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為什麼學習猶太人


王石為什麼學習猶太人



王巖演講的題目是《學習借鑑其他民族的優秀品質》。他環視了一下出席沙龍的朋友,發現都是華夏人後,他改用漢語問到,“你們猜一下,我在以色列的這段時間裡,猶太人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什麼?”

一陣喧譁過後,有答“信仰”的,有答“憂患意識”的,有答“友善”的,有答“虔誠”的,有答“會休息”的等等,王巖後來公佈了他的答案,那就是“猶太人會休閒”,簡直就是“太會休閒了”。接著王巖又說,在中國,我們都講求“5+2”、“白加黑”,有的企業甚至喊出了“996”的說法,這些只講工作不講休閒的論調,正說明了我們中國人根本就不考慮休閒,也不會休閒。在猶太人的律法裡,有安息日的說法,這在《舊約聖經》裡也有講到,是遵循上帝造人的順序來的,到了第七日,就歇了一切的工,安息了。因此猶太人要守安息日,而安息日就是要休息,以上帝的名義,你必須休息。懂得休閒,才能更好學習交流,更多地關愛家庭。猶太民族是嚴格遵守律法的,是非常在乎休息、在乎休閒、在乎交流的民族。為了說明猶太人善於休閒,中國善於拼命幹活,王巖講了一個故事。

在捷克首都布拉格郊外有一個迷人小鎮。第一個中國人來到小鎮,他開了個加油站,生意很旺;

第二個中國人來了,他發現第一個中國人投資的加油站生意火爆,他趕緊在對面開了第二個加油站;

第三個中國人又來了,他見二個老鄉的加油站生意很好,他火速開了第三個加油站;

一年時間,第四,第五個同胞過來後都開了加油站,他們開了加油站還大搞促銷活動……最後中國人集體陷入惡性競爭,然後紛紛倒閉,中國人之間的關係成了敵我關係。

小鎮又迴歸到以往的秩序,回到以往的安寧。

見中國人之間的戰火已經散去。第一個猶太人來到小鎮上開了個加油站,生意很旺;

第二個猶太人來了,發現加油站生意很不錯,想到加油站的客戶需要吃飯,所以投資開了個餐館;

第三個猶太人來了,想到來小鎮的人多了需要住宿,於是開了個飯店;

第四個猶太人又發現住店的人需要生活用品,於是開了超市;

第五個猶太人發現南來北往的車輛很多,於是開了一家大型汽車維修與美容中心。

第六個猶太人發現小鎮人口越來越多,於是開了一家牙科診所。

第七個,第八個......來的人越來越多,吃飯住宿旅遊經商的人又需要加油,於是加油站、汽車美容、餐館、飯店、超市、診所的生意更旺了,一年以後,小鎮就成了個一個小型經濟體,參與進來的猶太人經營項目互相補充,結果他們都成了富豪。

見猶太人發財了,最先在小鎮開加油站的那個中國人很難過,他下定決心,找猶太人借了一筆錢,想回小鎮跟猶太人一決高下。他裝成顧客,到猶太人的加油站去考察,發現猶太人用賺來的錢,把加油站的規模擴大到過去中國人加油站規模總和的二倍,而且猶太人的進貨渠道價格更有競爭力。而此時經營環境已經變化,小鎮房價和房租都上漲了120%。中國人發現,如果跟猶太人競爭差不多是死路一條。

對此,中國人百思不得其解:論聰明和點子,他不輸給猶太人;論勤奮,他幹活不比猶太人少,甚至把猶太人在學習的時候,在安息日休息的時候,中國人也在工作;除了看電視,中國人基本上都在幹活,他們根本就沒什麼娛樂。於是,這個中國人把自己的失敗,歸咎於那些後來的中國人身上。各位朋友,你認為我們中國人輸在哪裡呢?

底下又是一陣喧譁,顯然參加沙龍的人情緒被王巖引爆,大家爭先恐後發表意見。

討論了10分鐘,王巖拿起話筒說到,“以上故事提到猶太人的安息日。安息日是從星期五的日落到星期六的日落。我們中國人的一天是從日出到日落,而猶太人的一天是從日落開始的。”

第一,安息日肯定就是不能工作的了,要安息、休息下來,享受閒暇。他說,在安息日裡,特拉維夫的公交、汽車都停止了運行,電梯也都停了,好在那裡高樓不多,路上只有的士在跑,因為還有不過安息日的人。在安息日時間裡,沒有通訊,不能使用手機打、接電話,也不能開電視。

第二,休閒是平等的,主人、僕人、牲口,只要是生靈,都是要休息的。

第三,休閒也是一種慈善。他說,除了七日要安息,猶太人還有安息年的說法,土地在第七年要安息,不能種。果園在第七年也不能去收取,葡萄園也不能去採摘葡萄。麥穗在地裡倒伏了也不能拾起。有人會問,那這些不就都浪費了嗎,其實不然,在安息年裡,這些果子、麥穗都是留給窮人去採摘、去拾取的,很多果園園主、農場主會在門口掛出“安息年,免費採摘”的牌子。

此外,猶太人雖然發明了信貸制度,但是在猶太人中間,如果借錢六年了還不還,那第七年也就免除了這筆債務。這也是一種安息的規定。

在安息日裡,猶太人一家子聚在一起交流,大家一起聊天、看書、暢想,同時安息日也是開放的,可以對非猶太人開放,歡迎感興趣的非猶太人去參與交流。

王巖說,在以色列我多次走進猶太人社區,先後參與了28個安息日。有一次,有一位希伯來大學的同學邀請他去家裡,告訴他週五晚上7點吃飯,不過要他在傍晚的5:45就要到達猶太人社區裡。我很納悶,為什麼7點的聚餐要提前一個多小時到。這位同學說,你第一次去,我擔心你找不到地方,而6點之後我就不能接電話了。

王巖還講了另外一個例子,來說明猶太人守安息日。

有一次,他帶了一位做投資的朋友陳先生去猶太人家庭過安息日,也是一位希伯來大學同學的同學介紹過去的,當時陳先生想在以色列做投資,就想先認識一位猶太的大律師,先了解一下一些當地與投資相關的法律事務。在去到這個猶太人家庭後,大家一聊,陳先生很開心,發現這位猶太人就是當地有名的大律師,對英美的法律以及猶太的律法都很熟。吃完飯後,陳先生趕緊遞了一張名片,並說希望今後能夠有合作。當時陳先生滿心以為,這位律師肯定會很爽快地收下名片的,畢竟又多了一位客戶嘛。王巖說,當時他觀察到這位猶太律師表情有點詫異,猶豫了幾秒鐘才接下名片,然後放在桌子上,告訴陳先生“名片我收下了,先放在這裡,名片我日後會給你的,但是今天不行,今天是安息日,我們不談論工作”。對猶太人來說,安息日就是交流日,猶太民族嚴格地遵守律法,在這一天一定是和家人在一起,不工作的。猶太人在乎休息,在乎休閒,在乎交流。

王巖的演講大約進行了45分鐘,排在王巖後面的學者還有二位。王巖走下講臺時,來自中國的小老闆們湧上去找他簽名。孫琦趕緊用英文寫了一個字條,“請問,我怎樣才能找到一位熟悉以色列創新創業的嚮導呢?”寫完後他迅速交給副校長的助手,這個滿臉大鬍子助手估計是副校長女士親自指導的博士生。他迅速瞄了一眼,然後對孫琦說,“先生,我叫安迪.伯格,我曾經在北京待過幾年,就讓我做您的嚮導吧!”說完他將學生證遞給了孫琦。

孫琦嘿嘿一笑,接過一本證件看了看,這位30歲的大鬍子叫安迪,他們研究方向是動力電源,產品方向包括汽車電源、飛機電源和非軍事電源。

“成交。安迪,我欣賞你的中文,因為中文也是可以賺錢的知識。”

大鬍子神秘的眨巴眨巴眼,點了點頭,又迅速加了孫琦的微信。

孫琦立刻確認安迪為自己的微信好友,叮咚一聲之後,安迪收到來自孫琦的“打招呼紅包”,點開一看是6666元人民幣紅包。

“收到。我明天能到您府上做客嗎?”安迪不拿自己當外人了。看著幹練的安迪,孫琦感覺到這個人就是自己目前最需要諮詢顧問和導遊。

“好啊,我今晚就住在希大附近,明天我們一起回去。”孫琦說到。

當天晚上,安迪和孫琦約定一起用餐,是各自付賬的那種。他告訴孫琦,以色列人擅長創新與他們讀大學很晚有關。希大本科一年級學生的入學年齡大多在24至26歲之間。原來,以色列男性高中畢業後都要服兵役3年。退役後他們往往要去全世界轉轉,再工作一段時間。這樣一來,上大學時間就晚了。晚有晚的好處,經過服兵役、周遊世界和工作,以色列青年進大學時大多較為成熟,已對人生未來有一個規劃,知道自己想學什麼,今後想從事什麼領域的創新創業。因此,他們學習的效果很好,善於把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和實驗室裡掌握的技能運用到實踐中,很多本科生不等畢業就成了億萬富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