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創新基層治理模式

中國創新基層治理模式

這是湖南湘西花垣縣十八洞村(9月3日無人機攝)。新華社記者 陳澤國 攝

新華社長沙11月27日電(記者劉紫凌 張玉潔 劉芳洲)41歲的農村黨員楊正邦選擇把500元獎金捐贈出去用於國家抗震救災。這500元錢,本是村裡表彰他幫助身邊鄰里的一筆獎金。

2013年,中國實施精準扶貧的方略在楊正邦的家鄉——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縣十八洞村首次被提出。

過去,這個地處中國連片特困地區武陵山脈腹地的純苗族村寨曾因閉塞落後,當地群眾生活長期徘徊在貧困線下,2013年人均純收入僅1668元。

中国创新基层治理模式

楊正邦在教石拔三普通話。(採訪對象供圖)

精準扶貧開展以來,十八洞村依託獨特的自然環境,發展起鄉村旅遊、特色種植、養殖、苗繡、山泉水等產業。去年底,這個人口不足千人的村莊人均純收入已達12128元。

和中國不少貧困村一樣,精準扶貧為十八洞村帶來的變化不僅是增收。過去,人窮志短,一些貧困戶抱有“等靠要”思想,對通過自己奮鬥過上好日子不敢信、不敢想,更不敢幹。現在腰包鼓了,幹勁足了,村民民主參與意識和權利意識不斷提升。

2017年湖南省宣佈十八洞村脫貧後不久,村裡幹部群眾逐漸轉到鄉村振興的道路上探索。實踐中,駐村扶貧工作隊和村支兩委發現村裡存在一些突出矛盾,比如,村裡無公職黨員服務群眾意識強烈,但缺乏好的實踐平臺;村幹部每天“忙得不可開交”而群眾滿意度卻不高;老百姓想知道黨員到底幹了什麼卻無從得知。

中国创新基层治理模式

這是在湖南湘西花垣縣十八洞村拍攝的“互助五興”黨員家庭戶標牌(11月12日攝)。新華社記者 陳澤國 攝

“不少苗族群眾不善表達,部分農村黨員希望參加村內建設卻又礙於‘無職務’不好插手。”十八洞村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麻輝煌說,這讓他們認識到,過去“由村支兩委到村民小組再到農戶”的傳統治理模式已經難以適應新時代農村發展的要求。

去年下半年,十八洞提出“學習互助興思想、生產互助興產業、鄉風互助興文明、鄰里互助興和諧、綠色互助興家園”的“互助五興”農村基層治理模式,通過在村內推選41名黨員骨幹、鄉賢能人為組長,每人聯繫五戶群眾,按照“地緣相鄰,產業相近,志趣相投,優勢互補”原則,組建起41個互助小組。楊正邦便是其中一個互助小組的組長。

初中文化、又在外地有過16年打工經歷,楊正邦在村裡算“見過世面”的青年黨員。當上“組長”,讓他有了更多責任感,也有了“正當身份”。

通過走訪,楊正邦瞭解到他的組員、69歲的村民石拔三心中的困擾——因為沒有讀過書,只會說苗語,與遊客交流不暢。於是他在閒暇時便到石拔三家,給她“培訓”普通話。

如今,石拔三已經能用簡單的普通話和遊客打招呼,見到人還會邊握手邊笑盈盈地說:“你來看我,我感謝你!”

除了幫助自己的“組員”,楊正邦還主動為其他小組長“分憂”。今年春節期間,村民楊成家失火,房屋財產付之一炬。楊正邦主動找到楊成的“組長”商量,又在各大群中發佈募捐消息,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共湊款10萬元,幫助楊成重建家園。

“以前想為村裡做點事又怕別人覺得我多管閒事。現在我是小組長,應該要當榜樣。”楊正邦說。

在村支書龍書伍看來,“互助五興”既為想幹事的普通黨員提供了機會與平臺,又能幫村支兩委分擔工作,還能讓群眾知道黨員到底幹了什麼,有效化解了此前基層治理存在的突出矛盾。

中国创新基层治理模式

9月4日,湖南湘西花垣縣十八洞村老支書石順蓮在“十八洞村苗繡特產農民專業合作社”製作苗繡。新華社記者 陳澤國 攝

十八洞村探索建立考核制度,每月的主題黨日,村內全體人員對各小組當月互助活動進行評議,結果作為評選表彰、推優入黨、推選後備幹部、集體經濟收益分配的重要依據。

此外,依託村級集體經濟,十八洞村民們在日常生活中以“行動換積分,以積分換物品”,大家拿著積分券可以兌換到油鹽米麵等生活用品。

11月3日,在十八洞村舉行的晚會上,楊正邦被村裡評選為“‘互助五興’優秀中心戶”,拿到獎金後,他便全部捐了出去。

“一名普通農村黨員能有這樣的覺悟讓我們很欣喜。”麻輝煌說。

十八洞村的探索實踐,為湘西州“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提供了有益樣本。如今,全州5萬多名農村黨員與群眾緊密對接,建立2.5萬餘個互助組,參與農村群眾達13萬餘戶。

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的社會治理體系,是中國共產黨十九屆四中全會的明確要求。在中國各地,通過黨建引領、手段創新,近幾年已有越來越多的“十八洞村”湧現,探索出了一批基層治理的好經驗。

中国创新基层治理模式

9月3日,湖南湘西花垣縣十八洞村的一位村民在十八洞村山泉水廠工作。新華社記者 陳澤國 攝

湖北省赤壁市,通過建立“數字城管系統平臺”反饋問題,免去了群眾的往來奔波,方便群眾的同時,高效處置事務,有效推進治理,深受幹群歡迎;湖南嶽陽市岳陽樓區“群英斷是非”治理模式讓低保戶在意的、熟悉的、說話有分量的人坐在一起評評理、斷一斷,過去一些“難纏的”“不講理”的老百姓紛紛服了氣。

中共湘西州委書記葉紅專認為,基層情況錯綜複雜,工作千頭萬緒,基層治理是一門科學。“成功的治理應該在實戰中管用、讓基層幹群愛用、群眾感到受用。只有‘以人民為中心’,發動群眾共建共治,才能最終實現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