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言志,歌詠言”,這些詩還有這般妙用

俗話說,“詩言志,歌詠言”,寫詩唱歌都是為了表達心中的情感,抒發詩人歌者的情懷,那你知道嗎?詩歌除了這些作用外,在古人的生活中,還發揮著更多的妙用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01

唐朝詩人朱慶餘有一首非常著名的詩:

近試上張水部

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

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詩言志,歌詠言”,這些詩還有這般妙用

表面上看,寫的是一個新嫁娘見公婆前的忐忑心情,擔心公婆不喜歡,在認真梳妝打扮,畫完了,還緊張地問丈夫:“我這眉毛畫得好不好啊?”

其實,這是詩人朱慶餘在考進士前向水部員外郎張籍打聽自己能不能被錄取。

在面臨考試的敏感時期,你打探考場消息,這哪能明說呢?詩人很聰明,他以新婦自喻,問“新郎”張大人,公婆(主考官)會給我打多少分呢?我能不能考中啊?

更妙的是,張大人讀懂了詩人的心聲,他本來就很欣賞這位考生,但又不便透露太多,就回了一首同樣類型的詩:

酬朱慶餘

越女新妝出鏡心,自知明豔更沉吟。

齊紈未足時人貴,一曲菱歌抵萬金。

朱慶餘不是以新婦自比嗎?張大人順勢就把朱慶餘比作一位採菱姑娘,你人美歌甜,別人都很喜歡你呢!給了考生一個明確暗示:

你成績優異,考試的事情,不要過多擔心了。

兩首詩一問一答,珠聯璧合,妙不可言,成為詩壇佳話。

02

張籍在唐貞元十五(799)年進士及第,官至國子博士、水部員外郎等職。

“詩言志,歌詠言”,這些詩還有這般妙用

他除了把考生朱慶餘比作一位嬌羞的姑娘外,他還寫過一首《節婦吟》,把自己也比作了多情少婦:

節婦吟·寄東平李司空師道

君知妾有夫,贈妾雙明珠。

感君纏綿意,系在紅羅襦。

妾家高樓連苑起,良人執戟明光裡。

知君用心如明月,事夫誓擬同生死。

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這不就是一個已婚女子,經過一番思想鬥爭,最終拒絕“婚外情”的故事嗎?

“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唉,這是一段相見恨晚、有緣無分的悽美愛情。

很多詩人都寫過類似的感情,比如“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蘇曼殊的“還卿一缽無情淚,恨不相逢未剃時”;席慕蓉的“無緣的你啊,不是來得太早,就是太遲”。

實際上,這並不是一首言情詩,而是一句效忠國家的誓言。

晚唐時期,宦官專權,藩鎮割據,唐王朝由盛轉衰,割據一方的藩鎮首領們都希望能拉攏朝臣為我所用,平盧淄青節度使李師道就瞄準了張籍。

張籍是韓愈門生,他繼承了韓愈的思想,主張統一,反對割據。面對李師道的拉攏,張籍心懷坦蕩,堅守自己的效忠朝廷的信念,他以“恨不相逢未嫁時”為解釋,委婉地拒絕了這位權勢通天的藩鎮大帥。

03

唐代孟棨《本事詩》裡記載,唐明皇的長兄寧王李憲,恃寵而驕,胡作非為,看隔壁賣餅人的妻子長得漂亮,就搶了過來。霸佔人妻還不算,還在家裡搞聚會,更荒唐的是,他把餅師也請來了。

王維也是這個奇葩聚會的被邀嘉賓之一。

宴會上,餅師妻子見到丈夫,淚如雨下,滿目悽然。大家見此情景,也都不勝唏噓,不忍直視。哎,寧王竟然覺得這很好玩,叫大家作詩來形容眼前的場景。

“詩言志,歌詠言”,這些詩還有這般妙用

王維當時寫了一首:

息夫人

莫以今時寵,能忘舊日恩。

看花滿眼淚,不共楚王言。

這首詩說的是一個典故,春秋時,楚國滅了息國,楚國收編了息國的土地人民,楚王也順便收編了息國的王后。息夫人給楚王生了兩個孩子,但是卻從不開口說話。一次,在楚王的逼問下,息夫人方才嘆道:“我一個弱女子,不得不依從你,我還有什麼臉面再講話呢?”

息夫人的遭遇不就是餅師妻子眼前的際遇嗎?王維沒有責怪任何人,也沒有抒發自己的任何情緒,只是對歷史典故做了一番描述。

沒想到,一貫飛揚跋扈的寧王聽了這首詩心有所感,放回了餅師的妻子。

一首小詩,短短二十個字,讓失散的夫妻破鏡重圓,挽回了一樁婚姻。

04

通過“獻詩”來獲得仕途的敲門磚,這是古人常用的一種方法。

宋朝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鎮守杭州的時候,提拔了很多下屬。有一個叫蘇麟的官員,因為常常出差在外,跟範大人接觸較少,一直就沒有得到提拔。

蘇麟怕範大人把自己給忘了,他便寫了這樣一個句子“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跑到範大人辦公室去求教。範大人一看便明白了下屬的意思,沒過多久,蘇麟如願以償,官升一級。

“詩言志,歌詠言”,這些詩還有這般妙用

這類為了獲得名聲、地位的詩歌又叫行卷詩、拜謁詩、投贈詩等。

在唐代,雖然有了科舉考試,但是考卷並不糊名,能否考中還要看你有沒有名聲,有沒有某位大人物欣賞,如果有,你就容易考中,否者,就可能屢試不第。所以,當時就流行“行卷”,就是考生把自己的詩文寫在絲帛上捲起來,送給這些大人物,以博得老師的欣賞,打出知名度。

詩鬼李賀一句“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讓一代文宗韓愈眼前一亮,向他伸出援手。

白居易初到京城,一首“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讓著名詩人顧況大為驚奇,立刻轉變了之前的輕慢態度,大加讚賞,白居易也因此一舉成名。

當然,寫詩投贈,也不是所有詩人都能如願以償的。

孟浩然年輕的時候,韋后和武三思掌權,朝綱黑暗混亂,他不屑於跟這些小人為伍,先是高調罷考,接著娶歌女、當隱士,鬧得滿城風雨,名聲大振。

人近中年,孟浩然後悔了,按照儒家的傳統,“學而優則仕”,一個讀書人若沒有實現政治上的抱負,生命總是有缺憾的。於是,他又奔赴京城,四處求官,他給丞相張九齡獻上了這首詩: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葉嘉瑩先生說:“人真的很奇怪,像孟浩然有時候風流瀟灑,有時卻寫出這樣笨的句子來。”

“詩言志,歌詠言”,這些詩還有這般妙用

據說,孟浩然更離譜的是,好不容易有機會遇到玄宗,居然吟出

“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這樣怨憤的詩句來。氣得玄宗當場吐血:“卿不求仕,而朕未棄卿,奈何汙我?”

可想而知,孟浩然求官失敗,落得個仕隱兩失,好不悽慘。

關於寫詩投贈,王國維明確地表明瞭自己的反感,他說,詩人真的不應該做那些歌頌投贈之篇,你給一個達官顯貴寫詩,先是把人家讚美一番,緊接著就提要求,太過功利了,對一個讀書人來說,實在是有損品格。

《毛詩序》有言:“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

對於詩人來說,情意在心中湧動,通過語言表達出來,就形成了詩。

古人事事都會以詩歌的形式記錄,就相當於我們今天寫微博,發朋友圈,比如杜甫,詩詞記錄他堅定的理想、他奮鬥的一生。

古代文人之間的交往,離不開詩詞唱和,所有情感盡在字裡行間。

唐朝的時候,詩歌還是科舉考試的科目之一呢。

詩詞為我們呈現了一個豐富多彩的精神世界,詩詞也是先人為我們留下的一筆寶貴的遺產,滋養著我們的精神,也讓我們的人生倍加溫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