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浮世繪

2020年已經過去了近20%,卻因一場來勢洶洶的始於年初且至今尚未褪去的疫情攪得人心惶惶,“新型冠狀病毒”這個原本在普通人認知之外的醫學概念,猝不及防地成為當下聽到、看到和使用頻率最高的詞語,N95口罩、消毒液脫銷……城市的每個角落,似乎都與危險有關,有的吵鬧,有的寧靜。媒體們嚴陣以待,每天準時披露疫情的最新情況,而疫情下的普通民眾的遭遇卻迥然不同,勾勒出一幅耐人深思的浮世繪。


外賣騎手阿亮

疫情之下,為避免感染,大家都儘量宅在家裡,卻仍然有人四處奔波。

阿亮在武漢做外賣騎手已是第三個年頭,這場始料未及的肺炎打破了他計劃的春節假期,阿亮沒有像往年那樣回老家過年,而是留守武漢“被迫營業“。

他原本計劃留漢但不送單,但隨著疫情的發展,阿亮的心理有了微妙的變化,幹騎手這行都是出力氣為了謀生的,心態也比較卑微,但現在這種特殊時期,好像也在為這個城市貢獻著一份力量。

”不跑沒錢賺,跑了有錢賺還能給別人幫點忙“,阿亮帶著口罩,用酒精消毒液給餐車消毒,用酒精片擦拭騎行手套。

武漢封城的日子裡,大街上只剩下值班交警、清潔工和他們這樣的外賣騎手了。疫情之下人人自危,阿亮所在的外賣平臺也推出了“無觸碰送餐”的服務,阿亮基本都是把外賣放在小區門口,顧客自己出來拿,和任何人接觸時都保持安全距離。

前些天,新聞上一位深圳的外賣小哥被確診新冠肺炎,據悉在長達兩週的潛伏期裡,他一直在送外賣,在肺炎恐怖氣氛籠罩下,討伐聲不絕於耳:

“要錢不要命?為什麼還有亡命之徒送外賣?"

“特殊情況特殊對待,疫情之下應該堅決抵制外賣員”

“只能說是活該,還連累了被他配送過的顧客”

……

此事爆出,對阿亮觸動也很大,畢竟外賣騎手每天接觸的人很雜,活動範圍廣,很難追溯病源,責任全然歸咎於騎手未免太苛刻。

疫情以來阿亮一直都忙碌在需要他的地方,也去過醫院等醫療場所,遇到小區封鎖不讓進、顧客電話打不通也只有在嚴寒中耐心等待。

阿亮們不是不害怕病毒,但最讓他們感到心寒的是人們的不理解和冷嘲熱諷。

外賣騎手沒有救死扶傷的醫生和護士們那般高尚偉大,在人心惶惶的特殊時刻難免成為眾矢之的,遭人宣洩甚至辱罵。

平凡的他們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與前面那些光榮職業一樣危險,他們承擔的危險和忙碌的身影換來了你足不出戶在家刷朋友圈的安穩,可能你曾無數次與他們擦肩而過,卻未曾留意。

疫情之下,請尊重每一份職業,尊重每一位用辛勤謀生的勞動者。


公司老闆徐成

或許很多年之後,回憶起鼠年的春節,對這位從事化妝品生產的公司老闆徐成來講,仍會是一場噩夢。

這家化妝品生產企業每月要承擔二十多萬元的房租物業費及三十多萬元工資的固定成本。由於不具備醫護物資生產資質,他的企業並不在第一批覆工企業之列,使得復工日期一再推遲,從2月3日推遲到2月10日,隨著疫情迎來高峰期,現在已經推到了3月1日。

“3月1日也不是百分百確定,不知道政府有什麼新的政策安排“,徐成心裡也沒底。

據悉,除保證基礎民生的供水、電、汽企業、食品企業和保障防疫物資供應的醫藥企業、醫療器械企業和日化企業等,絕大多數企業復工之路依舊長路漫漫。

粗略統計數據顯示,首批覆工企業難超1/3,不少中小企業已經逼近生存紅線。

企業復工面臨諸多障礙。

首先,員工無法按時返崗,本地員工所在社區實施封閉式管理,除購買生活物資一律嚴禁外出,外地員工更是面臨封城、封路、“轄區內外地務工人員一律勸返,不得入內”等措施限制,無法順利返崗。

其次,企業深陷防護物資緊缺的困境,傳統制造行業和服務業企業無法像互聯網等新興經濟企業那樣實現遠程辦公,若復工需準備充足的口罩、消毒水及防護服等防護物資,並向政府確保不出現疫情,簽署疫情防控承諾書,審核通過後方可復工,“醫院都缺口罩,現在去哪買?“,徐成一肚子苦水。

防護物資上游供應不足、購買渠道狹窄,使得企業防控疫情成本大增,復工後出現的疫情風險企業無力應對。

最後,企業的生產是一個完整的產業鏈,上游的原料供應商生產能力不足,下游渠道購買商取消訂單,以及物流運輸的壓力,各個環節有一點斷裂都將影響到整個產業鏈的良性運轉。

加上揮之不去的房租和人力成本兩座大山,企業復工之路更是雪上加霜。

現階段,疫情防控仍然是第一要務,是政府與企業需要合力面對的挑戰。

“防控疫情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待疫情局面穩定,國家自然會為廣大中小企業出臺更多優惠政策,包括稅收、信貸、低息免息等,政策會逐步出臺和落地,但在防控疫情的攻堅階段,仍然需要企業自身抗住壓力,活下去”。

北京大學經濟政策研究所副所長顏色面對媒體坦言。


在外務工返鄉者老周

從老週記事起,沒有一年的春節像今年這般安靜,原來的拜年、串門走親戚、放鞭炮、打牌等熱鬧風氣被如今的詭異氣氛所替代。

“除夕前一天就收到村幹部通知,過年期間村民一律不得外出、串門”,老周的家鄉在湖北某市下轄村鎮,距離武漢的車程一個半小時,這裡在武漢務工的人佔了外出務工的絕大比例,老周也是其中之一。

隨著肺炎的確診人數和疑似病例不斷上升,封市、封鎮、封鄉的消息也相繼傳來,村民也都人心惶惶,除了看電視就是刷手機,被禁足的日子無聊且焦躁。

老周輾轉在鎮上的藥店買了N95口罩給自己和家人,店員告訴他,今年是他開店十幾年第一次賣了這麼多的這種口罩,後悔沒多進點貨。

村裡的小賣部類似方便麵、洗衣粉這些日常用品早已售罄,菸酒禮品卻無人問津。小餐館把之前儲備的還沒加工的蔬菜和肉類擺到門前給村民賣……

這些奇觀都是老週三十多年的閱歷所不曾想象的。

老周隔壁家是養雞戶,現在路封了,飼料進不來,雞也沒人買,真的是欲哭無淚。

老周家算幸運的了,家裡有不少年貨儲備,年前父母在菜園收穫了許多菜薹和蘿蔔,還提前做了年糕,醃了臘肉,家中有糧心裡不慌,還能維持好一陣子。

村子裡的白天安靜如夜晚,村民也逐漸適應了這坐牢般的日子。原本計劃大年初六返回武漢,現在疫情肆虐,車次停運,老周也沒了打算,只能繼續在家,等著,心慌地等。

至於今後的日子怎麼過,老周暫時沒有理想的答案。


學生曉餘

除夕前一天,曉餘在手機上訂了電影票,誰曾想隨著疫情的嚴重,賀歲檔電影集體宣佈撤檔,曉餘正準備退票,沒想到訂單已經自動取消,票款也原路退回。

1月20日是所有國人今年春節的拐點,那晚的《新聞1+1》節目上,鍾南山院士宣佈確定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存在有人傳人的現象,這意味著疫情嚴重程度升級。

03年非典時期,曉餘還在唸小學,依稀記得當時學校停課,每天測量體溫彙報老師,那時候互聯網不發達,還是撥打座機進行遠程聽課。

總體來講,給人的直觀感受,這次疫情傳播範圍廣,潛伏期更長,影響程度強於13年前那場非典。

隨著開學日期一再推遲,曉餘的車票訂了退,退了再訂,又被取消……如此循環往復,曉餘也懵了,還是選擇佛系地宅在家靜等通知吧,據說大概率學校會延遲到3月之後開學。

難得有這麼安靜的不受外界紛擾的日子,預習專業課,惡補豆瓣收藏夾裡的視頻……曉餘需要做的事情還有好多。


後記

一位作家曾說過:時代的一粒灰,落在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山。

一場瘟疫或許只是歷史長河中微不足道的一粟,對於身處其中的芸芸眾生,卻不可能獨善其身、置之度外。

天災人禍,古今皆有,眼下,保存元氣、從容應對至關重要。

靜等春暖花開,疫情終將結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