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症狀是癌症的危險信號?

用戶104748644867


必須要強調:依靠某些症狀來發現早期癌症,不敏感,只能發現一小部分癌症。因為很多早期癌症沒有症狀,等到出現症狀常常就是中晚期,不然癌症也就沒有那麼可怕了。

我們以早期肺癌為例,看看癌症是怎樣被發現的?

浙江大學舟山醫院,在2017年全年,共手術證實111例微浸潤肺腺癌。

這111例早期肺癌中,有74例是因為體檢或者其他疾病術前檢查而意外發現;只有37例是因為呼吸道症狀做胸部CT檢查而發現。

按照這一組數據,通過呼吸道症狀發現的早期肺癌,只能佔到1/3,通過胸部體檢能夠發現大約2/3。

像這位55歲的女士,因為咳嗽兩天做胸部CT,意外發現1.5釐米小肺癌,很幸運!

所以重視癌症的健康體檢,是及時發現早期癌症的最好方法。有些人質疑健康體檢沒有用,應該是選擇的檢查項目不全面,或者檢查單位不夠專業。

然而話又說回來,我國人口眾多,不同地區經濟發展差異大,做全民癌症篩查條件不成熟。

現階段,有條件的地區和人群可以逐步開展定期健康體檢;沒有條件的,就要更加重視癌症的早期症狀。

哪些症狀是癌症的危險信號?

我們按照國家癌症中心發佈的惡性腫瘤發病率逐一列舉:

1.肺癌——陣發性乾咳、偶發痰中帶血絲、胸悶、胸背疼、不明原因體重減輕等(首選胸部CT檢查);

2.胃癌——左上腹疼、腹脹、噯氣、食慾減退、消瘦、間斷性大便發黑、不明原因貧血等(首選胃鏡檢查);

3.結直腸癌——大便帶血、腹疼腹脹、體重減輕、大便變細、排便習慣改變、腹部包塊等(首選結腸鏡檢查);

4.肝癌——右上腹疼、腹脹、食慾減退、厭油膩、消瘦、黃疸等,多見於乙肝肝硬化、酒精肝病人(首選彩超和增強CT檢查,配合甲胎蛋白檢測);

5.乳腺癌——意外發現乳腺無痛性腫塊,質地堅硬(首選鉬靶攝影和彩超檢查);

6.食管癌——吞嚥異物感、阻擋感、胸骨後悶脹,燒灼感,這些症狀反覆出現或者逐漸加重(首選食管鏡檢查)。

最後還是要強調一下,以上症狀並不特異,出現這些信號不要恐懼,去醫院掛相應科室,尋求醫生的專業指導,有問題早處理,不要諱疾忌醫,不要把小問題拖成大問題!


影像科豪大夫


常有人發現癌症某些信號卻未能引起重視,以至於耽誤,耽誤兩三個月的、甚至一年的都有,某些情況下耽誤一個月對生存時間的影響就是幾年,生命也以此遺憾!那麼,癌症常見的信號有哪些?


一、包塊

淋巴道轉移是癌症擴散的主要方式之一,頸部、鎖骨上、腋窩、腹股溝都是癌症易轉移的體表部位,對於這些部位新發現、突然增大、質硬、不光滑的一些包塊要引起重視。

食管癌、胃癌、宮頸癌晚期的時候有可能通過淋巴道轉移至鎖骨上,還有肺癌也可能轉移至鎖骨上,女性腋窩淋巴腫大往往是乳腺癌引起的,腹股溝淋巴結腫大可能是宮頸癌、子宮內膜癌、睪丸癌等生殖系統的惡性腫瘤,全身性淺表淋巴結腫大不排除淋巴瘤的可能。

乳腺是體表器官,每月定期自檢多可以發現1cm左右的包塊,甚至更小,不論包塊什麼情況,還是到醫院裡檢查一下,不能自認為沒事!有些體型消瘦者,腹壁薄,腹腔內某些包塊也可能摸到,在腹腔內活動的包塊多是腸道腫瘤,不活動包塊有可能肝臟上、胃上、或者腹膜後的,睪丸腫瘤、四肢骨腫瘤也常能摸到異常包塊。

二、出血

腫瘤大多生長很快,表面潰爛、或摩擦出血,是癌症的“紅色”信號。如牙齦口腔出血,要小心血液系統惡性腫瘤。咳血常常是肺癌的首發症狀。食管癌、胃癌、結直腸癌也都會出血,量小顯微鏡下可見潛血,食管癌、胃癌量大的情況可能嘔血,如果進入腸道排出多是柏油樣便。結直腸癌出血多伴有粘液、膿液等,腸道停留時間越長顏色越黑,下段直腸癌可能是鮮血,與痔瘡還不好區分。

三、疼痛

大約有70%的癌症病人會有疼痛,所以對於一些沒有明確原因、持續存在逐漸加重的疼痛要小心。顱內腫瘤、或者轉移瘤可能引起頭痛、嘔吐、視物模糊,肝臟腫瘤右上腹疼痛,進食時胸骨後不舒服、疼痛小心食管癌,還有腰痛及四肢軀體不能定位的疼痛都要注意。

四、消瘦

沒有明確原因,在短時間內體重降低很多,人瘦了,身體肯定出問題了,食慾不好一般體重不會變化很快,排除有沒有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亢進等問題,但消瘦是癌症主要症狀之一,如果再合併乏力、納差、低熱其他它一些症狀就更加懷疑了。

不同的癌症還有其它許多不同的症狀,常見的包塊、出血、疼痛、消瘦等症狀,如果沒有明確原因、或最新出現、或短時間變大、或症狀加重,都應該引起高度警惕,雖然可能虛驚一場,檢查清楚還是划得來的吧。我是 ,感謝您的閱讀!


劉永毅醫生


近年來有許多人被癌症的問題所困擾,但是多數人都不知道癌症在早期都是有症狀的,下面為大家介紹幾種癌症的早期信號,供大家瞭解。


類似咳嗽或支氣管炎的症狀可能是白血病和肺癌的症狀。胸口疼痛可能還會延伸到肩部、臂部。咳嗽和聲音嘶啞超過6周,應當心喉癌、甲狀腺癌、食管癌或肺癌。


慢性胃灼熱

長期胃灼熱(燒心)應排查是否是胃酸過多所致,再排查食管癌及肝癌的可能性。


腸道問題

腸癌患者大便次數多,且有解不乾淨的感覺。胰腺癌的早期症狀是大便多而發白、奇臭。


黃疸

皮膚或眼白突然發黃,主要考慮是肝臟或膽囊疾病,但也可能是胰腺癌、膽管癌和肝癌的症狀。


腹脹腹痛

莫名腹脹應當心卵巢癌。盆腔劇烈脹痛也可能是纖維瘤、卵巢囊腫及其他生殖系統疾病的共同症狀。另外,飯後莫名胃痛或腹脹有可能是胃癌徵兆。


異常腫塊

乳房、睪丸、腹股溝、頸部、腹部、腋下或其他部位出現異常包塊,應及時就醫排查癌症危險。


皮膚新斑點或黑痣變化

皮膚出現新的斑點、黑痣發生變化、皮膚瘡口久治不愈,結痂但容易出血,應當心皮膚癌。


指甲變化

指甲下出現褐色或黑色條紋或斑點,應當心皮膚癌。指端突然變大,指甲彎曲,則可能是肺癌症狀。指甲明顯變白有時是肝癌徵兆。


預防癌症的幾種有效方法

1、積極參加身體鍛鍊,你不必做運動員需要完成的體格訓練,但日常應該經常快走、騎自行車、跳舞以及任何能夠加快心跳和流汗的運動方式。


2、控制飲酒,這意味著每天男性不得超過兩瓶啤酒,女性每天不得超過一瓶啤酒。同時,保證人體每天飲用最低的酒水並不是意味著人們可以積攢一週的酒水,然後在週末晚上盡情暢飲。


3、不吸菸,不使用菸鹼產品,如果你已經開始試著戒菸,請不要放棄,最終你會取得一定的效果。


4、定期地進行癌症檢查(結腸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子宮癌和皮膚癌等),並詢問醫生身體檢測的年齡和時間間隔要求。發現早期癌症可增大治癒的可能性,並降低死亡幾率。


5、保護你的皮膚免遭太陽照射。每次出外時使用防曬油,或戴著寬邊太陽帽和太陽鏡。



防癌最有效的三大食物

大蒜

大蒜的防癌功效來自其所含的巰基化合物,這類物質可以影響體內代謝及消除致癌物。另外,大蒜中含有能殺滅細菌的大蒜素,對許多人體消化道細菌有抑制作用,進而阻斷人體內致癌物質亞硝胺的合成。需要說明的是,大蒜生吃時在空氣中放置一段時間防癌效果最好。


西紅柿

西紅柿中含有大量的蕃茄紅素。經常食用可以降低男性前列腺癌的發生率,有關研究還表明,人體內蕃茄紅素含量過低與子宮癌、肺癌、乳腺癌及動脈硬化等慢性病的發生有關,所以每天應該保證吃1到2個西紅柿。


綠茶

綠茶中的茶多酚具有抗氧化的作用,並能促進人體內的毒物排洩。每天飲兩到三杯綠茶的人,血液中含足夠的茶多酚,有利於身體健康。



李老師備孕談


病從“口”入,這裡的口包括嘴,鼻子,尿道口和肛門。也可以說病從“口”出,仔細觀察痰,糞便和尿也能發現疾病的蛛絲馬跡,所以日常生活中注意觀察這些細節有可能發現癌症的危險信號。



記得讀醫科時老師告訴我們每天看看自己的大小便,基本上就知道自己有沒有病了。正常的大小便是什麼樣的幾乎每個普通人都知道。如果出現小便發黃或者血尿等肯定是出現問題了是否有腎癌或膀胱癌的可能?如果大便帶血,或者黑便,粘液便,那肯定是消化系統出現了問題,會不會有食管癌,胃癌或結腸癌?。如果痰中帶血那可能是呼吸系統出現了問題,是不是肺癌?醫生可能都有這樣的習慣,或許能及時發現危險信號。


早期癌症一般沒什麼典型的臨床症狀,或者一些輕微的症狀也容易被忽視,但是在經驗豐富的醫生眼裡某些信息會非常敏感,比如:

不明原因的消瘦;體虛乏力;不明原因的持續發熱;長期不明原因的疼痛,如胸痛,肩膀疼,肚子疼等等;異常出血,如尿血,便血,咳血和吐血等;咳嗽,胸悶,喘息,氣短等,吞嚥困難;異常腫塊;皮膚鞏膜黃染;胃部不適;腸道問題,如大便次數多,解不乾淨等;皮膚出現新斑點或黑痣變化;等等。——發現這些症狀就應該到醫院做檢查,排除是否是癌症引起的。


癌症分很多種,每種癌症都有其高危人群,所以做好高危人群的體檢非常重要,這是發現早期癌症的主要途徑。比如40歲以上有長期吸菸史,或有家族史,或有肺部疾病史,或職業暴露史等這些人應該每年做一次低劑量肺部CT檢查。比如40歲以上有消化系統疾病史,或有消化系統腫瘤家族史的人應該每1-2年做一次消化道鏡檢。等等。

當然,瞭解一些癌症防治知識,做好癌症的預防也非常重要。


百姓體育


沒有什麼特異性的症狀可以提示早期肺癌,有些症狀一旦出現,就已經是肺癌晚期了。

有5%-15%的患者無症狀,僅在常規體檢、胸部影像學檢查時發現。其餘的患者可表現或多或少與肺癌有關的症狀與體徵,按部位可分為原發腫瘤、肺外胸內擴展、胸外轉移和胸外表現四類。

(一)原發腫瘤引起的症狀和體徵

1.咳嗽 為早期症狀,常為無痰或少痰的刺激性乾咳,當腫瘤引起支氣管狹窄後可加重咳嗽,多為持續性,呈高調金屬音性咳嗽或刺激性嗆咳。細支氣管-肺泡細胞癌可有大量黏液痰。伴有繼發感染時,痰量增加,且呈黏液膿性。

2.血痰或咯血 多見於中央型肺癌。腫瘤向管腔內生長者可有間歇或持續性痰中帶血,如果表面糜爛嚴重侵蝕大血管,則可引起大咯血。

3.氣短或喘鳴 腫瘤向支氣管內生長,或轉移到肺門淋巴結致使腫大的淋巴結壓迫主支氣管或隆突,或引起部分氣道阻塞時,可有呼吸困難、氣短、喘息,偶爾表現為喘鳴,聽診時可發現侷限或單側哮鳴音。

4.發熱 腫瘤組織壞死可引起發熱,多數發熱的原因是由於腫瘤引起的阻塞性肺炎所致,抗生素治療效果不佳。

5.體重下降 消瘦為惡性腫瘤的常見症狀之一。腫瘤發展到晚期,由於腫瘤毒素和消耗的原因,並有感染、疼痛所致的食慾減退,可表現為消瘦或惡病質。

(二)肺外胸內擴展引起的症狀和體徵

1.胸痛 近半數患者可有模糊或難以描述的胸痛或鈍痛,可由於腫瘤細胞侵犯所致,也可由於阻塞性炎症波及部分胸膜或胸壁引起。若腫瘤位於胸膜附近,則產生不規則的鈍痛或隱痛,疼痛於呼吸、咳嗽時加重。肋骨、脊柱受侵犯時可有壓痛點,而與呼吸、咳嗽無關。腫瘤壓迫肋間神經,胸痛可累及其分佈區。

2.聲音嘶啞 癌腫直接壓迫或轉移致縱隔淋巴結壓迫喉返神經(多見左側),可發生聲音嘶啞。

3.嚥下困難 癌腫侵犯或壓迫食管,可引起嚥下困難,尚可引起氣管-食管瘻,導致肺部感染。

4.胸水 約1O%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胸水,通常提示腫瘤轉移累及胸膜或肺淋巴迴流受阻。

5.上腔靜脈阻塞綜合徵 是由於上腔靜脈被附近腫大的轉移性淋巴結壓迫或右上肺的原發性肺癌侵犯,以及腔靜脈內癌栓阻塞靜脈迴流引起。表現為頭面部和上半身淤血水腫,頸部腫脹,頸靜脈擴張,患者常主訴領口進行性變緊,可在前胸壁見到擴張的靜脈側支循環。

6. Horner綜合徵 肺尖部肺癌又稱肺上溝瘤(Pancoast瘤),易壓迫頸部交感神經,引起病側眼瞼下垂、瞳孔縮小、眼球內陷,同側額部與胸壁少汗或無汗。也常有腫瘤壓迫臂叢神經造成以腋下為主、向上肢內側放射的火灼樣疼痛,在夜間尤甚。

(三)胸外轉移引起的症狀和體徵胸腔外轉移的症狀、體徵可見於3%-10%的患者。以小細胞肺癌居多,其次為未分化大細胞肺癌、腺癌、鱗癌。

1.轉移至中樞神經系統可引起顱內壓增高,如頭痛,噁心,嘔吐,精神狀態異常。少見的症狀為癲癇發作,偏癱,小腦功能障礙,定向力和語言障礙。此外還可有腦病,小腦皮質變性,外周神經病變,肌無力及精神症狀。

2.轉移至骨骼 可引起骨痛和病理性骨折。大多為溶骨性病變,少數為成骨性。腫瘤轉移至脊柱後可壓迫椎管引起局部壓迫和受阻症狀。此外,也常見股骨、肱骨和關節轉移,甚至引起關節腔積液。

3.轉移至腹部 部分小細胞肺癌可轉移到胰腺,表現為胰腺炎症狀或阻塞性黃疸。其他細胞類型的肺癌也可轉移到胃腸道、腎上腺和腹膜後淋巴結,多無臨床症狀,依靠CT、MRI或PET作出診斷。

4.轉移至淋巴結 鎖骨上淋巴結是肺癌轉移的常見部位,可毫無症狀。典型者多位於前斜角肌區,固定且堅硬,逐漸增大、增多,可以融合,多無痛感。

(四)胸外表現指肺癌非轉移性胸外表現或稱之為副癌綜合徵(Paraneoplastic syndrome),主要為以下幾方面表現。

1.肥大性肺性骨關節病(hypertrophic pulmonary osteoarthropathy) 常見於肺癌,也見於侷限性胸膜間皮瘤和肺轉移癌(胸腺、子宮、前列腺轉移)。多侵犯上、下肢長骨遠端,發生杵狀指(趾)和肥大性骨關節病。

2.異位促性腺激素 合併異位促性腺激素的肺癌不多,大部分是大細胞肺癌,主要為男性輕度乳房發育和增生性骨關節病。

3.分泌促腎上腺皮質激素樣物 小細胞肺癌或支氣管類癌是引起庫欣綜合徵的最常見細胞類型,很多患者在瘤組織中甚至血中可測到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增高。

4.分泌抗利尿激素 不適當的抗利尿激素分泌可引起厭食,噁心,嘔吐等水中毒症狀,還可伴有逐漸加重的神經併發症。其特徵是低鈉(血清鈉<135mmol /L),低滲(血漿滲透壓<280mOsm/kg)。

5.神經肌肉綜合徵 包括小腦皮質變性、脊髓小腦變性、周圍神經病變、重症肌無力和肌病等。發生原因不明確。這些症狀與腫瘤的部位和有無轉移無關。它可以發生於腫瘤出現前數年,也可與腫瘤同時發生;在手術切除後尚可發生,或原有的症狀無改變。可發生於各型肺癌,但多見子小細胞未分化癌。

6.高鈣血癥 可由骨轉移或腫瘤分泌過多甲狀旁腺素相關蛋白引起,常見於鱗癌。患者表現為嗜睡,厭食,噁心,嘔吐和體重減輕及精神變化。切除腫瘤後血鈣水平可恢復正常。

7.類癌綜合徵 類癌綜合徵的典型特徵是皮膚、心血管、胃腸道和呼吸功能異常。主要表現為面部、上肢軀幹的潮紅或水腫,胃腸蠕動增強,腹瀉,心動過速,喘息,瘙癢和感覺異常。這些陣發性症狀和體徵與腫瘤釋放不同的血管活性物質有關,除了5-羥色胺外,還包括緩激肽、血管舒緩素和兒茶酚胺。此外,還可有黑色棘皮症及皮肌炎、掌蹠皮膚過度角化症、硬皮症,以及栓塞性靜脈炎、非細菌性栓塞性心內膜炎、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毛細血管病性滲血性貧血等肺外表現。


呼吸科孫思慶博士


拿到這個題目,說實在話,陳醫生覺得問題太大了,無從下手,因為目前太多的講關於癌症信號的科普文了,什麼癌症的都有,只有你不知道的,沒有他們說不出來的,所以開始的時候我也在想,要不要跟大家也一樣,科普一些常見惡性腫瘤的典型症狀!

後來再審了下題,癌症的危險信號,那不就是癌症發現太早,到了中晚期嗎?

實際上,這題目想問的是出現什麼樣的症狀提示我們進入到了癌症中晚期?

這問題,看人!

如果你說問我們醫生怎麼判斷這個癌症病人是不是進入中晚期了,那肯定不會立馬給你下結論,必須要先確診,然後進行進一步檢查,明確是否有癌症局部侵犯,轉移,才能最終確定病人所患癌症到底進入了到了哪個期!

但如果你說對於我們普通老百姓來說,又沒有什麼檢查手段,只能憑症狀去判定,這時候我們說出現什麼症狀可以提示癌症的危險信號呢?

其實很簡單一句話:只要你都能感覺症狀了,而且經過我們醫生相對應癌症的金標準確診了,確實是癌症,那基本上都不是早癌,而都是癌症危險信號,基本上中晚期癌居多!這也是為什麼大家容易談癌色變的原因,死亡率高,發病率也高是怕的原因(平均每天超過1萬人被確診為癌症,每分鐘有7.5個人被確診為癌症),但本質上還是因為發現的太晚,失去了治癒機會,而且往往還要面臨人財兩空的選擇!


所以,只要是癌,有症狀那就可以說是癌症的危險信號!

那麼如何避免這些危險信號?

下面就是一些常見惡性腫瘤的規避方法:

大腸癌:肛門直腸指檢、大便隱血試驗(FOBT)檢查,任一指標陽性應進行腸鏡檢查;

乳腺癌:20歲以上開始自查,30歲之前每三年一次,鉬靶,30歲以後可增加B超;

宮頸癌:有條件接種HPV疫苗,20歲以後宮頸細胞學檢查!

肺癌:選擇低劑量螺旋CT,儘可能選擇32層或以上多層螺旋CT進行肺癌篩查,掃描範圍為肺尖至肋膈角尖端水平。

肝癌:血清甲胎蛋白(AFP)和肝臟B超聯合檢查;

胃癌:胃鏡,尤其是40歲以上必須要做一次,好的話一般可保5-10年沒事;

前列腺癌:檢查血清PSA;

甲狀腺癌:頸部超聲;

食管癌:內鏡


醫學小偵探


癌症的症狀主要取決於發生的部位以及進展的程度。

癌症大多在早期多無明顯的表現。

有些癌症早期可有明顯的表現,如胰島細胞癌症早期常常伴發低血糖症狀,腎上腺嗜鉻細胞瘤早期可以伴發高血壓。



不同癌症儘管發生部位不同,但癌症也有其共同的表現,具體情況如下:

①刻骨銘心的疼痛:表現為常常難以忍受的疼痛,在晚上疼痛更為明顯,癌痛主要是因為腫瘤壓迫或者刺激神經導致。疼痛可以表現為局部的隱隱作痛、鈍痛、刺痛、跳痛、燒灼痛以及絞痛。

②腫塊:淺表或者體表的腫瘤可以被無意中觸摸到或者高出於體表而看得出來。而發生內臟或者深部腫瘤,一般是看不到的也不容易觸摸到,但可以出現空腔臟器發生梗阻或者臟器受到壓迫的症狀。

③久治不癒合的潰瘍:消化道或者淺表的腫瘤如果出現迅速生長,可以發生破裂或者造成血管破裂則可以造成出血。

如肺癌出現咳血或者痰中帶血

消化道腫瘤或者膽道破裂則可以出現嘔血、黑便、血便或者粘液血便,還可以伴發絞痛

泌尿系腫瘤可以出現無痛性血尿,部分患者可以伴發絞痛

肝癌破裂可以造成腹腔內出血,而出現相應的肺部體徵

女性朋友子宮癌可以出現陰道出血或者血性白帶

④出現梗阻的表現:

如膽道系統腫瘤多因為梗阻而伴發黃疸而被進一步發現

胃癌合併幽門梗阻可以導致患者頻繁的嘔吐而被發現

支氣管癌或者支氣管肺癌發生梗阻而可以導致阻塞性肺炎或者肺不張而被發現

腸道腫瘤可以出現腹痛腹脹噁心嘔吐以及肛門停止排氣排便等腸道梗阻的症狀。

⑤出現轉移症狀:

如全身淋巴結腫大轉移

轉移到骨頭可以導致劇烈疼痛或者自發性病理性骨折

胃癌、肝癌以及肺癌發生轉移可以出現血性腹水或者血性胸水

肺癌轉移到大腦可以導致頭痛

⑥早期非特異性全身表現:低熱、乏力、貧血以及消瘦。晚期則可以出現骨瘦如柴,最後全身衰竭而死亡。

癌的發生與否和個人生活習慣、所處的環境和樂觀的心態密切相關,就目前來看,任何疾病都重在預防,所以平時要做到防患於未然。

(圖片來源於網絡,不作為商業用途!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為診斷和用藥的依據,不能代替醫生和其他醫務人員的診斷和治療以及建議,如有身體不舒服,請及時就醫。)


佳園道


癌症防治核心信息及知識要點

一、癌症是一類嚴重危害群眾健康的慢性病

(一)癌症是一大類疾病的總稱,我國每年新發癌症病例超過350萬,死亡病例超過200萬,防控形勢嚴峻。

(二)我國最常見的癌症包括肺癌、乳腺癌、胃癌、肝癌、結直腸癌、食管癌、子宮頸癌、甲狀腺癌等。近年來,肺癌、乳腺癌及結直腸癌等發病呈顯著上升趨勢,肝癌、胃癌及食管癌等發病率仍居高不下。

(三)大部分癌症是人體細胞在外界因素長期作用下,基因損傷和改變長期積累的結果,是一個多因素、多階段、複雜漸進的過程,從正常細胞發展到癌細胞通常需要十幾年到幾十年的時間。

(四)致癌因素十分複雜,包括化學、物理和慢性感染等外部因素以及遺傳、免疫、年齡、生活方式等自身因素。

二、癌症是可以預防的

(一)世界衛生組織提出:三分之一的癌症完全可以預防;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通過早期發現得到根治;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運用現有的醫療措施延長生命、減輕痛苦、改善生活質量。

(二)我們可以通過三級預防來進行癌症的防控,一級預防是病因預防,減少外界不良因素的損害;二級預防是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三級預防是改善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時間。

(三)國際先進經驗表明,採取積極預防(如健康教育、控煙限酒、早期篩查等)、規範治療等措施,對於降低癌症的發病和死亡具有顯著效果。

(四)我國實施癌症綜合防治策略較早的一些地區,癌症發病率和死亡率已呈現下降趨勢。

三、改變不健康生活方式可以預防癌症的發生

(一)世界衛生組織認為癌症是一種生活方式疾病。

(二)吸菸、肥胖、缺少運動、不合理膳食習慣、酗酒、壓力、心理緊張等都是癌症發生的危險因素。

(三)戒菸限酒、平衡膳食、適量運動、心情舒暢可以有效降低癌症的發生。

(四)癌症的發生是人全生命週期相關危險因素累積的過程。癌症防控不只是中老年人的事情,要儘早關注癌症預防,從小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接觸菸草、酒精等致癌因素,降低癌症的發生風險。

四、癌症不會傳染,但一些致癌因素是會傳染的

(一)癌症是由於自身細胞基因發生變化而產生的,是不傳染的。

(二)一些與癌症發生密切相關的細菌(如幽門螺桿菌)、病毒(如人乳頭狀病毒、肝炎病毒、EB病毒等)是會傳染的。

(三)通過保持個人衛生和健康生活方式、接種疫苗(如肝炎病毒疫苗、人乳頭狀病毒疫苗)可以避免感染相關的細菌和病毒,從而預防癌症的發生。

五、規範的防癌體檢能夠早期發現癌症

(一)防癌體檢是在癌症風險評估的基礎上,針對常見癌症進行的身體檢查,其目的是讓群眾知曉自身患癌風險,發現早期癌症或癌前病變,進行早期干預。

(二)目前的技術手段可以早期發現大部分的常見癌症。使用胸部低劑量螺旋CT可以檢查肺癌,超聲結合鉬靶可以檢查乳腺癌,胃腸鏡可以檢查消化道癌等。

(三)要根據個體年齡、既往檢查結果等選擇合適的體檢間隔時間。

(四)防癌體檢專業性強,講究個體化和有效性,應選擇專業的體檢機構進行。

六、早診早治是提高癌症生存率的關鍵

(一)癌症的治療效果和生存時間與癌症發現的早晚密切相關,發現越早,治療效果越好,生存時間越長。

(二)關注身體出現的癌症危險信號,出現以下症狀應及時到醫院進行診治。

1、身體淺表部位出現的異常腫塊。

2、體表黑痣和疣等在短期內色澤加深或迅速增大。

3、身體出現的異常感覺:哽咽感、疼痛等。

4、皮膚或粘膜經久不愈的潰瘍。

5、持續性消化不良和食慾減退。

6、大便習慣及性狀改變或帶血。

7、持久性聲音嘶啞,乾咳,痰中帶血。

8、聽力異常,鼻血,頭痛。 

9、陰道異常出血,特別是接觸性出血。

10、無痛性血尿,排尿不暢。

11、不明原因的發熱、乏力、進行性體重減輕。

(一)癌症的治療方法包括手術治療和非手術治療兩大類,非手術治療包括放射治療、化學治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內分泌治療、中醫治療等。

(二)規範化治療是長期臨床治療工作的科學總結,根據癌症種類和疾病分期來決定綜合治療方案,是治癒癌症的基本保障。

(三)癌症患者要到正規醫院進行規範化治療,不要輕信偏方或虛假廣告,以免貽誤治療時機。

八、癌症康復治療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時間和生活質量

(一)癌症康復治療包括心理康復和生理康復兩大部分,是臨床治療必要的延續和完善。

(二)癌症患者的康復要做到:樂觀的心態、平衡的膳食、適當的鍛鍊、合理的用藥、定期的複查。

(三)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見、最主要的症狀。要在醫生幫助下通過科學的止痛方法積極處理疼痛,不要忍受痛苦。

(四)要正視癌症,積極調整身體免疫力,保持良好身心狀態,達到病情長期穩定,與癌症“和平共處”。


女王朱瓊


\n

{!-- PGC_VIDEO:{"status": 0, "thumb_height": 957, "file_sign": "05c2cc0476a46fe48f59602e96ea402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