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宣傳曲拼“流量”,是虛張聲勢還是名副其實?

“電影未上映,宣傳曲先至”,這是國產電影的宣傳方式之一。

電影的宣傳曲或推廣曲是一種營銷手段,觀眾可以通過歌曲來解讀電影,提前預熱未上映的電影,從而帶來一定的話題性,這樣的推廣形式要回溯到10年前。

2011年,電影《將愛情進行到底》中的主題曲《因為愛情》,作為國產影視行業大規模用歌曲和MV推廣電影的開端。當年的這首歌曲不僅讓王菲和陳奕迅順利登上了央視春晚的舞臺,電影也收穫了不錯的票房。

電影宣傳曲拼“流量”,是虛張聲勢還是名副其實?

從此之後,宣傳曲便成為了電影營銷的“標配”。《匆匆那年》、《平凡之路》、《小蘋果》、《體面》等各種風格的電影宣傳曲,得到了觀眾的喜愛,傳唱至今依舊耳熟能詳,給歌手也帶來了熱度。

電影宣傳曲拼“流量”,是虛張聲勢還是名副其實?

相較於之前,電影製作方偏愛王菲、張惠妹、陳奕迅等實力派歌手演唱宣傳曲或主題曲。近兩年影視圈又出現了一個現象,很多電影的宣傳曲、主題曲都由流量明星演唱,有些甚至不是專業的歌手出身,但同樣都是流量擔當。


選擇流量明星演唱電影宣傳曲的目的

1、打破電影的“受眾圈層”。

電影《中國女排》的推廣曲由易烊千璽演唱,本來是擅長主打情懷牌、奮鬥牌的電影,為何會選擇00後的易烊千璽?

於觀眾而言,對中國女排有深厚情結的人群大部分都是70後、80後。易烊千璽的粉絲群體大多數是90後或00後,這樣就可以吸引一些年輕的觀眾,把電影的受眾圈層打得更透一點,影響力更廣泛一些,就目前情況來看,易烊千璽成功的為影片收穫了一次熱搜,宣傳效果也事半功倍。

電影宣傳曲拼“流量”,是虛張聲勢還是名副其實?

推廣曲的曲名《不分晝夜》也是通過網友投票選出來的,增加了大家的參與感及互動性,使每個人都可以參與其中。歌曲一上線就收穫了大批粉絲的“打卡”關注,歌曲柔中帶剛,很契合中國女排精神,歷盡風雨後的平靜淡然,忘卻曾經的榮譽和傷痛,女排精神就是不斷積累,不斷拼搏。

永不言棄是中國女排的精神,也是易烊千璽的成長路程。易烊千璽無論是在形象上還是在個人經歷上,他與中國女排都有一些精神上的契合。

電影宣傳曲拼“流量”,是虛張聲勢還是名副其實?

一個從高潮到低谷再到重新崛起的過程。曾經的易烊千璽是偶像出身,外界對他有很多質疑的聲音。後來通過《長安十二時辰》和《少年的你》中精彩的表現,扭轉了流量小生在觀眾心中的印象。

通過流量明星帶動粉絲,使之瞭解之前不感興趣的電影題材,這樣就可以打破受眾圈層,使電影的受眾群體更廣。

2、在最短的時間內,實現最大的引流。

在日益競爭激烈的影視行業,製片方為了搶佔先機,除了保證影片的質量之外,都會想盡一切辦法來引流。所以,流量明星唱宣傳曲這種方式,就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實現最大的引流。

流量明星能夠帶來話題度和關注度,可以影響部分觀眾的選擇傾向。

電影宣傳曲拼“流量”,是虛張聲勢還是名副其實?

王一博的個人單曲《無感》,上線20分鐘銷量超600萬,10小時48分鐘突破1000萬張,銷售額超3000萬,創造了2小時人氣值過千萬記錄,創造了單週總人氣值過億記錄,成為銷售量最快破千萬的數字單曲。

如此高的人氣當然是電影引流的最佳人選。所以,由徐崢執導及主演的電影《囧媽》就選擇了王一博演唱宣傳曲,此消息官宣之後,相關微博話題閱讀量超3億,並迅速登上了當天的熱搜。

電影宣傳曲《給媽咪》以一位兒子的角度告白媽媽,王一博還給電影配了一段語音播報,一邊是自己對於未來的渴望,一邊是無法陪伴媽媽的無奈,表達出了深沉的母子之情,與王一博從小背井離鄉的演藝經歷很相似。

電影宣傳曲拼“流量”,是虛張聲勢還是名副其實?

歌曲在各大音樂平臺上線後,網友的討論熱度一直居高不下,可見,流量明星自帶超高的影響力,可以迅速的給電影帶來流量,達到最快的宣傳效果。

3、流量明星起到“催化劑”的作用。

流量明星唱電影宣傳曲,肯定會引導部分粉絲主動去觀看歌曲mv ,有些人可能看了預告會感覺電影還不錯,最終會去電影院去觀看影片。

流量明星有著催化劑的作用,觀眾可能會通過自己喜歡的明星而瞭解到一部電影,最終聽了歌曲看了預告覺得電影質量不錯,才會為其買單。

《囧媽》和《唐人街探案3》兩部電影都是大IP,觀眾對於電影的質量也比較放心,而流量明星的加入恰巧可以影響一部分觀眾的選擇。

電影宣傳曲拼“流量”,是虛張聲勢還是名副其實?

流量明星能夠帶來的是流量,讓更多的人知道並瞭解這個電影,但是如果一部電影品質不好,即使是粉絲也不會輕易去看的,因為畢竟不是自己的偶像主演的。


流量明星唱電影宣傳曲到底有沒有實際效果?

宣傳曲最終到底能轉化成多少票房?這其實是很難被量化的,對於電影本身也只能起到一定的宣傳推廣作用而已。

比如,去年成龍主演的電影《神探蒲松齡》,並沒有因為蔡徐坤演唱宣傳曲,獲得一個很高的票房轉換率。

電影宣傳曲拼“流量”,是虛張聲勢還是名副其實?

肖戰所唱的電影同名宣傳曲《兩隻老虎》,在電影還沒正式上映時,就引起了網友們激烈的討論,可是又有多少人因為聽了歌曲而去電影院看電影的?

即使有葛優、趙薇等超強演員陣容加入,也藉助了肖戰強大的流量,電影《兩隻老虎》最終也只拿到了2億票房,結果與之前大家所期待截然不同。

電影宣傳曲拼“流量”,是虛張聲勢還是名副其實?

這就說明了流量明星的宣傳效果和最終的票房表現不一定是成正比的。《流浪地球》之所以能夠獲得如此高的票房和口碑,跟它是否請了孟美岐來演唱宣傳曲,其實沒有什麼直接的聯繫,有些觀眾看完電影之後,甚至都不知道這首歌是誰唱的。

流量是為了打開電影的受眾圈層,在最短的時間內達到引流的目的,對於票房的轉化率很難具體量化,其最終票房結果也不一定會成為正比。

電影宣傳曲拼“流量”,是虛張聲勢還是名副其實?

那麼,如何選擇流量明星,才能對影片宣傳產生正面的積極影響?

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如今的觀眾欣賞水平也逐漸在提高,以往固有的單一純靠流量明星宣傳的模式已經不能滿足大家,如何選擇合適的流量明星,才是製片方應該考慮的問題。

第一,流量明星的形象要契合電影的氣質。

宣傳曲和電影本身就是相輔相成的關係,選擇流量明星的標準之一,首先一定要個人形象符合電影的主題內容,只有兩者氣質相符,才能達到推廣電影的目的。

王源為電影《地久天長》演唱的推廣曲《友誼地久天長》,歌曲從老式錄音機播出的一句話開始,以口琴作為前奏的主旋律,與他在電影中的角色形象相得益彰,無論是從人設還是到演唱風格,都比較符合電影的整體氣質。

電影宣傳曲拼“流量”,是虛張聲勢還是名副其實?

第二,宣傳曲風格要符合電影主題。

宣傳曲與電影要融為一體,才能讓影片擁有感染力,使觀眾在聽到歌曲的時候產生共鳴。讓觀眾在歌曲中發現故事,代入到歌詞中,從中找到自己的故事,這才是音樂的魅力。只有這樣,歌手在演唱電影的宣傳曲時,才會給觀眾帶來更強的代入感。一首好的歌曲能讓一部電影煥發出新的生機,讓歌曲本身注入獨立的生命,成為風靡一時的流行歌曲。

電影《西虹市首富》中的歌曲《卡路里》,風格幽默搞笑接地氣,曲風與電影主題非常符合,再加上人氣極高的火箭少女來演唱,不僅給電影帶來了超高的關注度,歌曲火了之後在網絡上又掀起了一波熱潮,讓電影的餘溫持續了很久,這樣的宣傳效果才是雙贏的。

電影宣傳曲拼“流量”,是虛張聲勢還是名副其實?

第三,流量明星粉絲符合電影受眾畫像。

流量明星的粉絲和電影裡可能出現的人物畫像是否契合,這一點很重要。不是隨便找一個流量明星把歌曲做成神曲就可以了,而是要綜合考慮到多方面因素。

電影宣傳曲拼“流量”,是虛張聲勢還是名副其實?

所以,一部電影會不會請流量明星唱宣傳曲還是要視情況而定。如果製片方選擇一個流量明星,可是他本人並不適合這首歌的表達,對於電影來說其實是弊大於利。


“流量”是雙刃劍,契合電影就是錦上添花,自帶話題容易弄巧成拙。

明星本身就是“注意力經濟”的產物,粉絲越多其商業價值越高,流量也會越大,明星效應越顯著,這就是大家眼中所謂的“流量明星”。其實流量是一箇中性詞,有流量不代表沒有實力。

一首宣傳曲可以與電影檔期呼應制造相應的觀影氣氛,也能在影片的演員陣容外再加入一位流量明星作“外援” ,從而提升票房號召力,依靠粉絲的力量和宣傳衝擊票房,所以,選擇流量明星成為了一種普遍的現象。

電影宣傳曲拼“流量”,是虛張聲勢還是名副其實?

電影宣傳曲拼“流量”是一把雙刃劍,如果符合電影氣質、主題就是錦上添花,但絕不是是雪中送炭,關鍵還是要看電影的質量,流量明星可能還會給電影帶來其他不好的效果,是賣點還是黑點,是票房還是毒藥,都是不可預見的。

流量明星本就自帶話題,雖然他們可以帶動一些粉絲去關注電影,但是也可能會導致觀眾的路人緣不太好,有些人喜歡流量明星,有些人不喜歡流量明星,就會出現適得其反的狀況,給電影帶來一些負面影響。

流量明星可以增加電影的曝光度,但是不能決定觀眾進不進影院,除了口碑之外,導演的知名度、劇情的完成度、服化道的用心度等都可以影響觀眾是否觀看。

電影宣傳曲拼“流量”,是虛張聲勢還是名副其實?

如今的電影市場日趨理性,慢慢脫離了流量時代,進入了口碑時代。或許以前用流量明星吸引觀眾可以見效,他們的價值也能在此過程中得以量化,但觀眾經歷過一次次失望之後,不會再輕易的接受,大家會通過網上的評分,身邊人的推薦來判斷一部電影是不是值得看。

觀眾越來越趨於成熟理性,也能夠分辨音樂是否用心,宣傳曲好聽,成片也不會令人失望”的邏輯理論確實很不靠譜,觀眾能夠區分音樂和影片是兩種不同的事物,有的人即使不去看電影,也不會妨礙單曲循環電影主題曲。


野蠻生長的流量時代已然過去,啟用流量明星也不再是一步穩棋。

不管電影宣傳曲如何虛張聲勢也無法替代影片的品質,觀眾既會因為宣傳曲而對電影抱以期待,又會綜合地考慮影視製作的質量,製作方和發行方更不應顧此失彼,放任電影宣傳曲與影片整體形象脫節,只有選擇合適的歌手才會達到最好的宣傳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