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寧監城傳說


明朝永樂年間設立永寧監,發展到今天,已有六百多年。六百年來,永寧監城流傳下來很多傳說。以下傳說是根據永寧地區百姓口頭傳說整理而成。

一、雞鳴谷

永寧地區至今還流傳著“雞鳴谷”的傳說。永寧監城裡東南角有塊地,傳說叫“雞鳴谷”地。當年唐太宗征伐高麗,收復遼東時,帶領大軍來到永寧城。征伐數日,兵馬供給出現問題,卻沒有慌亂的現象,高麗人感覺很奇怪。原來唐軍發現一種叫“雞鳴谷”的黍物,頭一天種上這種穀子,第二天雞叫便成熟收割。

永寧監城傳說


事情的起因是這樣,唐王命令兵卒趕緊種穀子,已解兵馬只需,第二天要收割,兵卒聽了嚇得戰戰兢兢,世界上哪有這樣的事情呀!可是唐王的命令士兵豈敢違抗!便違心的說可以,他知道橫豎都是個死,便提心吊膽的到谷地一看,黃燦燦的穀子果然成熟了,這時傳來雄雞報曉的聲音,這真是神奇之事!於是唐軍中流傳開來,從此之後“雞鳴谷”的傳說一直流傳。關於“雞鳴谷” 地,現存永寧古城遺址東南角。

永寧監城傳說


二、三頭落地

“三頭落地”的傳說,是源自偶然發生的事情。永寧監城內最大的廟宇永祥寺,院內有棵百年柏果樹。清朝時期有一年的夏天,大雨滂沱,電閃雷鳴。一陣閃電過後,寺廟內白果樹枝頭被雷劈落,打掉了大樹下的碑頭,碑頭又落下打掉馱碑的龜頭。大雨過後,僧人看見院中這奇異的情況,立即在寺內外傳開。因此有了“柏、碑、龜”罷“三頭落地”傳說。

永寧監城傳說


三、月牙橋

“月牙橋”的傳說,出自永寧監城西門外,雨季時有道小水溝,百姓用半塊碾盤搭個橋,因為碾盤像月牙,遂稱其為“月牙橋”。

四、船渡傳說

清朝時期,永寧監河隨著潮汐漲落而水位不斷變化,直通渤海。每到漲潮時,船便可劃到永寧監南門“日永”門前,裝卸貨物。清朝以前一直是碼頭。根據以上的傳說,永寧流傳這樣的詩句:

古城內有“雞鳴谷”,

月牙橋頭古蹟留,

“柏、碑、龜”罷三頭落,

“日永”門前渡船舟。

五、七十二煞

永寧監城內西南角有七十二處滲土,不能沉入地下,風水先生說修城的地方都有煞,俗稱七十二煞,地穴之謂。

六、三山不露

永寧監城雖小但城內有三座山,古人在各座山上修建一座廟宇,西廟永祥寺供俸西天如來佛,東廟準提菩薩廟,俗稱十八隻手廟,中廟供俸關羽,也叫關老爺廟。雖然三座山不顯眼,但是傳說卻流傳了幾百年。

七、旗杆

永祥寺山門前樹旗杆一對,為花崗岩材質,五節組成。其中第三節為鬥形,左面雕刻“風調雨順”四個大字,右面雕刻“國泰民安”四個大字。修建於大同十年(1933年建)。這對旗杆精美程度,可以說全省之內絕無僅有,毀壞於“文革”年代。旗杆現在用於原永寧公社所在地房前雨搭支柱。

八、斬龍壩

永寧監城南門即永寧監河,為了保護監城城牆,城牆外東南角修了一條斜堤壩,為緩衝上流河水,保護城牆,俗稱“斬龍壩”。

九、釣魚溝

永寧監城東一華里處,道北有一條小溪,流入永寧監河。小溪是雙岔河的一支分流。小溪常年有魚,古城人們很早就有人在此釣魚,因此得名“釣魚溝”。

永寧監城傳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