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刀殺人的計策有多難,只有絕頂聰明的古人才用的好

一、聰明的晏子。

春秋時期政局混亂,不僅諸侯之間你徵我伐,諸侯國內部之間也矛盾重重。

齊國是春秋時期的東方大國,這個國家曾經出了許多的英雄人物。

而晏子就是其中最傑出的代表之一。

在齊國,晏子的職務是齊國宰相。

但是他這個宰相併非是大權獨攬,還有另外三個人和他同朝爭權。

這三個人分別是田開疆、古冶子和公孫捷,他們三人因為功勳卓著,所以又號稱"齊邦三節"。

但和晏子不一樣的是,晏子這個人忠心於國家,一心只想著怎麼做利國利民的好事。

借刀殺人的計策有多難,只有絕頂聰明的古人才用的好

而號稱"齊邦三傑"的田開疆、古冶子和公孫杰三人,仗著自己曾經立下的功勞。在齊國國內大肆收攬自己的勢力,對待別人也是傲慢無禮,十分狂妄。

但因為這三人功勞太大,加上又出身不凡,所以很少有人敢得罪他們。


借刀殺人的計策有多難,只有絕頂聰明的古人才用的好

晏子對這件事情是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他清楚地知道,如果這三個人的勢力繼續發展,那麼就會威脅到齊景公的統治。

雖然晏子心裡心急如焚,但是聰明的他卻並沒有聲張,他只是把這件事默默的記在心裡,然後等待著機會。

這一天,魯昭公帶著他的相國來齊國訪問,一番酒過三巡,菜過五味之後。

晏子的大腦裡突然靈光一閃,他想到了剷除"齊邦三傑"的辦法。

晏子對齊景公說:"桃園裡的金桃應該熟了吧,應該把它摘來,用來招待客人。"

借刀殺人的計策有多難,只有絕頂聰明的古人才用的好

齊景公微笑地同意了。

不一會兒,晏子就摘了六顆大桃子回來。

晏子將一個桃子獻給了魯昭公,一個桃子獻給了齊景公,一個桃子獻給了魯昭公的國相,而他自己也吃了一個桃子。

六個桃子被吃了四個,還剩下兩個,如何分配可成了難題。

晏子對齊景公提議說,還剩下的兩顆桃子,應該讓功勞最大的功臣來吃。

借刀殺人的計策有多難,只有絕頂聰明的古人才用的好

齊景公同意了,並讓晏子來評選功勞,最大的功臣。

公孫捷第一個站了起來,他說,我曾經打死過撲向主公的白額猛虎,從而救了主公一命。

晏子賞賜了他一個桃子。

借刀殺人的計策有多難,只有絕頂聰明的古人才用的好


古冶子說,我曾經在黃河斬殺怪魚,也救了主公一命。

晏子也賞了他一個桃子。

最後田開疆站了出來,我曾經奉命討伐徐國,不僅殺了徐國的大將,而且還俘虜了500個士兵,這個功勞足夠吃到桃子了吧!

晏子聽完後不慌不忙地說,功勞雖大,但桃子已經沒有了,等明年吧!

田開疆一聽這話便怒不可遏,他說,自己功勞最大反而吃不到桃子,這簡直是最大的羞辱。然後便拔劍自刎了。

"齊邦三傑"中的另外兩人見田開疆拔劍自刎,便都說道,功勞最大吃不到桃子,功勞小的反而吃到了桃子,我們倆很慚愧。現在田開疆死了,我們如果不跟著死,就顯得不勇敢。

說完兩人便拔劍自殺了。


借刀殺人的計策有多難,只有絕頂聰明的古人才用的好

至此,晏子成功用計解決了"齊邦三傑"的威脅。

齊邦三傑的性格有兩個側面。

第一是自視甚高,自視甚高的人處處都要爭先。所以三個人都想搶著吃國君賞的桃子,因為這代表著榮譽。

第二是重義氣,重義氣的人特別看重自己在別人心中的形象。所以在田開疆死後,剩下的兩人為了保持自己勇敢的形象都自殺了。

桃子只有兩個,三個人因為處處爭先的心理都想爭桃子,這必然就不能顧及到義氣。

所以這三個人共有的兩個性格側面,本身就是一個矛盾。

晏子正是發現了這個矛盾,所以用兩個桃子作為導火索,使這個矛盾爆發。

其實生活中也是如此,往往志同道合的人,卻最容易翻臉。為什麼呢?因為志同道合的人在乎的東西也相同,而當這個東西成為他們共同爭奪的目標時,他們便會為此爭奪不休。

二、無恥的史思明。

史思明是安史之亂中,安祿山陣營的二號人物。這個人的早年可以用一句話概括,那就是卑鄙無恥之極。

公元前736年,史思明因為欠債而無力償還,所以就逃到了北邊的草原上去。

借刀殺人的計策有多難,只有絕頂聰明的古人才用的好

但他很不幸,剛一到草原便被遊牧部落奚族的人抓住了。

原本這是一件很慘的事,但史思明這個人膽大心細。他對抓住他的人說,我是大唐皇帝派來和你們部落首領和親的,如果殺了我,責任你們擔待不起。

抓住他的人,聽到這話後便不敢輕舉妄動,所以就把史思明的事情報告給了部落首領。

部落首領也不敢輕易得罪唐朝政府,在將信將疑之下,首領派了一支100人的隊伍,同史思明一起回大唐探個究竟。


借刀殺人的計策有多難,只有絕頂聰明的古人才用的好


這時史思明又展現了他奸詐的一面,他對奚族部落首領說,為了體現你們的對和親的重視,應當派你們部落最賢能的人去晉見大唐皇帝。

奚族部落首領聽到這話後,覺得很有道理。他也想討好大唐政府,於是便派部落裡最賢能的人頊高和300個隨從,跟著史思明去朝拜大唐皇帝。

借刀殺人的計策有多難,只有絕頂聰明的古人才用的好

但誰知道他們的隊伍剛進了唐朝邊境,便被史思明出賣給了唐朝邊將。

史思明對唐朝邊將說,這些人名義上是朝拜天子,實際上是引開你們的注意力,奚族的精銳士兵就在後面,他們要來偷襲。

唐朝邊將一聽這還得了,立馬調集士兵過來,將這300人殺的一乾二淨。

而史思明也因為功勞,而得到了唐朝邊將的器重。

在整個計策的過程中,史思明騙了兩個人,一個是奚族首領,一個是唐朝邊將。

他騙奚族首領時,借的刀是強大的唐朝。他利用奚族對強大唐朝的恐懼,又對美好和親的嚮往,所以才騙出了300個使者。


借刀殺人的計策有多難,只有絕頂聰明的古人才用的好

其實生活中也是如此,有時我們非常恐懼一個東西,我們就會想去和它保持一個良好的關係。

但這種心理,卻往往最容易被有心機的人利用。

史思明騙的第二個人是唐朝邊將,唐朝邊將認為,如果奚族士兵真的來襲,那將是非常危險的。而自己如果消滅了這個危險,功勞又是非常大的,所以他就輕易相信了史思明的話。

其實生活中也是如此,當危險和利益同時來臨的時候。我們往往對危險是不加分辨的去消滅,對利益是不加思索的去爭取。

而這其實最容易被人利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