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武靈王:在國事與親情的把控上切割不清,終被活活餓死


趙武靈王:在國事與親情的把控上切割不清,終被活活餓死

引子:

無論從哪一個角度看,趙武靈王(趙雍)都稱得上是一位雄才大略的軍事家和改革家,他通過名著青史的“胡服騎射”改革服裝開始,改漢軍寬袍大袖為胡人的短衣窄袖,大大提升了趙軍的作戰效率,最終為趙國的強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毫不誇張的說,趙武靈王是最早的“師夷長技以制夷” 之倡導者和踐行者。從改革或“移風易俗”的效果看,他無疑是成功的。然而就是這樣一位超拔流俗的改革家,在晚年對於接班人制度的設計出現失誤,在政治與親情的把控上沒切割好,最終導致“沙丘之變”被圈禁以致活活餓死,一世英名付諸流水。

廢長立幼,打破了立嫡長子的傳統

史載,趙武靈王和王后吳娃感情甚篤,相敬如賓。後吳娃病重,臨死前哭求趙武靈王將他倆生育的兒 子趙何立為太子,武靈王含淚答應了。此前,趙雍(武靈王)發現長子的生母與大臣田不禮私通,盛怒之下把長子生母打入冷宮,因此事他對長子趙章的態度也變得冷淡起來。


趙武靈王:在國事與親情的把控上切割不清,終被活活餓死

既然答應了王后,他終於下決心改變一下繼承人的祖制,不僅要將太子章廢黜,將王位讓給小兒子趙何,還要在自己年紀最盛時直接傳位予他。趙武靈王是個不走尋常路的人,他不僅打破了“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的傳統,還開創了盛年退位的先河,和之前力倡的“胡服騎射”一樣,趙武靈王的改革決心不可謂不大。

趙雍不僅壯年退位,還事事親力親為,為兒子掃清障礙,真可謂父愛如山

公元前298年5月1日,趙武靈王宣佈退位,傳位次子趙何為王。趙何即趙惠文王。趙武靈王自號主父,大約和後來的“太上皇”意思差不多吧。與此同時他率軍東征西討,把周邊各國潛在的威脅一一攻破,他這樣做的目的非常明確,那就是為新即位的小兒子消弭隱患,廓清道路,放心的把國政都交給他,為此,他還安排自己的親信肥義做兒子的輔政大臣。

趙雍做主父後,想讓兒子惠文王主管治國理政,自己主管軍事征伐,以對付趙國的勁敵秦國。為此他設計了一套戰術:自己親率騎兵繞道雲中、九原,再南渡黃河,進入河南地(河西走廊),再往南進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突襲秦國國都咸陽。


趙武靈王:在國事與親情的把控上切割不清,終被活活餓死

為摸清秦國的虛實,他冒著巨大的風險,親自偽裝成使者進入秦國境內。秦昭襄王嬴稷在咸陽設宴款待趙國使團時,感覺其中一人形貌英武,不怒自威,不像普通的臣下,心裡覺得奇怪。那人就是假冒使者入秦的趙雍。宴會結束後,秦昭王派人到驛館調查,才知道剛才那位一表非俗的人正是趙國的主父、從前的趙武靈王,他馬上派兵追趕,方知此時趙雍一行早已出了函谷關回國去了。得知趙國的主父親自前來偵察時,秦人震驚異常。趙雍之所以易裝深入虎穴,主要是親自勘察秦國的山川地貌,密查秦人的風土民情,以及秦昭王的為人行事。他之所以如此煞費苦心,還是為了兒子能順利接過自己肩上的擔子,一個舔犢情深的偉大慈父形象已經躍然紙上並呼之欲出了,他的理想並未脫離現實,兒子主內,有肥義輔佐,他自己主外,用自己出眾的軍事才能對外用兵,如果希望成真,那麼歷史的天枰將向這對父子傾斜。 可接下來發生的事證明這只是他的一廂情願,設想和現實之間的距離總是南轅北轍、差之千里。

趙雍父愛氾濫,想一碗水端平,終致兄弟鬩牆,同室操戈

做了三年“主父”後,趙雍率軍一舉滅掉了中山國。大軍班師返回邯鄲,慶功宴上酒酣耳熱之際,趙雍一高興,就封被廢掉的長子趙章為安陽君,還派田不禮為相輔佐他。公元前295年(惠文王四年),群臣朝見惠文王,主父趙雍也在場,他見長子趙章身為兄長而今竟要對弟弟趙何俯首稱臣,心中憐憫加愧疚,竟突發奇想,想把國家一分為二, 兄弟倆平分秋色,讓趙章做代王。這種憐子的自責與父愛的泛濫不僅沒有起到很好的作用,反而為後來的政治動盪埋下了巨大的隱患。


趙武靈王:在國事與親情的把控上切割不清,終被活活餓死

為了彌補自己內心對長子的愧疚,趙雍經常和公子章同宿同食,公子章的各種待遇幾乎和趙王何一樣。父親對兄長的厚愛,趙王何雖然感到隱隱擔憂,但不好明說。朝臣們見主父溺愛公子章,以為他心裡又有什麼新打算,便暗中和公子章來往。公子章身為廢太子,對權力本就熱衷,見朝臣們紛紛向自己示好、攀附,心中的怨憤頓時化作理想、抱負,雄心止不住的噴湧而出。他暗下決心:一定要奪回本就屬於自己的王位。

機會終於被他等來了。某日,趙雍和惠文王同遊沙丘,分宮別居。代王趙章和國相田不禮乘機率領黨羽起兵作亂,偽稱奉主父令召回惠文王。國相肥義先回,立即被誅殺。惠文王、高信引軍與趙章激戰。公子成、李兌率大軍從國都邯鄲趕來增援、平亂,擊潰趙章,處死田不禮。趙章隻身逃到父親的宮裡,不想主父竟接納了這個倡亂的逆子 。可以想見,此時主父的內心也是極度煎熬的,這個長子竟要殺弟奪位,失敗後又來尋求自己的庇護,但五味雜陳的父愛在那一刻早已氾濫成河 ,手心手背都是肉,他已經理不清究竟恨誰愛誰,只能留著趙章,任憑公子成的軍隊在宮外發起兇猛圍攻。

公子成、李兌督軍猛攻,最終還是衝進來殺掉了代王趙章。公子成和李兌商量:“因趙章起兵作亂的緣故,我等率軍圍攻主父宮,雖情有可原,但畢竟犯上,若撤軍的話,一定會被滅三族”。於是乾脆繼續圍困,還對宮人們放話說:“後出宮者滅族” ! 宮人、衛士紛紛逃了出來。主父趙雍逃不出來,食物吃盡後開始餓肚子,最後餓得連樹上鳥窩裡的小鳥都掏來吃了,在裡面苦苦熬了3個多月,終被活活餓死了。

小結:

可憐一代傑出的軍事改革家,通過“胡服騎射”使趙軍強大起來,在危機四伏的列國間能具有強大一席之地的雄主趙武靈王,卻在繼承人一事上左右為難,在痛下決心改革接班制度後卻沒能很好的貫徹執行而導致了最後的悲慘結局,不僅讓大兒子身首異處,自己也被活活餓死,落得個父子雙雙隕落黃泉的可悲下場。


趙武靈王:在國事與親情的把控上切割不清,終被活活餓死


趙武靈王:在國事與親情的把控上切割不清,終被活活餓死

【插圖源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