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滑縣歷史名人:徐茂公故里滑縣英公村


河南滑縣歷史名人:徐茂公故里滑縣英公村

李世勣

徐茂公, 唐代政治家、軍事家,本名世勣,字懋功,亦作茂公。因有大功於唐,唐高祖李淵賜姓李,故名李世勣。後因避唐太宗李世民諱,遂改為單名勣。在《隋唐演義》《隋唐英雄傳》等小說、評書、戲劇及民間傳說中,多以"徐茂公"稱之。後被封為英國公,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在唐朝甚至在中國的歷史上,徐茂公都可以說是一位極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物。他出將入相,位列三公,極盡人間榮華。歷事唐高祖李淵、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三朝,深得信任和重用,被朝廷倚為長城。

關於徐茂公的籍貫,《舊唐書》說他是"曹州離狐人也,隋末徙居滑州之衛南。"唐代的離狐縣即今山東菏澤市的東明縣和牡丹區一帶,那大概是他的祖籍。後來遷居滑州衛南縣(今滑縣東北部),居住今滑縣白道口鎮的英公村。英公村就是因他被封為英國公而得名。徐茂公在這裡出生並度過了他的童年時代。 史稱其"家多僮僕,積粟數千鍾"。古時"十鬥曰斛",一斛就是一石,可見非常富有,沒有十幾、二十年的蓄積是不成的。

隋煬帝大業七年,茂公十七歲那年,東郡韋城縣(今滑縣萬古鎮一帶)人翟讓在瓦崗寨起義反隋。茂公的家鄉衛南縣離翟讓的家鄉也就二十來公里,離起義軍的大本營瓦崗寨大約三十多公里,都屬東郡的轄境。茂公本來就是一個疏財仗義之人,史載他與父親徐蓋"皆好惠施,拯濟貧乏,不問親疏",今見煬帝無道,黎民塗炭,隨即到瓦崗寨投奔同鄉翟讓,共舉大事。

當時翟讓的瓦崗軍只在當地劫富濟貧。茂公儘管年輕,卻很有些政治遠見。他勸翟讓說:"東郡是你我的家鄉,鄉里鄉親,不宜侵掠。宋、鄭兩州是御河所經之地,商旅眾多,去那裡劫掠官私車船錢物,足供軍用。"這也就是俗話所說的"兔子不吃窩邊草"的意思。翟讓稱善,依計而行,到那些兩郡邊界地區襲擊官私船舶,屢屢得手,軍用豐足,從者日眾,很快聚眾至萬餘人。隋朝遣名將張須陀前來討伐,翟讓在茂公的協助下,與隋軍兩萬多人交戰,於陣中斬張須陀,大敗官軍,從此兵威大振。

後來,李密也來投奔瓦崗寨。茂公見李密才識皆過翟讓,他與王伯當等人共勸翟讓讓位於李密。617年夏,河南、山東大水,餓殍滿野,每天死者數萬人。茂公獻計於李密說,今天下大亂,都是因為百姓饑荒。如果攻下黎陽倉,用黎陽倉的糧食招募兵馬,大事就成功了。李密聽從茂公的計策,派他率五千人馬前去攻打黎陽倉。茂公會同其他義軍一舉攻佔了黎陽倉,立即開倉濟民,招兵買馬。百姓紛紛參加義軍,不數天時間就聚兵二十餘萬。義軍所到之處,望風披靡,官軍、官府紛紛投降,其他義軍竇建德、朱粲之等也紛紛歸附。茂公為瓦崗寨的發展壯大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武德二年(619年),茂公隨李密投唐。他以出眾的品德和才能深受李淵的信任和重用,李淵封他為萊國公,封其父李蓋為舒國公。他又屢從唐太宗征討,平王世充,滅竇建德,伐劉黑闥,為大唐王朝的建立,立下了不朽功勳;後來,唐太宗拜其為幷州(今山西太原)都督,為唐王朝鎮守北部邊關十六年,在攻滅北突厥,平定薛延陀等重大軍事戰役中,都做出了重大貢獻,為大唐王朝北疆穩固,黎民安定立下汗馬功勞。唐太宗讚歎說:隋煬帝不能選取良將守衛邊關,只會勞民傷財去修築長城以備敵。今天我用李勣守衛幷州,突厥不敢向南侵犯,比長城強多啦!"古之韓(信)白(起)、衛(青)霍(去病)豈能及也!"。唐太宗生前多次出征高句麗、卻一直未能取勝。乾封元年(666),李勣以七十三歲高齡,掛帥東征高句麗,經過兩年多的浴血奮戰,到總章元年(668),攻克平壤,高句麗王高藏投降,解除了唐王朝的心腹大患。凱旋不久,茂公辭世,終年七十六歲,為大唐可謂"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了。

茂公以其功高,生前極盡顯貴,死後又極盡哀榮。生前,唐太宗信任有加,賜封英國公,屢委要職;唐高宗即位,更為倚重,拜官宰相,位極人臣;他還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死後,"帝為之舉哀,輟朝七日",登樓臨送,併為設祭,賜葬昭陵,封爵賜諡。甚至在他死後近百年,也就是上元元年(760),唐肅宗還把他與李靖一起,譽為歷史上十大名將之一,配享武成王(姜太公)廟。

值得一說的是,茂公位高爵顯之後,仍然不望故鄉,不忘親人。這裡有一個至今廣為傳頌的故事:麟德初年(664年,唐高宗李治年號),官至宰相的茂公,作為封禪大使,隨從高宗皇帝東封泰山,路過家鄉衛南,專門到家裡看望他的姐姐。他的姐姐早年守寡,就住在茂公的舊宅。當時姐姐病了,茂公親自為姐姐燒火煮粥,鍋底下的火苗燒焦了鬍鬚他也不覺得。姐姐勸他說:"你的僕人侍妾那麼多,你自己又何必這樣辛苦呢?"茂公回答說:"這哪裡是因為沒有人幹呢?只不過姐姐現在年紀大了,我也老了,我即使想長期為姐姐燒火煮粥,又怎麼可能呢?"此事被傳為美談,連皇后武則天知道了也深受感動,親自到家裡看望其姐,賜以衣服,並封為東平郡君。關於茂公為人處事美德的佳話還有很多,正史也多有記載,這裡僅舉一則罷了。

然而可悲的是,唐高宗死後,武則天臨朝。茂公孫子李敬業(亦稱徐敬業)與兩個兄弟,聯合唐之奇、駱賓王等人,以恢復李唐王室相號召,於揚州起兵討伐武則天。這次起事很快就被武則天撲滅,只有駱賓王為李敬業代筆的那篇《討武曌檄》千古流傳。武則天下詔追削李敬業祖、父官爵,創墳斫棺,複本性徐氏,茂公直系子孫被誅戮無遺。直到後來中宗即位,始獲平反。

這樣一位生前死後都備受尊重和稱讚的人物,在《隋唐演義》《隋唐英雄傳》等通俗文學和當代影視作品中,卻僅僅是一個"草頭軍師"的形象,這與正史中所記載的茂公形象是很不相符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