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村落丁大莊的由來

千年古村落丁大莊的由來

♠丁繼國

千年古村落丁大莊的由來

丁大莊位於江蘇省豐縣縣城西北40裡,隸屬首羨鎮。

丁大莊歷史悠久。據有關史料記載,丁大莊原名“丁家大樓”迄今已有1100餘年的歷史,這在鎮區境內,是一個年齡較大的村落。

丁大莊四面環水,寨裡有座青石拱橋,歷盡滄桑,斑斑駁駁,至今無從考證。

村南有一條東西流向的營子河可入微山湖,村北有條可通公交車的環鄉公路直達縣城,屬於交通便利,風水相生之地。

丁大莊是由北宋時期望雲鄉“丁家莊院”演變逐漸形成的,二者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繫。

1990年在順河鎮周莊村出土的金代大定四年“重修崇福院記”古碑中記載了非常重要的歷史信息,碑文中記載至少在唐末宋初時期古豐丁氏族人就已經在此(現今豐縣順河鎮周莊村的位置)建村居住,當時叫“丁家莊院”,由於丁氏族人世業耕讀,禮義傳家,逐漸成為了城北望族。

北宋時期豐縣望雲鄉的治所就設在莊內,當時丁氏族人出資設立“丁莊集”,一時間丁家莊院商賈雲集,攤點、店鋪、作坊也應運而生,各種生意非常興隆。

千年古村落丁大莊的由來

商業的繁榮帶來了文化的發展,莊內陸續建起了許多廟宇道觀。

白衣閣、天齊廟就是當時所建,由於寺廟的香火旺盛,加上每年舉辦的大型廟會遠近聞名,以至於百姓去丁家莊院趕集購物都不提莊名了,而是直接說“去天齊廟,或白衣閣。”

丁氏族人因集市而興家,其中一位先祖在今天的丁大莊村位置建樓立業,廣置良田,“丁家大樓”由此誕生。

現在丁大莊村中間仍有一高場,實為一處古代樓基,雖歷經洪水淤積,現仍高出地面兩米有餘。

又有一樓流口,長近二米,重數百斤,此樓之規模可知也。

古時村名丁大樓者,由此而名。樓前有院,縱深八十餘米,門樓上曾高懸御賜雙千傾牌。

門前有上馬臺巨石二,摩挲光滑,稜角悉平,幾成橢圓,經專家鑑定應為宋代。

上馬臺前有一古井,鑿半尺厚巨石成孔,以覆之為沿,引繩汲水,繩磨石穿,有溝槽七八道,深約寸許。井之南,有一廢河,自西南蜿蜒而來,累經洪水,幾近於平。

河之陽,有一鎮水石獸因風雨剝蝕,維輪廓可辨,文革中破四舊,被推入廢水中淹沒。石獸之西二百餘步,有響場數十畝,其法:先以巨缸密排,周遭圍土填之,其上以巨木厚板拼蓋。

打場時,鑾鈴響亮,蹄聲激越,磙動如雷,聲聞數里,實乃千古一絕。

所謂打響場,這是古時候人們做宣傳的一種方法,各地大同小異。

千年古村落丁大莊的由來

而村之西南七八里處,尚有歇馬廳一處。試想何等人家,需經幾世幾代之苦心經營,方能有如此規模!

民國版《古豐丁氏族譜》譜序中記載 有謂於明洪武年間丁氏先祖自山西洪洞縣老鸛窩遷入豐縣,為何在修譜時無人去研究更正呢?

就此請教徐州譜牒文化研究會學者,得到的答覆是:清末正值聯譜盛行時期,有其表述不足為奇,豐縣丁氏實為原住民,杜撰為山西遷民的不乏其姓。

所謂聯譜,即同一地域的同姓人為了彰顯團結友善,或人多勢眾,編織一個適合的理由統一堂號融為一譜。

由此可知,吾丁氏之先祖必非明洪武時自山西遷入者。

丁大莊現存遺蹟:上馬臺、門當、流口、鎮河石獸、千年石井、石碾、石香爐等。

2019年8月8日立秋於古豐鳳凰嗉,丁山供稿、繼國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