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看圖說話在家怎麼教?用這5種方法訓練,作文得高分很容易

上週看了兒子的語文測試卷,迫不及待的翻到後面的看圖作文題,哎喲,終於不寫一句話了,滿滿當的寫了200多字,看了內容還不錯,頓時老母親的心情很是欣慰啊!

他剛上一年級接觸到看圖說話,幾乎每次都只寫一兩句話,硬憋不出來三句話,口頭問他嘰裡呱啦說一堆,然後怎麼不寫出來呢?頓時不說話了···

我那時心裡是有點焦急的,心想“他不是不會說,只是不知道怎麼表達,有沒有什麼方法改善呢?”

通過不斷的摸索,總結出來幾點方法分享給大家,希望能對同樣有困惑的你有所幫助。

一年級看圖說話在家怎麼教?用這5種方法訓練,作文得高分很容易

1、看圖作文常見表達的訓練

在孩子語言素材積累不深的時候,我贊成一些句式的訓練,這樣有助於提供行文思路,有條理性和邏輯性,有了基礎以後,再升級迭代。

只能寫一兩句的孩子,基本還停留在“三要素”的階段,就是“誰、在哪兒、幹什麼”。

逐漸過渡到“四要素”:時間、人物(誰)、地點(在哪兒)、行為(幹什麼),有了這四個要素,再去補充完善各要素,這是孩子可以自由發揮的部分。

最後是“五要素”:時間、人物、地點、行為、結果(感受、心情等)。

可以買一本看圖說話的練習冊,在家長的引導下,針對性訓練,練習多了就會好很多,至少不再只寫一句話,三五句是有的了。

一年級看圖說話在家怎麼教?用這5種方法訓練,作文得高分很容易

2、把孩子放在“圖”中做主角

很多時候孩子不會寫,是他不知道“圖”裡的小朋友到底在幹什麼,無法聯想前因後果。如果把孩子放在圖中,讓他置身於畫面的場景,多問他“如果你是畫中的小男孩/小白兔/···,你會做什麼?”,不假思索的他會嘰裡呱啦說一大段話出來,然後說到什麼就寫什麼。

不要嫌棄娃說的都是口水話,先學會做加法,才能做減法,說多了寫多了,表達越來越順暢,自然就熟練了。

一年級看圖說話在家怎麼教?用這5種方法訓練,作文得高分很容易

3、平時回答孩子的“為什麼”,多問孩子“為什麼”

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根源於平時的培養,和在家長的互動中,多回答孩子的問題,他心裡就多一點啟發。

學習,往往都是從問題開始。孩子小的時候,常常問一些可笑的甚至我們沒法回答的問題,比如:

大便為什麼是臭的?眼睛為什麼有兩個?而嘴巴只有一個?我下面沒有洞怎麼生孩子呢?我不長大媽媽是不是就不會死?

被孩子問煩了,我們常常敷衍孩子說“本來就是那樣的”,往往會錯過很多機會引導孩子。

當孩子問“為什麼”的時候,家長可以簡單的回答,如果你也不瞭解不能回答,你可以跟孩子說,“我也不知道,你能告訴我為什麼嗎?”很多孩子是非常願意學習,然後再告訴父母,以此獲得成就感。

家長還可以做一些小卡片,回答不了的“為什麼”先記在卡片上,並放在一個專門的盒子裡,用來儲蓄孩子的“為什麼”,隔一段掏一張出來看這個問題能不能解決啦?

一個“為什麼”解決了,又生出許多新的“為什麼”,漸漸地,家長和孩子就像在編織一張龐大的知識網,而這個織網的過程,不但是主動的,還是好玩的,孩子通過探索得到答案,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等到孩子上學以後會發現,課本上的那些知識,他原來早就思考過,甚至他自己當前的知識儲備,就已經遠遠超越了課堂的內容,這樣的學習,難道不像玩一樣輕鬆嗎?

一年級看圖說話在家怎麼教?用這5種方法訓練,作文得高分很容易

4、多接觸生活和自然

我不贊成為了讓孩子成績好,考高分,讓他待在“一心只為學習,兩耳不聞窗外”的環境中,到頭來會發現起到反效果。

很多看圖說話中的“圖”都是來源於真實的生活和自然,如果孩子接觸過,那種熟悉感自然湧上心頭,下筆基本是一氣呵成。

有句話說得好,“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多出去走走看看,孩子眼裡不只有手機iPad,還有山水河流草木,眼界自然不一樣。

5、堅持長期的閱讀

閱讀的好處不用多說,多讀多看,跟文字有關的試題自然也會做,而且語文越到後面,試題越開放,就越需要更多的閱讀積累,才能把文章理解透徹,再答題的話,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外,隨手寫一些閱讀便籤,貼在書裡或者貼在家裡,這一點我非常推薦,準備一些小便籤本,就放在家裡隨手可見的地方,你看書的時候摘抄某些話或者隨感,跟孩子一起討論分享。

有空的時候週末可以帶著孩子參加繪本表演啊、朗讀故事啊之類的活動,當然,這個看不同孩子的特性和意願,一些就喜歡安安靜靜看書的孩子,父母也不要強求了。

一年級看圖說話在家怎麼教?用這5種方法訓練,作文得高分很容易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擅長的地方,家長要善於觀察發現自家孩子的特點,平時有意識的做了一些訓練,愛上學習不是難事。當然學習一蹴而就的事情,有些孩子像蝸牛,走得慢一些,那咱們就穩紮穩打,走蝸牛的路,一步一步往上爬。

一年級看圖說話在家怎麼教?用這5種方法訓練,作文得高分很容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