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到底為誰而生

5G被賦予了太多太多的責任,國家之間的競爭、公司之間的競爭、運營商之間的競爭、城市之間的競爭,感覺5G的出生就是大家用來競爭的武器。

那麼如何理解5G對未來的變革呢?我想將從以下幾個方面:

5G將改變智能交通

當我們坐在穩當的高鐵上,最可恨的是4G網絡的斷斷續續,而5G針對500公里時速的高速連接可以讓消費者體驗更好。

無人駕駛技術將成為歷史上最具破壞性的技術,與汽車行業相關的每項工作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在最近10年,如果不是佈局未來,建議不要考慮無人駕駛,而是更過的關注輔助駕駛和V2X應用。

車聯網行業的革命驅動力來源於車主,而非交通部、整車廠或運營商。目前還停留在誰來部署路側設備、車與車通信的商業模式、交通設施的智能改造誰來投資等領域。

未來,電子警察、高速收費、停車場庫、十字路口、電子車牌、保險理賠、路線規劃等等,都將因5G網絡的發展而演繹。

5G到底為誰而生

5G將改變智慧家庭場景

家庭的無線網絡覆蓋,是未來智慧生活的基礎設施建設。

不管是WiFi、藍牙、ZigBee、紅外等等,都無法撐起家庭網絡無縫覆蓋的訴求。

5G CPE為大家提供了很好的想象空間,就像光纖替代電話線一樣,4G逐步在幹掉WiFi一樣,CPE也許會替代光纖入戶。

在家庭,電錶、水錶、燃氣表、熱表等遠程抄表已經逐步普及,空調、冰箱、洗衣機等白色家電越來越需要智能,智能門鎖、智能煙感、智能門鈴、家用攝像頭、智能音箱、掃地機器人等新型消費電子逐漸普及,我們的家庭生活將被很多智能設備包圍,不僅需要無死角的無線網絡覆蓋,還會演變出管理眾多智能設備的物聯網平臺或軟件。

5G將改變智能製造領域的變革

一說起製造領域,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流水線作業的工廠,比如服裝製造、汽車製造、食品製造等。

對於智能製造,首先衝擊的不是這些,而是電力、鐵路、能源等領域,共同特點是涉及國計民生、部署區域大、安全級別高、資金實力雄厚等特點。

機器換人只是智能製造的初級階段,大規模生產中做一件也能盈利是未來的奢想,離現實還很遙遠。

在發達國家,工業佔比比重較大,但工業物聯網就如同大海中的浮標,非常重要,但業主絕不願意爽快埋單。

5G到底為誰而生

5G將加速社交形態的變化

在4G時代,當我們很自然的利用微信進行通話或視頻,電話就成了擺設。當我們沉浸在各種文章海洋的同時,自媒體讓傳統媒體如坐針氈。當抖音風靡的時候,微信也感受到了無形的壓力。

當大家在鼓吹5G將給VR/AR帶來福音的時候,千萬別忘記了幾年前很多人對VR/AR的膜拜。由於無法逾越人體生理結構的適應性,高昂的製作成本與糟糕的體驗很難形成良性的發展。

如果全息成像技術的發展與5G網絡進行高效的融合,也許會改變我們既有的社交模式。

人類需要社交,人類需要面對面,在無法滿足立刻面對面的時候,5G高速的網絡將會加速社交形態的變化。

5G不只是高速的網絡,還有低功耗廣域網

自從3年前NB-IoT誕生以來,就攜帶了5G物聯網的基因。

大量的物體要聯網,要顧及成本、功耗、連接便利性、大規模部署能力、體系安全等,在已有技術無法滿足物聯網發展需求的情況下,就會有新的技術引領時代。

在4.5G物聯網向5G物聯網順利演進的過程中,大量企業在利用NB-IoT實現創新。

有機構預測,到2020年,全球將新增10億臺蜂窩物聯網設備,由此帶來的巨大市場潛力已經成為全球科技公司新的增長引擎,物聯網已經大規模滲透到我們的日常生活和社會管理。

5G到底為誰而生

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5G將於4G長期共存,在物聯網、人工智能、雲計算、大數據、邊緣計算、網絡安全的加持之下,5G將為各行各業提供全新的基礎網絡設施,各種組合式的創新將釋放出新一輪的重大機遇,並加速推動現有的舊技術和思維方式的淘汰。

5G時代的到來,

為人類開啟了全新的發展機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