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的7nm工藝預計年底量產,華為+中芯,差距離第一還遠嗎?

手機是一個常見而又特殊的產品,由於功耗和性能的需求,手機往往對SoC的製程工藝有業界最高的要求,旗艦手機的製程工藝往往是行業的頂尖水平。

幾個月以前華為被臺積電單方面砍掉了20%的訂單,這些訂單主要為14nm工藝。後來中芯國際告知大家,自家能代工14nm芯片了,良品率高達95%。在後來中興就獲得了華為的大量的14nm訂單。

國產的7nm工藝預計年底量產,華為+中芯,差距離第一還遠嗎?


7nm

ASML多次表示會向中國企業提供產品,但是……

中芯國際由於沒有7nm所需要的EUV光刻機,就採用N+方式努力達到行業要求的7nm標準。

國產的7nm工藝預計年底量產,華為+中芯,差距離第一還遠嗎?

N+

N+1工藝和14nm相比邏輯面積漸少63%,SoC面積減少55%,性能提升20%,功耗降低57%。N+1工藝在功耗、穩定性等方面已經非常接近7nm標準了。N+1工藝主要是面向低功耗和。當然了除了N+1以後中芯還有N+2工藝,N+2和N+1在功耗上基本類似,但是、但可是,N+2和N+1的區別在與性能和成本。N+2顯然是性能更強,成本更高。

這和臺積電的發展路線有些類似,臺積電7nm共有三種工藝分別是:低功耗N7和高性能N7P,有了EUV後就有了N7+。華為的麒麟990用到的就是N7+。中芯梁孟松表示,在當前環境下,N+1和N+2代工藝到不會使用EUV工藝,等到設備就緒後N+2之後的工藝才會轉向EUV光刻工藝。

N+1與7nm

上面介紹了N+1工藝的提升,但是行業標準是提升35%。所以性能還是有些差距,不過綜合起來與算是接近7nm水平。

華為的又一條路,中芯頂級工藝的買主

產能

上面介紹了性能和功耗方面,現在說說產能。

截止2019年底中芯的14nm產能只要3000~5000晶圓/月,產能顯然不及臺積電。但是2020年底預計14nm能夠達到15000晶圓/月。

今年年底預計中芯國際能夠小規模量產7nm工藝。

國產的7nm工藝預計年底量產,華為+中芯,差距離第一還遠嗎?

美國給華為和中芯“牽線”

由於美國的原因,臺積電能否未來繼續為華為旗艦芯片代工充滿不確定性。在此之前華為已經讓中芯代工14nm。中芯高管表示,“中芯的工藝還是和三星臺積電有一些的差距,而性能會有稍微的不足。”因此中芯的頂尖工藝可能會愁客戶,華為由於種種原因一直在積極扶植本土供應鏈。所以華為找中芯代工也在意料之中。

但是上面也說了華為芯片可能會面臨產能,性能等問題。但是還有三星呢,誰都不想失去華為這樣一個大客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