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甲午戰爭清政府抵抗到底絕不和談,結果會如何?

潤l溪


1895年,北京郊外。秋風吹起地上的落葉,黑壓壓的人群,湧到道路旁。隊伍中有乘車的,有騎馬的、有騎騾子的..他們個個目光呆滯,垂頭喪氣。人群中有人議論倭寇已打到天津了,可逃到哪裡才算安全,他們也不知道!

日軍自攻佔朝鮮以來,先是派出第一聯隊越過鴨綠江,聲勢浩大的向遼東半島進發,途中遇上淮軍將領劉盛休阻擊,誰知清軍不但輸了仗,還給敵人送來621支槍、129門炮、3300多萬顆子彈,還有250萬發炮彈,大大豐富了日軍的物質。

日本派出的第二聯隊則佔領“東亞第一要塞——旅順口”,在這年的三月初,日軍已成功霸佔山東半島,配合第二軍,對北京已形成鉗形攻勢。清軍與日軍的人數比例超過二比一(約6萬對2.5萬)。不過更多的日軍正大量調往中國,他們要對付的是駐守在直隸北部約20萬清軍主力。

南方諸將,聽說北方失守,紛紛向駐守在上海的英軍求助,英人分析要是讓日本人佔領南方,會嚴重影響自己在華的利益。便派出使節向日本提議:上海和周邊區域為英國勢力範圍,任何人不得進範。日軍怕英軍與清軍聯手,便應承下來。

愛國有志之士,請求南洋艦隊出兵援助北洋。新上任的兩江總督張之洞有意授權,但很快發現此計太爛。他向李鴻章抱怨“南洋兵輪皆系木殼,且管帶皆不得力,炮手水勇皆不精練,毫無用處,不過徒供一擊,全歸糜爛而已。”在一天夜裡,南洋艦隊士兵偷偷鑿穿自己的船,看著戰艦沉船於海底,他們狂呼,大喊“老子不要為走狗朝廷賣命!”

日軍第一聯隊抵達營口外國居住區

慈禧撥開簾子,望著城牆慢慢退去,忍不住老淚縱橫。她知道這一去,將客死它鄉,北京再也不見。滿清皇室車隊一路浩浩蕩蕩,他們要逃亡自己的發跡地——盛京。


本草百曉生


只會有兩種情況,一種則是逢凶化吉。甲午海戰後,清軍全軍覆沒不假,但是日本海軍也遭到重創,三年內無法重新出戰,這就使得假如不跟日本和談,那麼日本也沒有繼續進攻的能力,最終形成兩敗俱傷的格局。但是這時候由於沒有日本牽制,俄羅斯肯定會從北方挑起戰爭。這時候如何抵抗沙俄的進攻倒是個大問題,這時候一定要發揮我們老祖宗的智慧遠交近攻!由於沙皇俄國懼怕德國,因此選擇與德國結盟尋求德國保護則可以破解這種格局,同時進口德國武器繼續武裝自己,如此則逢凶化吉。

另外一種則是陷入類似於與太平天國類似的情況,由於缺乏凝聚力,我們的國裡確實有很多窩裡斗的野心家,他們在找任何機會想著推翻清政府,但絕對不是為了所謂的救國救民,僅僅只是為了滿足改朝換代自己當皇帝的野心。甲午海戰後清軍損失了大量的兵力,由於與日俄的關係沒有搞定,因此時刻將面臨兩國再次入侵。清軍大量部隊必然要調防沿海邊疆,如此則國內兵力必然空虛,勢必有國內漢奸會勾結沙俄日本勢力趁機起來作亂,如此則清軍兩線作戰必敗,清政府翻檯,野心家取而代之,賠款割地樣樣不落下。因此,內部問題才是真的問題。


優己


假如甲午戰爭清政府抵抗到底絕不和談,那麼日本賭國運的冒險將遭到慘敗,只不過慈禧太后為了個人享樂和防範漢人,是斷然不可能不向日本侵略者求和的,因此只要有禍國殃民的慈禧太后存在,中國在甲午戰爭慘敗成為日本崛起墊腳石就是必然的。

困居日本列島一隅之地的日本侵略者自古就渴望入侵中國,但是在白江口之戰和抗倭援朝等戰爭中卻屢次遭到沉重打擊,直到近代通過明治維新富強起來後才終於逮到了機會,先是吞併了中國屬國琉球王國,接著又入侵中國臺灣向清政府索賠50萬兩白銀。


要知道此時的日本才剛走上資本主義道路國力遠不如中國,按道理來說面對入侵我們國家的日本侵略者的無恥行徑,清政府應該積極整軍備戰給它們一個深刻的教訓,可是腐敗無能的清政府竟然選擇退讓全部滿足了日本侵略者的貪慾,這不擺明了是要鼓勵日本侵略者來進一步侵略我們嗎?

雖然遭到了日本侵略者的羞辱,可是此時的清政府尚且還知道羞恥,因此建設了一支在當時實力位居東亞第一的北洋水師,這個時候本來應該是收復琉球教訓日本侵略者的時候,就算是不為了收復琉球,日本人無端殺害中國水兵的長崎事件也給了我們足夠的開戰理由,連幫助訓練北洋水師的英國人琅威理都極力主張對日本開戰,趁日本侵略者這匹惡狼還沒有成長起來時把它消滅掉。


可是軟弱的清政府卻再度選擇妥協退讓只是要求雙方互相賠償損失了事,但是畏威不畏德的日本侵略者絲毫不會感激我們的以德報怨,反而把這視為了國恥加緊了全民擴軍備戰入侵中國的步伐,日本明治天皇為了讓日本海軍實力超過北洋水師,甚至一日只吃一頓飯節省開支拿出錢來支援海軍建設,日本的皇后也把自己的金銀細軟賣掉換作日本海軍的軍費,總之日本全國都在積極作入侵中國的準備。

可是此時以慈禧太后為首的腐朽的清政府剛有點小成績就沾沾自喜,慈禧太后為了個人享受每天都耗費了無數的國家收入,有傳言認為她甚至挪用了海軍軍費供自己揮霍,不管傳言真不真實,慈禧太后耗費無數國家財產影響國家建設是鐵一般的事實,比如她在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倉皇出逃後,從西安回京的路上竟然好像打了勝戰凱旋而歸大張旗鼓,而且還命令沿路大小官員花費巨資歡迎和供她吃喝玩樂,有這樣一個不知廉恥禍國殃民的妖婦存在,甲午戰爭還沒打中國就已經輸掉一半!


另外慈禧太后除了吃喝玩樂消耗大量國家財富影響國家建設之外,思想頑固阻擾清政府的改革對國家的影響更加嚴重,而對漢人極度的防範心理也深深的傷害了國家,早在太平天國覆滅後,她就逼迫當時中國最有戰鬥力的湘軍解散,而留下來的沒有什麼戰鬥力的淮軍大部分部隊在甲午戰爭中可謂是兵敗如山倒,假如甲午戰爭中有大量湘軍存在的話,清朝軍隊也許就不會兵敗如山倒了,而只要中國在朝鮮半島等各個戰線抵抗稍微久一點,日本侵略者就會因為拖不起而戰敗了。

其實就算是自己比較信任的淮軍首領李鴻章慈禧也是處處防範並沒有完全信任,再加上光緒皇帝這一派的帝黨也對李鴻章這個後黨很不滿意,於是他的淮軍和北洋水師由於得不到足夠的軍費發展陷入了停滯,號稱東亞第一的北洋水師更是在1888年到甲午戰爭之前沒有添加一艘軍艦,連老軍艦都因為缺乏資金維護在不斷的老化戰鬥力下降,而此時的日本海軍卻在不斷購買新式戰艦和加強訓練,最終在甲午戰爭前實力一舉超過了北洋水師。

所以因為禍國殃民的慈禧太后、羸弱不堪的淮軍以及老舊的北洋水師,清政府在甲午戰爭中一開始面對準備充足全民備戰的日本侵略者肯定是要處於不利局面的,但是此時的中國國力還是要強於日本的並非沒有勝算,日本侵略者就是在以弱博強進行國運的賭博,只要清政府應對得當日本侵略者這個賭徒必將輸的連褲衩都不剩。

比如面對日本侵略者在我們藩屬國朝鮮的不斷挑釁,清政府如果選派能將部署防禦工事積極備戰的話,日本侵略者的攻勢一開始絕對不會如此勝利,至少也要在朝鮮半島多停頓一段時間,而戰爭每多拖一刻國力弱小的日本戰敗的分險就增加一分。


但是慈禧太后為了不影響自己過所謂的60大壽消極避戰一味求和,甚至聲稱誰要是讓她不痛快就讓他腦袋搬家,而身為後黨的李鴻章也積極迎合慈禧的主張不積極備戰,為了保存自己的實力同樣竭力想要避戰求和,於是清軍幾乎是在無準備情況下就遭到了優勢日軍攻擊敗退到平壤城,本來這時候清政府任命能將據險固守的話日軍一時也難以攻破,清政府再派出援軍雙方很可能在平壤陷入拉鋸戰,只要清軍在平壤遲滯日軍不要說是半年,哪怕是兩三個月日本侵略者最終都會自取滅亡。

可是腐朽的清王朝竟然昏庸到被一個戰敗逃跑的混蛋將軍葉志超欺騙,讓他統領1萬多的清軍在平壤抵抗日軍,可是這個酒囊飯袋竟然每日飲酒作樂不佈置防禦工事,結果不到10日平壤就被攻破了自己則狂奔五百里逃回國內,可氣的是這個混蛋判了斬候監後竟然又被赦免安然回家了,當然現在也有人在找證據為他翻案這裡就不談了,但是不管他有沒有逃跑不積極部署消極作戰那是肯定的。


平壤戰役讓日本侵略者士氣更加高漲並攻入了中國境內,而本來就缺乏戰鬥力的清軍則士氣大跌許多部隊都望風而逃,於是日軍不斷向山海關挺進威脅北京的安全,但是此時的清政府依然還有戰勝日本侵略者的機會,許多有識之士都看到了日軍已經是強弩之末,只要繼續抵抗日本國內很快就要支撐不下去了,因此都主張哪怕是遷都也不要和日本和談。

試想在抗日戰爭國力遠弱於日本的時候我們都能夠最終耗死它,而此時的清朝國力還是日本的數倍耗下去日本焉有不敗之理,雖然說主戰派中有光緒皇帝的老師翁同龢等只顧爭權奪利的國家敗類,但是主戰派如果得勢堅決不投降的話,等待日本侵略者的就只有窮途末路了。


可是最終慈禧太后卻強力要求清政府向日本侵略者跪地求和,一方面是因為甲午戰爭影響了她過60大壽的心情,另一方面是因為甲午戰爭開支巨大已經影響到慈禧等人的利益,戰爭繼續打下去的話光緒皇帝等主戰派將獲得越來越多的權力有可能最終會架空她,還因為如果要繼續戰爭的話就勢必要發動全國百姓進行一起抗戰,可是這樣漢人勢力將進一步崛起而滿清貴族的勢力將受到削弱,這樣滿清貴族的統治就有可能不穩了,這恰恰是慈禧太后等保守派最害怕的。

慈禧太后說到底就是個只顧個人利益和個人享樂的人,最多是滿清貴族利益的維護者而從不考慮整個國家的利益,包括這些人阻擾清政府改革讀都是基於這一原因,因此只要有慈禧太后等將個人利益置於國家利益之上禍國殃民的人存在,面對列強的入侵清政府就不可能堅決抵抗到底,因為他們只會保大清而絕不會保中國,在他們看來為了維持自己的統治哪怕是當列強的傀儡也在所不惜,所以這也就註定了清王朝在戰局稍微不利的情況下就會卑躬屈漆的向列強求和,為的就是留有餘力來鞏固自己在國內的統治地位。


但是這些人卻不明白沒有國家的強大哪有個人利益的保障,他們以犧牲和出賣國家利益來保障自己的利益無疑是愚蠢的,結果只能是損害全體中國人和中國相關人員的共同利益,以至於近代中國人飽受列強凌辱在自己國家都華人與狗不得入內,而這些人也成了列強的奴隸任人宰割只能搖尾乞憐,而且他們最終不僅被人民推翻丟入垃圾桶中還會留下千古罵名。

在看看現在隨著我們國家的強大中國人在世界的地位也越來越高了,最起碼這些曾經的列強不敢再我們自己的土地上欺負我們了吧,所以國家的興衰和我們的個人利益可以說是密切相關的,任何團體和個人都應該自覺的維護自己的國家利益,只有這樣我們自己的利益才會更有保障,日本侵略者多次侵略中國雖然是很可惡不可原諒的,但是明治維新時期他們齊心協力振興自己國家的精神卻很值得我們學習!


執斧談史說事


日本傾全國之力和大清朝PK甲午戰爭取得勝利,但只能說這是階段性的戰場勝利。此時的中日雙方在甲午海戰後進入僵持,開始馬關談判,日本作為戰勝方自然取得了談判主動權,趾高氣昂,可危機也在於這場戰爭已經耗盡了日本國力,如果繼續僵持下去,會讓日本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如果歷史可以推倒重來,大清朝拒絕馬關條約,重新組織資源抵抗,很有可能會拖垮日本取得翻身機會,畢竟甲午海戰的戰果,清朝只是損失了北洋艦隊,日本佔據了朝鮮,日本陸軍大兵壓境在旅順一帶,卻還未踏上中國領土腹地,清朝仍掌控者完整領土和龐大的陸軍軍事力量。不過從清朝當時的時局政局來看,似乎就算和日本僵持下去也未必佔便宜,理由如下:1.清政府不想打了,打怕了,和日本一樣想盡快媾和。2.清朝靠人多地盤大的優勢想拖垮日本,歷史上沒有成功經驗,八國聯軍已經驗證了清朝幾十萬八旗綠營兵勇是靠不住,那不是戰爭而是自殺。3.家天下的封建集權思想,老百姓是沒有家國概念的,那個時期也發動不了群眾搞人民戰爭。4.清朝建國的成功經驗就是靠漢奸,他很清楚當年八旗軍隊就那麼點人是怎麼取得全天下的,沒有吳三桂等人的反叛,成不了事,而且大明軍民官員不堪一擊,大軍一到立馬投降。後期歷史也證明,強大的東北軍在九一八事變後,立即出現了大量漢奸軍事割據效忠日本,沒投降的一槍不放掉頭就跑。所以甲午海戰後,如果日本陸軍登錄東北,就算日本國內經濟崩潰,日本陸軍也會很快在佔領區獲取戰爭資源,加速侵略戰果。


劉軍易溯科技


朽木不可雕也!經不起碰觸。

甲午戰爭的勝敗在日本明治維新之日起似乎已經註定,大清帝國從體制的根本上敗給了日本。

打仗,裝備是基礎,戰鬥力是根本。

清政府的軍隊雖經洋務運動的改造而裝備精良,但具備真正戰鬥力的卻不多,帝國統治者的高高在上和固步自封使夜郎自大的八旗軍隊腐敗不堪,幾無戰鬥力。大清軍隊,還是那個腐朽專制體制下的封建軍隊,打仗,都拉不出像樣的幾支部隊來,拿什麼來抵抗到底。

戰無不勝,需要的是團結一致的凝聚力。

清政府高壓統治,對民眾一味的壓榨盤剝,早已失信於民。朝堂內,鴉片戰爭後,大清帝國上層建築的內鬥更加無休無止,文官之間鬥,武將之間也鬥,文武之間百般制掣,內鬥,再堅固的堡壘都經不住瓦解。抵抗到底,凝聚力何在。

最關鍵的是,利益!只要能保住統治地位,清政府什麼都願意:割地給列強讓他們安生;賠款呢就從老百姓身上再壓榨。



有種和血性,可不是晚清這個統治集團所具備的。


野釣魚倌


實力相差太遠太遠,說句不中聽的話一直抗下去會滅亡的!十個拿刀和棍棒的人面對十個端槍的人,拼到最後結果怎樣大家都懂,當時只有割捨重大利益換取安寧,其實當時外國人也不願打仗的,雖然實力相差很大,但是外國軍隊在中國人肉之軀的拼死抵抗下還是會有損失的,最後他們想要的結果是:要求中國割讓土地和賠償金錢,然後他們就停止進攻,就這樣那幫畜牲達到了目的。


用戶1681495246414


官員腐敗政府無能,器不如人,士無戰心,將領們早以嚇破了聳膽,何以堅持奮戰,清軍之軟弱無能以無💊可救,以威海衛為例,本歸陸軍值守的幾座大炮臺,早以兵跑一空無兵將把守,丁汝昌,劉步蟾恐炮臺被日軍佔領與己不利,才令海軍200多人上島炸燬了炮臺,如果一味的死纏爛打下去,必亡國滅種,絕非危言聳聽,必僅🇯🇵日本早中國十幾年以形成了現代工業軍工體系,和國家政治體制的🈶利轉型,成為東亞乃致於世界的發達國家行列了。以中國之農業殘敗缺失工業經濟體系和軍工製造能力,政治軍事腐朽木不可雕何以保家衛國安身立命。唯🈶割土裂疆息事寧人一條路而已。








94310417小云


很簡單,清朝會崩潰,倭國則重傷退回列島,當時清倭的東亞爭霸之戰,從表面看是兩國的死鬥,實際上是牽引世界格局的一戰,所以西方各國都坐山觀虎鬥,但讓他們大跌眼鏡的是清朝竟然不敵倭國,他們戰後構想是讓清幹掉倭國這個新興小老虎,不用自己動手,然後再從清朝這隻肥羊身上繼續貸款收地方權益繼續擼羊毛,但清和倭國也不是白痴,倭國當時實力不強根本無法支持長久的作戰,清雖然是戰敗了但真要拼命,清倭兩國只能在東北長久廝殺,而且當時南方漢族集團對清已經離心就靠李鴻章撐著,所以清倭都不願再打,馬關條約讓倭國胖了一圈,實控了朝鮮和臺灣還有2億多兩的賠款,讓西方和清很不爽,最後清聯合英法俄迫倭國退還了遼東半島,甲午戰爭是倭國賭命的一戰,在全世界都不看好的情況下,打敗了當時世界排名第七的軍事強國清朝,接著日俄戰爭擊敗了世界第三俄國,野心越來越大,最後想滅中國擊敗英美與納粹平分世界,結果自不量力,被中英美蘇同盟國擊敗,現在是美立堅的半殖民地,倭國是很有野心而且極會掩飾的狼犬國,所以大中華永遠都不要對它掉意輕心😡


龍天一馬


這件事情要分兩個階段看,馬關談判開始前,甲午戰爭自1894年底海城戰役失敗後,(文人領兵的惡果),清朝已經沒有軍隊了,如果繼續作戰到期1895年春,山海關,天津就會淪陷,日軍甚至可以攻佔北京。

從軍費上看日本獲得美國的借款,清朝把海關墊借的3000萬兩軍費用光了,由於敗局已定,德國拒絕借款,英國和法國不借,沒有軍費無法繼續作戰。因此當務之急必須立刻停戰,清政府完全沒有機會。

馬關談判開始後,日軍拒絕停戰,必須要佔領山海關、大沽口和天津作為質押才肯停戰,所以還是很被動。轉機在於李鴻章遇刺!英法開始對日本施加壓力,日本迫於壓力,宣佈停戰一個月,李鴻章的第一個目標達到了。清政府機會來了。

俄國出面干涉甲午戰爭,聲稱如果日本進攻山海關和直隸,俄國將出兵3萬人協助清政府防禦。這是日本提出降低1億兩賠款,急於簽訂合約,這是李鴻章無法出席談判,完全可以以回國療傷為由藉機中止談判,主要回到中國,聯繫法國和俄國出面干涉,只要俄肯派兵,日本就無法繼續開戰,從戰後三國干涉還遼來看,遼東半島當時根本不用割讓,法國對臺灣也是垂涎甚久,完全可以藉助日本想霸佔遼東半島和臺灣的野心,鼓動法國和俄國,實現不割地的目的。

只要能夠實現停戰,就可以同日本在法國或俄國來談判,拖下去對中國有利,最次把臺灣租借給法國,對俄國讓些步,如租借旅順,但總比割讓臺灣給日本強!賠款也可以慢慢磨呀!

當然如果這樣,日本肯定不會善罷甘休,還會同中國開戰,中國要被綁到俄國戰車上了,是禍是福不好說呀!

可惜李鴻章沒有回國,草草簽署協議回國了,錯失了最後的機會。


飄蕩在太平洋上的心


中國是自從五四運動以後才有了“民族主義”這個詞的。

民族主義是凝聚一個國家的精神動力。

而清朝時期,尚不存在現代意義上的民族主義,只存在對於皇帝的忠誠。


我們討論一下民族主義這個詞。民族主義這個詞最近被批判的較多,其實民族主義也是發源於西方,只不過西方在第一次大戰中,由於民族主義情緒互相廝殺,結果歐洲被崛起的蘇聯和美國雙雙掌控,這讓歐洲人痛定思痛,所以才有了歐盟。

但是這僅僅針對於西方,也僅僅針對於二戰以後的世界,並不適合於清政府。


清政府時期,還處於那種“皇權不下鄉”的時代,人與人之間的鏈接靠的是宗族關係,根本不存在國家的概念,所以才有後來的英法聯軍一共沒多少人,卻能攻破北京城,然後北京的老百姓在旁邊吃瓜子看戲的場景。

而後來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即便是丟了大半個江山,只能重慶國民政府,在這種情況下依然能堅持下來,而清政府就不行。


新中國成立後,民族主義終於在中國正式的全面鋪開,所有的中國人都有“中國”的意識,在朝鮮戰爭中,志願軍那麼落後的武器,能和美軍打的有來有回。

朝鮮戰爭,中美之間的武器差距比甲午戰爭大得多,甲午戰爭實際上清政府的武器並不比日本差。


假如甲午戰爭清政府抵抗到底絕不和談,最終清政府和日本兩敗俱傷,當年的日本還不具備深入中國作戰的能力,但是清政府也無力收復被佔領的領土。清政府只能靠自己的軍隊,而無法動員整個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