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古裝影視劇導演不用正確形制的漢服?

王世融


我不知道大家怎麼理解漢服這個詞語,我們所瞭解到的漢服都是從文獻上和古墓出土的文物種瞭解到的。而能被文獻記載和有陪葬的人物,那在古代一定是有身份的人。如果單從這些文件上簡單的理解漢服,那窮人穿的衣服應該叫什麼呢?

漢服記載是起於黃帝,興於漢代。因為漢代開始,中國人開始注重禮儀,所以在重要的場合,都會盛裝出行。以至於一直到明末清初,每朝每代,都有自己的漢服體制。所以看出,漢服不是專只漢代的服裝,漢服其實是漢族服飾的總稱。而漢服也分很多種,有的是按身份分的,有的是按功能分的,幾千年流傳下來服裝文化,又是能被僅有的文獻和出土文物的給下決定呢,更何況每一個朝代的漢服又都不一樣,誰知道平時皇上怎麼穿,老百姓怎麼穿,誰又知道祭天時皇帝怎麼穿,老百姓怎麼穿,不說別的,就算是大臣,也分好些等級吧,更不用說後宮的那些人了,女子的制度應該更多吧。所以說,你說漢服應該是什麼樣,除了有相同的特點在,交領右衽、袖寬且長、隱扣繫帶、上衣下裳外,難道其他的一點變化都沒有,都一樣。我不相信,在古代,妾穿的衣服和正室一樣,兒子穿的和老子一樣。所以,衣服的種類只是有相同的特點,罷了。現在網上賣的漢服雖然是改良過的,難道就不符合漢服的要求了嗎?所以,對漢服的要求不用那麼較真,畢竟誰也沒見過所有的漢服。

下面在說說,古裝劇。既然都說了是古裝劇,那為什麼一定要穿正確形式的漢服呢,影視劇本來大多數都是虛構的,人們看到的是故事情節,服裝道具只不過是讓觀眾的畫面感更真實更美好。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如果皇上出宮遊玩時,又不想被百姓發現,那穿的衣服肯定是百姓日常的服裝了,好些也就是一些有錢人家的服飾,如果真的這麼穿,當他在街上要英雄救美時,你演的再怎麼合情合理,給觀眾的畫面感也沒有王子和灰姑娘的畫面感好,一群穿著差不多的人中,兩人在怎麼演,也沒什麼畫面感。所以,古裝劇中的古裝,一是要突出人物性格,二是要與其他人與眾不同。 至於說漢服的製作成本高,製作複雜,我看到未必,現在的科技和投資來說,應該都不成問題。就如前段時間播出的《錦衣天下》,那裡的服裝真的是錦衣,網傳,一件最基本款的古裝成本也在三千左右。所以說,要是按正規漢服要求來做的電視劇,那就不該叫影視劇了,應該叫歷史劇。

所以說,作為娛樂方式的影視劇來說,給人帶來歡樂才是最重要的,連劇情都是假的,誰又會糾結服裝呢,讓觀眾看到美就好了。

下面奉上幾張《錦衣天下》的劇照。真的很美。








觀影星推客


這並不是導演不尊重歷史。因為原本在傳統的形制上面,漢服的設定和剪裁是非常的複雜。為了能夠更好的讓人們接受它,在形制上面就做了更改,所以古裝劇中的衣服不算漢服。

傳統曲裾形式的漢服在外觀上就不是我們所看到的這種服裝,這種形制的漢服看起來非常的優雅,並且非常的高貴。這種形制的漢服經常會被人,這種服裝從外觀上看就是一種類似於螺絲釘樣式的衣服。所以只要看到這一類型,就可以果斷地認為它不是漢服。

漢服因為它本身會有我們常說的內裙門,外裙門,還有打褶區等等複雜的結構,在做工上難度非常的大,所以很多的古裝劇都無法採用最正規的漢服。傳統的曲裾形式可以參考從湖南的馬王堆裡面挖出來的一種形制的服裝,這種服裝才是曲裾的最原始樣式。

相類似的還有唐裝劇中的襦裙,電視劇為了美化觀賞的感覺,在服裝的選擇上做出了更改,襦裙並不是對襟式的大袖短衣,可以參照南宋黃生墓當中所出土的服裝。其實在傳統的裙子上面我們會發現它是專門有著打褶區的,但是現如今的漢服你會很難看到這種區域,它把褶子群面黏合在了一起。但其實這些古裝裙並非都是來源於漢服,他們中的很多還來源於其他的服飾。因為來源的多樣化,導致了古裝劇裡的很多衣服都是不一樣的,但都不是漢服。

漢服之所以沒有被運用,有很大的原因是因為早期古裝劇中,導演們為了提高觀眾們的審美,在服裝形制上面做出了改變,最早的這種樣式的服裝就是在早年一部武則天的電視劇當中所出現的樣式,後來越來越多的人借鑑利用了起來。成為了古裝劇裡的衣服。

將現代的風格融入傳統的形制中,雖然能成為很好的改良,但形制作為漢服的靈魂,是不可缺少的。


重溫歷史老照片故事


因為漢服,也不是我們在古裝劇裡看到的影視裝,更不是旗袍馬褂中山裝和cosplay。


古裝影視劇導演不用正確形制的漢服

原因一:成本較少

一般漢服用料,多會選用棉、麻或者棉麻混紡、提花緞、織錦緞,或者絲綢、真絲等相對較好、較有質感的面料,看上去比較自然,成本也比較高。

為減低成本、製造熒幕的華麗視覺效果,影視裝用料多為密度較低的雪紡、化纖維反光面料,多是化學材料,俗稱“窗簾布料”、“反光料”,整體質感比較降檔次,有些影視服為追求“飄逸仙氣”,用料比較透。


原因二:影視裝更適合熒幕

影視裝具影視舞臺藝術特徵。設計理念借鑑了較多的西方元素,採用的多是立體剪裁的方式,歐洲服飾恰追求立體剪裁,貼合身形,所以整體效果上看,影視裝會顯得尤其合身,凸顯身形。

總而言之,有服章之美謂之華,有禮儀之大故稱夏。影視劇裡的服飾往往是為其藝術表現服務的,並沒有經過嚴謹推敲,就連拍歷史劇,對服裝認真的導演也很少。影樓裡的服裝則更是千奇百怪,遊戲服飾則是為了表現人物而創作加工的。這些服飾往往帶有漢服某些特徵但又不太正規,我們姑且將這些形制不正的影視裝,影樓裝,遊戲服稱之為中國風服飾。


所以,古裝影視劇導演不常使用正確形制的漢服。


娛樂奧利給


影視劇為何不要“漢服”而穿“古裝”?漢服這3點劣勢,不如古裝

在影視劇中古裝戲是很常見的,打開電視機後總能看到幾部古裝劇在播,大多數看著也是賞心悅目的。不過也是因為這些古裝劇,在漢服復興的時候總有人將古裝當成漢服,要知道分不清漢服就不算是真正的復興了漢服。

當然,在袍子眼中漢服是世界上最美的衣服,但袍子有沒有想過,為何拍影視劇時不穿漢服而要穿漢服呢?其實是因為漢服有這3點劣勢,註定它是要輸給古裝了。

第一點劣勢,古裝是可以將漢服和現代裝結合的。漢服有嚴格的形制要求,齊胸寬袖就不是漢服而是漢元素或改良漢服了。但在影視劇中,齊胸漢服加寬袖設計,以及蕾絲邊或露肚臍等設計也很常見。相對漢服來說,古裝顯然更能讓觀眾欣賞演員的美。

第二點劣勢,漢服或許不夠體現個性。在一些影視劇中,尤其是一些雷劇,演員的服裝往往也要配合造型的“雷”,這個時候對服裝有所改動是應該的。而大多數漢服都是端莊大方或仙氣飄飄的,不夠凸顯個性,這也是漢服不能作為戲服上影視劇的原因之一。

第三點劣勢,古裝成本低,漢服的成本相對要高一些。大家日常或許會穿200以下的白菜價漢服,但相信你們也嘗試過,在拍照的時候價格低一些的漢服真的不如貴的漢服美。但古裝就不一樣了,即使是很粗劣的材質,只要設計夠符合觀眾審美,都可以在鏡頭前驚豔十足。

這就是影視劇中漢服不如古裝受歡迎的原因,看懂了漢服存在的這3點劣勢,不得不說漢服的復興之路還是很遙遠的。


三分有餘


這兩年的電視劇 唐朝劇當屬長安十二時辰 清宮劇是如懿傳 盡力還原服飾了 服道化製作贊👍兩部堪稱藝術品






安歆靈


漢服絕不是簡簡單單的一件衣服,它需要從頭到腳的一整套服飾系統。漢服是包括衣裳、首服、髮式、面飾、鞋履、配飾等共同組合的整體衣冠系統,濃縮了華夏文化的紡織、蠟染、夾纈、錦繡等傑出工藝和美學,傳承了30多項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

拿《如懿傳》來說,整個劇組大概做了有四五千套衣服,前後耗時大概七、八個月,即使這樣大量和長期的投入,劇中所有衣服也都是用非手繡的方式來仿製的,因為不這樣就算用掉整個蘇州所有的繡娘,一年也繡不完這些衣服。《如懿傳》投資了3億多,多少古裝影視劇能捨得這麼大的投資和這麼長的製作週期。即使投入了這麼多,網上批評的聲音仍然不少。總之一句話,吃力不討好,電視劇還是劇情更重要些,加大服裝道具投資若能做到錦上添花當然更好,如果不能只要能符合大眾審美,我覺得也是可行的。


鴟鴞影視角


先說漢服,秦、漢、魏晉、唐宋元明清等各個朝代都有對應的不同形制的服裝,當我們看到這些衣服的時候自然就會聯想到喔,這是什麼朝代的。比如《甄嬛傳》兩把頭,鈿子,大拉翅,旗裝,這些裝束觀眾一看就知道這是清朝的故事。對於這類有明確時代背景的劇,那自然要講究服裝造型,越還原當時的風貌越能讓觀眾有更好的觀影體驗。

然後就是另一類仙俠劇,故事設定大多數是架空的時代《三生三世》沒有明確時代背景,人物設定也都是神仙,那自然會讓人有幻想的空間,尤其一些壁畫裡仙女都是衣袂飄飄,騰雲駕霧,服裝都帶著輕紗能隨風舞動,這樣的裝束跟我們想象中的仙女是符合的。如果非要給仙女的衣服安上明確的朝代,假如是清朝的,聯想一下甄嬛傳中的大臣們也能飄能飛,場面是不是瞬間——《殭屍先生》《一眉道人》

所以不是導演不用正確的形制的漢服,可以用,但不是很必要。這個時代不缺正確的審美,而且正因為能看的太多了,需要有些可以想象的空間。









阿姨壓抑帶個刀


各個朝代都有對應的不同形制的服裝,當我們看到這些衣服的時候自然就會聯想到喔,這是什麼朝代的。比如《甄嬛傳》兩把頭,鈿子,大拉翅,旗裝,這些裝束觀眾一看就知道這是清朝的故事。對於這類有明確時代背景的劇,那自然要講究服裝造型,越還原當時的風貌越能讓觀眾有更好的觀影體驗。


時間煮了那場大雨


有的是不在意,有的是不用心,有的在乎成本。

其實最重要的是,古裝電視劇大部分是現代故事套一個古裝外衣。而且也要方便拍攝,方便演員。導演只需要讓觀眾知道這是古代就行了。而且大部分觀眾也不在意對與不對,他們更多的是看演員,而不是服裝。

只有部分歷史劇和講述古代故事的才會對服裝、禮儀、道具用心。


素衣安


第一,可能導演以及整個劇組,並不知道什麼是正確形制的漢服,不是每個劇組都有錢有閒去考證研究,人家的專業是拍戲,不是研究漢服。

第二,就是必要性,目前大火的古裝劇,大多是仙俠劇或者架空的,一群神仙,壽命萬年起,你讓劇組給配什麼年代的漢服,當然是怎麼好看怎麼穿了;或者人家本來就是架空劇,愛穿什麼穿什麼。

第三,成本原因,劇組也要考慮成本的,比如之前很火的如懿傳,就因為服化道小火了一把,人家土豪劇組啊,有錢考證,有錢折騰。

第四,劇組會有審美的考慮,所謂正確形制的漢服,大多美觀性不強,影響收視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