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實戰訓練營:經驗分享篇-遞延資產常見作假方式

遞延資產本質上是一種遞延費用,它與待攤費用不同,它屬於長資產,受益年限一般超過一年,而待攤費用屬於流動資產,收益期限一般不超過一年。


遞延資產主要包括開辦費,租入固定資產改良支出、固定資產大修理支出,以及攤銷期在一年以上的其他支出。


1、 開辦費:


它是指企業在籌建期間內發生的費用,包括籌建期間人員的工資、辦公費、培訓費、差旅費、印刷費、註冊登記費以及不計入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購建成本的匯兌損失利息等支出。開辦費攤銷期限為5年之內,主要作假方式有:


(1) 開辦費各項費用支出的內容不正確,表現在開辦費列支的費用和列入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價值的有關費用之間界線不清,相互混淆,相互擠佔。


企業在投入生產後,有無將生產經營期內發生的費用列入開辦費的。


(2) 開辦費開支的標準不正確


企業籌建期內的各項費用開支沒有合法的原始憑證,各項費用標準超過了國家的有關規定。


(3) 開辦費的攤銷期限及攤銷帳務處理不合理,不合規。國家規定開辦費的攤銷不超過5年,但企業任意延長或縮短開辦費的攤銷期限。使企業因延長攤銷期限而使資產負債表上虛列資產,因縮短攤銷期限而虛增攤銷期的損益。企業不按規定將開辦費匯入管理費用,而任意計入其它成本費用項目,將造成會計信息反映的不真實


2、 租入固定資產改良性支出。


租入固定資產包括經營租入的固定資產和融資租入的固定資產。


主要作假方式有:


1、 租入固定資產改良支出核算不真實。企業在實際工作中將無形資產的支出及在建工程項目核算擠入固定資產改良支出,減少當期費用,虛增本期利潤。或將固定資產改良支出記入期間損益,虛減利潤,而偷漏稅款。


2、 租入固定資產改良支出攤銷不合理。企業故意延長或縮短改良支出的期限,而不是按租賃的有效期平均分攤。目的是為了隨意調整成本利潤。


3、 固定資產大修理支出:


它指固定資產局部更新,其主要特點是:每次支出數額大,收益期較長,發生次數少。一般而言,每次固定資產大修理支出應在下次大修理之前攤銷完畢計入成本和費用。


固定資產大修理支出作假的主要方式是:


(1) 大修理支出不真實


工作中,企業為了調增利潤,減少費用,將中小修理列入大修理項中,為了調減利潤,增加費用,將大修理列入小修理項目中。從而使得會計信息失真。


(2) 大修理支出和固定資產更新改造劃分不準。


固定資產大修理支出是通過"遞延資產"科目核算的。固定資產更新改造是通過"固定資產"科目核算的,有的企業為了使固定資產在帳外核算,故意將"固定資產更新改造"記入"遞延資產"科目進行核算。


(3) 企業的修理支出實行預提,待攤並用。


企業一方面預提大修理費用,一方面在大修理發生時,又計一次成本費用或記入"遞延資產",而造成重複列支,導致虛減利潤逃漏了稅款。


(4) 隨意攤銷大修理費用


企業大修理費用不按規定的受定期平均攤,而違反規定隨意攤銷,以達到人為調節利潤的目的。


(5) 大修理支出攤銷帳戶亂用


企業為了擾亂視線,把"製造費用"帳戶核算的經營用固定資產大修理支出和由"管理費用"帳戶列支的大修理支出相互混淆,劃分不清,造成當期成本、費用無法核實。


審計實戰訓練營:經驗分享篇-遞延資產常見作假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