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全面停止與北約軍民領域合作 專家:北約咄咄逼人,雙方爆發衝突風險增加

央廣網4月19日消息(記者徐佳慧)俄羅斯副外長亞歷山大·格魯什科近日表示,俄羅斯已全面停止與北約在軍民領域的合作。對此,北約發言人瓦娜·倫傑斯庫表示,北約仍然致力於與俄羅斯對話,以明確表達自身立場、降低風險及提高透明度。

那麼,俄羅斯為什麼要停止與北約合作,未來與北約的關係將如何發展?就相關話題,CNR國防時空軍事觀察員梁永春將為您做深入解析。


俄全面停止與北約軍民領域合作 專家:北約咄咄逼人,雙方爆發衝突風險增加

俄羅斯外交部副部長亞歷山大格魯什科(資料圖)


軍事觀察員梁永春認為,俄羅斯這次之所以宣佈停止與北約的全面合作,完全是被北約咄咄逼人的圍堵態勢逼迫導致的。

2016年,特朗普上臺以來,美國帶領北約國家不斷加大對俄羅斯的軍事壓力;2017年,美國開始在立陶宛、羅馬尼亞、波蘭等東歐國家部署地面部隊,其中波蘭接納的美軍最多,目前有一個裝甲旅,據說下一步還要增加到一個裝甲師;2018年,北約在俄羅斯家門口搞“三叉戟”聯合演習,參演部隊進駐的空軍基地距離俄羅斯邊境只有200公里,這對於戰鬥機來說實際上就是幾分鐘的航程。

今年,美軍把101空中突擊師的部分兵力又部署到了烏克蘭,它的空軍B-52轟炸機群在俄羅斯西部邊境組織了導彈攻擊訓練。除此之外,美軍還要在羅馬尼亞部署薩德反導系統,在黑海沿岸建立軍事基地。可以說美軍的作戰部隊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大規模逼近俄羅斯的家門口,這一系列的動作一定會引起俄羅斯的強烈不滿,所以俄羅斯這次宣佈停止與北約的一切合作,這就是一個抗議的姿態。

軍事觀察員梁永春分析,俄羅斯宣佈全面停止與北約合作相當於關閉了雙方溝通對話的渠道,將增加雙方戰略誤判甚至發生軍事摩擦和武裝衝突的幾率。

2002年,俄羅斯同北約成員國達成協議,建立俄羅斯-北約理事會,作為雙方交流的常設機構。這些年來,俄羅斯同北約其實經常有摩擦,北約幾次宣佈暫停與俄羅斯的對話,但這一次卻是俄羅斯首先提出來的。

越是在重兵對峙的局面之下,這種對話機制對於雙方及時溝通信息、化解衝突就越重要,因為在一方採取軍事行動時,對方只有及時準確地瞭解它的意圖,才能避免誤判,防止發生軍事摩擦甚至是武裝衝突。然而,現在這個對話機制再次被凍結,雙方的關係更加冷淡,爆發衝突的風險增加,這對北約,特別是對歐洲國家來講,顯然是一個壞消息。

軍事觀察員梁永春認為,俄羅斯中斷與北約的全面合作是一個臨時行為,但鑑於美國堅持遏制、打壓俄羅斯戰略,北約與俄羅斯的關係未來將長期保持冷和平的基調。

現在北約是積極圍堵的勢頭,它雖然口頭上表示願意繼續跟俄羅斯對話,願意保持雙方的溝通交流,但實際上加緊推進軍事部署的步伐一點都沒有減慢。

北約組織的誕生,實際上就是因為美國和當時的西歐國家有蘇聯這個共同敵人。現在冷戰結束了,蘇聯解體了,美國解散北約了嗎?當然沒有。相反,美國把北約抓得更緊。

美國要利用北約組織,從軍事上制約俄羅斯,同時還要綁架西歐、拉攏東歐。德國、法國作為歐洲領袖,在北約裡面,它們對俄羅斯的政策、態度明顯跟美國是不太一樣的,但是美國就是利用北約組織脅迫它們做了很多跟俄羅斯為敵的事,直接離間和破壞了它們跟俄羅斯之間的關係。

特朗普上臺之後,美軍重返歐洲,所有新增兵力幾乎全都部署在了波蘭、羅馬尼亞、保加利亞,波羅的海三國這些東歐國家。由於歷史恩怨,這些國家一直很害怕俄羅斯,一定程度上確實也希望美軍來給自己撐腰,有的甚至還指望著靠美國駐軍來拉動自己的經濟發展。北約組織給美軍的東進部署提供了一個法理依據。這次俄羅斯中斷與北約的對話合作關係,應該說只是一個臨時行動。從長遠來看,雙方不打交道是不可能的,這種冷和平的局面會長期維持下去。

北約組織顯然已經變成了美國拿來遏制俄羅斯,控制歐洲,搞垮歐盟的一張王牌。美國這一招直接打擊了它的兩個戰略對手。北約組織不解散,歐洲國家想擺脫美國的控制,想實現自己的政治獨立就是一句空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