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造化,五行運作:從易經規律看,歷史上的朝代關係如何生克?

天地造化,五行運作:從易經規律看,歷史上的朝代關係如何生克?

《名家說易經》專欄開設以來,我們陸續收到了一些海內外易經學者、專家教授的精彩文章和觀點。

在《以史證易——易經的歷史故事》一文中,著名易經學者、黃來鎰教授,撰寫出了《以史證易(序):《易經》中的精彩歷史故事,請您也來品讀品讀》。

今天,我們將繼續擇優選登著名易經專家吳慕亮先生的觀點文章——《天地造化,五行運作:從易經規律看,歷史上的朝代關係如何生克?》一文。

夫歷史者,人類留存首要活動記錄,足以讓後世參酌洞悉既往及未來。中國傳統界所說的,則屬:“六經皆史”。

天地造化,五行運作:從易經規律看,歷史上的朝代關係如何生克?

觀歷史引夙昔掌故及實際發生之事,歷史上各朝各代出現了許多研讀易經和歷史的名人前賢,無不一是喜歡易學,善於文章。

如漢武帝時期,著作《史記》的司馬遷,《前漢書》的作者班固、《後漢書》的作者范曄,《三國志》的作者陳壽,《晉書》的作者房玄齡,《南齊書》的作者蕭子顯,《梁書暨陳書》的作者姚思廉,《魏書》的作者魏收,《北齊書》的作者李百藥,《周書》作者令狐德棻(音:fēn),《南史暨北史》的作者魏收,《北齊書》的作者李延壽,《隋唐》一書的作者魏徵,《 舊唐書》的作者劉煦,《新唐書》的作者歐陽修,《舊五代史》的作者薛居正,《新五代史》的作者歐陽叔,以及《宋史》和《遼史》的作者脫脫等,還有《元史》的作者宋濂、《明史》的作者張廷玉,《清史稿》的作者趙爾巽等……

歷史上,這些名人前賢們創造出的中國24史,其價值匪淺。

天地造化,五行運作:從易經規律看,歷史上的朝代關係如何生克?

天地流行,五行運作如輪轉。乾坤妙諦,如以中華民國之土,克清朝之水;清朝之水,克明朝之火;明朝之火,克元朝之金;元朝之金,克宋朝之木;宋朝之木,克唐朝之土;唐朝之土,克隋朝之水;隋朝之水,克晉朝之火;晉朝之火,克劉漢之金;漢朝之金,克秦朝之木;秦朝之木,克周朝之土;周朝之土,克商湯之水;商湯之水,克夏朝之火。

“靜觀天運造化,非人力之所能焉!”

夫《易》者,乃群經之首,昔聖王伏羲氏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結繩以紀事。

神農氏教民以耕耨,日中為市,刳木為舟,剡木為楫,浮行於水上,以涉大川。

天地造化,五行運作:從易經規律看,歷史上的朝代關係如何生克?

黃帝垂衣裳而治,服牛乘馬,引重致遠以利天下。帝堯繼之,教民刨木為屋,壯其觀也。設戶扉以性器官豺狼、御盜寇;以易卦之策與民用之而定吉凶矣!

文王姬昌,受困於羑里而演《易》。周公夜以繼日,思兼三王(夏、商、周)之合稱,標點《易》學爻辭之紀綱。

孔子誨人不倦,以生叔世道衰之際,濟世弘志,一籌莫展,見麟傷於澤,乃知天命之糜矣!遂返魯作《十翼》,訂《六經》,以明王法,舉三才之妙,盡歸修齊之道;此皆聖人作《易》之深意,世人切莫邈而視之。惟若洞見《易》道玄微,必獲高人傳授耳!

天地造化,五行運作:從易經規律看,歷史上的朝代關係如何生克?

易者,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卦由六十四,爻有384,而衍生一萬一千五百二十之策。

卦以為體,爻以為用。能知幽明之幫,生死之說,鬼神之情。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佔;遠在天地之外,近在一身之中,放則彌之六合,卷則藏之於密,此猶聖人極深而研幾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孰能至此乎?妙哉《易》之道。

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用心寫成,感謝大家訂閱專欄,閱讀完整內容。如果喜歡,歡迎轉發和評論,留言或私信互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