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沙一島一故事—“大意失荊州”之中業島的遺落!

飛眼視角,不同的視角不同的觀點,歡迎大家關注、評論、轉發!


前言:千里南沙,孤橫海中,鐵峙一嶼,扼守要衝;驅除韃虜,南疆歸中,大意疏失,中業斷送!

在南沙群島中北部地區存在一座面積約為0.33平方公里的島嶼,它就是中業島(又名鐵峙島)!中業島位於南沙群島中業群礁中部,在南沙群島是僅次於太平島的第二大自然島。扼守鐵峙水道的中業島戰略價值極大,通過控制該水道可有效控制通向太平島的補給線。然而讓人唏噓不已的是如此重要的島礁現在卻為外軍控制!那中業島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被外軍控制的地步呢?本文將完整介紹中業島的歷史,讓我們探究這顆南海遺珠寶是如何遺失的!

一沙一島一故事—“大意失荊州”之中業島的遺落!

一、中業島自古是我國固有領土

早在兩漢時期,中國人開始在南海航行,並發現一群珊瑚島礁,並設置了珠崖、儋耳二郡管轄包含中業島在內的南沙群島。三國時期,萬震所著的《南洲異物志》和康泰所著的《扶南傳》,有關於南沙群島地貌特徵的記述,其中就有鐵峙(即中業島)的記載。

進入唐元時期,中央政府加強了對南沙諸島的控制。唐貞元五年(789年),就已明確將南海諸島的“千里長沙”(西沙群島)、“萬里石塘”(南沙群島)列入中國版圖。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一月,元將史弼率海軍兵力總共二萬人,從泉州起錨,發舟千艘出征爪哇國之時,浩浩蕩蕩的艦隊就曾穿越過中業島附近海域。

後至明清時期,除了在延續前代的行政管理基礎之上更是進行了詳細的測繪。從永樂三年(1405年)持續到宣德八年(1433年)的鄭和下西洋活動期間,鄭和艦隊就對南沙諸島進行了詳細的測繪。明宣德五年(1430年)編繪的《鄭和航海圖》將西沙、南沙群島標繪在大明版圖內,為萬州的管轄範圍。清嘉慶年間(1796年-1820年),中業島開始有中國漁民長期居住。因中業島土質好,中國漁民曾在島上種植椰子、木瓜、番薯和莧菜等,島上挖有水井,西部還有漁民修築的小廟。清同治六年(1867年),英國航道測量船萊福曼號串至南沙進行測量,並記載各島“俱有海南漁民之足跡,以捕取海參蚧貝為活,頗多長年留居於此”,當然鑑於南沙諸島為中國領土的事實,英國後續亦將測量數據提交給清政府。

一沙一島一故事—“大意失荊州”之中業島的遺落!

二、清末至民國時期,爭奪、陷落與收復

清末時期,國際格局發生了深刻變化。統一的德國開始挑戰英國的霸主地位。出於對抗英國海上霸權的需求,德國人開始在世界範圍內開展海洋測繪活動,這其中就包括對南海的非法測繪。光緒九年(1883年),得知德國非法活動的清朝政府第一時間抗議了德國的非法調查活動,有效維護了中國主權。

民國時期,法國殖民者開始窺覬南沙諸島。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法國侵佔中國南沙群島的太平、中業等九個島嶼,中國政府向法國政府提出抗議。8月,廣東當局派遣軍艦2艘開赴南沙海區進行調查,爾後向法國政府提出抗議。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法軍再次入侵,當時中業島上有中國海南漁民五人居住,文昌縣龍樓漁民鄭蘭錠憤然把法國國旗扯下,以示抗議。

日佔時期。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日本侵佔了南海諸島。篡改南沙群島為“新南群島”,在南海諸島開採鳥糞,捕撈水產。 但狂妄的日本帝國主義野心極大,1941年自作聰明的發動了偷襲珍珠港行動,將工業強國美國拖入二戰,美國的參加意味著日本的失敗只是時間問題。1944年的開羅會議通過的《開羅宣言》和1945年波茨坦會議發佈的《波茨坦公告》明確強調了包括中業島在內的南沙諸島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一事實。1946年,中國根據兩個宣言的精神正式收回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並在島上樹立主權碑。12月12日,中國海軍“太平”、“中業”兩艦船載百餘人至太平島登陸,並在島上設立“南沙群島管理處”,同時為紀念收復南沙的兩艘軍艦,將南沙諸島中第二大島的—鐵峙島重新命名為“中業島”。中業島的名稱由此而來!

一沙一島一故事—“大意失荊州”之中業島的遺落!

三、現代中業島的遺失—大意失荊州之過

前期的有效控制。國民黨政權自1946年收復南沙群島之後即對此地進行了有效控制和管轄,即便是其在大陸的統治崩潰之後亦未改變這種狀況。1956年,臺灣海軍先後派出立威部隊、威遠部隊和寧遠部隊三次巡察南沙群島。巡弋中,巡視部隊在太平島、南威島、西月島等島嶼再次樹立主權石碑、舉行升旗禮,宣誓主權。50年代末,臺灣地方政權將南沙諸島駐軍改編為“南沙守備區”,後又改派海軍陸戰隊守備太平島。然而即便有國民黨政權駐軍,菲律賓卻依然蠢蠢欲動。1956年,馬尼拉航海學校校長湯瑪斯克羅馬未經寄居在臺灣的中華民國政權批准擅自到南沙群島探險,且聲稱“發現”了中業島等9個主要島嶼,私自將南沙諸島命名為卡拉延群島。然而在國民黨軍隊面前,湯瑪斯克羅馬並未得到菲律賓軍方的支持。

大意失荊州,中業島的丟失。20世紀60年代後期起菲律賓開始了對南沙諸島的侵略。中業島作為第一批淪陷的島嶼,其淪陷經過為“臺灣”海軍陸戰隊官方出版社出版的《陸戰薪傳》中詳細記載了下來:

“民國六十年七月二十九日(注:公元1971年)我海軍支隊在南沙第二大島中業島,發現菲律賓海軍陸戰隊正在登島。支隊長郝德雲上校下令三吋炮準備開炮,一小時內要將菲軍全部殲滅,但卻忽然接獲命令奉令:不挑戰,只好眼睜睜看國土淪陷”(陸戰隊官方出版的陸戰薪傳二第一五五頁)

“民國六十三年二月一日(注:公元1974年)經國先生指示,研究派軍驅逐南沙南越軍,但被國防部大力反對, 而胎死腹中... 經國先生只好作罷反攻南沙被竊占小島之議”(陸戰隊官方出版的陸戰薪傳二第一五九頁)。

顯然,《陸戰薪傳》記載的是當時陷落的現場詳細情況,臺軍方的軟弱讓中業島眼睜睜地在全副武裝的臺灣海軍面前陷落。當然背後的主因還是因為之前臺灣在中業島的駐軍因躲避颱風而離開給了菲律賓軍方可乘之機!

菲律賓的有效控制,卡拉延鎮的成立。1978年,菲律賓方見臺灣當局長時間未採取驅逐行動,愈發確信臺灣地區已“放棄”中業島。因而當年就非法將其侵佔的南沙諸島集合設立了卡拉揚鎮,鎮政府即設置在中業島。由此,中業島成為了菲律賓侵略我國南海諸島的核心,是其軍方在南海的指揮中心。卡拉揚鎮設立之後的四十多年來,菲律賓政要多次登臨中業島視察,赤裸裸地對外展示著他們的實際控制。而中國大陸方面,自1956年起開始實行禁海三十年政策(最遠只允許去西沙,1986年才允許海南漁民去南沙作業),漁民無法前往南沙進行生產導致未對南沙諸島進行有效管理。但近年來,我國海警船已開始重新在南沙海域巡邏,驅逐非法捕撈的菲律賓漁船,宣誓著中國對包括中業島的南沙主權!

一沙一島一故事—“大意失荊州”之中業島的遺落!

後記:2016年,菲律賓新總統杜特爾特上任,有意疏遠美國並分享中國經濟發展紅利的他開始對中國釋放善意。自其上任之後,菲律賓非法視察等行為大大減少,由此為解決南沙諸島問題打開了機會之窗!中業,這座南沙遺失的明珠,願在不久的將來回歸祖國!

本文為“一沙一島一故事”系列第四篇,前三篇鏈接如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