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城聚勢|銀川都市圈:銀川和他的“小夥伴們”


群城聚勢|銀川都市圈:銀川和他的“小夥伴們”


引言

兩年前,銀川拉了一個“群”,將石嘴山、吳忠市利通區、青銅峽市和寧東基地都“拉”到“群”裡,組合成一個潛力無限的巨大“朋友圈”。

“群”城聚勢。以銀川為原點,100公里為半徑,在寧夏版圖上畫一個大大的圓,石嘴山、吳忠、寧東等“小夥伴們”都被“收納”進圓裡面。2017年6月,自治區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大力推進銀川都市圈建設”的戰略舉措。兩年多來,自治區層面緊鑼密鼓地推動此項工作,出臺了推進銀川都市圈建設實施方案,自治區黨委書記、人大常委會主任石泰峰多次調研,並召開座談會、推進會,對銀川都市圈發展提出要求。10月22日,自治區審議通過了《銀川都市圈建設協同發展實施規劃》,意味著銀川都市圈將進一步優化升級、向高而行。

從一座座沿黃城市的孤立發展到銀川都市圈的協同推進,“破”與“立”、“加”與“融”,“張揚個性”與“集約集聚”,“此消彼長”與“攜手共進”……銀川和他的“小夥伴們”迅速轉換角色,消除思想顧慮,以大視野、大胸懷、高姿態,創新思維和創新舉措打破“畫地為牢”的行政壁壘,為全區高質量發展打造範圍更大、動力更強的“發動機”和“穩壓器”。

都市圈的發展遠非城市之間點對點的直線連接、簡單相加,而是在多維空間的全方位、立體化、多領域的全面提升。群雄逐鹿,千帆競進,邁進協調發展的全域經濟時代,銀川都市圈在大棋局中有著怎樣的地位?縱觀全區,銀川都市圈輻射的“三市一地”山水相依、地緣相近、人文相通、經濟相融,有著極為密切的經濟、文化、社會聯繫。今天,寧夏日報客戶端從生產、生活、生態、文化“四個邏輯”,帶您看看銀川和他的小夥伴們“長勢”如何?融合的怎麼樣?

共同繁榮的“生產邏輯”

共同繁榮的“生產邏輯”是都市圈存續的基礎和關鍵,其中,關鍵的關鍵當屬交通。

一條交通線路、打通萬千關節,銀川都市圈的文章首先在交通的互聯互通上起筆。

銀西高鐵、包銀高鐵建設順利推進、捷報頻傳,建成後將大幅縮短銀川市和寧東、石嘴山市、吳忠市之間的通行時間,接入全國高鐵網。河東國際機場空港綜合交通樞紐已經建成,零換乘、無縫切換的交通時代即將來臨。

寧夏機場公司先後建設運營了銀川市悅海新天地、火車站、吳忠、鹽池及石嘴山城市候機樓5座城市候機樓,更好地配合了銀川都市圈周圍城市旅客的航空出行需求。

既注重向外開放,又注重內在修為。銀川、吳忠和石嘴山三市已實現了城區公交一卡通的互聯互通,銀川都市圈公共交通同城化實現突破。京藏高速改擴建(銀川段)進展順利,典農河至沙湖旅遊公路、銀川至青銅峽快速通道等一批路橋項目於今年建成通車,還有一批路橋項目啟動前期工作。2019年,銀川都市圈還將試運營至寧東、大武口、吳忠以及吳忠至靈武等城際公交。可以說,銀川都市圈距離實現“半小時經濟圈”越來越近。


群城聚勢|銀川都市圈:銀川和他的“小夥伴們”


科技,是城市生命的脈動。

銀川都市圈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加快經濟轉型發展,聯合科技部和東部沿海省市相繼實施了“科技支寧”等重大戰略計劃,建設了銀川中關村、蘇銀產業園等園區,引進一批重大產業項目。寧東能源化工基地上馬了一批科技含量高的精細化工項目;老工業城市石嘴山堅持以創新驅動為引領,加快實現從寧夏工業的“搖籃”向科技創新的“搖籃”轉變;吳忠市也依靠創新驅動讓“智造”走向全國。

協同發展,互補互促的思路,改變了過去以能源化工為主的產業同質化佈局,構建起優勢互補、分工協作、凸顯特色、競爭力強的產業體系,為都市圈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核心動能”。


群城聚勢|銀川都市圈:銀川和他的“小夥伴們”


提升品質的“生活邏輯”

在寧東上班,到石嘴山星海湖看風景,去吳忠吃拉麵喝早茶,到銀川懷遠市場逛夜市……銀川都市圈串聯起區域內的所有“圈友”,不斷延展著寧夏人的“幸福半徑”。銀川、石嘴山、吳忠、寧東……每個城市都有獨特的地域性格和生活軌跡,分則各富神采,合則將成為一幅更具多樣性、豐富性、融合性的美麗長卷。

暮秋時節,銀川都市圈西線供水工程建設如火如荼。這是寧夏首個以“銀川都市圈”命名的大型互聯互通民生保障工程項目。今年年底工程全線貫通後,銀川市、石嘴山市、吳忠市8個縣區的260餘萬城鄉居民將告別長期飲用地下水的歷史,改喝經過淨化處理的黃河水。“同飲一河水”,隨著銀川都市圈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銀川都市圈內外民的認同感、幸福感也將得到加深。


群城聚勢|銀川都市圈:銀川和他的“小夥伴們”


在教育方面,銀川都市圈內各教育機構通過“互聯網+教育”實現了優質教師資源共享,開通了教育雲智慧校園381所,建設名師網絡工作室254個。啟動都市圈優質學校與鄉村薄弱學校結對,利用在線互動課堂,開展跨縣(區)、跨學校“1拖2”互動教學活動。

在醫療方面,33家醫療機構和1家檢驗機構已經“優化組合”,成為第一批臨床檢驗結果互認資格單位覆蓋銀川都市圈的遠程會診、遠程影像、遠程心電等互聯網+遠程醫療應用中心基本建成,努力降低患者醫藥費用負擔。組建醫聯體、醫共體12個,吳忠市人民醫院與寧夏人民醫院、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合作共建專科聯盟,讓百姓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專家問診。

在為民服務方面,為加快推進銀川都市圈電子政務互聯互通,打造了都市圈“i銀川”APP,網內可直接辦理事項50項、在線預約事項500項、在線查詢1100項。自治區本級、市、縣事項網上可辦率分別達到90%、80%。都市圈“一卡通”實現了社保、農業補貼等十餘項惠民資金一卡發放。


群城聚勢|銀川都市圈:銀川和他的“小夥伴們”


共治共享的“生態邏輯”

賀蘭巋然,長河不息。銀川都市圈同時擁有“父親山”和“母親河”兩大自然資源。

初夏的賀蘭山鬱鬱蔥蔥,遠眺黃河銀光閃閃。天下黃河富寧夏,賀蘭山阻擋著蒙古高原的風沙和寒流,是寧夏重要的生態屏障,二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因水而生,才更懂得對母親河的珍惜。因山而靈,才更明白對父親山的敬畏。打造銀川都市圈,生態環境的共治共享被放在了優先位置。在“生態立區”戰略的指引下,寧夏相繼實施了賀蘭山保衛戰、新時代黃河保衛戰等重點生態環保治理工程。


群城聚勢|銀川都市圈:銀川和他的“小夥伴們”


建設生態廊道工程,把銀川都市圈山水林田湖草作為生命共同體,構築都市圈綠色生態屏障。都市圈“東熱西送”集中供熱工程已建成投用,銀川城市建成區供熱燃煤鍋爐全部拆除併網、應拆盡拆,秸稈綜合利用率達83%。今年上半年,銀川都市圈範圍內空氣質量實現較大幅度改善,其中,銀川市改善最為明顯,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到87.8%,同比提升25個百分點。

打好新時代黃河保衛戰,黃河銀川段水質實現了“Ⅱ類進Ⅱ類出”。銀川市實施了濱河水系溼地擴整連通等重大水利工程,榮獲“國際溼地城市”和2018年中國“最具生態競爭力”城市稱號。

遠眺賀蘭山,輪廊清晰的山脈猶如屏障守著鳳凰城……一幅幅優美圖景見證著寧夏堅持“生態立區”戰略,大力推進銀川都市圈生態文明建設的成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可以預見,一個環境優美、生活舒適的現代化都市圈不久後將會矗立在寧夏平原。


群城聚勢|銀川都市圈:銀川和他的“小夥伴們”


傳承開放的“文化邏輯”

銀川都市圈文化氣質相近,促進了文化生活的共融共通。

近年來,銀川和“小夥伴們”聯合推出了多種多樣的文化藝術、文博展覽交流活動,加速了都市圈不同城市文化的交流與融合。”

一條“黃河金岸”生態廊道串起了銀川都市圈,南起青銅峽庫區,北至惠農區黃河入口,貫通青銅峽、利通區、永寧縣、賀蘭縣、靈武市、興慶區、平羅縣和惠農區。

在挖掘弘揚黃河文化和保護黃河資源的基礎上,銀川都市圈和沿黃周邊城市緊緊抱成一團,讓“全域旅遊”的步子走得更穩更遠。賀蘭山東麓生態經濟走廊、黃河金岸塞上江南風情走廊、典農河休閒遊憩走廊、水韻慢遊“大沙湖”旅遊協作區等一批精品旅遊產品和線路同時被推出。


群城聚勢|銀川都市圈:銀川和他的“小夥伴們”


從一個城市到建立群的意識、圈的格局,寧夏堅持“一張圖”規劃,“一盤棋”建設、“一體化”發展。

從首府“一花獨放”到“三市一地”的“漣漪效應”,內連外通的微循環,正在為都市圈發展帶來新氣象。

變化,每天都在悄然發生;未來,美好生活值得期許。


群城聚勢|銀川都市圈:銀川和他的“小夥伴們”


(文字整理:寧夏日報記者 馬文偉 姜盼 圖片均為資料照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