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曲县拾珍之西湾观音堂排洪堰

西湾村位于阳曲县城东29千米,西湾村在高耸陡峻的土崖上,穿村而过,在村西的南崖边上,可以看到高高石砌台基上小小的观音庙,台基依旧,庙宇却是重建的。

据碑文记载,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重修,但从庙前一株两人也难以围抱的老槐树可知,其庙历史久远了。

阳曲县拾珍之西湾观音堂排洪堰

往庙边后方观察,看到土崖边竟是用巨大条石砌筑的一个排水口!排水口用巨石板(可能后人用石碑修补)铺设,引水进入一个石砌的石井,然后在半崖上导出到崖下的坡顶部,以减轻大水的冲击力。

阳曲县拾珍之西湾观音堂排洪堰

又寻径绕到土崖下,看到观音庙两侧土崖全部用条石砌筑得非常坚固,下面又有石砌滴水坑和石砌水渠,而且水渠又分作四阶,逐阶下降,减少洪水的下泄冲刷作用,一直把水送到路边的沟里,保护黄土崖岸的安全。

阳曲县拾珍之西湾观音堂排洪堰

居住在黄土沟壑土崖之上的村庄,时刻面临着洪水对土崖的巨大冲刷,洪水不仅会把土地流失,而且会使村庄地基垮塌房屋毁灭。于是便在洪水集聚下泄处建排洪堰、下水井等设施,防止洪水对黄土崖岸的冲刷。

阳曲县拾珍之西湾观音堂排洪堰

对于一个小村庄来说,修筑一项造福全村荫及子孙的庞大系统工程,在当时生产力的条在当时生产力的条件下,有非常大的困难。

于是人们祈求于神灵,在重大工程上建筑庙宇,既可以此感召力集资,又可进一步夯实基础,加固工程主体,还可筹集长远维护工程的费用,以利长治久安。

阳曲县拾珍之西湾观音堂排洪堰

原来许多古庙宇都担有如此重大的社会责任,的确是造福一方保佑一地的灵庙。古人的智慧真是深不可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