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海:把握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國新要求 努力開創青海氣象工作新局面

黨的十九大開啟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新徵程,明確了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偉大目標,必將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提供堅實法治保障,也為全面推進氣象法治建設提供了根本遵循。全省氣象部門要緊緊把握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國新要求,努力開創青海氣象工作新局面。

一、深刻理解習近平總書記全面依法治國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不斷提高政治站位

全省氣象部門要把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作為首要政治任務,深刻理解和準確把握習近平總書記全面依法治國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豐富內涵、核心要義和重大意義,把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全面依法治國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與學習十九大精神結合起來,提高思想認識,堅定理想信念,把牢政治方向,提高政治站位,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始終堅持把貫徹黨中央、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戰略部署作為謀劃我省氣象事業改革發展的基本前提,從黨和國家發展大局和全面依法治省全局出發,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主動擔當作為,緊密結合青海氣象工作實際,全面推進氣象法治建設。

二、準確把握全面推進氣象法治建設的重點任務,不斷推進氣象事業改革發展

全面推進青海氣象法治建設要圍繞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總體要求和實現氣象現代化的目標任務,立足加快轉變氣象事業發展方式,提高氣象事業發展質量和效益,堅持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將氣象業務、氣象服務和氣象管理等各項工作納入法治化軌道,努力實現氣象工作法治化,為全面推進氣象現代化和深化氣象改革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依法發展氣象事業,完善地方氣象法規體系。近年來,我省先後出臺了《青海省氣象條例》《青海省氣象災害防禦條例》等4部地方性氣象法規和《青海省人工影響天氣管理辦法》等3部政府規章,省氣象局牽頭制定國家標準2項、行業標準1項、地方標準28項,對於提高我省氣象防災減災能力和應對氣候變化能力,推動生態文明建設氣象服務發揮了重要的法治保障和技術支撐作用。要加強建章立制,進一步完善地方氣象標準體系,強化規劃執行,促進現代氣象業務信息化、集約化和標準化。

依法履行氣象職責,提高氣象管理能力。全省氣象部門要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增強厲行法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堅持依法決策,保證氣象事務管理規範高效。繼續推進法治政府示範創建工作,堅持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推進我省氣象部門機構、職能、程序、責任法定化,切實履行氣象公共服務等氣象職責,落實好法律顧問制度,依法維護和保障人民群眾對公共氣象服務的基本需求和合法權益。強化公共氣象服務職能,轉變氣象行政管理職能,推動全社會樹立氣象法治意識。

依法深化氣象改革,增強事業發展活力。科學把握全面深化氣象改革與全面推進氣象法治的關係,用法治思維、法治方式推進全面深化氣象改革。要堅持公共氣象發展方向,不斷深化氣象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建立新型公共氣象服務業務體制和運行機制,拓寬氣象服務的廣度和深度,提升氣象服務質量和效益,不斷增強人民群眾對氣象服務的獲得感;要圍繞核心技術突破,深化氣象業務科技體制改革,完善現代氣象業務發展體制機制;要深化氣象管理體制改革,加快完善適應氣象現代化發展和改革發展要求的氣象管理體系,全面履行氣象行政管理職能,通過制度建設和信息化推進工作法治化,實現智慧管理,不斷提高氣象管理能力和效力。

三、依法履行氣象服務職能,充分發揮法治在推動“一優兩高”氣象服務中的引領和保障作用

青海氣象工作要緊緊圍繞黨中央、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認真落實中國氣象局與青海省政府簽署的新一輪合作協議,將氣象保障服務納入法治化發展軌道,緊緊圍繞生態文明建設需求,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完善氣象法治體制機制,主動融入生態文明建設,進一步提升“一優兩高”氣象服務保障能力,在更好服務青海經濟社會發展中助推氣象事業更高水平發展。

圍繞生態保護優先,增強生態氣象保障服務能力。全省氣象部門要以服務青海生態文明建設為己任,深化與各相關部門的交流合作,推進生態氣象保障服務示範省建設。圍繞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示範省建設,應用衛星遙感技術,針對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敏感區、生態脆弱區和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開展生態氣象監測評估預警、氣候生態承載力監測評估、生態風險預評估、生態服務功能氣象評估業務,發佈《青海省生態氣象監測評估報告》等生態監測預警評估產品。以三江源、青海湖、祁連山生態保護建設為重點,進一步加強人工影響天氣能力建設,優化空中、地面作業佈局,提高人工增雨作業技術能力和作業效益。

圍繞高質量發展,提升氣象現代化水平。服務青海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需要更高水平的氣象現代化做支撐保障。要不斷優化全省氣象現代化頂層設計,完善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機制,推進氣象科技創新和核心業務發展能力。以信息化驅動現代化,大力發展以智慧氣象為標誌的現代氣象業務體系、服務體系、科技創新體系和治理體系,實施“青海生態文明先行區氣象保障工程”等重點工程,持續推進更高水平氣象現代化。

圍繞高品質生活,增強氣象防災減災能力。全省氣象部門要加快提升氣象防災減災和公共服務能力,以更好地滿足社會、群眾日益增長的氣象服務需求。2020年,氣象災害預警信息公眾覆蓋率提高到95%以上,應急責任人覆蓋率100%,實現最小影響範圍半徑5公里基於地理位置信息的公眾預警信息精準覆蓋。牢固樹立氣象災害風險管理和綜合減災理念,全面提升抵禦氣象災害的綜合防範能力,充分發揮氣象在防災減災中的“第一道防線”作用。(來源:2020-02-10《青海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