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360上市有多艱難?可為什麼五年後,又選擇私有化退市呢?

大家好。

上次講到3Q大戰,引起了很多小夥伴的爭議。我想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我們要看到這個事件對互聯網生態圈的積極意義。

下面,我繼續為大家講述《顛覆者——周鴻褘自傳》的最後部分,即360的私有化和退市,從中作為小白的我們,通過這些故事為自己增加些知識儲備吧!

01 上市之難

2010年11月10日,360與騰訊恢復兼容,這天,360上市工作會正式啟動。

3Q大戰後,周鴻禕希望360儘快上市,為什麼呢?

主要有兩大好處。第一,融資擴大公司規模;第二,上市後成為公眾公司,就會少遭遇類似3Q大戰的事情,否則他們內心總不踏實,感到極不安全。

因此,上市工作迫在眉睫,速度為王,他們克服一切困難,短短四個多月順利上市,這在外人看來簡直神速了,其實過程困難重重。

周鴻禕和高層為了最快速度上市,把上市行程安排的非常緊密,因此360上市的最大難度就是快。

另外,360在美國上市比較特殊,為什麼呢?

因為360免費商業模式在當時還是比較前衛的,也沒有案例可以對照,甚至解釋為什麼通過瀏覽器的增值服務賺錢都很難說清楚,因為美國人認為瀏覽器是微軟的天下,所以給美國人講故事就是一大難題。

當年360上市有多艱難?可為什麼五年後,又選擇私有化退市呢?

準備上市期間,發生了兩個突發事件。

一個是2011年3月日本發生了大地震,引發了福島核電站洩漏,這意味著股票市場大跌,顯然此時上市的時機並不好。

另一個是公司出事了。因為3Q大戰剛結束,這邊就匆忙上市,導致了外界的各種猜測,各種負面匿名信、告狀信投到了北京監管部門。因此齊向東只能立刻飛回北京,努力去平息這場風波。

因此整個上市的過程,周鴻禕都備感壓力和無能為力感,此時的心境正如下面這段話的描寫。

人們總是問我:“當一名成功的CEO的秘訣是什麼?”遺憾的是,根本沒有秘訣。如果說存在這樣一種技巧,那就是看其專心致志的能力和在無路可走時選擇最佳路線的能力。與普通人相比,那些令你最想躲藏起來或乾脆死掉的時刻,就是你作為一名CEO所要經歷的不同於常人的東西。” ——《創業維艱》

02 公開遞交

其間經歷了一次主承銷商的變更,還有向美國證監會做密交、清密交、公開遞交的流程。

什麼意思呢?對我們這些小白來說有些懵圈。

清密交是公司和證監會來回幾輪溝通,把所有的問題清理乾淨之後再公開遞交,之後的信息不會有任何改動。

如果做了公開遞交後再對數據改動,可能會引發投資人的疑慮和路演的認購倍數。

而決定公開遞交的時間點是一個兩難的問題,把握的不好會影響掛牌延後或影響投資人的疑慮。

到了決定的最後期限,齊向東和姚鈺因為各種原因,把決定權交給了周鴻禕,那時已是凌晨四點。

周鴻禕早已疲憊不已,白天準備著路演的彩排,努力把PPT修改到極致,還要努力把中式英文講好。懷著非常矛盾的心情,他下了賭注:公開遞交。

2011年3月14日,360向美國證監會公開遞交,3月17日在香港啟動全球路演。

03 路演和清密交

為了上市日程萬無一失,他也是拼了命的去路演,而路演的目的地在中國香港和美國,他覺得這兩個地方的投資者可能更能理解他的創新模式。

在美國,他租用了一架灣流公務機,常常和投行的人每天一大早就飛到一個城市進行路演,忙到深夜回酒店。

而演講又常常在早餐會和午餐會上,講上半個小時,中間穿插問答環節。360的招股說明書數據吸引了海外投資者的眼球,大多數投資人聽懂了他講的故事。

路演第一天便實現了三倍多的超額認購,到了路演收尾之際,實現了超額認購50倍,而 一般的公司超額認購只有兩三倍。

雖然路演成績不錯,但是清密交工作還沒有完成,原來計劃是清密交再公開遞交和路演,而現在卻成了先公開遞交、路演,再清密交。

有人會問了,有什麼不一樣呢?前面已經說了,如果公開遞交後如果發現數據改動,可能會引發投資人的疑慮。而清密交後,就不會出現公開遞交再修改數據了。

這時的清密交還有最後兩個問題在和美國證監會交涉,最終無須做任何最後的修改通過了,周鴻禕終於如釋重負。

在這之後又出現比較糾結的事,投資人覺得路演認購踴躍,可以有機會漲價,就可以融到更多的錢。但是周鴻禕和齊向東、姚珏商量後覺得,如期上市更重要。

因此,上市一天都沒有耽誤。

04 成功上市

終於,歷經短短四個多月,2011年3月30日 ,360在紐交所掛牌上市。

令周鴻禕感到遺憾的是齊向東坐鎮北京,沒能出席這個敲鐘的儀式。姚珏在晚宴的PPT上,有心地把齊向東的照片PS了上去。

上市敲鐘的那一刻,他們感慨萬千,姚珏落淚了。

當年360上市有多艱難?可為什麼五年後,又選擇私有化退市呢?

上市首日,股票一路狂漲,2006年投資360的鼎暉創投和紅杉資本,分別投資回報達到40倍、72倍之多,淨賺幾億美元。

360上市神速,還有一方面原因是基礎工作啟動得非常早,在上市批准啟動之後,公司的三年審計已經做得差不多了。

從360社區搜索到安全衛士、360平臺、3Q大戰,再到上市,環環相扣,有人覺得周鴻褘是佈局好的。但是他覺得沒有哪個創業者能預知未來的事情,這只是一場驚天動地的華麗冒險而已,整個過程表面看似波瀾不驚,暗地裡實則驚心動魄。

05 私有化退市原因

上市過程如此艱難不易,那麼360為什麼又退市並走向私有化呢?

上市五年裡,360業績一直穩步增長。但期間幾次遭遇做空機構的惡意做空和攻擊,周鴻褘常常半夜把員工叫起來開會應對,即便如此,他從來沒有想過退出。

2016年3月30日,上市剛好五年整之際,股東大會通過了私有化投票。

360之所以退市走向私有化,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每個國家的基礎設施和網絡安全硬件都不能用其他國家的產品,這是國家的命脈所在。而360是國內最大的安全公司,也必須和國家利益保持一致,因為它服務的很多機構是政府機關、銀行等。

曾經就爆發過涉及全球的“永恆之藍”勒索病毒,很多電腦資料,只有支付贖金才能解密恢復。顯然,互聯網安全局勢日益嚴峻。

另外,有位國家監管部門領導找周鴻褘,希望360迴歸,承擔維護國家互聯網安全的責任。

因此,360的身份問題儘早要解決。

第二,現在互聯網安全不像過去,現在發展到手機端,還有即將到來的萬物互聯、人工智能。病毒也不再隻影響電腦,未來會影響到我們每一個人的方方面面。

而只要是軟件,必然會有漏洞,如果這些漏洞被不法分子利用,將會帶來難以想象的後果。比如自動駕駛。

360未來怎樣應對這些挑戰,怎樣在安全領域做到極致,雖然難度極大,但是也是公司未來的機會。

第三,國內的企業安全,還有國家正在逐漸對民間開放的軍工安全,對360來說都是一個巨大的機遇。

當年360上市有多艱難?可為什麼五年後,又選擇私有化退市呢?

因此私有化退市,是360的未來戰略,也是未來的使命,而起家之本安全,更是做好這一切的根基。

06 私有化之困難

而決定做好了,接下來的私有化過程如何呢?實際上比上市還要驚險。為什麼呢?

第一,涉及到成本的問題。

360當時的股價不低,退市要給美國投資者一個公平合理的價格。他否決了一些財團壓低退市股價的建議。整個退市需要的資金對他來說,是一個天文數字,100億美金!因此他們要找人募集鉅額的人民幣。

雖然如此,但是360很受投資者的認可,募集資金並不難。但是此時史無前例的股災發生了,資本市場哀鴻遍野,這就極大影響了投資者的心態。

第二,換匯的問題。

4月,360私有化項目獲得國家發改委通過,進入公示階段,接下來就是換匯,但這又涉及了國家的匯率穩定和金融安全問題。

這是什麼意思呢?

因為360使用的外匯額度太龐大,可能會給國家匯率造成波動,國家不可能因為一家公司允許這種情況發生,雖然國家支持360迴歸,但也不能破例。這就讓募集到的錢順利出境成為一大難題。

最終,2016年7月,360宣佈私有化交易完成。後來,他回想起來,覺得完成私有化的時間點無比幸運,如果任何一個環節出問題,都會帶來更加巨大的困難。

正所謂無知者無畏,正因為當初不知道有這麼困難,所以才得以完成。 

好了,到此這本書已經全部講述完。

有些小夥伴奇怪為什麼很多公司要在美國上市?

據說那時有些企業在A股根本就沒辦法上市,比如阿里、京東、騰訊等。而在美國上市要容易很多。互聯網行業本身以技術為主,盈利模式在美國都說不清,更別提在A股上市了。

而美國股票市場發展的早,也比較成熟,因此急需用錢的企業都跑美國上市了。

好了,至此這本書已經全部講述完。

我講解《顛覆者》的初衷是希望自己和頭條的小夥伴們一起,從這些牛人身上學習到自己所不瞭解的方面,看名人傳也是增長自己知識儲備的一個很好的途徑。

周鴻禕在讀研期間兩次創業都失敗告終,踩遍了創業者們最容易踩的坑,這對於想要創業的人來說,更值得去借鑑。

查理芒格一直喜歡收集各類的名人傳書籍,更喜歡研究創業失敗的案例,這樣就會讓自己儘可能的避免走同樣錯誤的路。

本部傳記講述共分為九篇,是我解讀的第二本書,因為本人能力有限,歡迎大家提出批評和指正。

更多文章解讀請翻閱我前面文章。

《顛覆者》解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