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南方特別是兩廣地區祭祖拜山多在農曆九月份?

江南柳月


說我廣東清遠習俗吧,分兩祭(春祭和秋祭)

春祭就自己近宗分支的祭拜也就是清明時分。

那麼秋祭就是祭拜祖宗太祖古祖這輩。



普天同慶


我是廣東的,我那裡是清明或清明前去拜山的,新墳要在立春前拜,長那麼大沒試過重陽去拜山。我們那裡的墳都是在山上,而且不是葬在同一個山頭。因為每個墳都要除草修墳,還要擔著兩籮筐的拜祭品爬幾座大山,所以有時候一天根本就拜不完,去年清明前一兩天就派人去給墳除草修墳了,還有的人家是花錢請人去修墳的。一天下來全身都是痠痛,手腳都是被芒草割的傷癮,但我們每年清明都回鄉拜山,所以除了過年,清明也是最多人聚在一起的。


藍人不藍瘦


我們是清明前兩個星期週末兩天,幾條同姓的村,上千人一起,從明朝耿再成將軍的墓開始祭拜下來,要兩天。然後清明前一個星期週末是我們村,全村人一起,從我們村的發源人開始。然後清明才到我們自己的,我們是我爺爺幾兄弟生下來的兒女一起,從我爺爺的爺爺開始,也要兩天。我們這邊的宗族觀念很強,每年都是這樣搞。



廣西北海釣魚狼


九月九,重陽祭祖(拜山),應該是客家人的傳統習俗。這是我多年的觀察。本人是客家話人,清明祭新墳三年,沒新墳的。在重陽節前後祭拜祖宗(拜山)。每縫重陽,通往桂東南地區的高速路、火車,快班趟趟泡飽滿,與春節差不多。所以說,重陽拜山是客家話人的習俗。粵東客家話人是不是這樣,希望出來噴噴


和平天下順


我們廣東潮汕地區,各家各戶上山掃墓,絕大部分地方的風俗習慣,不是清明,就是冬至。

九月初九重陽節,主要是祭同姓同宗的老祖公。比如我老婆的外家,隆城大宗公(張夔),是宋朝的,直系子孫就有好幾萬人,九月份全姓都派代表上山掃墓。

這種祭祖的宗族好多。









升哥與傳統文化


廣西平南縣,一江分隔南北,分稱南河地區和北河地區,南北河的人口,面積都差不多一樣多一樣大,但是拜山掃墓的習俗就有差異,南河片區基上是春祭,北河片區少部分是春祭,大部分是秋祭。我的家族是明朝弘治年間從廣東沿西江遷上廣西平南縣的,宋朝有過暫居南雄珠璣巷歷史,屬於後入兩廣地區的中原或江南漢族吧。祖先遷來平南後,居住在南河片區的白沙江沿岸平原地帶,先輩一直流傳下來這樣一句話:春嘗秋祀,意即春天掃墓拜山,秋天祭宗祠。我們的傳統就這樣,春天掃墓、拜山,秋天是不打這份工的,秋天只祭宗祠。


陸上疍家


廣西路過,好像廣西的牌位樣式和廣東不一樣?



廣西佈政史司


我家就是廣西的,寄祖拜山一般是兩個時段:清明和重陽節(農曆九月)。

重點說一下九月的,我想有以下三點:

一、農事已忙完。播種、插秧都已經做完,這兩個時間段比較清閒了,那就聚在一起拜拜祖先,聊聊家常。

二、農曆九月,秋高氣爽,這時拜山是最舒服的時刻。墳頭除草,也比較容易。

三、中秋節剛過,在世的人團聚一起,是該商量著去拜拜已逝的人了,也算是另一種團聚。


娘娘叫你寫書法


重陽掃墓祭祖的,有廣西陸川、玉林、貴港一帶的客家人、福建莆仙人、臺灣東莊裡鍾氏、饒氏族人,甚至有部分新加坡華人。深圳下沙黃氏族人、香港新界廖氏族人是春秋二祭,春祭拜祠堂,秋祭拜祖墓、祠堂。

重陽拜山是香港人特久的風俗。重陽到,香港市民或舉家登高,或掃墓祭祖。由於香港的主要墓園都在山上,掃墓的同時也實現了登高,頗切合時節。

這些掃墓人士大多以一個或數個家庭為單位,帶上豐富的祭品和香燭來拜祭先人。許多香港人掃完墓、看望過先人之後,再舉家帶上吃喝,去野外郊遊。所以清晨去墓地的各公路特別擁擠。

據史料記載,香港重九祭祖的習俗,源自在新界最早定居的大族之一的上水鄉廖族。廖族時至今日仍然保留此習俗,其秋祭的場面甚為浩大。不過,在參與人數和祭祀形式及規模方面,均有別於新界原居民以族為單位的祭祖活動。

資料記載,新界原鄉民重九祭祖,通常分為三次:第一次是私人掃墓,即小家庭式祭祖;第二次是房份掃墓,由數家至十餘家人不等;第三次是大眾掃墓,即全村同姓,無論已遷出或分居各地都共同祭祖,結隊前往掃墓。

族人一般都帶備燒豬、三牲酒禮,及碗筷、杯盤、鐮刀等用具。抵達祖墳時,部分人取石堆砌爐灶,煮備傳統的盤菜,另一部分人則清理墳旁雜草,掃除垃圾。


滬漂青衿君


兩廣重視中國傳統文化,特別是清明 重陽這些重要的節日都是很講究的,對傳統的信仰,很多傳統也得到比較完整的保留,掃墓祭祖拜山為的是紀念先人,也祈禱子孫後代興旺發達。南北方文化風俗不同,北方人祭奠的是逝去的親人;廣東人祭奠的是所有的祖先,希望中華民族道德根源可以傳承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