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波西米亞狂想曲》,還有這些好看又好聽的片,部部經典!

自從電影告別默片時代,它就變成了視與聽共同構建的藝術。事實上,即便在默片時代,經常還有辯士解說或現場配樂。

聲音至關重要,它參與敘事,烘托氛圍,調動情緒。一些電影的配樂或歌曲,甚至喧賓奪主,成為令人印象最深刻的部分。有的平衡一些,既好看,又好聽,配樂和歌曲低調地服務於整片。

3月22日在內地上映的《波西米亞狂想曲》,之所以能席捲全球,還斬獲最佳男主角、最佳剪輯、最佳混音、最佳音效剪輯四項奧斯卡大獎,即在於它有著山呼海嘯般的情緒感染力。

除了《波西米亞狂想曲》,還有這些好看又好聽的片,部部經典!

一組人物,一段故事,一場經典演唱,零件組合看似簡單,但看到最後,觀眾猶如身處現場,熱血噴湧,熱淚盈眶。

影史上特別好聽的片子,其實不少。每一部,都堪比一張超級專輯。當然,它們也很好看。

來“聽聽”吧——

1、《黃金三鏢客》:最好聽的西部片

除了《波西米亞狂想曲》,還有這些好看又好聽的片,部部經典!

毫無疑問,《黃金三鏢客》是一部“好看”大於“好聽”的電影。

導演賽爾喬·萊昂內的水準,一流中的一流。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李·範·克里夫、埃裡·瓦拉赫,三位“好壞醜”的表演,也精彩得無以復加。

除了《波西米亞狂想曲》,還有這些好看又好聽的片,部部經典!

但恩尼奧·莫里康內的配樂,實在太出彩了。每一位看過的人,都不可能忘記他的音樂。墨西哥哀樂與口哨聲夾雜的對決曲,後來被昆汀、被三池崇史等導演,反覆引用過無數次。

這部西部片的配樂,好聽到,僅衝配樂,每年也應該重看一遍。

2、《伍德斯托克音樂節1969》:這就是一場演唱會

除了《波西米亞狂想曲》,還有這些好看又好聽的片,部部經典!

《波西米亞狂想曲》講的是皇后樂隊與主唱佛萊德·摩克瑞的故事,華彩片段是他們在“拯救生命”大型搖滾樂演唱會(LIVE AID)上無與倫比的表演。

1969年的伍德斯托克音樂節,在音樂史上的地位,可以說不亞於LIVE AID那場。幸運的是,當時有人記錄了它,並製作成片,也就是這部《伍德斯托克音樂節1969》。《波西米亞狂想曲》是一段,《伍德斯托克音樂節1969》可是一整場啊,它就是一場演唱會!

除了《波西米亞狂想曲》,還有這些好看又好聽的片,部部經典!

“伍德斯托克”現在已是一種符號,代表著美國六十年代的嬉皮士文化。《伍德斯托克音樂節1969》算是一種物證,除了好聽,它還記錄了現場的各種細節。它讓“伍德斯托克”這幾個字,不僅僅意味著一個標籤,一個神話,通過它,我們可以重返現場。

2009年,有部叫《製造伍德斯托克音樂節》的電影,導演是李安。片子帶著典型的李安風格,不疾不徐,激情與風暴被剋制,氣質有點清湯寡水。不過,片中對分屏鏡頭的使用,正是對《伍德斯托克音樂節1969》的致敬。

要圖好聽,要體驗現場激情,只看李安那部不行,還是得看《伍德斯托克音樂節1969》。

3、《迷牆》:最偉大的MV

除了《波西米亞狂想曲》,還有這些好看又好聽的片,部部經典!

這片很另類。沒什麼情節,手法前衛大膽,迷幻色彩濃厚,算是一支大型MV。

講的是一個搖滾樂手的成長史,與平克·弗洛伊德樂隊有關。大量隱喻,少量臺詞,因而,觀看這片的最佳姿勢,便是好好聽,好好感受,不要執著於尋求清晰的故事線。

除了《波西米亞狂想曲》,還有這些好看又好聽的片,部部經典!

它誕生於1982年,被一些人視為MTV的開山鼻祖。導演艾倫·帕克會玩,也很敢拍,編劇和演員有平克·弗洛伊德樂隊成員參與。影片的開創性與超前性,即便現在,也難超越。

4、《天鵝絨金礦》:最酷炫的搖滾電影

除了《波西米亞狂想曲》,還有這些好看又好聽的片,部部經典!

這片的導演是託德·海因斯。他的電影風格,完美承襲了古典好萊塢的傳統。起承轉合,嚴格履行,還非常注重人物。但,這不意味著他死板。

《天鵝絨金礦》的背景,是搖滾史上最華麗的70年代。託德·海因斯“很規矩”,忠實地再現了那個炫酷至死的時代。

除了《波西米亞狂想曲》,還有這些好看又好聽的片,部部經典!

電影誕生的年份是1998年。當時,主演伊萬·麥克格雷格27歲,喬納森·萊斯·梅耶斯 21歲,克里斯蒂安·貝爾24歲,都是風華正盛的年紀。

“儘管你將看到的是一部虛構的作品,但仍應以最大的音量來欣賞。”《天鵝絨金礦》的好看與好聽程度,絕對配得上它的這句開場白。

5、《8英里》:最好看的說唱電影

除了《波西米亞狂想曲》,還有這些好看又好聽的片,部部經典!

主演是埃米納姆,最著名的白人說唱歌手。

這不是一部傳記片,但導演柯蒂斯·漢森充分利用了埃米納姆的身份特點和業務技能。他與黑人的衝突、較量,在片中演化為觀賞性極佳的戲劇化情節。

除了《波西米亞狂想曲》,還有這些好看又好聽的片,部部經典!

超強的節奏感,唯我獨尊的氣勢,天然而就的熱血勵志,《8英里》的誕生,戲裡戲外有著天時地利人和的因素。好萊塢隨便一個編劇,或許可以再虛構一個類似的故事,但再沒有另外一個埃米納姆了。

既然無法再現,那就,反覆欣賞吧。

6、《幾近成名》:最好聽的樂迷電影

除了《波西米亞狂想曲》,還有這些好看又好聽的片,部部經典!

當個樂迷,最高境界是什麼?骨肉皮?寫樂評?成為樂手?

《幾近成名》虛實相交,講樂迷與樂隊之間的故事。主題很通俗,青春、搖滾、理想、遠方、困惑、迷茫,都是很多人成長經歷中必須要面對的一些事兒。

除了《波西米亞狂想曲》,還有這些好看又好聽的片,部部經典!

這片像是一趟載滿熱烈物品的高速列車,它裡面有好聽的音樂,繁榮的華麗搖滾,熱鬧的喧譁與樸素的傷感。別多想,享受它就好。

7、《布魯斯——百年藍調音樂之旅》:最漲姿勢的音樂片

除了《波西米亞狂想曲》,還有這些好看又好聽的片,部部經典!

這是一部電視紀錄片,共7集。

每集的導演,都很大牌,有克林特·伊斯特伍德、馬丁·斯科塞斯、維姆·文德斯等。

如片名所言,講的是藍調音樂。幾位導演都是不折不扣的樂迷,關於藍調的大部分知識點,都可以通過這部紀錄片獲得。

怎麼來的?怎麼擴散的?有哪些代表樂手?對爵士、搖滾和鄉村樂有什麼影響?藍調迷自然不能錯過,普通人看也可以漲漲姿勢。

8、《尋找小糖人》:最傳奇的音樂片

除了《波西米亞狂想曲》,還有這些好看又好聽的片,部部經典!

《尋找小糖人》,第85屆奧斯卡最佳紀錄片。

主人公羅德里格斯,一個美國歌手,非常傳奇。他曾在70年代,發行過兩張專輯,《Cold Fact》與《Coming From Reality》,在美國不火。專輯賣得不好,被唱片公司拋棄,但他在南非,卻火得一塌糊塗,銷量超50萬,知名度可與滾石樂隊相媲美。

除了《波西米亞狂想曲》,還有這些好看又好聽的片,部部經典!

在不同的地方,際遇如此不同,他的傳奇性,荒誕到有點離奇。或許,這個世界有著太多的謎題,都無法解開。而羅德里格斯的事兒,因為一個意外,被全世界知道了。

對於我們,重點是《尋找小糖人》裡的歌,都很好聽。他的傳奇故事,像是佐料,讓他的音樂,變得更“香”了。

9、《醉鄉民謠》:最好聽的民謠電影

除了《波西米亞狂想曲》,還有這些好看又好聽的片,部部經典!

科恩兄弟很有意思。他們很冷酷,電影常有突然而至的暴力;他們又有很小清新的趣味,是民謠鐵粉。2018年的西部片《巴斯特·斯克魯格斯的歌謠》,就是好看又好聽,有暴力也有民謠。2000年的《逃獄三王》,原聲更是拿下第44屆格萊美最佳年度專輯大獎 。

而他們對民謠的終極示愛,無疑是這部《醉鄉民謠》。什麼是民謠?如果一首歌不像是新的,也永遠不會變老,那就是民謠。電影講的是一個落魄歌手的失敗者之歌,裡面穿插著《500 Miles》、《Hang me oh Hang me》等經典民謠。

除了《波西米亞狂想曲》,還有這些好看又好聽的片,部部經典!

看這片,就像在冬日闖入一個民謠酒吧,聽歌聽得流連忘返,不想出來,不想結束。當片尾鮑勃·迪倫的聲音響起,一個時代要開始了,而電影,要結束了。刻薄的科恩兄弟,少見地溫柔了一回,他們緩緩搖醒微醺的觀眾,收場。

10、《波西米亞狂想曲》:為大銀幕而生

除了《波西米亞狂想曲》,還有這些好看又好聽的片,部部經典!

對於我們,《波西米亞狂想曲》的最大爽點,自然是可以在銀幕上觀看。

大銀幕太重要了。不管是樂迷、影迷還是普通觀眾,從VCD到DVD再到藍光、互聯網,看前面那些片,多是通過某些隱秘的流通渠道。就算有投影、高清加持,快感總是被縮小的。

在電影院看《波西米亞狂想曲》,尤其高潮部分的演唱段落,我們很難不被感染到。一個歌手的傳記片,一位病人的狂響,生生地演化為極度熱血的高燃電影。

除了《波西米亞狂想曲》,還有這些好看又好聽的片,部部經典!

網上流傳有當年皇后樂隊的現場視頻,清晰度一般,說實話,雖是原唱,觀感與聽感,不一定比《波西米亞狂想曲》要爽。當然不是他們唱得不好,而是視頻的損耗、拍攝時難免打的折扣所造成的。而這部電影,動用的是當下最好的技藝,視聽一流。

除了《波西米亞狂想曲》,還有這些好看又好聽的片,部部經典!

我們無法經歷當年皇后樂隊的偉大現場,但可以在電影院看到傳奇再現,也是一種幸運。

看完《波西米亞狂想曲》,忍不住貪婪地想了一下:如果那些好看還好聽的電影,都能在大銀幕上感受一下,多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