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傳統好吃的糕點推薦呢?

南京甘汁園糖業有限公司-1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飲食文化博大精深,那麼中國有哪些好吃的傳統糕點呢?

1.桂花糕

桂花糕可以說是傳統美食的昇華,桂花因氣質高雅,充滿了詩情畫意,“一年秋意濃,十里桂花香”,從而賦予了這種美味糕點以無限遐想。

古時候的文人墨客附庸風雅,桂花糕登堂入室,愉悅了多少達官貴人,才子佳人!如今,舊時王謝堂前燕 ,也早已飛入尋常百姓家,成為人們消遣的茶點。桂花糕做法簡單,以糯米粉,砂糖,色拉油和糖桂花為主要原料,可以加工成各種獨具特色的美味糕點。金秋時節,滿園桂花香,我們在園中小憩,品一塊色香味誘人的桂花糕,滿嘴唇齒留香,與空氣中的桂花香混為一體,這真是人生莫大的享受!


2.粩花和麻粩

飲食喜好也有其地域性,我們這裡對粩花和麻粩比較偏愛。過去這些都是比較奢侈的食品,逢年過節家裡才會買一些。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粩花和麻粩早已淪為人們消遣的茶點。

粩花和麻粩製作工藝相似,它們酥脆鬆軟,甜而不膩,廣受歡迎。以前二者可是皇宮的貢品,在當時自然是人間美味。

我們這裡農村辦喜事,都是用粩花和麻粩做婚慶糖品,可見其受歡迎程度。


3.紫薯山藥糕

紫薯和山藥的營養成分都很高,熱量比普通蛋糕要低,這款糕點老少咸宜,製作簡單。


宋強子廚房


廣式糕點中的各色點心因知名度較大、較為常見,在此就不去多做介紹了,這次Y君為大家介紹一些其他地區的特色糕點,不過口味這種東西比較主觀,要看個人~

海棠酥

漢族名點,造型美觀大方,外酥內甜,鬆軟酥脆,滋潤味美。

水晶桂花糕

現在有改良版本,晶瑩剔透的像水晶一樣,非常好看。老式也是潔白如玉,甜甜的很好吃,還有桂花的香氣。

缽仔糕

廣東地區的特色傳統小吃,甜滋滋的,好看又好吃。

三不粘

又名桂花蛋,色彩金黃,味道甜美,不粘盤子、不粘筷子、不粘牙齒,所以叫“三不粘”。

炸牛奶

充分保持了新鮮牛奶的營養成分,外皮香脆,內芯鮮嫩。

鏡糕

小小的、圓圓的,像常見的小圓鏡子,彩色的很好看,也很好吃。

水晶餅

起皮掉酥,油多而不膩,有濃郁的玫瑰香氣,甜而不膩。

豌豆黃

很有名的北京小吃,宮廷點心,入口即化,非常好吃啦。

清明粿

有甜口也有鹹口,有竹葉的清香,很好吃。

梅花糕

超有名的南京小吃啦,趁熱吃,香香甜甜味道正好~

定勝糕

形狀超級可愛,有甜有鹹,味道超級棒!

水晶糕

白的有點透明,夏天吃的時候加點兒糖放在冰箱,很解暑。

黑糖糕

糕體密實,有嚼頭,甜甜的很好吃,也很頂飽。

茶糕

茶味很濃,冰鎮一下更好吃,超適合配茶吃。

青團

裡面加入了艾草所以很清爽,吃多了也不會膩。

龜苓膏

配蜂蜜或紅豆吃甜甜涼涼的,略帶苦味,很清爽,夏天吃非常解暑。

杏仁餅

小小的很可愛,酥酥的,杏仁味很香。

蛋黃酥

外皮烤的酥酥的,裡面的鹹蛋黃真的很好吃!粉粉的帶一些鹹味,和包裹著它的紅豆一起吃太適合啦。

山楂糕

酸酸甜甜的,保留了山楂的口感又不會過酸, 很適合吃飽後來一塊,消食又解膩~

綠豆糕

估計沒人沒吃過吧?好吃的綠豆糕清清爽爽,不會過膩,吃到嘴裡非常開心了。

棗花酥

棗香很濃郁,甜度適中,皮薄餡大的超好吃!如果沒買到好吃的就會甜到膩。

好吃的傳統小吃太多啦,Y君只列了很少很少的一部分,也有很多耳熟能詳的比如艾窩窩、芸豆糕、馬拉糕之類的都沒有列出,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自己查一查哦~


悅會會員YHOUSE


個人推薦一下紅糖發糕,紅糖發糕是一道很常見的傳統美食,也是一款比較適合在家做的糕點,主要用紅糖加上面粉或米粉製成。做法非常的簡單,而且寓意豐富。

因為帶著一個“發”字,有喜慶的含義。所以每當逢年過節、添丁祝壽,很多人家裡都會做紅糖發糕來招待親友。

當然平時用來當早餐也是很不錯的,好吃又管飽。特別是譽為“東方的巧克力”的紅糖,不僅營養豐富,還很容易吸收。紅糖發糕整體的做法很簡單,只要把紅糖水和麵粉等材料混合均勻,發酵後上鍋蒸熟就行。

不過在發酵之前,要注意用來醒乾酵母的水不能太熱,溫水就可以。

如果想來點不一樣的,還可以放入一些乾果。其實只加入紅棗也是很好的,紅上加紅,紅紅火火。

1. 用溫水將紅糖融化成糖水,加入乾酵母攪拌均勻。

2. 另準備一碗,倒入麵粉,打上兩個雞蛋、泡打粉、白砂糖、加泡好的紅糖水倒入其中。

3. 機器工作與喜愛,用電動打蛋器將混合物攪勻,再準備一個模具,將打好的原料倒入,讓其自然發酵。

4. 紅棗清洗乾淨,切好去掉裡面的核,放到發酵好的原料上面。

5.原料冷水上鍋,開大火至水沸後,轉中小火蒸半小時,再關火燜十分鐘即可。

因為用酵母代替了部分泡打粉,做出來的發糕並不會漲到爆出開口,而是稍微挺出光滑的弧線,做出來非常的好看。咬上一口就能感覺到紅糖的香氣鋪面而來。


意中美食



國內傳統甜點

1. 桂花糕

一提到桂花糕,大家的第一感覺是什麼? 軟糯香甜還是入口即化?哈哈很難說哪個地區的桂花糕最正宗......南京、咸寧、峽陽、上海、新都、桂林這麼多地方都各有各的特色,桂花糕的製作工藝已經流傳了300多年了。最簡單的桂花糕的組成即為白糖、糯米粉和用花蜜醃漬過的桂花,不僅補中益氣,還兼顧止咳平喘的功效,總的來說,桂花糕歷史悠久,做法簡單,同時還具備一定的藥補價值,是一款老少皆宜的傳統甜品。


2. 綠豆糕

一款略帶小清新的解暑甜點,它是由煮熟的綠豆粉、熟山芋粉或小麥粉,植物油和糖粉等組成,當然啦這個是蘇式綠豆糕,它和京式最大的區別就是蘇式在配方中需加入油脂,而京式則不需要。口感來說的話,細膩清香不粘牙的屬上品。但需要注意的是,因為綠豆屬寒性,脾胃虛寒者和孕婦不宜多食,想象一下,酷熱褪去的仲夏夜晚,一杯清茶一塊綠豆糕,一個搖椅一把蒲扇。多麼愜意的悠閒時光啊(90後難道真成大叔了。。)



3. 楊枝甘露

如果來到香港,那這道甜品就必須嘗一下。“楊枝”即是指這道甜品中所含的芒果、西米和西柚這些食材,而“甘露”,則是加了白糖粉的椰汁、淡奶油或牛奶。製作手法很簡單食材也非常容易獲取。作為男生,答主強烈推薦廣大男同胞自學這道甜品,不管是追女生還是哄女生都非常好用。。甜美的芒果碰上酸酸的西柚,香濃的椰奶搭配水果的清香,沒有哪個女生會抗拒這種味道的。哈哈言歸正傳,總的來說這是款具備香港地域特色的傳統甜點。非常值得一試!



當然國內傳統甜點還有很多很多,閩南地區的馬蹄糕。茯苓餅、安徽的海棠酥,老北京的驢打滾等等,在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


國外傳統甜點

1. 法式草莓蛋糕

讓你的少女心爆棚,忍不住再來一塊! 是法國非常受歡迎的一款蛋糕,以海綿蛋糕為基底,內填慕斯林奶油醬並加入多顆橫切的草莓,抹平後在頂補再鋪一層蛋糕草莓。不僅對原材料要精挑細選,製作手法上更不能出現一絲馬虎,正宗的法式草莓蛋糕在口感上來說,稍微有點甜有點膩,不過不用擔心啦,國內大部分的店面對於法式草莓蛋糕在配方上都是經過調整的,比較適合咱們亞洲人的口味。總的來說。。草莓愛好者決不能錯過!



2. 德國黑森林蛋糕

德國人在糕點製作上同樣秉承了他們在工業上的一絲不苟,這點從黑森林蛋糕上就能體現出來,它完全可以稱為德國的代表糕點!一款完美的黑森林經得起美食家的各種挑剔,甜美而微酸的櫻桃配上反覆浸入櫻桃酒的香濃的巧克力蛋糕體,再加上濃醇的慕斯奶油,咬一口簡直讓人如墜天堂。櫻桃是這款甜點的靈魂所在,據悉德國就有消費者在品嚐某家店的黑森林蛋糕後,覺得櫻桃太少而提出控告的案例。同樣,在德國如果糕點師沒有按照規定的工藝手法要求來製作黑森林,而是用一些其它的東西替代,那麼很難受,一副限量的白金鐲子單人套間就等著他了,因為黑森林蛋糕,是受到德國法律保護的一款蛋糕!



3. 提拉米蘇

來自意大利傳統甜點,據說有“帶我走”的含義,最經典的是使用馬斯卡彭奶酪製作而成,製作手法相較於上文中提到的黑森,可以說非常非常的簡單。將手指餅乾反覆在咖啡酒中浸泡後鋪在模具底部,澆上特製的馬斯卡彭奶酪餡兒,重複這個步驟兩次即可,品嚐前在表面上撒一層可可粉。香滑、甜美入口即化是它最主要的特點。有人說手指餅乾是這款糕點的靈魂所在,的確,作為替代傳統海綿蛋糕的手指餅乾,的確能讓人眼前一亮。這款糕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左右,一經問世便風靡世界,成為各大咖啡廳和甜品店的寵兒。不過值得一提的是,正宗的提拉米蘇食材成本相對來說較昂貴,這張圖片也是答主自己在家做的。





其它的傳統甜點裡,像奧地利的沙河蛋糕,英國的焦糖布丁、司康, 美國的布朗尼、波士頓派都挺不錯的


格里芬啊你好


我最喜歡的是荷花酥,顏值高味道美!看看我做的荷花酥吧!帶詳細製作步驟!

酥是種很神奇的東西。貌不驚人的小小麵糰,經過反覆的擀壓,重覆的對疊,由於麵皮與黃油隔離而產生許多層次,最終形成了千層酥皮。

中式的蛋黃酥、榴蓮酥、香芋酥、開口酥、荊花酥,西式的拿破崙、羊角酥、千層酥、風車酥、蝴蝶酥,無不經歷了麵糰變酥皮的漫長而曲折的路程。不僅每一步壓皮的力度要掌握好,更要給麵糰足夠的時間去進行松筋。這樣才可以最終呈現出來層層疊疊的完美酥皮效果。

一直以來,就特別喜歡荷花,喜歡她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喜歡她的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其實,誰又會不喜歡呢?

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

一莖孤引綠,雙影共分紅。

色奪歌人臉,香亂舞衣風。

名蓮自可念,況復兩心同。

主料:

內陷材料;蛋液 (30克)蔓越莓幹 (25克)黃油 (30克)白糖 (35克)椰蓉 (60克)奶粉 (18克)

油皮材料;糖 (30克)水 (60克)豬油 (53克)中筋麵粉 (150克)紅曲粉 (適量)

油酥材料;低筋麵粉 (120克)豬油 (60克)

製作方法:

1.內陷材料準備。

2. 將蔓越莓幹切細備用。

3. 黃油隔水融化。

4.將(內餡)中所有材料放入容器中混合均勻捏成團,放冰箱冷藏一小時以上。

5.準備油皮材料。將紅曲粉以外的材料揉成團,揉到光滑能延展即可。 分為兩份,一份篩入紅曲粉。蓋上保鮮膜鬆弛20分鐘左右。

6.油酥材料準備。 將(油酥)中的所有材料混合。攪拌捏成團。蓋保鮮膜鬆弛20分鐘。

7.取出冷藏好的內陷,平均分成12份,搓圓備用。

8. 鬆弛好的油皮和油酥麵糰分別揉團。油皮本色的和加了紅曲粉的油皮分別分成12等份。

9.油酥分成24等份。搓圓備用。

10. 將油皮用手掌壓扁,包入油酥。 依次包好,蓋保鮮膜鬆弛10分鐘。

11.鬆弛好後,取一小塊麵糰,用手掌心壓扁,再擀成牛舌狀。從上往下捲起備用。

12.依次全部擀好,卷好蓋保鮮膜鬆弛10分。

13.鬆弛好後,同樣用手掌心壓扁,再擀成長長的面片。

14.從上往下捲起。 依次擀好,卷好蓋保鮮膜鬆弛10分鐘。填寫圖片摘要(選填)

15.鬆弛後取一個小麵糰將兩端折起。 用掌心把麵糰壓扁。擀成圓形,中間稍微厚一些,邊邊薄一些。

16. 本色面片和紅曲粉面片相疊。

17.放上搓好的內陷。 收口,滾圓。

18.依次包好後放入烤盤。

19.用鋒利的刀割成米字形。送入預熱好的烤箱。180度30分鐘。


芋兒小廚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我們開始迷戀英式下午茶、法式甜點或日韓零食,而那些傳統的中華糕點卻被我們遺忘了。

仔細回想,我們最快樂的回憶其實是端午節吃到外婆包的粽子、清明時節吃到青草香氣的青團,我們自己的美食不應該被忘記。

今天為大家推薦的是那些吃一口就讓人難以忘懷的中華糕點!

芝麻雲片的製作工藝傳承百年,相當複雜,糯米要去皮留心,磨粉時要求連續過篩,才能保證雲片最後薄如書頁

這款芝麻雲片分量比較輕,外包是常見的塑料封裝,每一大袋有含個小袋,每小袋含6片。

吃喝指數:7.5

參考價格:10.7元/袋(198g)

每一片雲片真的很薄,和1元硬幣差不多的厚度,並且不容易碎,像圖中那樣彎折也沒問題。

芝麻,核桃兩種口味可以選擇,本次我們選擇芝麻味來嘗試,撕開包裝袋就能聞到一股清淡的芝麻香,入口甜甜的,類似黑砂糖的味道,黑芝麻顆粒嚼起來特別香,並且不黏牙

糯米糰是江南地區的經典小吃,精緻小巧的外形和軟糯的甜味餡料代表著江南雅緻的生活情趣。盒子包裹的很嚴密,顏值也不錯,每盒8枚。

吃喝指數:7.5

參考價格:29.9/袋(240g)

一共4種口味:牛奶,芒果,抹茶,巧克力。看著像不像宮廷裡娘娘們吃的糕點呢~

外皮十分軟糯,聞起來就很有食慾,每一種餡料都甜的恰到好處,完全不會有膩的感覺!適合在悠閒的午後和家人一起享受,象徵著一家人和和睦睦,期盼富貴

另外,餡料很足,微黏。不建議一口一個這種吃法。

黃則和芝麻酪包裝精美,內部使用專用食品袋和底託,比較衛生。

吃喝指數:8.0

參考價格:5.8元/袋(90g)

聞起來沒有太大味道,但只要入嘴就會發現,它不一般。

不像其他芝麻製品一味地用甜味討好舌頭,這款芝麻酪是純粹的芝麻香,個人比較喜歡這種。咬起來咔嚓咔嚓的特別脆,容易掉渣,大家可以接著盒子吃。

粉紅色的包裝,裡面分成幾個小盒。

吃喝指數:7.5

參考價格:18.8元/袋(300g)

玫瑰桔紅糖看著有點像qq糖,和qq糖不同的是桔紅糖一點都不粘手,味道特別的輕,需要靜下心來仔細品嚐才能感受到玫瑰花香。

口感清爽,QQ彈彈,吃完後嘴裡還殘留著淡淡的玫瑰花味,感覺很棒!無論是打發時間還是想要清口都是不錯的選擇。

徽墨酥被譽為“能吃的徽墨”,之所以將其命名為“徽墨酥”,一來它屬於酥糖類精細糕點,可與徽州原有傳統食品頂市酥媲美;二來它外形酷似徽墨,可借徽墨之盛名巧打徽墨酥品牌;三來它有著鮮明的地域特徵,可讓人一目瞭然便知道它的產地。

吃喝指數:8.5

參考價格:18.8元/袋(500g)

一盒徽墨酥糖有20塊左右,每一塊都不大,但俗話說“濃縮的都是精華”,它的滋味絕對不打折扣,黑芝麻味十足,入口即化,含完一塊徽墨酥糖,感覺就像喝了一碗黑芝麻糊一樣,滿足,但難免

有點膩建議搭配茶類一起食用。

提到安徽,就不得不說當地名吃黃山燒餅。黃山燒餅又名"救駕燒餅","皇印燒餅",以燒餅層多而薄,口味醇香著稱。

吃喝指數:9.5

參考價格:24.8元/袋(320g)

這款梅乾菜肉黃山燒餅就是本次榜單中最好吃的東西了,以至於剛剛開袋就被同事們

分沒了..

外面一層皮脆的不像話,好像剛把燒餅送進嘴裡還沒開始嚼就已經碎了。梅乾菜的沉香豬肉的鮮香融為一體,鹹鹹的,一個接一個簡直停不下來!也可以入手辣味

唯一需要注意的是內部並沒有採用獨立分袋包裝,所以拿取有些不便,容易粘手。不過這都是小意思啦~


吃喝實驗室


在東家的這幾年,跟著我們食品負責人吃過超多好吃的糕點。

1. 綠豆糕

提前一天浸泡綠豆,皮質泡軟後再用手揉搓讓“皮肉”分離,把去皮後的綠豆再次清洗,然後上屜大火蒸熟,放涼後再換用炒鍋翻炒起砂,成砂的綠豆泥加入白糖。綠豆糕,這是夏天的味道。

感到南方這邊是這種溼潤的比較多。

△南方綠豆糕

△另一種綠豆糕

2. 白糖細糕

江浙一塊比較多,糯米粉做的,有點沙沙的口感。我記得小時候吃,一般都有涼涼的感覺,不知道有木有人吃過。

3. 雲片糕

江蘇淮安地區傳統糕點,因為片薄、色白,也有了這個名字,能久藏不硬~軟軟糯糯的。據說切得很薄的那些雲片,揭下一片可捲成戒指,點上一根火柴可化為火焰。

4. 餅食

潮汕那邊的特產。我最喜歡的是腐乳餅。

把糯米焗熟後用磨磨成幼粉;把花生仁炒香,碾幼粒;芝麻炒香;白豬肉先用白糖醃過,然後切成幼丁。把花生仁、芝麻、白肉丁放在大盆裡,加入蒜頭茸、整塊的南乳,調入適量的大米酒、糖粉、糕粉,再加入適量的花生油(或豬油),攪拌均勻,便成為腐乳餅的餡……餓了餓了

5. 黃山燒餅

不甜,鹹鹹的,下午辦公餓了吃這個也很合適。外面酥酥的,一大口一個,配上熟普,美滋滋。

6. 青團

這個大家都不陌生吧,江南地區清明前後見得最多。用艾草的汁拌進糯米粉裡,再包裹進豆沙餡兒或者蓮蓉,不甜不膩,帶有清淡卻悠長的青草香氣。我以前吃的這種類似的叫青餅,因為是沒有鹹的,後來上了大學才吃了有餡的,還有鹹的餡。

7. 龍鬚酥

這個應該很多地方都有。我第一次吃到是在杭州的河坊街,覺得……很奇妙,千絲萬縷,層次也很明顯。

8. 江山糕

浙江江山傳統特色糕點,由芝麻、米粉、紅糖作成。直接吃,有點硬,味道在嘴裡慢慢化開;要是在微波爐裡熱一下,芝麻香的就不要不要的啦,糖化開了又軟又香又暖,絕對治癒

9. 酸棗糕

江西那邊的特產。我真的超愛這個,開胃,夏天吃很清爽。但看似簡單的原料,卻能製作出具有魔性的口感,酸中帶甜,甜而不膩,吃得根本停不下來。

10. 舟山硬糕

這個糕點“名副其實”,真的很硬!舟山特產,不知道其他地方有沒有。我小時候吃都是咬不動的,砸開了才能含在嘴裡,味道也會慢慢散開,像是硬版的旺仔小饅頭。

11. 油棗

寧波這邊比較多,賊好吃,熱量賊高。做的好的油棗是酥脆的,顏色金黃,打開包裝袋就能聞到香不膩的味道。

12. 京八件

京八件算是中國傳統宮廷糕點的一個精選和集成,並不是固定的八種糕點,在古代宮廷宴會等重要儀式上,都會根據不同的場景,選八種糕點來搭配。這種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一次可以吃好多種!我最喜歡吃有棗泥的那個,對棗有謎一般的熱愛。

不想寫了!!!我都餓壞了!!等我吃到好吃的再來補充。

先去吃兩塊綠豆糕。

-----------------------------

想認識各種有意思的匠人、設計師?

圍觀傳統手工藝?

看看東方新設計?

你那麼有品位,一定會來東家玩。


東家APP


傳統甜點在我們這有蠻多的,比如月餅也算是傳統甜點,它有著十分悠久的歷史課,古代的人們用簡單的熱加工將其製成香美之食物。

傳統甜點品類繁多樣式複雜,就基本操作而言卻並未像西點烘焙那樣,有一套十分嚴謹的方法。傳統甜品還有馬蹄糕,也被稱之為廣式甜點,以嶺南小吃為基礎,廣泛吸取各地包括六大古都的宮廷麵點和西式糕餅技藝發展而成。




桂林建濤甜品


我們都知道潮汕是美食之鄉,潮汕美食除了人們所熟悉的牛肉丸、牛肉火鍋及各種特色粿品以外,在糕點這方面也是自成一派。

潮汕人都喜歡喝功夫茶,不論是繁忙的工作之餘或是平日裡與三五好友相聚,衝上一泡功夫茶是必不可少的,這個時候,與之相配的各類糕點就充當了一個重要的角色——喝茶過多肚子容易餓也傷胃,甜口的糕點能中和掉茶的甘中帶苦,也能避免“茶醉”的情況發生,因此,潮汕糕點又有著“茶配”之稱。



1.綠豆餅

綠豆餅,大概是最為耳熟能詳的潮式餅類了。由精麵粉和純天然綠豆製成的綠豆餅,能清晰的看到多層薄而酥的餅皮,綠豆餡吃起來香濃酥軟,入口即化,清甜滋潤。因此,綠豆餅是一種老少咸宜的美味糕點。如果不喜歡吃甜的,還有鹹綠豆餅可以選擇。


綠豆是一種營養價值很高的食用豆類,含有豐富的鈣和鐵,以綠豆為原料製成的綠豆餅在帶來美味的同時也能補充人體所需的營養成分,很多人都把它當作一種送禮佳品,潮汕手信。

2.綠豆糕

綠豆糕和綠豆餅是兩種不同的糕點,不過都是以綠豆為原料製成的。


用煮熟的綠豆粉與冰糖粉、玉米油等製成的綠豆糕,製作工藝和製作方法極為考究,制好的綠豆糕呈嫩黃色,入口清香甜美,風味獨特,是不可多得的一道特色糕點。

小時候最常吃的綠豆糕是包在鋁箔紙裡面的,方方正正的一小塊,稍一用力可能就會將其捏碎。也有口感較為硬實的綠豆糕,用模具壓成小花形狀,更適合待客送禮。


3.朥餅

朥餅其實就是潮式月餅,是潮汕獨有的一種特色糕點。

“朥”是潮汕話中豬油的意思,因為朥餅的餅皮是用豬油,水,麥芽糖製成的,豬油的加入使得餅皮變得香酥潤滑,可以說是整塊朥餅的靈魂。

朥餅的餡料多是豆沙,有綠豆沙、烏豆沙和雙拼。好的朥餅,表面是有一層油覆蓋著的,金燦燦的餅皮切開時便酥到掉渣,同時散發出陣陣豬油的香味。入口皮酥薄脆,豆沙餡料的清新香甜恰好中和了稍稍油膩的餅皮,吃起來肥而不膩。

另外鹹蛋黃的朥餅是我最喜歡的一種口味了。微鹹的蛋黃香氣濃郁,松沙可口,搭配著豬油的味道吃起來更是滿口留香。

朥餅雖是潮式月餅,食用時間卻不限於中秋時節,潮汕人平常相約喝茶時都會切上一塊色澤金黃誘人的朥餅待客。

4.腐乳餅

腐乳餅因具有腐乳香味而得名。它比雞仔餅大一點,軟一點,餡料也多樣一些。


腐乳塊、花生、瓜冊、大米酒、白豬肉、粉糖、蒜頭等十幾種配料製成的腐乳餅,吃起來柔潤清香,口感層次豐富,甜中帶香,是餅食中的佼佼者。





5.豆方

豆方其實就是花生糖,因為花生在潮汕話裡被稱為“地豆”,而用花生做成的花生糖是四四方方的,因此就被稱為“豆方”。

豆方是用花生,糖,麥芽糖,芝麻等製成的一種口感香脆爽口的硬糖塊,吃時需要稍用力咬食,而這也形成了它的獨特之處,吃起來令人回味無窮。


6.南糖

南糖像是軟版的豆方,在潮汕話裡,“南”其實是“澆注”的意思,南糖其實就是把花生或者芝麻豆仁之類的乾料炒香後襬放好,澆入糖漿而製成的,所以它就有了“南糖”的名稱。

南糖吃起來軟而不粘牙,花生粒香酥鬆軟,牙齒不全的人也可以享用。它是一種甜又不膩的糕點,深受人們的喜愛。


潮汕糕點是潮汕美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潮汕人的日常生活中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潮汕人對這些糕點茶配的喜愛,就像廣州人對早茶茶點的喜愛。

雖然很多的潮汕糕點都不如西式糕點那樣精緻,但這些純手工製成的茶配,卻是潮汕人心中最為無法被超越,被取代的味道。

我是小陳,美食吃什麼,怎麼吃,如何吃,每天都有新想法! 如果喜歡本文可以點點贊點點關注哦,也歡迎和我一起交流探討,讓我們一起做個快樂的吃貨吧!

小陳談美食


說起中國的傳統糕點,一定要聊一聊老北京的糕點。

以驢打滾為代表的北京糕點,深受大家的喜歡。來北京玩的朋友,必會帶一份稻香村的糕點回去給家人嚐嚐。北京眾多糕點中,我最喜歡下面這幾種,來北京玩的朋友也可以去北京小吃名店“護國寺小吃”體味一下北京傳統糕點小吃的魅力。

驢打滾

驢打滾又叫豆麵糕,是北京小吃中的古老品種之一,那為什麼叫這個奇怪的名字呢?原來是制好的糕體要放在黃豆麵中滾一下,就好像郊外野驢打滾揚起灰塵一樣,故起了個這個特別但又十分形象的名字。驢打滾香、甜、粘,因為有濃郁的黃豆粉香味兒,所以甜而不膩,非常受大眾歡迎。

玫瑰餅

玫瑰餅已有幾百年的歷史,過去可是皇上賞賜給群臣吃的糕點呢。玫瑰餡口感細膩綿軟,香味濃郁,一口下去滿嘴的真實玫瑰香久久不散,白酥皮層次分明、耐人尋味,薄薄的如同雪片,酥軟香甜,不得不佩服做餅師傅的高超技藝。

奶油炸糕

奶油炸糕呈圓形,外焦裡嫩,香味濃郁,易於消化,是一款非常有營養價值的北京小吃。除奶油炸糕外,還有黃米麵炸糕和江米麵炸糕(用水磨米,質量最好),都很好吃。

艾窩窩

作為最受歡迎的北京傳統風味小吃,現在一年四季都有供應。愛窩窩歷史更久,可以追溯到明萬曆年間。艾窩窩為什麼會有這個器官的名字呢?相傳因為有一位皇帝愛吃這種窩窩,想吃或要吃時,就吩咐下面人說:“御愛窩窩。”後來這種食品傳入民間,百姓不敢說“御”字,所以稱其為“愛窩窩”,久而久之就演變成了艾窩窩。愛窩窩外皮用的糯米是已經蒸熟的,餡也用桃仁、瓜仁、芝麻仁和白糖事先炒好,所以做得之後就能食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