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幼時的經歷,真的會對人生產生巨大的影響嗎?

慧姐誠全


被道德感所逼迫而說父母是好的。我們要孝順父母。那是基於規則而形成的,並沒有內心的根基。在我們的內心深處並沒有親切感和安全感。看來提問的這位朋友。有這樣的困惑和感受。

我們身上帶著家族代代相傳的詛咒。我們也無法選擇童年的生活。但我們現在已經長大,我們可以學習愛。

我們每個人都會把原生家庭中的問題帶入到自己的家庭中。在與妻子丈夫的關係中重演原生家庭的各種傷痛。原生家庭中不好的特質會在自己的傳承與放大,所以我們要學習。

我的來訪者,一位結婚的婦女說,我悲痛的發現,在與丈夫的關係中。我成了以前媽媽的角色。折騰的很激烈,很傷痛,情緒翻江倒海,大起大落,像過山車一樣。

我從父母身上總結的好像愛的程度是用痛的程度來衡量。我看到媽媽就像紊亂型的依附關係,一方面又愛,一方面又恨媽。媽給我的愛不是欣賞,而是一種控制,被束縛,很窒息的感受,而我現在不知不覺中又成了媽媽的角色,讓我的丈夫很窒息。

我聽這位來訪者說了很多後,說了以下的話。全世界的孩子在小的時候都害怕失去父母,不管父母如何的對他們不好,就是怕失去父母。在你的原生家庭中。父母總是吵架,孩子總是勸架,媽媽總在抱怨,爸爸總在迴避,而且總是拿孩子出氣,就是把你扔到牆上成了腦震盪,又一次還把你綁在床上。可是你並不知道到底是哪裡錯了。

媽媽總在指責翻舊賬罵個不停,爸爸像個計算機坐在那兒不動,隨便慢慢。然而一直緊追不捨的媽媽,終於把爸爸激怒。兩個人開始吵架,會推搡,扔枕頭拖鞋。孩子們趕快來勸架,兩頭不討好的結果是引火燒身。他們兩個冷戰了一段時間又好了。

這個孩子長大了會是妻子,丈夫,男人,女人。任何一個人都會問這個世界對我安全嗎?我到底是誰?我有沒有價值?是否有人疼我愛我?也會問在這個世界上我能不能信任別人?

這些問題的答案是你在成年時開始思考的。但是答案卻是在你零到三歲時候形成的。那時你的記憶中心海馬迴裡還無法用語言表達,而這些內隱性的記憶一直左右著你的一生。好在我們現在可以學習了,用新的角度和觀點去看問題。這也就是問題中問到的。年幼的時候所經歷了,會對整個人生產生巨大的影響。

我們不僅僅學習規則意義下的感恩。並不是被某種道德所約束而感恩。我們也更應該瞭解到父母也需要愛和疼惜,他們也是有情緒的活生生的人,他們當然會錯,而且有時候會錯的很多。

父母一天天老去。父母慢慢成了家庭的配角,你慢慢成了主角,擔負起家庭的責任,你如果學習愛!可以終結家族的業力。

受限於時間和篇幅。我們以後有機會繼續聊一聊,如何去學習愛和改變。不知我的回答能否令你忐忑的心得到一絲的平靜。能否使你的傷痛得到一絲安慰?

送你一副我的書法作品,紫氣東來。祝願你越來越好。



鐵筆禪心


年幼時的經歷肯定會對人產生巨大的影響,如果年幼時的經歷坎坷,往往這樣的人會走兩個極端,要麼就是發奮努力出人頭地,要麼就是自暴自棄,窮愁潦倒。那麼只有華山一條路,就是發奮努力!


雨荷綠漪


不知你指什麼影響?苦難的童年和幸福的童年的經歷終生難以磨滅,但與事業成敗不成正反比。有些苦孩子沉淪在慘痛回憶中一事無成,有的則奮發圖強風生水起。反之也一樣,吃蜜糖長大的紈絝子女有的把祖輩家業發揚光大有的則敗光祖業一蹶不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