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三年,從年薪20W到年薪40W,說一點對後人有用的經驗


畢業三年,從年薪20W到年薪40W,說一點對後人有用的經驗


說來奇怪,畢業三年了,每年都看到很多人會寫年度總結,但是自己總提不起興趣去寫,但是今年寫個總結的想法非常強烈,可能是今年不管是從工作還是從生活都有一些比較大的感觸吧。我個人不是牛客的老用戶,準確的說我才用不到1個月,也是因為年底了突然有了想往互聯網跳槽的想法,來牛客刷了下劍指offer的題目。偶然的機會發現討論區裡還是蠻活躍的,並且發現以應屆畢業生為主,想著是不是也總結一下,看看能不能給學弟學妹們一些啟發。我這個人寫東西比較碎碎念,而且沒有什麼邏輯,一般都是想到哪寫到哪,大家見諒。

我想從下面幾個方面分享一下:

1. 個人情況碎碎念之所以想介紹個人情況,也是想給後面的內容一個背景色。

2. 應屆生找工作如何準備?簡歷?刷題?筆試?面試?內推?

3. 畢業的抉擇時間不同,但相信大家遇到的問題都差不多。

4. 2016-2019的銀行IT工作生涯做一個工程師,而不是一個碼農。

5. 銀行轉互聯網難麼?今年年底把北京各個大廠都面的差不多了,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

6. 朋友口中的互聯網雖然我不在互聯網,但是我朋友多啊..

7. 2019年年末的互聯網走一圈分享一下年底這一圈拿到的offer情況,以及我瞭解到的互聯網現狀。

8. 2020依然在抉擇

1. 個人情況碎碎念

  • 我是江蘇人,本科是南京的一個非211非985的綜合類院校,計算機專業實力一般更不是什麼熱門專業。幸運的是,這個是我自己選擇的專業,很長一段時間我都認為是因為沉迷電腦遊戲我才這麼選的。
  • 大三的同學都會面臨一個選擇,考研還是工作? 我選擇考研,原因很簡單,我想要一個更好的平臺。
  • 功夫不負苦心人,順利考上一個211的研究生後,發現研究生的生活就是在為導師打工,我個人其實不排斥這種事情,相反我還有點感謝這為我帶來了很重要的項目經驗。
  • 畢業後,沒有去向往的互聯網行業,而是去了銀行IT。
  • 畢業三年了,拿了北京戶口,今年也結了婚買了房,背上了200多萬貸款,好在三年間待遇從稅後20W漲到了40W,還貸雖然仍然有壓力,但是也還能過得滋潤。
  • 今年年底想著試試往互聯網看看,面了一圈,對如今的互聯網又有了新的認知,也面臨了新的分叉路,如一個學生一樣不知道如何抉擇。

2. 應屆生找工作如何準備?


畢業三年,從年薪20W到年薪40W,說一點對後人有用的經驗


我是做Java後端的,我就說說我的一些經驗吧。

簡歷

  • 不要只說你做了什麼,還要說實現了什麼效果。如性能優化,那就要提到你優化之後提升了多少性能指標;
  • 你寫在簡歷上的東西,你必須做到不管面試官怎麼問,你都能招架的住。甚至你都可以將不是你做的內容寫上去,但是必須做到不會被問倒。簡歷就好像是你給面試官的一個題庫,他只會在你的題庫中去問你,如果你這樣都被問倒了,那真的是你自己的問題;
  • 簡歷中提到技術棧,最好不要都停留在使用層面,儘可能的往原理層去多瞭解,因為面試官一般都會針對一個點不斷的往深層次問的。所以有個技巧就是縮小範圍,比如你本來寫的是熟悉Java。這個範圍就很廣,你指不定面試官會問題什麼,建議你後面再跟上具體的如集合,IO等,這樣你就可以有針對的去準備;

刷題

  • 我當時刷的是英文的leetcode,最近發現都有了中文版了,叫力扣,但是我個人感覺還是英文版的更好一些,主要是discuss的質量,發現力扣裡面太多為了做題而做題了;
  • 刷多少?我們畢業的時候leetcode算法題一共也就300多點好像,我當時把簡單和中等的都刷完了,一般都是直接在頁面敲,不去用IDE的自動提示,這對你後面面試手寫代碼很有幫助;
  • 劍指offer現在似乎依然很熱門,建議都過一遍;
  • ACM有必要刷麼?沒有,因為這種題目以及不是校招算法題的難度了,基本不太會遇到;
  • 刷題有用麼?有!先不說你掌握了一些標準算法的解題技巧,就撞題這個事來說,概率真的不小。

內推

  • 一定要知道一個原則,能內推的絕對不走統招,因為你根本不知道為什麼你感覺做的很好的一套筆試題怎麼就沒通過;
  • 很多高校的論壇,比如水木、北郵人等等都有師兄師姐們發內推的帖子,管他是不是親師兄親師姐,能蹭就蹭,不虧的;

筆試

  • 筆試這個東西,很懸,就跟上面說的一樣,你不知道怎麼的你就掛了,而且根本不給你理由
  • 所以,能集中大家智慧一起答題的,就集中,別當孤膽英雄。(當然也要注意別被發現)

面試

  • 答的上來的問題,就要充分展現自己,說的面試官明明白白,結束的時候甚至可以有意無意的往另外一個你知道的知識點上面去引;
  • 對於不會的問題,那就不要再想了,用自己的思路去想如果讓你做你應該怎麼做,然後告訴面試官你不知道,但是如果是你做,你會怎樣怎樣,這樣比直接說不會要好;
  • 面試之後對於自己不會的知識點進行復盤,下次面試再問到能回答上來就行;
  • 如果可以,建議先找一些小公司或者不太想去的公司去刷一刷面試經驗(雖然有點不太厚道);

3. 畢業的抉擇

我當時可能是對自己未來的想法比較明確吧,我要留北京,所以必須要有戶口,所以就在我的有戶口的offer中挑了一個待遇最高。

這部分我沒有太多想說的,主要還是看你個人想法。

戶口

這裡我說的是北京戶口,別的地方我也沒經驗。其實很多公司都有戶口,國企、銀行、研究所、運營商、互聯網,只是指標多少、競爭多少、拿戶口概率多少的問題。

對於當時的我來說,第一選擇是互聯網行業並且一定能拿到戶口的,但是後來發現太難了,可能是個人水平有限吧。

如果你是想未來在北京定居的,那我認為你應該將戶口放在第一位,因為從目前看到的情況來說,沒有戶口同學很多都回老家或者各個城市換來換去,很少能一直堅持在北京的,特別是當你面臨結婚、買房、生娃這樣的事情的時候。

額,發現很多同學糾結於樓主的工資,我大概解釋下。

首先,在16年的時候,這個起點工資確實是高的,關鍵還解決戶口。但是我算的20w指的是轉正後的一年收入,銀行是有試用期的,半年適用期80%工資,所以如果按照正常畢業的時間點算,可能第一年到不了20w稅後。

第二,現在起點依然是這麼多,但是互聯網白菜價已經到了30w的門檻,稅後已經被超過了。

第三,為什麼可以漲的這麼快,這麼說吧,三年拿了4個最高績效評級,所以漲的比較快。這部分我會在銀行工作三年的部分給大家說一下自己的經歷。

----------------------------------------二更開始--------------------------------------------

銀行

在我入職銀行錢,我對銀行的印象一直是“待幾年就廢了” “漲薪慢” “關係比能力重要” ,嗯,確實這些並不是謠言,但是也沒那麼絕對

“待幾年就廢了”:這個其實看個人,在銀行裡,特別是搞開發的,你很容易從一個寫代碼的上升到管外包公司的人去做項目的項目經理。這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對於一部分人來說,他可能就只做項目管理,瞭解業務需求,然後交給外包的去做,不在去關注技術實現,甚至我見過連需求都不管,丟給外包公司的一個小組長去負責的,對於這部分人確實“待幾年就廢了”,但是不是因為你在銀行,而是你在銀行你選擇了這樣的工作方式。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這是個優勢,因為相對於互聯網來說,你更容易跳出寫業務代碼的工作內容,從一個擰螺絲的角色變到一個掌握方向盤的角色,也就是一個項目或者系統的管理者、架構的設計者。我自己現在也基本不寫代碼,但是我要保證如果是我自己寫我是有能力寫的,可以不熟練,但是要具備這樣的額能力,這就足夠了,然後將自己的大部分時間抽到對業務模型的理解,對架構的優化上。所以我leader經常跟我們說,不要把自己定位成一個碼農,碼農做的是你去翻譯別人告訴你的代碼邏輯,要做一個工程師,去抽象、設計、實現、優化。

“漲薪慢”:其實現在互聯網的紅利也越來越少了,我問了下互聯網的情況,漲薪也不是很快。但是往往互聯網會有普調之類的,幅度還是樂觀。關鍵是互聯網跳槽簡單,所以漲幅整體看上去還不錯,一般跳槽都能拿到20%-30%的漲幅,但是銀行的人一般不會跳槽,所以只能在銀行裡面熬資歷。如果不說跳槽的話,在一個公司內部升職加薪,都不容易。

“關係比能力重要”:這個身邊也確實有這樣的情況,但是不妨礙能力強的人靠自己的努力升的也快,努力做一個不可被替代的人,這樣你的議價權就會很高,領導也會自然的重視你。

有同學說到銀行的科技在做子公司化,我也大概說下我對這部分的理解。

從領導層傳達下來的理念看,將科技團隊作為銀行的一個子公司單獨成立的好處在於,1. 面向整個金融市場,而不僅僅侷限於一家銀行,可以做科技輸出。2. 體系獨立於總行,擺脫總行僵化的員工體質,建立更有效的激勵政策。3. 用科技公司來替代外包模式,增強自主權。不得不說,願景很好。

但是從旁觀者來看,會提出很多問題:

  • 面向整個金融市場,科技公司如何與螞蟻金服這樣的互聯網公司比輸出的產品質量?銀行成立子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在哪?
  • 從表象上,不得不讓員工理解為從總行被踢出去了,被強制劃轉到了一家互聯網金融公司(更想不開的可能會覺得自己變成了一個外包人員)
  • 這是不是一次變相的裁員,畢竟自負盈虧與大鍋飯比起來,危機感更重,而很多老員工的競爭力並沒有那麼強。
  • 劃轉之後待遇怎麼定?級別怎麼定?新的制度是什麼?

我覺得如果一家公司可以將我上述的問題完美的回答給我,我覺得公司化也不一定是一個壞事情。

目前像興業、招商、建行、光大、民生都已經成立了自己的子公司,中信好像也有這個勢頭,但是模式也不完全一樣,知乎上有很多關於銀行成立科技公司的帖子,建議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去了解了解。。

關於成立子公司,大家立場不同、資歷不同看事情的角度也不一樣得到的結果肯定也都不一樣。

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不要覺得在銀行就穩定了,就是個金飯碗,指不定哪天就公司化了。所以不管在哪都要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提高自己的議價權。

領導們很重要

這裡說的領導,可能是你的直接領導,可能是你的部門領導。你上層領導的風格嚴重影響你的發展,幸運的是我的領導都很注重技術,沒有官場那一套東西,如果你遇到了一個很勢力很看中關係背景的領導,那其實你怎麼努力最終都不太好受,找工作是一個雙向選擇,你可以多去了解你未來的領導是個什麼風格。舉個簡單的例子,評績效的時候,有些領導屬於大鍋飯類型的,大家輪著來,今年你優秀,明年他優秀。有的領導屬於交際型的,誰跟他關係好,誰今年就是優,誰拍馬屁拍的好,就是誰優。有些領導就是務實型的,你做得好產生的價值大,那你就應該是優秀。好在我的領導屬於最後一種,這也是我幸運的地方,希望各位同學也能如我一樣幸運。

互聯網

之前說了,我是嚮往互聯網的,一直覺得互聯網才是我應該從事的方向,我今年也嘗試了跨出這一步,但是現在還沒有下最終的決定,還是有些猶豫。

說說我理解的互聯網的優勢吧:

  • 技術提升快:高負荷的壓力,鍛鍊人是一定的,年輕身體不是問題;
  • 跳槽漲幅大:一般2年一跳都會有20%-30%的漲幅,我見過double的;不過不建議頻繁跳槽,現在很多HR比較關注這個。
  • 敢於使用新技術,技術迭代快:這個也是相對銀行來說的,也聽說過一些老牌的互聯網大廠技術棧也挺落後的;
  • 薪資天花板高:我感覺如果是在阿里,連續拿4次3.75或者是4的話,現在應該可以到P7了,P7的待遇可就不是稅後40w這麼點了。反觀銀行的話,想年入百萬,真的是太難了。

互聯網的劣勢:

  • 加班嚴重,996、大小周到處都是,很多人吐槽沒有生活;
  • 往往應屆選擇互聯網的基本都是沒有戶口的,在很多個瞬間你會因為沒有歸屬感體會到成年人的崩潰;
  • 不穩定,互聯網寒冬已經說了好幾年了,裁員風波不時的就來一下;

4. 2016-2019的銀行IT工作生涯

樓主2016年碩士畢業,但是在銀行的實習是從2015年的8月底開始的。

實習期:

2015年8月到2016年2月,沒錯,就是半年的實習期,而且我做到了基本全勤,因為公司離學校比較遠,所以我選擇了在公司附近租房子,平時就導師要彙報論文進度的時候和週末會回學校,其他時間全部在公司實習。包括2016年的那個寒假,也只在家呆了10天就回公司了,而那時候學校根本沒開門,租的房子也到期了,在公司的加班宿舍住了2個月,然後又重新租的房子。要知道我們3月份畢業,2月份才給我們實習轉正的offer,而那時候基本上所有人手裡都已經沒有offer了,因為基本上都到了deadline,大家都在賭,孤注一擲。很不幸有一部分人沒有拿到offer,嗯,是因為不幸運,而不是不夠努力,堅持到最後孤注一擲的人,大都跟我經歷的差不多,只能說運氣也是實力的一部分吧。

說一下我實習期做了什麼,也是比較巧吧,當我入職之後有一個新的項目需要做,領導想讓我來做,我也是初生牛犢不怕虎,就接下來了。一個從0到1的系統,從瞭解業務、跟業務溝通需求、跟配合系統溝通實現、到系統搭建、技術選型、服務實現全部的工作都是我自己完成的,遇到不會的點可以跟leader討論,但是為了不耽誤太多leader時間,很多問題都自己想自己消化的,大概從實習的第二個月我就開始做這個項目,一直到我畢業答辯的那天,系統正式投產。我還記得我答辯完之後leader就叫我直接打車到公司運維那裡準備系統上線,我連我的畢業答辯報告都是讓同學幫我寫的,投產的時候另外一個組的同事還誇我說還沒轉正就有自己負責的系統投產了,當時還是蠻有成就感的。後來leader告訴我,我拿著一個月2000多的實習工資,寫了一個可能要評估出幾十萬開發費用的系統,真是為行裡省了不少錢,性價比超高。

2月份順利拿到offer,5月份正式入職。

試用期那年(5月入職後 -> 2017年春節前):

入職之後,就是半年的試用期,期間工資只有80%,由於實習期已經有了一些開發的基礎,leader又讓我兼著做我們負責的一個系統的服務開發,第一年我寫了很多代碼,一方面是我實習期的系統A上線後很多業務發現有這麼一個系統可以解決他們的需求,所以紛紛的來找我們來實現他們的需求,期間還有一個大領導特別重視的項目,我經常就是加班到10點在做。另一方面就是前面說的我們負責的一個重要系統B的服務開發。第一年其實就是在做加法,不停的接需求、寫代碼、投產。

行裡有個慣例,第一年的應屆生進來一般都只能拿合格的績效,我也不例外,但是leader私下跟我說我不應該拿這個的,但是實在沒辦法,跟我解釋了半天,我也很理解。第一年就這樣過去了,11月份順利轉正,拿了正常工資。

第一個整年(2017.1 - 2017.12):

實習的時候做的系統A交付給另外一個團隊了,因為業務衝突了,我們不太適合繼續把這個業務做起來,於是按照領導要求把這個系統交給了對應的團隊。

我開始全面負責系統B的所有需求,這一年我接了20多個項目需求,因為時間的原因,我也由具體的開發人員,變成了項目管理,下面帶著3個外包公司的小夥。

這一年的年底參加了一個996的項目,3個月時間,順利完成我們團隊的相關交付。

這一年如願拿到了優秀,級別有微調,但是依然維持在原有的大級別檔位上。

這一年行裡也對新人做了一些改革,更看重每個人的產出,所以收入明顯增長,2017年大概稅後28萬左右。

第二個整年(2018.1 - 2018.12):

這一年我們組立了一個重點的新項目C,一開始由leader牽頭,我還有另外一個同事負責。我充其量算是第三順位,但是後來leader忙於一些其他的事情,漸漸不管了。另外一個同事也因為一些特殊的原因暫時無法支持這個項目。於是這個項目就落到了我的手裡,於是我帶著2個合作公司的人,在10月份的時候把它推上線了。其實真正的開發是在5、6月份開始的,整理上完成了leader的預期,上線後也出現什麼問題,然後開始大力推廣。這算是我在18年的主要的KPI吧。但是系統B依然是我負責,還是會有很多需求提過來,也算比較忙吧。

這一年依然拿了優秀,然後沒有質的區別。2018年稅後大概33萬左右。

第三個整年(2019.1 - 2019.12):

這一年因為前兩年績效較好,行裡也給了一些出乎我意料的激勵,簡單來說相當於給了兩個優秀的績效,直接讓我升到了上一個級別。所以薪資有了質的提升,2019年稅後大概38萬,因為是5月份調級的,前5個月的薪資還是按照上個級別發的,所以沒有上面說的40w。

這一年我開始帶一個應屆畢業生和兩個實習生,體驗了做導師的感覺,但我一直覺得自己並不是一個合格的導師,很多地方做的還不足;

這一年我把B系統交給了應屆畢業生,因為實在沒有時間管這麼多需求了,而且這個項目對我的成長也沒多少了,應該交給新人來歷練歷練。

這一年我們不斷完善項目C,推廣到了多個重要的項目系統,項目C也基本被大家所接受和認同。

這一年我又參與了2個比較重要項目的規劃和落地,壓力很大,但是樂觀前行。

這部分大概就是寫到這吧,稍微總結一下:

  • 不要怕自己做不好,先把事情攬下來,然後按部就班的去實現它,你會發現這並沒有那麼難;
  • 有表現的機會就要表現自己,比如leader讓你去給大領導彙報,讓你去獨立承接一個項目;
  • 一件事分配給你了,你做到了,那是應該的;你做好了,那是良好;你做的超出了我預期,那是優秀;其實這並不是很難;
  • 不要拋問題的leader,要給leader解決方案讓他選。我一直都是這麼做的,但是現在帶實習生就發現他們經常把問題拋給我,我就很不理解,明明可以自己想好解決方案的,為什麼不做的更好,更進一步。而是覺得自己不行就直接把問題拋上來,不去思考。

本來想寫這兩部分的,但是發現很多自己的想法上面都已經寫到了,這塊就不展開再說一遍了。

5. 銀行轉互聯網難麼?

今年年底把北京各個大廠都面的差不多了,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

6. 朋友口中的互聯網

雖然我不在互聯網,但是我朋友多啊..

7. 2019年年末的互聯網走一圈

嗯,今年年末因為種種原因,突然想試試自己幾斤幾兩了,看看去互聯網是個什麼價。

我面的基本上都是北京的幾個大廠和1.5線互聯網,一共面7家,收到了5家offer,PKG基本在 65w-70w之間(有2家沒給到這個範疇)。

我這邊留了3家的面經,因為現在offer還在,所以不太想發出來面經,如果大家有興趣,可以私信我,我發給大家。

整體對互聯網的感覺是

  • 加班嚴重,10106,大小周,感覺時薪真的不如現在,甚至聽說有的公司有比誰走的更晚的風氣,實在無法結束;
  • 經驗之談,一般社招的2面會是你未來的leader,在面試過程中多觀察這個人,對,就像我前面說的,要跟對人。這個人對你之後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
  • 銀行確實是會受到一點小偏見的,主要從定級和談薪的時候可以看出來,但沒有傳言那麼大(也可能是我是異類);

8. 2020依然在抉擇

大家可能覺得3年這個薪資挺不錯了,但是這個工資如果我沒有什麼特殊的機遇的話,可能未來4-5年都是這樣的待遇。這也是為什麼我選擇在這個時間點去看互聯網機會的一個原因。

機會這個東西是不可預期的,抓住了可能2年就能完成,抓不住可能就要5年,我通常都是用最壞的來規劃未來,所以仍然有很大的危機感。

但是反過來看,我現在的情況,在我剛入職的時候,也是覺得是5-7年才完成的一個目標,現在不也3年完成了麼。

所以2020我依然處在互聯網和銀行的十字路口上,猶豫不決,大家也可以多分享下你們的想法,給我開拓開拓思維。


畢業三年,從年薪20W到年薪40W,說一點對後人有用的經驗


END

嗯,就這麼多吧,希望對大家有幫助。因為這些都是我根據我自己情況總結出來的,可能有些問題說不到,小編也為大家準備了需要的進階與面試資料,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資料獲取方式

關注+轉發後,私信關鍵詞 【面試】即可獲取以下文檔資料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關注、轉發、轉發後再發私信,才可以拿到!

畢業三年,從年薪20W到年薪40W,說一點對後人有用的經驗

畢業三年,從年薪20W到年薪40W,說一點對後人有用的經驗

畢業三年,從年薪20W到年薪40W,說一點對後人有用的經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