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重回職場-每日晨起15分鐘獨處,助你站穩腳跟

產後重新回到職場的媽媽們,你們最深的感受是什麼呢?

我最深的感受就是感覺生活變得混亂了:瑣事非常多,不知道該做哪一件;智商好像也下降了,老是忘東忘西;工作內容變成“熟悉的陌生人”,知道該做什麼,卻無從下手;工作上瞎忙活了一天,晚上又忙著照顧孩子,總覺得工作家庭兩邊抓,兩邊都沒抓好。

如果再這樣看似忙忙碌碌,卻沒有實實在在的成績,本就岌岌可危的職場地位,也遲早倒塌。

產後重回職場-每日晨起15分鐘獨處,助你站穩腳跟

這麼忙,真頭疼

因為要工作,還要照顧孩子與家庭,我們總是覺得時間不夠用。如何在最少的時間裡做最多的事情呢?

如果你至今還沒有找到方法,不如跟著我利用好每日晨起後的15分鐘獨處,看看這15分鐘會給自己帶來怎樣的改變。

15分鐘安排在早晨孩子醒來前

我怎麼知道孩子會什麼時候醒?每個人都會有屬於自己的生活習慣,結合自己的生物鐘,形成一套相對有節奏的生活時間表。

我們先來把這個時間表繪製出來,直觀的去感受自己生活的節奏:取一張白紙(或方格筆記本),從上往下畫一條豎線,標上24個小時的時間節點,在對應的時間節點兩邊寫上自己與孩子的生活日常。

時間線的左邊寫自己的生活日常:包括從幾點起床、何時要出門、下班後幾點回到家、一般晚上幾點可以上床睡覺。

時間線的右邊寫孩子的生活日常:包括孩子需要喝奶的時間點、需要睡覺的時間段、需要陪伴玩耍的時間段。

產後重回職場-每日晨起15分鐘獨處,助你站穩腳跟

生活時間表

生活時間表繪製好之後,看看自己的節奏與孩子重疊的地方,你就會發現自己可以在早上什麼時候進行獨處了。

這15分鐘也許會是你一天中最清醒的時刻。

早晨的獨處,該如何利用

因為事情太多,我們最常用的做法是列清單,只是列清單會有一個不好的結果。列清單的時候,我們通常會1234的往下排序、列點,想到哪一件事情就逐一往下寫。

我們常常能夠想到的第1件事,往往並不是最重要的,但一定是最瑣碎的。我們開始去做的時候,卻習慣先去做能第一時間想起來的事情,最後卻把最重要的事情耽擱了。最重要的事情被耽擱,極有可能會帶來嚴重的惡性循環。

所以,我們在列出清單之後,不要著急的去做,也不是盲目的給事情一一地安排時間。而是先靜下心來認真的想一想,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是什麼?用紅色筆把那一件事情標出來。

然後閉上眼睛,把當天自己的一日流程,在腦海裡過一遍:你會把最重要的事情安排在什麼時間?你會通過什麼交通工具去上班?在工作過程中你會怎樣安排一日?如果遇到突發情況你會怎麼樣處理?

產後重回職場-每日晨起15分鐘獨處,助你站穩腳跟

當你把自己的一日流程在腦海裡快速的過一遍,你的一日工作安排也已經清晰了起來。

每日晨起15分鐘獨處,會給我們帶來什麼好處

“每日晨起15分鐘獨處”的小習慣,為我帶來了很多的好處:

1、把最重要的一件事標出來,減輕了我的焦慮,工作進行得更加順利。

最重要的事情之所以重要,是因為這件事情可能會影響其他事情的進展,也可能會因為沒有做好,而有很大的個人壓力。

把這最重要的是標出來之後,我就會有意識地先去完成,避免了重要的事情被積壓帶來的壓力。

2、在腦海裡面演繹一日流程的時候,我會主動的去思考,把同質性的事情安排在相同的時間段去做。這樣就避免了忙東忙西的情況,時間也不會被浪費。

3、在演繹一日流程時,我會先設想當天的工作有可能會遇到的困境,面對困境我可以如何應對。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我就會不自覺的先想辦法避免產生意外,工作出錯的情況也減少了。

產後重回職場-每日晨起15分鐘獨處,助你站穩腳跟

總結

最後做一下總結:

1、繪製生活時間表

2、確定適合自己在早上獨處的15分鐘時間

3、列出一日的任務清單

4、在清單上標出最重要的一件事情

5、結合清單與自己的生活時間表,在腦海裡演繹一遍當日流程

6、設想如果當日流程有可能遭遇障礙,你會如何處理

每日晨起為自己騰出這15分鐘的時間,時間不多,卻可以給自己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當你感受到它為自己帶來的好處,自然也就能夠堅持下來了。所以其實不用擔心自己沒有意志力該怎麼辦。

如果你在產後回到職場,仍然感覺生活、工作混亂,瑣事纏身,嘗試開始“每日晨起獨處15分鐘”的小習慣吧。


產後重回職場-每日晨起15分鐘獨處,助你站穩腳跟

一個想要賺得了錢又照顧得了娃的職場寶媽,正在用自己的洪荒之力破解所有的生存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