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人發明了中國第一個防疫口罩,提名諾貝爾獎,拯救萬千生命

以前大家炫富的方式基本是曬房曬車曬美食,但是在今年開春卻有了新的方式,那就是曬口罩。

口罩這個原本平平無奇很難被普通人注意到的產品,因新春時節突如其來的一場疫病,一下子就成為了人們眼中的香餑餑,不僅處處斷貨價格被炒到越來越高,甚至都因此形成了一條不太乾淨的交易鏈。

這個人發明了中國第一個防疫口罩,提名諾貝爾獎,拯救萬千生命

前幾天我看到了一個比較有意思的問題,那就是:"在一次性醫用口罩以及N95之類口罩被炒到斷貨價格步步高昇的情況下,被'專家'們各種嫌棄的紗布口罩到底能不能起到防護作用?"

我非醫學專業生,這種專業性問題很難解答,不過倒是想起了一個關於紗布口罩的故事,那是誕生在中國的人類史上第一個防疫口罩。故事發生在1910年的內蒙古滿洲里。

滿洲里如今是中國最大的陸運口岸城市,在當年因為處於中俄邊境的地理位置,同樣來往人群很多,卻沒想到一條條逝去的性命打破了這一片繁華景象。

這個人發明了中國第一個防疫口罩,提名諾貝爾獎,拯救萬千生命

先是兩名從俄國返回的中國礦工在滿洲里的一家小客棧歇息時突然高燒不退,很快就全身呈黑紫色斑點不治而亡;兩名無名之輩的去世並沒有引起當時人們的關注,可是很快客棧的兩名服務員同樣染上了這個怪病。隨後只是在短短几周之內,怪病就傳到了千里之外的哈爾冰。

如果說滿洲里當時只是初具規模,那麼東北因為沙俄以及日本兩個不斷崛起的"鄰居"的關係,成為了當之無愧的中國工商業中心,工業發展速度非常快,同時擁有了當時國內最為發達的鐵路網。

這個人發明了中國第一個防疫口罩,提名諾貝爾獎,拯救萬千生命

這怪病在哈爾冰一露頭,立刻憑藉著四通八達的運輸路線傳遍了整個東北,瀋陽、長春、吉林……無一倖免。東三省總督錫良在上報朝廷的奏摺中,將東北疫情形容為"如水瀉地,似火燎原。"再加上清末政府統治下的內憂外患,一時間東北可謂是滿目瘡痍。

或許很多人不能想象,疫病這種事對於100年前的中國有多恐怖,沒有人具有防範意識,他們到處奔走,各種求神拜佛,卻始終找不到正確的醫療道路。就是在這麼一派混亂的場景之下,1910年末,31歲的伍連德臨危受命,穿上"東三省防疫全權總醫官"的身份,來到了已經成為了"死亡之城"的哈爾冰。

這個人發明了中國第一個防疫口罩,提名諾貝爾獎,拯救萬千生命

伍連德來到哈爾冰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需要弄清楚這場疫病的源頭;他根據多年從醫經驗認為,這場疫病很可能是一場鼠疫。但是伍連德的這一結論遭到了日本專家們的質疑,因為日本來的鼠疫專家解剖了哈爾冰300只老鼠,卻都沒有發現鼠疫桿菌。

這個人發明了中國第一個防疫口罩,提名諾貝爾獎,拯救萬千生命

不怪當時人們對於鼠疫二字反應這麼大,活在當今社會的這一代或許不知道鼠疫二字對於全世界人類歷史來說有多恐怖。我國古代的各大疫情中,鼠疫佔了很大部分,光是解放前就出現了很多起鼠疫肆虐的案例;至於歐洲更是被鼠疫來回折騰,那場席捲了整個歐洲直接讓歐洲損失了三分之一人口的黑死病,據說也是因為鼠疫引起的。

伍連德頂住當時醫學界關於鼠疫的主流看法,率先提出了"人傳人"的可能性。

這個人發明了中國第一個防疫口罩,提名諾貝爾獎,拯救萬千生命

為了驗證自己這一看法的正確性,私底下偷偷解剖了剛剛去世的沒有被老鼠咬過的旅店老闆。這場中國第一例現代人體解剖案例成功的確定了疫情來源,旅店老闆體內發現了大量鼠疫桿菌,它們大量集中在心肺組織以及血液間,這場疫病終於有了名字,"肺鼠疫"。

確定了肺鼠疫具有人傳人的能力,伍連德果斷髮明瞭一種來防止人們呼吸交叉感染的防護器具,被後來稱為"伍氏口罩"的中國第一個防疫口罩。伍氏口罩主要是靠著紗布摺疊,中間再夾上消毒棉花來起到過濾以及防護作用,雖然很厚卻製作簡單,價格低廉。

這個人發明了中國第一個防疫口罩,提名諾貝爾獎,拯救萬千生命

問題在於價格再低也擋不住大家不信,別說100年前的中國了,就是100年前已經具有醫學防護概念的歐洲人,對於口罩同樣嗤之以鼻。

45歲的法國醫生梅斯尼拒絕相信伍連德提出的人傳人的概念,他認為鼠疫只可能是被老鼠身上的跳蚤咬了,所以故意全身上下全部用防護服遮得嚴嚴實實,但就是不戴口罩,親自跑去醫院接觸那些患者。

這個人發明了中國第一個防疫口罩,提名諾貝爾獎,拯救萬千生命

不作死就不會死,非要拿自己性命當玩笑的梅斯尼醫生果然被肺鼠疫傳染了,他用自己的性命證實了伍連德提出的概念是完全正確的。再加上當時負責搬運已去世患病者的一些不願意戴口罩的警察同樣中招,東北人民們終於意識到了口罩的重要性。

如果不是伍連德後續指揮大家開設專門生產"伍氏口罩"的工廠,又將這些口罩免費發放給大家,同時劃區管控疫病,嚴格實施登記以及消毒措施,這場肺鼠疫不可能只肆意7個月,奪取6萬多東北百姓的生命。

這個人發明了中國第一個防疫口罩,提名諾貝爾獎,拯救萬千生命

伍連德本人因此獲得了1935年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獲選人提名,成為了人世界的第一位諾貝爾獎候選人;同時他還是中國近現代衛生防疫事業的奠基人,包括如今大名鼎鼎的北京協和醫院也是以他為首籌辦的。

我們再來回到開頭那個問題,紗布口罩到底有沒有用?當初伍連德發明的"伍氏口罩"能夠有效過濾85%的細菌,而如今一次性醫用口罩的過​濾效果是95%。這次的新冠病毒到底是在那85%裡面,還是在這二者相差的10%裡面,誰也說不準。

這個人發明了中國第一個防疫口罩,提名諾貝爾獎,拯救萬千生命

並且當初的"伍氏口罩"不僅僅是由紗布組成,而是紗布多層摺疊中間再夾上消毒棉花,單獨的紗布過濾效果肯定還得大打折扣。所以說萬事萬物還是將就一個"對症下藥",不僅口罩如此,論文也是如此。

第2導師論文輔導,真人名師在線輔導,一對一視頻教學,專門針對你的"症狀"安排課程。論文對症下藥,盡在第2導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