,才可以玩手機。在孩子完成良好時,一定要進行表揚,有懲罰,必須要有表揚,孩子並不是一無是處的。

第四,至於週末嘛,可以合理安排培養親子感情,比如孩子喜歡玩遊戲,那我就陪他玩,但是也要讓他陪你去運動,這樣他會覺得你是他朋友,以後說話就更方便了。

總而言之,電子設備增多是一個巨大誘惑,需要我們家長一起合力,從自身做起,才能去要求孩子。爭取當孩子的朋友。





missAngela


首先需要區分一下。如果題主所說是指一般意義上的遊戲。那麼,應該不用太過擔心。只要在進行的時候注意安全就可以了。因為從動物行為學的觀點來看,遊戲是動物(包括人類在內)在進行潛在學習。這類的遊戲是為了在未來的某個時間派上用場,以便更好的生存。

如果題主所說的是另一種意義上的遊戲(即電子遊戲)其實也沒什麼需要擔心的。

我就是從小玩遊戲玩到大的。我開始玩遊戲那會兒,主機還是FC,電腦用的還是windows98。那會我才上幼兒園。可以長年保持對遊戲的熱愛,足見遊戲對我來說意味著什麼。但是,在我高三和初三要參加升學考試的這兩年,我可以拍著胸脯說,我沒有讓我對這個愛好影響到我的人生。(雖然,最後高考也沒考的多好。目前只能在一個三流985苟且度日。現在好像不流行叫985了,改叫雙一流了。)所以,我可以自豪的說:“I am a gamer not only just a player.”我是一個玩家,而不只是一個遊玩者。

首先,需要明確的是遊戲是一件非常有趣的娛樂活動,比起電影,音樂,閱讀擁有更強的交互性,遊玩過程中可以感覺到自己在故事中的“存在感”。讓遊玩者可以以一種特別的方式(即親自進行操作)來體驗一種與現有生活完全或者部分不同的人生。而這種自我操作的“掌控感”也使得遊戲也比其他的娛樂方式更容易讓人沉迷。

其次,電子遊戲和其他任何一種文化載體相同。同樣有著優秀和低劣之分。優秀的遊戲作品發人深思引人入勝。低劣的作品混淆視聽毒害思維。在這一點上,由於其凌駕於其他載體之上的交互性所造成的損害可能有過之而無不及。

就以上幾點而言,我所能提出的建議主要有三點。

一、不要敵視電子遊戲的存在,但是也不要徹底放開。具體就是要引導其形成正確的遊戲觀念。雖然玩遊戲不是什麼壞事,但是不能讓遊戲影響到正常的生活。該學習的時候要學習,該睡覺要去睡覺,該吃飯要來吃飯。

二、培養正確的遊戲品味。小孩子的辨別能力差,無法區別遊戲的好壞。大部分時候都是周圍的小朋友玩什麼我就玩什麼。比如王者榮耀等社交遊戲。這時候就需要家長幫助孩子做出篩選。

【當然,也不是說這類遊戲不好,只是嚴格來說只能算及格,大抵連平庸都算不上。只能說是可以玩,沒有內涵、沒有寓意。如果用藝術來舉例大概就是兒童簡筆畫(無意對噴,如果有噴子請自行忍住)】

三、承接上一條,如果孩子已經沉迷於王者榮耀這類社交遊戲。不妨試試提高其對遊戲的品味。人是一種很有意思的生物,一旦嘗試過更好的就很能覺得不那麼好的像以前那樣吸引自己了。所以,為其提供相對更具內涵,更具深度也更有趣的遊戲也不失為一種辦法。

以上即是在下之拙見。



老萬哥數學課堂


方法

01

不能完全杜絕孩子玩手機,要合理利用手機,要給孩子商量好哪些內容可以玩,哪些內容是不可以亂玩的。

02

如果孩子想玩手機就安排好時間,千萬不要在做作業的時候,或者上課的時候偷玩手機,不然的話就會耽誤自己的課業,影響自己的成績。

03

要有激勵措施,如果孩子的作業又快又好的完成了,或者比往常提高了效率,那麼就為玩手機遊戲爭取了更多的時間,在這種情況下,就允許孩子多玩一會兒,孩子嚐到了甜頭,下次作業就會寫的更好了。

04

在孩子完成作業了以後,要給孩子多安排一些其他方面的遊戲活動,培養孩子其他方面的興趣,孩子就會慢慢遠離手機遊戲了。











蓉城老師說語文


什麼樣的環境造就什麼樣的孩子,孩子喜歡玩手機,分兩種情況:

第一,大人天天手機不離手,孩子也會有樣學樣,因為相比較作業,手機裡面好玩的鏡頭那可是更有吸引力,孩子是沒有很好的自控能力的,所以首先大人要放下手機,多陪陪孩子,記住,是高質量的陪伴,而不是陪著。你用不用心,孩子能感覺得到。我是做互聯網生意的,也是天天手機不離手,但是我很明確的告訴兒子,我是在工作,不是在玩,當然,我也從來沒有在他面前玩過抖音,打過遊戲,手機上連遊戲都沒有下載過,所以除了查詢不懂的知識,畫畫,兒子基本上沒有玩過手機。就算是查詢資料,我也不會讓他獨自拿著手機超過1個小時,並且反覆地強調手機對他來說就是毒藥,一定的洗腦是必要的。這個時候的孩子講規則比講道理行得通,實在是想看動畫片或者玩遊戲,規定好時間就可以,如果違反規則,下次就少一次看動畫片的機會,表現好的時候,我會誇他有自制力,很了不起,兒子也沾沾自喜很是得意。

第二中:父母忙於事業,就用手機來打發孩子無聊的生活,缺少父母陪伴童年的孩子是沒有安全感的,同時也是缺愛的,有什麼比孩子完整的人格還重要的事嗎?養育好孩子才是父母最了不起的事業,既然生了孩子,作為父母就應該對他們負責,孩子不是小狗小貓,給口吃的就可以了,高質量精神陪伴才是儒養孩子最好營養,要不然在這樣家庭中長大的孩子,親情會很淡漠。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唯有放下工作才是最好的選擇!

孩子是經由父母來到這個世界,父母給他傳遞什麼樣的價值觀人生觀決定著孩子後半生的人生軌跡,對孩子負起責任來吧。我的教育理念就是不求大富大貴,但求孩子有個快樂的童年,因為我的童年就是一片灰暗,毫無生機,有句話說非常對,幸福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


張馨文聊家常


首先,溝通是必須的,不要帶有不好的情緒去溝通。不要罵他,不要指責他。

  • 溝通了解孩子為什麼喜歡玩手機,手機有什麼地方吸引他,同樣吸引他的東西,有沒有其他地方可以替代。

  • 對於孩子來說,想要他放棄一個喜歡的東西,你必須考慮替代的產品。讓他逐步從原來的興趣中脫離出來。
  • 給他玩手機設定一定的門檻,例如一天多做五題數學題,多背五個單詞,多畫一張畫,多學兩首歌。完成指定的任務,可以玩手機多長時間,完不成,就減少時間。時間總是有限的,孩子做了其他事情,勢必會減少玩手機的時間,要慢慢減少,讓孩子不知不覺中脫離手機,而不是一棍子打死。我們都經歷過成長,我們小的時候,對於喜歡的東西也不是這麼容易放棄的。
  • 延後策略,他當準備開始玩手機的時候,給他一個小小的事情,佔用他五分鐘時間,目的也是減少玩的時間。
  • 當有一天,他發現玩手機的時間已經縮成二分之一,三分之一,五分之一,那就離脫離手機的時間不遠了。
  • 至於週末的時間,因為整塊的時間比較長,就要看家長是否有時間去陪伴孩子了。如果家長有時間,那麼陪伴他去做一點有意義的事情是最好了。包括我前面說的各種,還有出去踏青。當然現在在疫情當中,暫時不可以。但是你陪著孩子做事,效果肯定比讓他自己獨自做事效果好。
  • 如果家長沒時間陪伴孩子,那麼可以找其他關係好一點同齡人的家長。讓他們在一起,制定一些比賽類的活動。獎勵可以是禮物,他們平常想要的東西。
所有這些,有一點很關鍵,不要急,我們大人要戒菸,戒手機都很難,就別說小孩子了。已所不俗,勿施於人,給孩子一點時間。好習慣是慢慢養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