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歷史上最大的圍殲戰是哪一場?

luke楊


基輔戰役。


基輔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1941年7月7日發生於烏克蘭的一場大型包圍戰,它被認為是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包圍戰。

當時的基輔一直作為德軍的前進基地和交通樞紐在發揮著作用;黨衛軍和蓋世太保統治著這座遭到嚴重破壞的城市;表面的基輔還在井井有條的運行著,街道上擠滿了行人,工廠還在開工,酒吧裡的人們仍然在醉生夢死;但掩飾不住暗流湧動,德國的火車不斷出軌;軍火庫爆炸不斷,一到晚上德國軍官就不敢在街上行走;整個基輔都處在這種高壓恐怖壓制之下的二重生活之中。



作為巴巴羅薩作戰在1941年8月23日至1941年9月26日,在蘇聯歷史中它被稱為基輔防禦戰役。戰役空前慘烈,9月20日,基輔城被德第6集團軍攻佔。同日,德軍第46裝甲軍趕到,並作為生力軍投入戰鬥。與此同時,蘇軍也不斷地投入生力軍,試圖協助被困蘇軍突圍,但均被德軍擊退。



至9月26日,基輔會戰結束,蘇軍第5、第21、第37、第26集團軍大部,第40、第38集團軍之一部被殲滅,65萬人被俘。戰役中幾乎整個蘇聯紅軍的西南方面軍被德軍包圍,共有665,000名紅軍被俘虜,德軍在基輔的包圍圈未被嚴密封鎖,小股紅軍在德軍緊閉包圍圈後突破包圍逃脫,包括謝苗·布瓊尼元帥、謝苗·康斯坦丁諾維奇·鐵木辛哥元帥及政治委員赫魯曉夫。


歷史伶俜者


毫無疑問是1941年蘇德戰爭中的基輔會戰,德軍僅俘獲就有665000名俘虜、3718門大炮、884輛坦克以及不計其數的作戰物資。如果再加上陣亡、負傷、潰散的人數,蘇軍在這場戰役的損失兵力在100萬以上。蘇軍整整一個方面軍全軍覆滅,5個集團軍被徹底殲滅,2個集團軍遭受重創!


這場會戰是由德軍中央集團軍群一部和南方集團軍群合力完成的,兩支強大的裝甲集群在蘇軍的後方封閉了包圍圈,儘管在合圍圈封閉前5天蘇軍西方向總司令布瓊尼元帥下達了撤退的命令,但是被斯大林所取消,他下令蘇軍不足後退,這100萬蘇軍的命運也就此註定。至此蘇軍在南翼再也沒有可稱得上有戰鬥力的部隊了,德軍通向頓涅茨工業區和克里木半島的大門已經敞開。



另一個規模同基輔會戰接近的是莫斯科會戰的第一階段戰役,即斯摩稜斯克會戰,不過這場會戰是由兩個戰役組成,德軍分別在維亞濟馬和布良斯克附近形成了兩個巨大的合圍圈,分別包圍了蘇軍西方面軍6個集團軍和布良斯克方面軍3個集團軍,被俘人數663000人,坦克1242輛,大炮5412門,這幾乎是又一個基輔合圍戰。


戰略論


世界上最大的圍殲戰,如果以被擊斃、俘虜、投誠的人數計算,分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布拉格會戰、柏林會戰、基輔會戰。

但考慮到雙方參戰的兵力素質和局勢,基輔會戰的對抗強度最大。

1,中國歷史上的最大圍殲戰

中國歷史上最大的圍殲戰,當然是戰國時期秦國與趙國的長平之戰。

因為紙上談兵的趙括貿然出擊,被秦軍分割包圍,趙軍被殺被俘虜共達45萬人。

中國歷史上第二大圍殲戰就是第二次國共內戰的淮海戰役(徐蚌會戰)。國軍共出動80萬兵力,解放軍出動60萬正規軍和40萬民兵。

淮海戰役總共殲滅國軍55萬人,其中斃傷17萬,俘虜32萬。

但淮河戰役的圍殲戰是三個戰役組成的,一個是圍殲徐州以東碾莊的黃百韜兵團10萬兵力,一個是圍殲河南永城的杜聿明兵團30萬兵力,一個是圍殲增援的黃維兵團。

因為圍殲戰分散在距離極其遠的三個地方,只能按三個圍殲戰計算,不能算中國最大的圍殲戰。

2,布拉格會戰殲滅德軍85萬

1945年5月6日到11日,蘇軍完成柏林戰役後,迅速開展了布拉格會戰。

1945年5月7日,在蘭斯的盟軍總司令部,舉行了第一次受降儀式。因史達林不滿,在5月8日又在柏林舉行了第二次受降儀式。

當時在捷克斯洛伐克的德軍共90萬人,龜縮在布拉格附近,不想向蘇軍投降,準備堅守布拉格而向西方盟軍投降。

此時美英盟軍已經到達德國南部和奧地利,再過幾天就可以到達布拉格。

但蘇軍的200萬大軍迅速對布拉格德軍形成了合圍。

德軍在布拉格的兵力:

中央集團軍群和奧地利集團軍群,約90萬。

3,柏林會戰殲滅80萬德軍

蘇軍作戰部隊共206萬,德軍共80萬人。

德軍的兵力統計:

海因裡希的維斯瓦集團軍群及獨立部隊,共約55萬人;

舍爾納的中央集團軍群第四坦克集團軍約15萬人;

柏林衛戍部隊共約12萬人,包括第56坦克軍,50多個人民衝鋒營約3萬人。

合計約80萬人。

柏林會戰,蘇軍共殲滅德軍80萬人,其中俘虜38餘萬。

1945年4月16日清晨,柏林會戰打響。

朱可夫率領的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擔任主攻方法,第一天被頑強的德軍阻擊。第二天,朱可夫調集所有的大炮轟擊,並將上千輛坦克排成縱隊衝擊,終於衝破德軍防線。

左翼是烏克蘭第一方面軍,右翼是白俄羅斯第二方面軍。

1945年4月25日,蘇軍形成對柏林的合圍。

1945年5月2日,德軍柏林城防司令魏德林簽署投降令,柏林會戰隨之結束。

4,基輔會戰殲滅蘇軍70萬

1941年7月7日-9月26日 ,基輔會戰。

德軍共投入50萬軍隊,包圍了基輔蘇軍共85萬人。

有15萬蘇軍逃出包圍圈,戰死10萬人,被俘60多萬。

當時蘇軍經過大清洗不久,缺少優秀指揮官,開始時的西南方面軍司令布瓊尼還是內戰時期的思維模式。蘇軍戰鬥力較差,面對德國的坦克集群衝擊無力抵禦。

史達林卻強硬堅持固守基輔,導致被圍殲,他的一個兒子也在基輔被俘虜。

本人是沂藍書院趙月光,主要研究宋史和近現代史,繼承章太炎學派唯識史觀學說。


沂藍書院趙月光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當然是基輔會戰。

1941年7月,德軍在烏克蘭大平原同蘇軍西南方面軍進行戰略決戰。

此戰,體現了蘇軍高層的笨拙和嚴重缺乏戰略眼光。

他們仍然保留著一戰以及蘇聯內戰時期的作戰思維,注重包括基輔在內的重要城市以及周邊的經濟區域。

同時,還有斯大林來攪局,要求他們考慮保衛城市的政治意義。

基輔的地位非常高,在當時是僅次於莫斯科、列寧格勒的蘇聯第三大城市。

同時,沙俄的起源於基輔羅斯,而基輔羅斯顧名思義是以基輔作為首都。

如果基輔淪陷,等於俄羅斯人連自己的發源地都沒保住,士氣會受到很大損傷。

在這一系列錯誤思想的指導下,蘇聯西南方面軍奉命在基輔地區死守。

紅軍總參謀長朱可夫大將等少數有理智的人,曾建議斯大林放棄基輔,將西南方面軍撤到第聶伯河對岸,以避免被德軍合圍,然後全力保衛莫斯科。

但被斯大林斷然拒絕,還將朱可夫總參謀長職務解除,擔任預備隊方面軍司令員。

相反,希特勒則厲害的多。

蘇德戰爭爆發以來,希特勒一再強調拿破崙戰敗的例子,認為不應該重視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是要全力殲滅蘇軍的有生力量。

雙方戰略思維差別的巨大,決定了會戰的結果。

此戰,蘇軍西南方面軍雖然有44個師,兵力似乎不少。但德軍40個師火炮和迫擊炮比蘇聯紅軍多1倍多,飛機多50%,德軍實力明顯佔優優勢。

更要命的是,蘇軍幾乎是眼睜睜的看著德軍的裝甲部隊兩翼合圍,將他們退路切斷,陷入包圍圈。

1941年9月11日,德軍的包圍圈接近形成。

蘇聯紅軍西南方向總司令蘇聯元帥布瓊尼察覺到處境危險,向斯大林請求東撤,同樣遭到斯大林拒絕。隨後斯大林似乎感到了危險,同意撤退,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他們必須沿第聶伯河一線保持防禦,並對前進中的古德里安的裝甲部隊發起反擊。而且未經最高統帥部批准,不得放棄基輔,也不得放棄任何橋樑。

布瓊尼認為這是根本辦不到的,結果斯大林認為布瓊尼消極避戰,將其免職,由西方向總司令和西方方面軍司令員蘇聯元帥鐵木辛哥接替他的指揮。

布瓊尼被解除職務後3天,鐵木辛哥上臺後2天,1941年9月16日,古德里安與克萊斯特的裝甲集群在洛赫維察會師,西南方面軍被德軍徹底合圍。

此時斯大林才發現情況極為危險。9月17日,斯大林緊急命令蘇聯紅軍總參謀長蘇聯元帥沙波什尼科夫下令,同意西南方面軍突圍。

可惜,包圍圈已經形成,蘇軍的退路和補給全部被切斷。德軍四面猛擊,包圍圈中的蘇軍很快彈盡援絕,一波波的投降。

1941年9月19日,基輔陷落,蘇軍敗局已定。

在連軍糧都沒有的情況下,最後一支蘇軍堅持到9月26日。

基輔會戰結束,蘇軍除幾萬人僥倖突圍以外,全軍覆沒。

2個半月的會戰中,紅軍西南方面軍(兵力75萬人)基本被殲滅,損失高達70萬人,其中被俘蘇軍高達665000人。

蘇聯4個軍(第5軍、第37軍、第26軍及第21軍)共43個師被成建制消滅,不復存在。第40軍被嚴重削弱,殘部只剩下幾個團。

蘇西南方面軍司令員基爾波諾斯、參謀長圖皮科夫、政委布爾米什堅科在突圍中犧牲,蘇第5集團軍司令波塔波夫在戰鬥中被俘。

而德軍僅僅傷亡10萬人,大獲全勝。

希特勒事後自豪的宣佈:這是歷史上最大的殲滅戰。


薩沙


1941年9月爆發的基輔圍殲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大的圍殲戰,也是人類戰史上最大的一次包圍戰,當時蘇軍實力最強大的西南和南方及布良斯克方面軍幾乎全軍覆沒,損失了70萬餘人,其中有66.5萬人被俘,而德軍南方集團軍群和支援的中央集團軍群兩個集團軍傷亡不足10萬人,戰役的結果大大超出了元首希特勒的預料,稱之為“人類史上最偉大的戰役”。

1941年6月22日,蘇德戰爭爆發,德軍三大集團軍群兵分三路瘋狂閃擊蘇聯腹地,由於斯大林在大清洗中把大批有戰鬥經驗的中高級軍官都洗掉了,導致蘇軍猝不及防、兵敗如山倒,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德軍幾乎掃清了通往莫斯科的障礙,在攻克明斯克和斯摩稜斯克後,希特勒下一個目標一是揮師北上把列寧格勒從地圖上抹掉;二是斷了蘇聯的糧倉烏克蘭、圍殲蘇軍重兵把守的基輔,解除基輔蘇軍西南方面軍對進攻莫斯科的中央集團軍群側翼的威脅,再迂迴進攻莫斯科。

在進攻基輔問題上,德軍眾將們據理力爭與希特勒意見產生了嚴重分歧,認為目前正是進攻莫斯科的大好時機,遠在數百里之外的西南方面軍已經在德軍的閃擊中損失數十萬人包括大量的武器裝備、元氣大傷不足為慮,但元首的意見最大、反對無效。而斯大林也認為德軍的下一步進攻方向就是基輔,為此斯大林向西南方面軍增兵至87萬人,這正中了希特勒的下懷。

1941年8月,希特勒大手一揮做出了分兵計劃,進軍烏克蘭,命令南方集團軍群馮倫斯德元帥率領40個師進抵第聶伯河,抽調中央集團軍群古德里安的第2坦克群與克萊斯特裝甲兵團作為南下支援,從基輔側後組成南北並進向對蘇軍西南方面軍形成包圍,總兵力約100萬人。面對德國大軍壓境,蘇軍西南和南方方面軍87萬大軍節節敗退,被迫退守至第聶伯河東岸的烏克蘭基輔,並依靠第聶伯河構築防線。

此時的西南方面軍還未意識到已經進入了德軍的包圍圈,蘇軍總參謀長朱可夫向斯大林建議儘快放棄基輔,西南方面軍總指揮布瓊尼元帥也向斯大林請求放棄固守向基輔東側撤退,但均遭到了斯大林的否決並下令實施反擊,朱可夫和布瓊尼兩人都遭到了免職。正是斯大林的一意孤行,西南和南方方面軍87萬大軍錯過了最佳撤軍的時間,德軍於9月13月已經形成對基輔的重重包圍。

1941年9月17日,人類史上最大的圍殲戰——基輔圍殲戰正式打響,德軍百萬大軍渡過第聶伯河進入基輔,蘇軍87萬大軍瞬間亂成一鍋粥幾乎毫無還手之力,迅速被德軍分割包圍,9月20日基輔失守,除了南方方面軍和布良克方面少數成功突圍外,實力強大的西南方面軍全軍覆沒,9月26日基輔圍殲戰結束,蘇軍除了戰死的外共有66.5萬人被俘。斯大林一意孤行釀成的苦果只能硬吞下去了,基輔慘敗後也證明了斯大林不是塊打仗的料。


賽門之略


看了很多答友的答案,大部分提到了基輔會戰、淮海戰役這些戰役。筆者今天提一個解放戰爭時期的,大西南戰役!

大西南戰役是解放戰爭時期中國大陸最後一場戰役,戰前國民黨軍盤踞大西南的總兵力約90餘萬,據守四川、貴州、西康、雲南的全部和湖北的一部。為了抵禦解放軍的進攻,國民黨沿著川陝邊境和川東構置了兩道防線,企圖依託秦嶺、大巴山和長江三峽這些高山大河固守大西南,利用物產豐富的四川盆地休養生息,待機反攻。

具體部署是,駐守漢中的胡宗南集團下轄第5、7、18兵團扼守秦嶺,阻止解放軍從川北進攻;川東方面,以宋希濂集團下轄第14、16、20兵團扼守川東三峽地區,阻止解放軍從東面進攻。另以第15兵團配置於南充、達縣、大竹,往來策應兩個方向作戰。

為了解放大西南,解放軍方面共投入第二野戰軍的大部,第一、四野戰軍各一部共約60萬兵力,由劉伯承、鄧小平、賀龍統一指揮,從川東、川北發動進攻,以隱蔽的大迂迴動作向敵軍發起攻擊。

為了迷惑敵軍,解放軍故意在川北佯動,大造從北面入川的聲勢,第二野戰軍主力利用第四野戰軍發動衡寶戰役的時機隱蔽的向川東開進。準備以突然行動的方式先取川東,解決宋希濂集團。

1949年10月23日,第二野戰軍正式發佈進軍大西南的作戰命令,戰役正式開始。二野所屬的第3、5兵團以及四野第42、47、50軍等部兵分兩路從鄂西和黔東宋希濂集團的正面和側翼同時發起攻擊。經過激戰,第3兵團和四野各軍很快將宋希濂集團從鄂西一路打到川東,兵鋒直指重慶。第5兵團從黔東發起攻擊,迅速解放貴州,從南面逼近重慶,徹底切斷了川康各地國民黨軍向雲南的退路。

解放軍的第一輪打擊就將國民黨軍的川東防禦體系打了個稀巴爛,川東的國民黨軍全線崩潰,倉皇向西撤退。第3兵團及四野各軍一路跟蹤追殺,現將潰退的宋希濂集團和羅廣文第15兵團合圍殲滅在重慶東面的白馬山。宋希濂和羅廣文僅率少數殘部奪路而逃,宋希濂後來被第5兵團在大渡河畔俘虜,羅廣文則在成都解放前率部向解放軍投降。

宋希濂集團被全殲,重慶已經成為解放軍的囊中之物,固守川北秦嶺防線的胡宗南集團害怕後路被抄,則迅速向南面的成都方向撤退。與之對陣的解放軍第一野戰軍第18兵團隨即在賀龍率領下兵分三路翻越秦嶺入川,與南面的二野、四野各軍協同作戰,追殲胡宗南集團。二野的第3、5兵團和四野各軍在解放重慶後,繼續向川南、川西迅速挺進,將胡宗南集團西撤的道路也全部堵死。這樣一來,胡宗南集團約40萬兵力被解放軍各路大軍團團圍困在了成都地區。在解放軍強大的軍事打擊和政治攻勢下,胡宗南集團迅速崩潰,至12月30日解放軍開進成都,宣告了大西南戰役的勝利結束。

從進軍川黔到解放成都,前後不到2個月,解放軍各部挺進2000公里,殲滅國民黨正規軍、地方軍部隊近90萬人,取得了解放大西南的勝利。


大將軍威武K


1941年6月22日,“巴巴羅薩”計劃開始實施。320餘萬德軍及其僕從國軍隊,在無數的飛機、坦克、火炮的掩護下向蘇聯發動閃電突襲。其中南方集團軍群以基輔和高加索油田為目標。

戰爭初期,蘇軍對閃擊戰不熟悉,帶來了極大的損失。但是德軍前進的道路也不是一帆風順的,南部集團軍群在烏克蘭北部遇到了蘇聯西南方面軍的頑強抵抗。但是隨著戰局的發展,蘇聯西南方面軍邊打邊退,但是架不住中部和北部的戰友不禁打,逐漸鍥入向西進攻的德軍中央集團軍群的南翼。

這時候,時任蘇聯紅軍總參謀長的朱可夫建議斯大林命令西南方面軍撤退放棄基輔,以避免被德軍合圍,保存實力全力保衛莫斯科。但是斯大林斷然拒絕了他的建議,還撤了朱可夫的職務。

接替朱可夫的的西南戰區總司令布瓊尼堅決執行斯大林的命令,命令蘇軍:“不許後退一步,要堅守和反擊!”他還臨陣改組編制,將基爾波諾斯指揮的兩個集團軍劃歸南方方面軍,結果帶來了指揮上的混亂。沒多久這兩個集團軍就被德軍吃掉……

這時候,希特勒得知這一消息,命令德軍中部集團軍群抓住這個時機,與南部集團軍群一起合圍蘇軍。蘇軍這時候也意識到了問題所在,再不跑怕要全軍覆沒,於是請求斯大林下令撤退,但是斯大林堅持己見,堅守!

德軍快速的對蘇軍西南方面軍完成了分割包圍,蘇軍陷入一片混亂,損失慘重。斯大林這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允許撤退,但這時候還是想撤就能撤的嗎?

不到十天的時間裡,包圍圈內的蘇軍基本被全殲。德軍以傷亡10餘萬人的代價,摧毀和繳獲蘇軍近900輛坦克、3200門火炮,蘇軍損失人員70萬以上,其中被俘的就有66.5萬。


一盤拉條子


人類歷史上最大的圍殲戰自然非基輔會戰莫屬,蘇軍在這場戰役中僅成建制被圍殲的集團軍就有五個,直接損失的兵力更是接近一百萬。基輔會戰也是蘇德爆發戰爭以來,蘇軍遭受的一次前所未有的大敗!



蘇德戰爭爆發後,德國中央集團軍群的推進十分迅速,而南方集團軍群卻一度被蘇軍阻擋在基輔城外。眼見正面強攻基輔比較困難,隆德施泰德就把進攻的重點轉移到了基輔的左翼,並於烏曼地區擊潰了蘇軍大部分的裝甲力量。烏曼失守後,基輔就成了一個巨大的突出部,隨時有被德軍圍殲的可能。雖然形勢對基輔的蘇軍越來越不利,但斯大林卻仍然固執己見,不僅駁回了朱可夫放棄基輔的建議,還解除了他職務。於是斯大林堅守基輔的命令讓蘇軍錯失了最後一次良機!



8月21日,希特勒命令正在向莫斯科突進的第二裝甲集群迅速南下,協助南方集團軍群完成對基輔的合圍。德軍的意圖很快就被蘇軍統帥部識破,但蘇軍的抵抗卻未能阻止古德里安的南下,德軍南北兩支裝甲集群如同鉗子一般直插基輔後方。9月16日,古德里安與克萊斯特的在洛赫維察成功會師,蘇軍5個集團軍被圍困在了基輔地區!



基輔會戰最終以蘇軍的慘敗而告終,但蘇軍的抵抗卻遲滯了德軍對莫斯科的攻勢,也將戰爭拖到了冬季。對德軍而言,基輔會戰絕對算是一個空前傑作,但德軍卻也因此輸了接下來最具決定性的莫斯科之戰。


看更多軍事資訊,請關注歷史文齋!


戰情解碼


人類歷史上最大的圍殲戰是那一場?人類自誕生以來便在同類之間不斷髮生衝突,衝突的烈度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也不斷升級。

由部落小規模的衝突直到後來爆發的國家與國家、民族與民族之間的戰爭。


而在人類歷史上要論哪一場戰爭涉及人類數量最多、涉及範圍最廣、戰爭激烈程度最高的話,則非第二次世界大戰莫屬了。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先後有著60多個國家和地區被捲入,近20億人主動或被動參加。

這次衝突使近9000多萬人失去生命,近5萬億美元的財產毀於戰火。

雖然同盟國最終獲得了勝利,但是世界各地花了數十年的時間才從戰爭的陰影中重新站起來。

而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圍殲戰當然也出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組成部分—基輔會戰。

基輔會戰是德國在1941年制定的入侵蘇聯‘巴巴羅薩’行動一部分,由德國陸軍總參謀部保盧斯起草。

計劃中倫德施泰特將率領南方集團軍發動突襲,進攻蘇聯的烏克蘭地區,先是攻下基輔,接著向高加索地區推進。

為行動提供支持的一共有39支德國師。並且在戰鬥開始之後,希特勒還將原來準備進攻莫斯科的主力裝甲部隊調往進攻南方的基輔。



在兩隻強大的裝甲部隊合擊下,蘇聯軍隊在基輔的防禦宣告著失敗,蘇聯軍隊為此付出了60多萬軍人死亡或被俘的代價。

這次戰鬥中蘇聯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因為蘇聯高層的決策失誤使得蘇聯整個西南方面軍滯留在烏克蘭地區,並且在戰役打響時斯大林還撤掉了布瓊尼作為總指揮官的職務。


而戰役爆發之突然、德軍移動速度之快完全出乎意料。蘇聯西南方面軍在接受臨時調換的司令官的指揮下遭受德軍進攻的,各部隊各自為戰,幾乎無法發動大規模的反擊。

最後蘇聯西南方面軍第5、21、26、37集團軍大部分部隊被俘虜。

雖然基輔會戰蘇聯遭受到了難以想象的失敗,但是蘇聯經過在基輔地區頑強的反擊極大的阻礙了德軍進攻莫斯科的步伐,為保存蘇聯的有生力量、為蘇聯後面的反擊奠定了基礎。


小司馬遷論史


烏克蘭基輔獨立廣場夜景

1941年7月7日,納粹德國集中龍德施泰特元帥的南方集團軍群外加博克元帥的中央集團軍群一部,總兵力100多萬人。進攻烏克蘭首府基輔。

二戰德軍士兵
德軍虎式重型坦克

由於烏克蘭資源豐富,是蘇聯的工業中心和重要糧倉,具有特殊的戰略地位。因此斯大林在烏克蘭地區布有重兵,是布瓊尼元帥的87萬西南方面軍。蘇德戰爭開始後,由於德軍突襲西南方面軍倉促應戰,使西南方面軍人員遭受不小損失,裝備也損毀嚴重。到基輔會戰時,西南方面軍只剩下76萬人,兵力遠不及進攻的德軍,在裝備和作戰經驗上也和對手相差懸殊。

二戰蘇軍士兵
蘇軍T34中型坦克

面對強敵大兵壓境虎視眈眈,此時的西南方面軍危如累卵。面對嚴峻形勢,斯大林仍然固執己見的認為德軍進攻的主要方向仍然是莫斯科,並指示西南方面軍堅守基輔。聽不進朱可夫、華西列夫斯基、布瓊尼等元帥提出的放棄基輔將西南方面軍主力立即東撤的建議。在西南方面軍處境日趨危險,隨時可能被德軍合圍的緊急關頭,仍然多次對西南方面軍下達死守基輔的命令,錯過了西南方面軍最佳撤退時機。可笑的是,即便到了1941年9月15日西南方面軍的5個集團軍都處在了德軍包圍的情況下後,斯大林仍然還下達不得放棄基月輔不準後撤的愚蠢命令。直到9月17日,斯大林確信基輔難保,才下令西南方面軍實施“總撤退”。但為時已晚。

1941年9月26日,基輔的一切抵抗都停止了。在這場前所未有的最大規模的圍殲戰中,基輔落入納粹德國之手,西南方面軍損失慘不忍睹。蘇軍第5、第21、第26、第37集團軍,共4個集團軍兵力全部被殲,第38、40兩個集團軍兵力所剩無幾,蘇軍西南方面軍幾乎全軍覆沒。蘇軍陣亡近10萬人,被俘66.5萬人,損失70多萬人。而德軍僅傷亡10萬人左右。

被德軍俘虜的蘇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