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側記:“科技長征”爭分奪秒 創新發展時不我待

3月31號至4月3號,常州“科技長征”再出發,由市委書記汪泉率領的常州市黨政企代表團,赴東北開展產學研合作對接。短短三天時間,代表團分別赴東北三省三個城市,與哈爾濱工業大學、吉林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哈爾濱焊接研究院、中科院長春光機所、應化所等大學大院大所展開對接交流,加速高校院所先進科技成果向我市轉移轉化。

新闻侧记:“科技长征”争分夺秒 创新发展时不我待

常州船用電纜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高駿說:“我剛才在參觀的時候聽講到,關於新材料......”

4月2號下午5點,在常州市黨政企代表團與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對接座談會上,過了會議原定結束時間,但30多位常州企業家還是意猶未盡,他們有太多的技術需求要與專家教授進行交流,會後他們還在一路追問。

新闻侧记:“科技长征”争分夺秒 创新发展时不我待

常州聚豪電氣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濤表示:“新能源汽車是未來的趨勢,所以我本來也是做絕緣材料的,我也希望能通過他們在我們新能源汽車的絕緣系統上能得到一個突破,打破我們完全依賴進口的局面。”

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科研三處處長孫小紅說:“確實時間比較緊,我們一方面是把今天企業提出來的需求的話反饋給我們團隊,也希望能夠在“5.18”(展洽會)的時候,帶著團隊去常州企業去調研和交流。”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為了解決本土創新資源稀缺的問題,自2006年起常州實施“科技長征”計劃,已先後引進40多家高校院所來常建立研發機構,創造了“經科教聯動、產學研結合、校所企共贏”的常州模式。

其中,大連理工大學先後在常州建設了江蘇研究院及智能裝備研究院,累計服務企業200多家,開展技術合作100多項。4月3號,依託兩大研究院,學校與常州又簽訂了12項校地、校企合作協議。

大連理工大學江蘇研究院總經理、常州大連理工大學智能裝備研究院院長李強表示:“我們未來就是要打造國家級中小企業服務平臺、國家級的製造業創新中心、國家級的科技孵化器。”

同樣,常州企業在遠赴東北三省的“科技長征”中也是不虛此行。4月2號晚上,江蘇金梓環境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謝小東隨代表團乘坐高鐵從長春趕往大連,到達住地已是凌晨,他從2008年開始,已經連續10多年參加“科技長征”,每次代表團都將趕路的時間安排在晚上,將更多的時間留給交流對接,高效率贏得了滿滿的收穫。

江蘇金梓環境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謝小東說:“你不創新,你談不上發展,你就守住都不容易,所以我們從開始,對於這個行業,那時候剛起步,從2008年剛進入的,到這麼多年,我們去年已經完成了新三板的上市。”

多年來,依託黨委政府搭建的創新平臺,參加“科技長征”的企業家拓寬了視野,企業轉型升級的步伐也邁得更穩。

江蘇君華特種工程塑料製品有限公司總經理李軍表示:“我們在進行新產品的推廣過程中,會遇到很多的技術問題,通過與大學的這種合作,我們可以提升我們公司技術創新能力。”

江蘇凱特汽車部件有限公司董事長管建國說:“我們有一個項目叫顆粒增強鋁基複合材料,這個材料在全國,哈工大是最先進的,通過這個材料的改進,讓我們這個汽車的鋁合金車輪,我們做的輪轂,鋁合金車輪的各個參數都有大幅度的提升。”

新闻侧记:“科技长征”争分夺秒 创新发展时不我待

另外,常州市黨政企代表團還有許多剛剛加入“科技長征”的企業家,通過對接,他們尋找到一條創新引領發展之路。

常州常華光電塑膠有限公司總經理汪俊說:“我們也非常珍惜這次過來產學研一些調研,對我們企業今後的一個發展方向、一個創新未來,我覺得是一個非常大的促進。”

光大環保技術裝備(常州)有限公司研究院綜合環境技術研究所副所長張林表示:“想借助哈工大這些知名的教授和專家,在我們這個實際工程中遇到的一些問題,我們一起建立起課題,一起來研究。”

本次“科技長征”,常州共與高校院所簽訂20項校地、校企合作協議:

鐘樓經濟開發區管委會與哈工大機器人研究所簽訂共建常州市醫療機器人協同創新中心。

江蘇凱特汽車部件有限公司與哈工大複合材料與結構研究所合作,開展商用車用顆粒增強鋁基複合材料汽車車輪的研發。

光大環保技術裝備(常州)有限公司與哈工大市政環境工程學院合作,開展高效厭氧處理技術聯合研發。

吉林大學與江蘇君華特種工程塑料製品有限公司共建企業創新中心

吉林大學與中車戚墅堰機車車輛工藝研究所有限公司簽訂軌道交通關鍵零部件可靠性技術研究合作框架協議

吉林大學與中航鋰電科技有限公司開展鋰離子電池高性能硅基負極材料的設計研究

吉林大學與漢得利(常州)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研發主動噪聲控制系統

常州船用電纜有限責任公司與長春應化所簽署協議,雙方將合作開展高性能陶瓷化硅橡膠的應用研究

大連理工大學江蘇研究院與金壇區人民政府、大連理工大學國家技術轉移中心簽署共建創新創業基地協議。

大連理工大學江蘇研究院與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開放智能機器(上海)有限公司簽署共建常州機電學院人工智能技術研究院協議

大連理工大學江蘇研究院與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常州創客天使投資有限公司簽署建設創新創業線上平臺協議。

常州科教城管委會、大連理工大學知識產權學院簽署共建知識產權專業教學實習實踐基地協議

江蘇省新能源汽車智慧能源裝備創新中心,大連理工大學研究生工作處、大連理工大學江蘇研究院簽署共建博士生創新實踐基地協議。

大連理工大學江蘇研究院與常州市建築科學研究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簽署建科高新檢測雲平臺開發合同。

大連理工大學江蘇研究院與大連理工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部簽署共建公共管理碩士專業學位聯合培養實踐基地協議

常州天正工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常州大連理工大學智能裝備研究院簽署共建產學研大數據應用技術開發中心項目

常州天正工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常州大連理工大學智能裝備研究院簽署推動城市級“工業互聯網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協議;

常州厚德再生資源科技有限公司,大連理工大學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部簽署有機樹脂廢物人工智能處理與全過程智慧管控平臺開發合同

常州市潞城燃氣設備有限公司,大連理工大學機械工程與材料能源學部簽署燃氣場站智能控制系統開發合同。

常州聚豪電氣有限公司,大連理工大學化工與環境生命學部簽署聚脂薄膜卷管裝置及其工藝開發合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